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和谐之典范 行慈悲之教育
做和谐之典范 行慈悲之教育
大同市佛协副会长、大同上华严寺监院 妙俊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诸山长老、各位法师、护法居士:
今天是值得历史记住的日子,我们佛教界同修本着友谊、和平、和谐、合作发展的宗旨,相聚在五台山佛教胜地,共叙友情,共商推动佛教事业发展,促进发展构建和谐与社会相适应的合作大计,我谨代表大同市佛教协会、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各位同修和嘉宾前来出席会议,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社会的和谐与美好,是人类的本能追求。佛教是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慈悲济世的宗教情怀为中国文化中“和谐”的哲学理念和价值观念增添了新的成份,注入了新的生机,带出了新的境界,作出了新的理论贡献和社会实践。
一 做和谐典范 行慈悲教育
当前,党和政府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佛弟子,我们首先就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一颗清净、高尚的心灵去影响一个寺院、一个佛教团体、全体佛教界,进而影响整个社会,乃至影响整个世界。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形势下的今天,保持佛教的清净庄严和佛教徒的正信正行,从而发挥佛教的优势,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是当今佛教界的重任。加强道风、人才、教制、组织是提高四众素质的根本。对于广大佛教徒来说,必须“以法为师” , “以戒为师”,树立正信,发起正行,坚持“六和”,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从而以一个净化的心灵去影响大众、影响整个社会。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经过两千年的融合与发展,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的慈悲、平等、圆融的理念,源自“和”,是“和”的一种表现和形式。当前,世界佛教界都十分重视以佛教理念改善现实人生,积极致力于文化教育、慈善救济、环境保护、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等慈善事业,开展佛教理念,发挥慈悲精神,为“和谐世界”开拓“文明的出路”。这是佛教的内在诉求,也是时代的要求。普陀山宣言说的好:“和平是人类的永恒期盼,和谐更是人类追求的美好境界”,佛教提出“于诸众生,视若自己”,“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所以,我们要以自身的言行典范,影响众生的慈悲教育,我们要发扬佛教自身的优势,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学习,为弘扬佛教走向社会,融入社会,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精神,奉献社会,服务众生。
二 启迪人心 化导社会
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佛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理念与和谐社会思想是协调一致的。佛教文化的核心信仰是“因果报应”思想,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佛教道德伦理注重“去恶存善、慈悲平等”。
佛教的慈悲思想,主张自利利他、自觉觉他,就是为了社会和谐与世界和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合与和睦。僧团“六和敬”精神与和谐社会的理念是相通的。“戒和同修”以制律为规范,“利和同均”以财富公平分配为社会价值观念,“见和同解”强调建立一致的伦理价值观念,“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表现为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团结、和睦、和谐的关系。
佛教倡导净土,认为净土由诸佛菩萨累劫修行愿力及众生的业力感召所成。我们也可以通过自觉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改进自己的行为,把地球创造成类似清净佛土那样和谐美妙的人间净土;佛教认为人与世间万物都有着重重无尽的缘起关系,共存于宇宙大网中,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万物互为缘起,相辅相成、和合互生;
佛教要求戒杀放生,珍爱生命,善待一切生灵,人类之间更要相互关心、和平共处;人的身体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形成,大自然对人类有天覆地载养育之德,人类理应感恩,反对漫无边际地占有、浪费自然资源,更不能恣意破坏。这些教诫都鼓励人们关心社会公益、社会救济,积极投入国家建设,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佛教强调通过净化人心,实现人间净土,佛经中揭露批判人心的种种烦恼、垢秽、恶业和贫穷、疾疫、灾难、战争等社会问题,从“心净则佛土净”的主导思想出发,谆谆教诫人们以如实知见的智慧自净其心,从而净化人间。佛法看来,果由心造,境由业感,要创造清净、庄严的美好人间,必须率导全人类力行众善,不作能污染心灵和环境的恶业,以精神文明建设带动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净化、庄严心灵为本净化、庄严国土。
三 世界和谐 人人有责
佛教是一种以信仰为根本,解脱为目的,教育为中心,文化为纽带的宗教,它以缘起理论阐释世间一切事物的相互依存与相互联系。佛教是最重视“心"的宗教,对于“心"和世界的关系有着精深的阐述。《楞严经》云: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杂阿含经》云:心恼故,众生恼;心净故,众生净。可见,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当今世界,许多人心烦意乱、心浮气躁,要发挥佛教的思想资源,调心、摄心、安心、静心去沉思,用心去祈盼,以内心的平和与安定来带动外界的和谐与安定。
佛教向来讲“出家不忘爱国,修行不忘济世”倡导知恩报恩”,四恩就是佛祖恩、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报四恩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爱国爱教。特别主张一种积极入世的精神,主张现世与来世的统一,而且更注重现世的努力,造福社会。佛教认为,佛法原来就是源出人间并要利益人间的,应以实现人间和谐为己任。佛教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孕育形成的优良传统,在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下,佛教紧跟时代的步伐,弘扬、丰富、发展优良传统,为构建社会和谐做出独特的贡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也体现了广大信教群众和宗教人士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世界和谐,人人有责,首先,对于破坏社会稳定的因素,及时采取制止措施,以免酿成大乱。其次,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维护法律尊严,大家都有法律意识,世界就会和谐。第三,取信于民。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特别是进行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政策观念和法制观念的教育。
让我们遵循伟大佛陀的教导,做和谐之典范,行慈悲之教育,启迪人心、化导社会。只要人人心中有和谐之想、向善之念,只要人类心心相印,世界自然欣欣向荣。世界和谐,人人有责。和谐世界,从心开始。
祝愿各位领导、诸山长老、各位法师、护法居士身心安康,法喜充满,六时吉祥。
谢谢大家。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