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7日 星期二 农历12月8日
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我国传统学术与佛学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5日
来源:不详   作者:遯翁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我国传统学术与佛学
  遯翁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90册
  页1-8
  大乘文化出版社出版
  1980年十月初版
  --------------------------------------------------------------------------------
  1页
  所谓传统学术﹐乃是别于新兴的学说与新从外来的学术
  而言﹐如我们学校中所学的外国文----英文﹑德文﹑法文等
  等﹐即是新学来的﹑外来的文字。至于汉文方块字﹐则是传
  统的文字﹐这便是传统的与非传统的界说。儒家道家之学﹐
  当然是我国传统的学术﹐至于佛学﹐虽然在春秋以后几百年
  才传入中国﹐但它到中国以后﹐至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
  史﹐不但已深入我民族社会各方面﹐影响了我国一千多年以
  来的文化学术以及民族思想生活﹐而且大乘佛教﹐又是到我
  国以后﹐才完成其精密广大的教义与学理﹐成了中国的大乘
  佛教。可见佛学一样是我国传统的学说﹐所以我这一命题﹐
  只是为敷说时作比较上的方便﹐实在不是切当的题目。
  大乘佛教的学说﹐既然一样是我国传统的学术﹐那么﹐
  现在我们所谓国学的范围﹐便不止于孔孟的儒家之学﹐黄老
  的道家之学﹐也应该包括佛家的大乘之学在内才适当。这一
  观点﹐在我们的史册上就可以看出来﹐自魏晋六朝﹐大乘佛
  教勃兴之后﹐当时学者与史家﹐便已形成这一观念
  2页
  了。如隋书经籍志﹐即将佛经一千九百五十部﹐列入为一门
  ﹐此后历代艺文经籍等志﹐也莫不有佛经的著录与佛家学者
  的传记﹐亦即事实上﹐老早便已公认佛家之学﹐即是中国的
  学术﹔因此﹐我们了解国学﹐同时便必须了解佛学。
  怎样了解我国传统的学术呢﹖首先要知道所谓学术的目
  的﹐实不外乎为人类生活探求一条康庄平坦的通路﹐这通路
  便是真理﹐有了真理﹐才有正确的办法。这办法﹕即是如何
  引导人类生活走向安全的领域﹐如何挽救人类生活在歧路中
  的迷惘。这在西洋的学术界中﹐如自希腊直到现代的哲学家
  ﹐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得到一致的原则与办法﹔
  这问题很复杂﹐不是几十分钟的时间所能说明﹐也不在我们
  所要讨论的题目之内﹐只好存而不论。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
  ﹐乃是中国传统的学术﹐中国学术﹐对此一问题﹐老早便已
  揭出了不偏不倚的原则与正确而完善的办法了。这原则就是
  ﹕人类的心性﹐乃是天然而善的﹐也就是本然可以为善的。
  至于为不善﹐只是习染而坏﹐其本质并不会变坏的。只须能
  够为学﹐相信自己有善的本质﹐相信自己可以做好人﹐便可
  以将坏的习染﹐转为好的陶冶﹐转为好的熏习﹐这便是中国
  学术传统的原则。这一原则看来似乎只是老生常谈﹐而实是
  决定人类命运﹐以及文化政教的隆污﹑生活的苦乐的总枢纽
  。古今暴君政治以及极权学说﹐即莫不由于违此一原则﹐漠
  视人性﹐以人性为恶﹐因而要箝制人类的自由﹐桎梏人性的
  发挥﹐因而任刑不任德﹐任威不任恩﹐造成历史上的创痛与
  苦难。只有确认人性是
  3页
  善的﹐才有慈祥恺弟悲天悯人﹐肃雍协和的教化﹐才有调达
  人性﹐自由民主的治道﹐才能畅万物并生并育而不相害的演
  进。这即是中国民族日趋壮大的因素﹐也就是中国传统学术
  的精神。这一精神,儒家如此﹐佛家也正是如此的﹐我们可
  以分别看看其大致的情形。
  首先看儒家﹕儒家孔孟之学的渊源﹐是最为深厚的。他
  导源于尧舜禹汤文王周公﹐至孔子集其大成﹐至孟子而极其
  光辉﹐在汉唐时为经学﹐在宋明时为理学。自清初至现代﹐
  则为讲义理的宋学﹐与讲考据的汉学。两干多年以来﹐其学
  者的著述之多﹐实在不可胜数﹐总其要归﹐则不出于尧舜禹
  相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永执厥中的十六字心
  传。这所谓道心﹐即本然而善的人性﹐等于佛经所说的真如
  心﹐也等于现代人所常说的理智。这所谓人心﹐即可善可恶
  的意志﹐等于佛经说的生灭心﹐也等于现代人所常说的情感
  作用。儒家学说﹐即在扩充人类的道心﹐挽救其人心的陷溺
