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佛法
所谓的所谓的科学时代并不仅仅是靠科学家们的好奇心来驱动,同时需要另一种更顽强而难以被遏制的力量,那就是人类的各种物欲。公众充沛的欲望,对商人而言是利润,对科学家而言则是能继续满足其好奇心的研究基金。于是商人通过承诺更适意的服务,科学家则是承诺提供更奇妙的东西,来顺应公众。在这个过程中,科学与科学技术变成了咒语和魔仗,它引诱并为人类欲望的海洋推波助澜。奇怪的是人们从来没有想过用自己的知识排遣或消弥物欲,除非为了医疗的目的,人们总是迫不及待的将科学的最新成就转化为能极大满足自己欲望的东西。尽管这种作法的危害性并不必太多的理智就可以被认定,但仍然被科学家们所认同,并且得到各国政府的资政鼓励。事实上,科学对人类的根本福祉并不象公众所想象的那样有益,它只是通过改变经历痛苦的方式对我们生活的表层改头换面,其实痛苦并没有降低,更没有消失,恰恰相反,近二百年来,人类的灾难与这种知识一同增长。今天只要人们能稍息心中的欲念,能有少份的清醒就会发现,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不再是主要用来消除贫困,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而是主要用来刺激新的欲望增长点,用来管理和统治,制造恐怖和战争,生发和传播疾病,破坏生存环境。与以往历史的任何时期相比,人类的现代知识中最少有道德律,甚至不断增长的知识还在抹杀深植于人们心中的伦理记忆,以致于在今天劝人去恶近善比说服人们接受同性恋是合法合情的人伦都难以找到令人信服的理由。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时刻,人类必须开始对科学进行深刻的反思,必须从我们的内心,从我 们的生活中找到一种更明智的力量来驾驭它。
中国历来没有宗教,传统的儒教佛教都不是宗教,儒、佛的教是教学、教育的意思。孔子是老师,释迦牟尼佛也是老师,孔子是中国两千年的人间圣师,释迦牟尼佛则是三界天人的导师,他们两个都不是造物主,而是启人智,导人善的觉者。可见教育不仅是人间头等大事,也是宇宙间头等大事。他们的弟子也不是教徒而是学生,且弟子不必不如师,孔子自认为不如他的学生颜回,而当阿弥陀佛还在作菩萨的时候,他的导师世间自在王佛就知道他高才勇哲会作佛中之王,没有哪一个宗教会认为教徒会超过教主。中国古代甚至没有宗教一词,宗教这个词大约是二百年前从日本传过来的。佛教中虽也讲宗讲教,但总是分开讲的,宗是明宗,教是判教,它们是佛教学大纲的五个科目中的两项,与现在人讲的宗教根本不是一回事。佛寺也不是教堂,而是学堂学院,直到今天中国大陆佛寺的人事编制仍跟汉唐时的学堂的编制是一样的,中国最早的佛寺是白马寺,当时汉王朝的中央一级直属机构都叫寺,比如外交部叫鸿庐寺,乃至后朝的大理寺仍是沿循汉时习惯,而寺字从象形上讲即是“士大夫办公的地方”。由此看,白马寺实是汉王朝设立的佛学教育部。
中国古代没有宗教,也没有科学,只有一种学,就是道学。什么是道学呢?取道喻行,通过实际的修学(修是改正错误,学是开启觉性)了达真相的就是道学。什么真相呢?宇宙人生的真相。在儒家道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天指宇宙万物,命指人我,性是作用,率是通达明了,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明了天地万物和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并依照这个原理来生活和工作。在佛家道是般若波罗密,智慧到达彼岸,即由根本的智慧了达宇宙人生的真相。彼岸也叫涅磐,是寂寞或明哲的意思,谓由完全明了真相故,内心清明,不再生起烦恼妄想。
