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管理——佛法住世的生命力
听宽容法师《寺院管理研究》讲座笔记
8月29日,在安庆市佛教教职人员培训班上,安庆市佛教协会会长、三祖寺住持宽容法师主讲了《寺院管理研究》一堂课。用科学的分析方法,解晰了寺院管理的特质与特点。听后如醒醐灌顶,充分认识了寺院管理对佛法住世、佛法弘扬的重要性。理解了寺院管理的社会性和复杂性。对提升学员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寺院管理的根本目的:
弘扬佛法、服务社会、造福大众、转凡为圣
一、寺院管理的特点:
1.佛教的事业性,寺院管理在根本上是从维持和发展佛教事业为依归;
2.客观科学性,即要以管理学规律开展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各项管理工作,又要考虑到寺院管理的对象是具有坚定信仰的宗教人士;
3.信仰神圣性:寺院是佛教事业的最基本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寺院管理不是管理者要以什么的问题,而是佛祖和菩萨要管理者做什么的问题。
4.文化传承性:在社会领域,宗教是最能体现文化传承的领域,其教义思想可几千年如故,其仪轨体制也可长期稳定,在今天的寺院管理也必须在遵循长期形成的寺院管理规则上逐步加以改进和完善。切不可割裂历史文化传统去做所谓完全的创新。
5.思想感情性,寺院管理必须依赖佛教信仰和思想情感的交流与共鸣来实现管理作用。
6.超越功利性,佛教以超越现实功利为根本价值性追求,寺院管理不能以现实赢利为目的。
7.德行统一性:寺院管理者必须以德服人,德行统一是知与行的统一,学与证的统一。要求管理者有学有证,言传身教,戒学精严,学养并重。
8.教化传播性:寺院管理的目的之一是弘扬佛法,是一项佛教思想和文化的教育与传播工作。
二、佛陀的管理学:
1.以法摄众,人我平等:以佛法真理来摄受僧团大众,僧团中,无有阶级、贫富、名誉、地位的差别;
2.中心领导分层教育;以戒律和教法为领导中心,以长老为教授师来教育后学;
3.托钵行乞、和合共住;不蓄私财、物品共用;
4.六和僧团,和乐清净;行“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意和同悦、口和无诤、身和同住”六和敬共住;
5.定期集合,布萨说戒;定期集僧说戒布萨,以达僧团修道生活的圆满和谐;
6.僧伽羯磨,民主会议:“僧事共决”民主管理。
三、丛林管理学:
1.选贤与能:推选有德之人,统领大众。
2.行善请法:集体作务,一律平等。
3.共住规约:制定生活规范,大家共同遵守。
四、寺院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
(一)思想素质:
1.坚定的佛教信仰:没有坚定的佛教信仰,不可能管理好寺院;
2.深厚的佛教思想水平:要求深入经藏,洞晓经论,熟练掌据佛教教义;
3.强烈的佛教事业心和神圣使命感;没有佛教事业心和神圣使命感就没有内在的动力。
4.高尚的道德品质:通过自已的修行,言传身教,行为示范;
5.对人与社会有较深入认识和理解,依据寺院特点,按照人与社会的客观规律来设计管理。
(二)业务素质:
1.一般的哲学和科学知识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现代管理者必须具备广泛的知识;
2.佛教教务的知识和能力:要了解通晓佛教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基本教义,戒律仪轨;
3.管理学的知识和能力:要有现代管理知识。
4.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社会在发展,寺院管理也需“与时俱进”。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