  ﹐这以孟子说得最为透澈﹐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他说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问而知者﹐其良知也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者。
  爱亲即是孝﹐即是仁﹔敬兄即是弟﹐即是义。孩提之童﹐不
  待学与教而知之﹐即是本然而善的人性。人有了这样的善质
  ﹐再加以教与学之功﹐使之于仁而游于艺﹐便自然能扩充其
  善性。如同璞玉﹐本有精美之质﹐只需加以琢磨﹐即能发挥
  其本然的光辉﹐所以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
  道之谓教。即是说﹕天赋于人的性质是善良的﹐是合于道德
  的﹐只需好好地从事教
  4页
  与学以保存之发挥之﹐则绝没有生而一成不变的坏人。所以
  孔子说﹕有教无类。这即是儒家传统学术的中心﹐在朱子所
  写的中庸章句序一文中﹐有更详尽的更透澈的说明﹐虽然他
  这文后半段说道家佛家之处﹐不免有偏见﹐但前半段说儒家
  传统之学﹐则是正确的﹐诸位可以参考一下﹐就更为明白了
  。
  再看道家之学。这所谓道家﹐乃是指汉代人所称黄帝老
  子之道﹐并非汉以后﹐张道陵﹑葛洪﹑寇谦之那些谓画符驱
  鬼﹐炼丹成仙﹐以及降神启乩的巫师道士之道。黄老之道﹐
  见于现存道德经五千言之中﹐他是一部指导及说明人类生活
  道德政治教化最高原理之书﹐说明人事与天道相应相合作的
  定律﹐与易经的理论﹐是互相发明的。他的主要出发点﹐一
  样认为人类的天性﹐乃是本然而善的。道德经五十一章说﹕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
  德﹐道之尊,德之贵﹐夫尊之命而常自然。这亦即是说﹐天
  生人的形貌虽然不一样﹐但其所具尊道贵德之性质﹐则是一
  样的﹐只要能加以虚静的修养﹐即是全才。所以说﹕致虚极
  ﹐守静笃﹐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日益﹐就是博学﹐这在佛
  说﹐即是遍知六根六识六尘的自贼家宝﹐便要知有二十五种
  定轮﹐能作对治之方﹐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博学之﹑审问之。
  日损就是守要﹐就是精一﹐这在佛说﹐就是一门深入﹐一根
  既圆通﹐六根俱解脱﹐也就是孔子所说﹐慎思之﹑明辨之的
  办法。
  老子道家之学﹐本来是积极的﹑负责任的﹐所以汉朝自
  高帝至景帝五朝﹐在政治上﹐用老子
  5页
  的方法﹐成为三代以后最富强康乐的朝代。不过后来经列子
  ﹑庄子等人的推演而成为消极主义﹑放任主义的人生哲学﹐
  使老子的道家之学变了质﹐所以魏晋以后﹐道家之学﹐便不
  言黄老而言老庄。这一问题﹐说来很繁复﹐我在所作老子新
  绎----这书去年由人生出版社印行----一书中﹐曾作详细的
  说明﹐诸位如欲略知道家传统之学的演变﹐是可以作一个参
  考之用的。但道家之学﹐虽由黄老演变为老庄﹐而尊重人性
  的自由﹐确认其本然而善﹐则还是一致的。
  最后﹐我们要看佛家之学了。佛学对于人性的看法是怎
  样的呢﹖这不用去征引经论即可以了然的。诸位均知道生佛
  同源的要义﹐大乘佛学﹐即是以众生皆有佛性立教的。众生
  是包括一切生物而言的﹐佛性就是善性﹔人为万物之灵﹐乃
  是众生中的特出者﹐具有与佛同体同德的善性﹐乃是毫无疑
  义的。这与儒家道家确认人性善﹐正是同一原则。佛经又揭
  示﹐只需一念净信﹐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杀生为事
  的屠者﹐也只需知道放下屠刀﹐即可成佛。这又正与孟子所
  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虽有恶人﹐斋
  戒沐浴﹐亦可以祀上帝的见解全同﹐所以佛学进入中国以后
  ﹐便能与中国原有儒道之学﹐互相发明。如东晋时的竺道生
  ﹐从生佛同源之理﹐倡为一阐提人皆得成佛之说﹐大阐顿悟
  的理论----见高僧传----后来六祖便在南华寺﹐完成其即心
  即佛的禅宗。又如远公大师﹐从一念净信之理﹐倡为仗他力
  往生的净土念佛法门﹐能仗他力﹐即是自力的发挥﹐也就是
  自己本俱有佛性的因缘。这在原则上﹐均与儒道两家的学说
  ﹐可以互通
  6页
  ﹐所以佛教能于到中国之后﹐即生根敷荣﹐成为中国的大乘
  佛教﹐成为中国传统的国学﹐乃是很自然的道理。
  以上所说﹐从国学的传统观点﹐看孔孟之道﹑黄帝老庄
  之道﹑佛家大乘之道﹐对于人性本然而善﹐其原则既然是相
  同的﹐那么﹐这三家对于人类何以会习而为不善﹖既有不善
  ﹐如何才可以救治其不善﹐以回复其本有之善﹐其方法是不
  是相同呢﹖我们可以肯定的答复﹕三家对于习而为不善的看
  法是全同的,其救治之法﹐也是同的﹐不过有大同小异的分
  别而已﹐这里我顺便提出拙作从原泉到江海文中的大意来说
  一说。
  人性本然而善﹐可以比之于水﹐水是流动的﹐人性也是