西方科学的精髓惟在其数学与力学,但西方人并不了解这两种学问的终极原理。如其宗教徒不了解上帝一样,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家并不了解科学。宗教徒不了解上帝是其教义所规定的,做为教徒不能去猜、去试他的主;科学家不了解科学也是科学原理所规定的,所有的科学原理都不能自己证明自己,必须用实验来证明。一般 人容易搞错,以为科学的实证是如实证明,其实不是。科学的实证,是实验证明,或者叫物证。为什么要用实验证明呢?那正是因为科学不能对宇宙人生的真相如实证明。为什么要用物证呢?那正是因为科学家对宇宙人生的真相不能自觉自证。而了解物性,只是一种知识,不是智慧。现在懂得万有引力的人何止千万,却不见得人人都如牛顿一样聪明。了解人性才是智慧。若能了悟人在宇宙万物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是了悟到人的自性,而人的自性是人人平等的,所以人性的觉悟才是智慧,并且唯智慧才是众人本来的共识。那什么才是数学和力学的终极呢?用儒家的话来讲即:易无体而神无方。用佛家的话讲是:性空缘起,缘起性空。易是易数,是所说的数学终极。神是感应,相互作用,是所说的力学终极。与西方数学不同,西方数学数是算法的对象,易数则数与算法互为对象,它用算法研究数的结构,又用数的结构研究算法的结构,并且这两方面又集中的体现在象数当中,易数因此即叫数术,又叫术数和象数。其研究结果是万法归阴阳(类似现代数学的消元法),阴阳合道,道无形而易无体。易无体用现代数学的概念讲,就是用种种数形来证明歌德尔不完备定理,这个定理的内容是:所有的公理系统要么不完备,要么不自洽,二者不可兼得。由不可得故,说易无体。阴阳相博谓之神,用力学概念讲即相互作用,也即能质量的相互交换。神无方,方是方所、住所,以无住所,说其更没有去来的发生,也就是说物质世界的动止,往来、明暗、通塞、离合都只是现象的生灭变化,其中并没有什么相互作。那物理现象及其变化的原因从哪里来的呢?只能从生命来,从人来。那人从哪里来的呢?人从自己来,自己就是自己的原因,自因故,所以觉,人性即是觉性。物不自觉,亦不自因,既不自因,亦不自性,也就是没有相互作用。自因即自洽,自洽则必不完备,则觉外有见,以见为识,识分内外,以内为己,以外为物,于是即有生命和物质世界的发生。识遍执内外,虽完备而不自洽,既不自洽,也就迷失了觉性,从而执物为实,认身为己,以识为心。由其不自洽故,说其错,所谓妄以发生诸器世间,说白了就是为什么会有力呢?原因是你“错”算了!为什么会有宇宙万物呢?原因是你“错”看了!为什会有人我呢?原因是你“错”想了。禅宗讲:“梦里明明有六道,觉后空空无大千”是见到了这个理。佛家的性空缘起,缘起性空,与易无体而神无方的道理是相同的。缘是相对、相互,起是发生,性是作用,空是无住所。现代物理学的物理量都是以“缘起”定义的,所有的物理量都是由别的物理量相对相互胶合的表示,如力是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能量是质量和速度的平方的乘积,独立存在的物理量是没有意义的。
我可以毫不费力的导出所有物理学的作用量,只要允许我犯一个错误,这就是科学的终结。所以正大的教法不是在于告诉我们无情的物质何以是永远正确的,而是要告诉我们何以人间有如此多的痛苦和烦恼,何以我们是如此不智。知道错了,就是觉得开始,念念知非,念念觉,在佛家即破迷开悟,无相忏悔,在儒家则是去伪存真,克已复礼。迷失了自性于是有宗教,迷失了自心于是有科学。真正的智者,不是归依神明,也不是明辨诸物,而是皈依自性,照明自心,万物印染于心,自性的智光发露,什么疑惑能存留不去呢?若自性被迷住了,既有千万亿的太阳,满天圣神也无法照亮人的内心。儒之大学在于明明德,佛之教意在于明心见性,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人类的伦理道德必须建立在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原理基础上,没有这个基础任何伦理都无法真正确立,我们应当学会用这个原理来审视人类所有的知识,而且应当坚信,任何一门知识只当它明晰地与这个原理相一致时,才是正当和完善的,并且只当我们在一门知识中明晰地看到这种一致性时,才算是真正理解了这门知识。比如:在量子物理学中,观察对观察结果的影响是超距关联的,不受光速极限的限制,这个原理可归结于一个事实:人的意识以超距关联的方式影响着物理世界。根据相对论,此影响作为物理信号,其传播速度不能超过光速。这样,一个人要看到自己的意念对物理世界的作用结果,就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可以是几分钟、几秒钟,也可以是几百年、几百万年。而根据量子干涉原理,“粒子”只跟它自己干涉,因此每个人所感到,觉受到的一切,实际上是他自己以往所想所念的一切。