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550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初唐時期佛性論爭的兩個相關論題[*]──定性二乘和變易生死(下)

    ,行056-059。   [74] 《究竟論》卷5〈增壽變易章〉第9,〈淺田〉II,頁134,行059-066。   [75] 「那含」亦即小乘四果中的第三「不還」果,而「見道位」相當於四果中的第一「...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1640115.html
  • 麥積山133窟10號造像碑的圖像源流與宗教內涵 [*]

    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   p. 75  提要  麥積山133窟10號造像碑,製作於北魏景明年以後,即六世紀前半,其內容豐富,題材深具代表性。碑正中上端刻釋迦、多寶二佛並坐像,中段刻交腳彌勒菩薩像,下段刻釋迦說法三尊像,下段右側刻文殊維摩對問圖,此圖像題材雖來自漢譯的佛典,而圖像創意卻是中土發源的。  而造像碑的上段、中段其左右二側,羅列著八個畫面,依其內容,為釋迦世尊一生中重要的故事情節,如...

    陳清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1740116.html
  • 《傳燈玉英集》卷十四補闕和研究[*]

    下,其中一重要原則,便是「君臣之分際」。[74] 此外,李炳泉指出宋史家司馬光撰《資治通鑒》亦有「絕對尊君」之特色,[75] 王隨雖為學佛之士大夫,對此史學傳統之要求,自然不可免俗。  如原《景德.... 2076, p. 448c22-27。   [71] 此句原出自釋文瑩之《玉壺清話》卷二,本文引自黃啟江之《北宋佛教史論稿》,頁75。   [72] 參瞿林東《中國史學史綱》,頁418-425。 ...

    黃繹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1740117.html
  • 佛法的人间性与现实性

    .75bc   (如来不说此语也。)(2).....(3).....(4).....(5).....(6) "yan-ca kho Tathagato vacam janati ...无上清净。(75)   (6) “[得清净]十善业道”──无漏的十善业:   何等为白、白报,乃至执以不执亦得清净?谓有人?不杀生、离杀生,舍刀杖,惭愧、悲念一切众生。?不...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1940119.html
  • 近代佛教振兴者杨仁山的理念与事业

    。   杨仁山于1911年去世,享寿75岁。遗体依其生前留言“经版所在即遗体所在”之愿,葬于经版房前。七年后,1918年,弟子为建墓塔,于金陵刻经处内深柳堂后建成,遂掩棺其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3740142.html
  • 龍樹『迴諍論』中的「空」之研究(二)

    ni?svbhāvatvasya ca sarvabhāvānā? prati?iddhatvāt )因此,空性就被證明了( prasiddhā?ūnyatā )。[75]  從這段英譯本『迴諍論』的重...分」第四;引見『大正藏』卷三二,頁二一下~二二上。   [75] 譯自註釋一六所引文獻,頁四○~四一。   [76] 『迴諍論』,「釋上分」第四;引見『大正藏』卷三二,頁二二上。   [77] 譯自釋...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43641096.html
  • 韶阳一路,云门家风 ——云门禅师述评

    学人,文偃则不惜采用"打"的方式来行教。诚然,采用"打"的方式来接机,早在其祖师德山宣鉴时则有之,"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75],"德山棒"早已驰名丛林了。在文偃的禅教中,继承并发扬了德山的...[81]同上55页中。 [82]同上55页上。 [84]同上56页中。 [50]同上卷中60页上。 [87]同上68页下。 [88]同上69页上。 [91]同上66页中。 [85]同上卷下75页上。 ...

    蔡日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74141336.html
  • 《唯心诀》解读

      74、“或守任真无事而沉慧缚”。执着于做一个“无事人”而不知发挥心性妙用,被偏空之慧所缚。   75、“或专系念勤思而失于正受”。只知精勤思考佛法义理,而不得禅定受用。   76、“或效无碍自在...

    程 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2741465.html
  • 法眼大師 禪著宗匠——永明延壽禪師述評

    二十五有、十二類生承三寶力,對十方佛前,志心懺悔。   75   六時   請佛住世   同與一切法界眾生勸請十方一切諸佛現出應世,常轉法輪。將般涅槃,惟願久住,遍眾生界,盡出苦輪,皆達本心,同歸淨海...迷頭認影,若敲冰而索火,類緣木以求魚,畏影逃空,捫風捉電”[75]。爲此,延壽還殷切地提醒學人:只有“視聽俱忘,身心無寄;隨緣養性,逐處消時”,才能發現並守持住自己本具的這顆真心。綜觀《唯心訣》的通篇...

    蔡日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5841500.html
  • 永明延寿之禅净思想

    探深密之旨,迷空方便,岂识真归?[75]  在这里延寿明确指出,禅宗与华严宗都是显了直指,不说是非,即“同曹溪见性成佛。”所以延寿主张会通禅宗与华严宗,并将华严宗视为最上一乘圆教。延寿会通禅与华严是... 参见魏道儒《中国华严宗通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版,第134——155页。  [75] 《万善同归集》卷上,《大正藏》第48册,第959页上。  [76] 《宗镜录》卷33,《大正藏》第...

    法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0341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