  活泼而生动的。人性趋向善的境界﹐等于水的趋向海洋。水
  从发源的山泉﹐经过沟渠川河﹐归入海洋﹐等于人生生活的
  程序﹐原泉之水是清洁的﹐海洋之水﹐浮天浴日﹐更是清洁
  无边的﹐这又等于人类生命归宿的境界。人性本然而善﹐原
  泉之本然而清﹐但原泉之水﹐一出山之后﹐往往因流过沟渠
  ﹐流过村墟城市﹐而给停潴壅遏的沙泥秽物所混浊﹐成为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的污水。这即等于人生自孩提
  本具有良知良能﹐但渐渐长成﹐走入社会之后﹐便为情感习
  俗所污染﹐渐渐泯没其良知良能的道心﹐而作人欲横流的追
  逐﹐无异水之为沟渠泥沙所浑浊﹐只是习染而坏﹐并不是人
  性的变质﹐只要知道觉悟自己是万物之灵的人﹐相信自己的
  性是本然而善﹐转向善良的方面前进﹐便立即可以成为一
  7页
  个人格完美的人。这又等于壅遏于沟渠之水一样﹐虽然被沙
  泥所浑﹐但水的清洁性﹐并不变质﹐只要能流向川河﹐流向
  海洋﹐便依然能回复其本然的清洁﹐只有停而自腐的水﹐才
  会起臭﹐也只有迷而不悟的人﹐才是下愚不移。这便是人类
  的病根﹐孔子﹑老子﹑佛陀三个大医王﹐便均看出这一病根
  ﹐而立下了有效的对治之方。孔子是从动的一面下药﹐老子
  ﹑佛祖则是从静的一面下药。我们又可以看看其断症与下药
  的方法。
  先看儒家﹐又以孟子的讨论﹐最为透澈。告子曰﹕性犹
  湍水也﹐决之东方则东流﹐决之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
  善不善也。告子这一说﹐乃是倒果为因的看法﹐误认了人性
  ﹐也误认了水性。孟子斥之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
  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
  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势亦犹是
  也。这所谓决﹑搏﹑激﹐在水即是为外来的势所阻遏﹐并非
  水的本性如此﹐只要此势一去﹐它便会照本性向下流。在人
  性﹐即是习染﹐并非人性变坏﹐只要习染一净﹐它便会恢复
  其善。怎样净其习染呢﹖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
  不舍昼夜。逝者云云﹐即是向海洋流去﹐所以孔子又说﹕天
  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就是说﹐水能逝者如斯﹐即可以
  不停不臭﹐人能自强不息﹐即可以荡涤污染﹐这即是从动的
  方面作对治的处方。
  8页
  道家与佛家之说是怎样的呢﹖老子说﹕上善若水。他提
  出澄清停潴污秽之水的办法﹐「孰能浊以静之徐清」。老子
  此说﹐是与佛家之说全同的。楞严经佛说﹕云何为浊﹐譬如
  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沙泥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
  ﹐性不相循﹐有世间人﹐取彼尘土﹐投于净水﹐土失留碍﹐
  水亡清静﹐容貌汨然﹔名之为浊。这样﹐水既被汨然而浊﹐
  将怎样回复其清洁﹖佛便指出其方法曰﹕如澄浊水﹐贮于静
  器﹐静深不动﹐沙泥自沉﹐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
  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这里佛祖静深自沉的对治﹐
  与老子静之徐清﹐是同一方法﹐与孔子川流不息的动的方法
  ﹐正是大同小异﹐殊途同归的方法。这三家即均认人性如水
  性﹐只会被污染而浊﹐绝不会被污染而变质。三家断症既同
  ﹐处方便成同一作用﹐中庸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佛
  老静的处方﹐也一样为儒家所采用﹐后来宋明理学家﹐就莫
  不提倡静定的方法﹐总之﹐这些方法﹐一样是鼓励人生﹐不
  要妄自菲薄了自己的本能﹐不要辜负了难得的人身﹐为万物
  之灵的人格﹔必须自强不息﹐便可以如孟子所说﹕盈科而进
  ﹐放乎四海﹐佛祖所说的法流水﹐与真如性海相接﹐这也是
  中国传统学术中心所在的。
  至于中国学术﹐还有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等的诸子百
  家之学﹐自然也是中国传统之学﹐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讨论及
  之呢﹖因为那些百家之学﹐大半没有成为中国学术的主流﹐
  而且也非短短的时间所能遍及﹐诸位可以参看汉书艺文志﹐
  便能知其大略﹐这里便只好从略了。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