我们能看到上百年,乃止百千万亿年前宇宙的星光这个事实说明,在那样遥远的过去我们一定如现在一样的活着、想着,并且这些经历以某种方式依然藏在我们的心识里,当星光经历了上百年,万年,传到我们这里时,便与藏在心识中的经历记忆发生量子干涉,于是产生觉受,以此类推前生更有前生,后世更有后世,这就是命无始终生死轮回的原理。又“粒子”只跟它自己干涉,因果原来是一,所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就是因果报应的原理。生死既然是一种平常现象,只要明了它的原理后,任何人依法施为都可以自由的出生入死,己所不欲,勿施予人,去恶近善,福贵就可以自己做得了主。伦理道德不仅是我们掌握命运,正确享受生活的保障,而且是我们从平常的生活中得到智慧的一条捷径。
一方面因果不二,“粒子”只跟它自己干涉,另一方面我们又能看到别人的身体,听见别人的声音,这说明人我原来是一。自己眼可看别人色,自己耳可听别人声,却可不因此视听而生喜乐苦痛,人之于己是教我们彼此之间知而不受。知见无见,名为正见,不受之受,名为正受,明白这个道理,所有众生就都是能开启自己正知正受的佛;若于声色起人我之见,顺喜违怨之想,知见立知,即无明本,迷了时,佛也就成了众生。要知道内证自觉的万物之理就是自性佛,虚空大地乃至宇宙就是自心法,本来清净的生命正受即是常乐我净的僧。
在宇宙的某些时空区域。引力是如此之强,以至于连光都无法从中逃逸,这种时空区域即黑洞,大的黑洞与小到只有几个粒子的“婴儿黑洞”超距相联,天文学的黑洞佛经中叫地狱,“婴儿黑洞”为“地狱种子”即恶念。如果一个人贪婪痴嗔到难以容人的地步,其灵识就会堕入地狱之中。
知眼前物均是前识遗尘,过去已成事实不可更改,不迷于物即真实我命;于现前境不加分别,于分别中不起功过之想,不随识转即真实智慧。由知真命故,不畏生死,少欲知足,由真实慧故,不论人非,施利于人,寂静常行,不为名动即真实福贵。善行和智慧同出而异名,离善之知,名为邪知,离智之行,名为邪行。百善孝为先,一智敬中求,故知有亲可孝,有师可求,始称人道。
科学又有什么错呢?只是迷于其技者,则被其理所转,觉乎其理者,则能治其技。情识又有什么错呢?只是迷于其情者,则被情所累,觉乎其情者,则转识成智。财富又有什么错呢?只是迷于其出者,贪得苦受,觉乎其出者,善施乐受。夷狄之族又有什么错呢?只是迷于其力者,反受其乱,觉力如幻者,则能化其恶。正所谓迷则法华转,觉则转法华,今出佛身血,昔示法华者,天地大教化,不疑成无畏。
知道是心知道,不知道是心不知道,知道是心明明白白知道知道,不知道是心明明白白知道不知道。触是知,离是不知,明是知,暗是不知,通是知,塞是不知,生是知,灭是不知,触离相间形成所谓物体,明暗相间形成所谓颜色,通塞相间形成所谓结构,生灭相间形成所谓的运动,正如知与不知不能障碍心的明白一样,山河大地,远近幽深不能阻碍明白的心。若然离开这些现象去观自心,则当心智朗然,明照一切。
如果思想不能了知真相,为什么要用思想呢?如果思想所了知的相与真相不同,为什么要用思想呢?如果思想所了知的相与真相相同,何必要去思想呢?思而不见思之功,思无思是妙智,以妙智观明白的心,此心是真心;无思而如实见的一切,无思之思是实智,以实智去观照,所照即真相。
以为太阳如镜一样大小是无知,知道太阳比地球大,是知识,而明白见大见小其理不二,则是智慧,由此不二之智,观一与多,长度与重量,样式与远近,十粒米与条河,一棵树与百世界等等,任一与一切,一切与一切,任一与任一均无二理,平等平等即是真理。
说睁眼见树则树在,闭眼不见则树无的唯心主义是不明心的唯心主义,因为它不懂得树的在于不在不能证明心的在与不在。说睁眼见树则树在,闭眼不见树仍在的唯物主义是不明物的唯物主义,因为它不懂得是物总变灭当中,如果闭眼时间过长,它就不能断定树是被伐掉还是已经长高。若树是心,不必我知;若心是树,无树之时,不应有知。若离树之外别有心所,离心之外,树别有处,心与树寞不相关,何来见与所见。智者应思,心非是树,非心无树,若心中无树何以见树。树非自见,非不是心,若树非心做,何以现于心中。一切世间诸所有物唯心所变,唯心所知,所知变灭,心实无灭,心若灭者,谁知变灭。于心之外别无有物,而之所以有见有不见者,乃是因为原因和条件有所不同的缘故,及此原因和条件亦无非是心,以是故,于心取心,于见立见,心生一切事物生。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