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340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缘起“此缘性”(2)

    也是近身指示代名词,而且是主格[nom.],也就是指示话中的重点,而省略所指主体。可是 近身指示代名词怎么能用“彼”?“彼”(注49)是远身、指远一点、比较关系疏远的、或者比较看不清楚的;“此(...事实的直接观察,即可发现:有这样的结果(idam hoti)是因为处于具有这一些因缘故(注49) 汉文“彼”字相当于巴利语远身指示代名词““adum[nt.]/ asu[m.&f.]”...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33459353.html
  • 慧远与中国佛教的转型——读许理和著《佛教征服中国》

    共同感应。因此也只有在"照不离寂,寂不离照"47 的前提下,才能获得真实的解脱。而三昧是"尸居坐忘,冥怀至极",48 只是一种暂时达到解脱之境的方法,也是一个"不以生累其神"49 的阶段。  虽然慧远时...2103,页351b。  49 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第三,《弘明集》卷五,《大正藏》No.2102,页30c。  50 [荷]许理和《佛教征服中国》,第269页。  51 《释慧远传》,《高僧传》卷六,...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50359450.html
  • “理性”与“觉性”——中国佛学与宋明儒学的一个公共话题

    绝对本体。  晚年,阳明又以“良知”说“心体”。阳明子谓:  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是天理。思是良知之发用。若是良知发用之思,则所思莫非天理矣。良知发用之思自然明白简易,良知自能得知。[49]...‘以心著性’义以明心性所以为一之实以及一本圆教所以为圆之实。于功夫则重‘逆觉体证’。”(《心体与性体》(一),台湾正中书局,1969年,第49页)  [26] 杨曾文校写:(敦煌新本六祖坛经》,上海...

    冯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60259502.html
  • 二十世纪西方唯识学研究回顾

    ,in Traditions of Meditation, Peter Gregory [ed], 1986, 15-43)。  [49] 《慈恩传记研究》,《日本纪年》卷15,第1-2期,1959年出版,第119~149页("A Biographical Study of Tz'uen." Monumenta Nipponica, 15, 1-2 (1959) 119-49)。  [50] 《...

    [美]丹·鲁索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74359569.html
  • 经导对中国佛教礼忏的影响——以梁《高僧传》为中心的探讨

    的记录,很可能它只是转读歌咏中,声韵节拍的三转韵。 在《翻译名义集》中提及:  “梵呗....呗者短偈以流颂...契之一字,犹言一节一科也。弘明集颂经三契,道安法师集契梵音”[49]  可见“契”是...”的仪式吧。  注48:T.50/2059, P.413b.  注49:T.54/2131, P.1123c.  注50:T.54/2125, P.227a.  注51:T.50/2059, P....

    释道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91759657.html
  • 民国时期的佛教与政治

    根据二谛中道产生的关涉佛教伦理本身应有的实践态度。[49]  【注释】  [1] 近年中国大陆出版品则有改变的现象,例如赵匡为主编,《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政教关系》(第一集)(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参见郭承天,《政教的分立与制衡》(台北: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2001年)。  [49] 傅伟勋,〈(大乘)佛教伦理现代化重建课题试论〉,收入氏主编《从传统到现代——佛教伦理与现代化社会》(台北:东大...

    陈仪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95959700.html
  • 台湾观音道场的建寺传奇初探

    [33] 〈慈云寺史迹〉,载《宜兰文献杂志》第49期,2001年1月,页5。  [34] 《噶玛兰厅志?卷五?风俗?寺观》,陈淑均著、李祺生续纂,成文出版社,1983(1852)年,页219。  [...〉,同注7,页49-50。  [41] 〈紫竹寺〉,同注17,页168-169。  [42] 〈湖山岩〉,《台湾佛寺导游七,》菩提长青出版社,1994年12月初版,页39。  [43] 〈观音寺〉,同...

    阚正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05659752.html
  • 白莲宗析论(2)

    1969,P.177b。  122. 同上,页183c。  123. 同上,页193c。  124. T.49/2035,P.193a。  125. 同上,页214b。  页80  陀会”、结“莲华净土念佛...---------------------  126. T.49/2037,P.877b.及T.47/1969,P.177b。  127. T.47/1969,P.242c-243a。  128.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4159973.html
  • 《坛经》禅宗思想来源初探

    9] 同上,第49页。  [10] 同上,第50页。  [11] 同上,第40页。  [12] 同上,第32页。  [13] 《大乘起信论》,南京佛经流通处刻本,1926年,第42页。  [...1983年,第451页。  [19] 同上,第454页。  [20] 同上,第16页。  [21] 同上,第49页。  [22] 同上,第564页。  [23] 同上,第565页。  [24] ...

    许抗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4259974.html
  • 华梵境教理论初探

    才是人生的本体,则人文素养与科技融汇才有所发挥。[49]  佛教教育的原理是“解惑开慧”,如何使青年对生命尊严的认识和了解,当然不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在环境薰陶和“人师”的培养。好像花草树木在吸收丰富...]、见〈觉之教育理想研究之三大原则〉,《觉之教育》页246。  [49]、见〈空间影响环境人性的升华──景观与境教阐释〉,《拓土者的话》页43。  [50]、见〈四时佳兴与人同〉,《拓土者的话》页...

    胡健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5159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