找到相关内容9290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法相唯识学的三性说及其中道思想研究

    诸识’。”[10]   2.依他起自性是唯识三自性的枢纽。“即此依他起自性,由遍计所执分成生死,由圆成实分成涅槃故。”[11]依他起自性有染净二分,依染分可开显出遍计所执自性,依净分可开显出圆成实自性...。  [9] 《摄大乘论本》卷二,大正藏31/138。  [10] 印顺《摄大乘论讲记》,第三章第一节。  [11] 《摄大乘论本》卷二,大正藏31/140。  [12] 《摄大乘论本》卷二,大正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273506.html
  • 符秦时期的佛经翻译

    自来矣。唯传事不尽,乃译人之咎耳。众咸称善。斯真实言也。遂案而传,不令有损言遊字,时改倒句,余尽实录也。”11由此可见,赵政、道安等都主张经文的“质”,在翻译《鞞婆沙...第382页。   8、参见高观如著《阿毘达摩毘婆沙论》,载于中国佛教协会编《中国佛教》第三辑   9、中华书局点校本,第382页   10、中华书局点校本、第382页   11、中华书局点校本...

    韩廷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373509.html
  • 窥基与唯识宗的创立

    世情有,堕虚伪中,名曰世间。凡流皆谓有,依情名假说,名为世俗。”[11]此等假法,只是众生迷情所生的妄相,堕虚伪之中,所以叫作世间;世人都说其为实有,因此依俗情安立名字,姑且称之为世俗谛。而实际上,只有... 唐窥基《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上本,《大正藏》第43卷,第614页下。  [10] 唐窥基《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二《二谛义》,《大正藏》第45卷,第287页下。  [11] 唐窥基《大乘法苑义林章...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3073524.html
  • 六根的知觉空间解释

    但某些方面还是与定境相似,有时也可产生某些类似定境的效果。比如,在美洲印地安宗教中就有通过致幻植物获得神秘体验和掌握神秘力量的方法,当然,在他们那里这种方法也要被严格控制以免不良影响11。所以,即使是...113-115  8.广公上人事迹初编 北京灵光寺印  9.王甦 汪安圣 认知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页171-185  10.同7,页154  11.Carlos Castaneda 著,...

    杨新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3473525.html
  • 论初期佛教“识”之概念及其特点

    把其当作轮回受报主体,佛陀于是给予严厉的呵斥,并强调“识因缘故起。识有缘则生。无缘则灭”的道理。[11]  总之,如果十二因缘法、五蕴、以及十二处与十八界等,乃是佛教核心教理,其中“识”皆牵涉其中,而...生长增广。”(T02, no. 99, p. 9, a5-11)  [10] 《中阿含经》卷54:“缘无明有行,缘行有识,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六处,缘六处有更乐,缘更乐有觉,缘觉有爱,缘爱有受,缘受有有...

    林建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3873532.html
  • 唯识与印度传统的语言哲学

    之中,它就是语言的本质。  总之,《吠陀》与《奥义书》的思想,皆缺乏对语言与事物的存有论差别的认识。故语词时而被认为是事物意义得以揭示的条件,时而又被认为是这些存在物的一种[11]。  2、史波达说 ...[11] 但实际上语词既不是先于经验事物而摆在那里的东西,也不是与它们同时的并列的对应物。语言从来就不是外在于事物的东西,正是语言的这种事实性决定了语言跟世界具有存有论上的源始统一性。  [12] ...

    吴学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873551.html
  • 唯识学中的知识论

    提出了以知识之来源或认识形式来区分知识,康德说:  吾人一切知识始自感官进达悟性而终于理性。[11]  这是康德对知识来源或认识形式综合性的概括。在这里,康德把知识区分为三个层次:  (一)感性;  是...牟宗三:《四因说演讲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6月第一版。   [1] 牟宗三:《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第11页。  [2] 法舫法师:《了境能变识(知识论)》,第1页。  [3] 《佛光...

    德澄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973552.html
  • 现代著名佛学家王恩洋先生

    民国三十四年(1945)又在重庆加入世界素食会,发表演说,宣扬仁慈,倡导祥和,消弭残杀。他待人平等守礼,不敢有欺虐之念,足见其善根之深厚。  他七岁那年进入其父执教的私塾接受启蒙教育。11岁时进入南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5173556.html
  • 隋唐佛教文化

    佛论的背景 11  第二节 法琳的护法活动 16  第三节 颁布《施行遗教经敕》 25  第四节 遭禁的《法琳别传》 31  第三章 唐中期的佛教与国家 33  ...

    [日]砺波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91373652.html
  • A Study on the Pedagogy of Buddha Shakya

    (11) Vaipulya: This is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as’方广'. This type of sutra contains expanded ...

    Bhikku Musang Pobhy

    |A|Study|on|the|Pedagogy|of|Buddha|Shakya|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550073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