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9290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濒死体验的佛理分析

    物质组成,是为无表色,故不能见。   11相处陌生   雷蒙德·穆迪博士《光亮之外》中有一男孩,方十一岁,为汽车所撞,送进医院时,心跳和脑电波已无,但仍被抢救过来。他回忆道:“我不记得被撞了,但是...眼珠不能转动;5.收色,容颜光泽消失殆尽;6.收受蕴,感觉渐失;7.收平等性智,不能分别苦、乐及不苦不乐;8.收水大,汗与唾液干涸;9.收耳根,听觉失灵;10.收声,不闻自他之声;11.收想蕴,思想停止...

    吕云峰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8323288958.html
  • 论师的业力观

    记载,三世实有论者质难过未无体论者言:若三世非实,则学理上有四项困境[注11]。其中一项,即是“业与异熟果不能同时难”。如说:   有能于贪不善根已观当观今观,后世感苦异熟。……为何所观?过去耶?未来...不同余宗定不同世。”(卍续83.452下)   注11:《识身足论》主以四项理论弹破“过去未来无、现在无为有”:一、二心不能并生,二、业与异熟果不能同时,三、成为认识,定有所缘境,四、成就的可以不现...

    悟殷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11350389878.html
  • 论师的圣果观(上)

    不可退”,大众部说则“第八地中亦得久住,乃至性地法皆可说有退”(大正49.15下)。此中“第八地”,指四向四果之初果向。大众部认为:如经上说初果向者能接受布施[注11],故知见道前之初果向,并未立即...9.复有说者:以此善根是顺胜分,非住顺胜分可有退者,是故不退(大正27.22下)。   注11:初果向圣者能接受布施,如契经说:邬揭罗长者白佛言:“世尊!我于一时,自手执杓,施僧饮食。时有天神空中语我...

    悟殷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11350489880.html
  • 中国宗教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胤在宽和元年(985著的《日本往生极乐记》,记40余人净土信仰者的传说。此后11、12世纪又出现大江匡房的《续本朝往生传》,三善为康的《拾遗往生传》、《后拾遗往生传》,莲禅的《三外往生传》、藤原宗友的...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09510289947.html
  • 袁了凡佛学思想析论

    因缘会遇时,果 报还自受。”(注:《大宝积经》卷五十七,见《大正藏》第11册,第335页。 )真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妖孽见福,其恶 未熟,至其恶熟,自受罪酷;祯祥见祸,其...

    任宜敏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08453990567.html
  • 孙悟空形象出自闽北宝山

    面东南的一面平展醒目的岩壁中央,我们找到了竖行阴刻的繁体“聖見”二字,“聖”字11×15cm,“見”字10×12cm,两字上下相距4cm。字迹古朴,笔划线条呈中锋笔势。考察观测之余,我们在洞内采集到了...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08455390570.html
  • 普贤上师巴支仁波切的故事

      普贤上师巴支仁波切的故事   目录   1.顶礼开悟的流浪汉   2.忍辱波罗蜜   3.老狗   4.准备你自己的供养   5.一位喇嘛的母亲   6.大筵席   7.多珠千示现如何死亡   8.隆多的实相启蒙   9.普贤上师言教   10小偷改邪归正   11巴支仁波切的女人   12智慧也可以传染   13闹鬼的堡垒   14鬼王   15...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08455990572.html
  • 浙江寺观藏书考

    琳宫星罗棋布。《西湖游览志余·方外玄踪》中记载:“杭州内外及湖山之间,唐以前为三百六十寺,及钱氏立国,宋朝南渡,增为四百八十,海内都会,未有加于此者也。”11浙江寺院之多,寺院藏书之盛可见一斑。清...  5 《苏东坡集》卷三三《表忠观碑》   6 《淳祐临安志辑逸》卷二《寺》   7 《天台山志》、《道藏》第11册第194页。据南宋曹勋所撰《重修桐柏记》“金录字”应为“金银字”   8 《上...

    刘杭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06433490752.html
  • 三乘究竟与一乘究竟——兼论印顺导师由缘起性空论以证成“一乘究竟”的可能性

    发意以来,求坐道场,从此以来,不入泥犁,不入畜生、饿鬼,下生贫穷处裸跣中。何以故?修行智慧,不可沮坏。复次,菩萨发意,逮三不退转法:勇猛、好施、智慧,遂增益顺从,是故菩萨当知不堕恶法。”[11]  ...《论事》(南传五七,页三六六~三七一、又五八,页四三五~四三七)。   [11]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卷八(大正二八,页七七九下)。   [12] 《大智度论》卷一二(大正二五,页一四六下)。...

    释昭慧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06543490898.html
  • 互动中的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菩提伽耶有二百来公里,一路坑坑洼洼,黄尘满天,经过十二小时的疯狂颠簸,终于在夜里11点左右到了目的地。我们下塌于印度大菩提会。大菩提会很清静,是佛教的总部,由斯里兰卡的僧侣管理。我也碰到了几位来朝圣的...

    成建华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20291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