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 (注2)参见《阿底峡与菩提道灯释》中,《菩提道灯》,第67颂。 (注3)参见《菩提道次第广论》。台北:文殊出版社,民 国六十七年。以下简称《广论》。页239-40。 (注4)同(注...
陈玉蛟(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34242442.html
-
rdquo;[59] 。我们认为,敦煌本与惠昕本既可能有同一底本,又形成了不同的系统,同时,惠昕本在改编过程中,当也参考过敦煌本,从而形成了一种复杂的交叉关系。让我们从两本所记的不同传授次第来看这个...史》第六章。
[59] 周绍良《敦煌写本坛经原本》第190页。
[60] 请参见《〈坛经〉对勘》第166页。
[61] 日本学者伊吹敦认为这一记载是不真实的,是神会一派为提高《坛经》...
洪修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42042492.html
-
到刹那的动静不二。但这都是在缘起的假名上说,要通过自性空才行,否则,等于一切有者的见解。[59] 在印顺导师看来,〈物不迁论〉开显“即动即静”、“即静常动”、“动静不二”之理,但必要透过“自性空”...
邱敏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42442496.html
-
加以推阐。”[58]就大错特错了。 那么,《入楞伽经》的相关经文真译错了吗?未必。吕澄先生认定魏译本中将“如来藏不在阿梨耶识中”一段经文译错了,而宋、唐两译的相应经文则没有问题。[59]为了说明问题,...303。 [58] 《〈大乘起信论〉与〈楞严经〉考辨》,页304。 [59] 吕澄先生说:“今以《楞伽》现存的梵本(日本南条文雄校刊,1923年出版)为标准来刊定,梵本的中坚部分,非但译出较晚的...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4942599.html
-
有无量光明、相好,一切众生但能系心观察,无不获益,是即身业度众生。[59] 经笔者查证,《大方等大集经》中并无此文,但与于后述引用《观佛三昧经》之文内容相去不远,《安乐集》之行文如下: 诸佛出世...
释修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5242602.html
-
安乐集》,T47, no. 1958, p. 4b9。 [59] 《安乐集》卷上,T47, no. 1958, p. 4b9-13。 [60] 《安乐集》卷上,T47, no. 1958, p....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5242603.html
-
[59] 在梵本中可以发现,有“ na ”(“无[罪]”)字样的权利,就是都是直接和戒条相关的,如各组五种权利的前三者。其它的则和戒条间接相关,如第一组的第四和第五权利,以及第二组的第四权利;或是...59 Holt, John C. 1995 Discipline: The Canonical Buddhism of the Vinayapi?aka. Delhi: Motilal ...
释继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5842611.html
-
门下,虽日以传戒为业, p. 243 却不知结界为何事,宏律而不知律,终无法以律摄僧,遑论以戒资定慧之大用。宝华山丛林纪律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之后,见月接著提倡唱方结界和三人一坛受具之仪制。[59...
释果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5942612.html
-
鸡啼断海云昏,石虎啸开山色秀。光境俱忘[59]即且置,不授手[60]是甚么人。”良久,云:“青松生古韵,白发笑[61]寒岩。” 上堂。云:“机轮密处,灵草未生。溢目不登,扬眉自晓。有时意到句不到,白云... [59] 《宽本》《面本》“忘”作“亡”。 [60] 《面本》+(底)是。 [61] 《宽本》《面本》“笑”作“”,“”通“笑”。 [62] 《黑本》“已”作“巳”,疑应为“已”,今...
释慧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0342615.html
-
碑铭中有提及下列和当朝政治有关之事情: 1.“则天太后、孝和皇帝,并敕书劝谕,征赴京城” “敕书劝谕”是否真有其事?禅史学者有不同意见,[58]然仅就碑铭均得呈上审查的角度来看,[59]在文字使用...无所得,应如是住。 [1] 冉云华〈禅宗见性思想的发展与定型〉,《中华佛学学报》第 8 期(1995),页 59~73。杨惠南〈南禅“顿悟”说的理论基础──以“众生本来是佛”为中心〉,《台大哲学评论...
陈盛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0442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