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安岳石刻与宗教义理(二十七)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安岳石刻与宗教义理(二十七)
  候家湾5号佛道合龛   
  唐代作品。龛高1.5米,宽2.2米,深0.4米,佛像高1米。龛内刻弥勒佛善跏趺坐于金刚座上,双脚踏仰莲台,左手抚膝,右手已毁,佛顶上方刻华盖,左右各刻一飞天,左右角各刻5小佛趺坐于祥云上。佛左右各刻一弟子一菩萨一女真一菩萨,或立于须弥台上,或立于覆莲台上,或立于仰莲台上。这龛造像人物皆面相长圆,特别是弥勒佛高螺髻,体形失调。造像简单,粗拙,线条生硬,面部表情呆板而无生气。   
  圆觉洞23号佛道合龛   
  龛内正壁中央刻元始天尊盘坐于仰莲铺帛方座上,项后有桃形双重背光,左右上下三层刻侍者和真人。元始天尊是道教最高的神,位居“三清尊神”之首,最早叫元始天王,是天地万物人类的始祖神,脱胎于盘古神话。该像头戴束发莲花冠,身著对襟宽袖大袍,内衣结带,右手抚小腿,左手结剑印。   
  右壁正中刻太上老君盘坐于铺帛方座上,项后有桃形头光,左右上下分三层刻侍者和真人,太上老君也是道教最高的神,但地位低于元始天尊。该像头戴束发莲花冠,颏下有三绺胡须,身著对襟宽袖大袍,右手执宝扇,左手抚扇,腹前有三角夹轼。   
  左壁正中刻释迦佛趺坐于铺帛方座上,双手捧钵,项后有桃形头光,左右各刻一弟子、一菩萨,其上刻护法像。   
  茗山寺1号佛道合龛   
  窟高5米,宽5米,深2米。窟内左刻毗卢佛,右刻东岳大帝,前者为明代所刻,后者为清代所刻。毗卢佛面相圆,螺髻,头戴镂空宝冠,冠中刻一小坐佛,身著双领下垂大衣,内衣结带,结跏趺坐于铺仰莲座上,双手结内缚印,项后头光已模糊。东岳大帝面圆,头戴无旒帝冕,身著对领宽袖袍,绅带垂地,倚坐于方座上,双手拱揖,手被帛巾遮住,项后头光已模糊。这两尊造像虽为不同时代,但风格完全一致,可见后来的雕刻艺人是经过潜心研究了的,仅从造像看,没有人会判断出是两个时代的雕刻品。   
  东岳大帝是道教因袭民俗崇奉的泰山神。泰山古称东岳,自古受着人们的崇拜。其后,人们将其拟人化,给它取姓氏名讳,定婚配子女。汉代纬书称:“东方泰山君神,姓图名常龙。”民间认为泰山是人死后灵魂的归宿之地,泰山神是阴间鬼魂之最高主宰。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封泰山神为天平王;大中祥符元年(1008),封禅礼毕,诏加号泰山天平王为仁圣天平王;五年,诏加上东岳曰天平仁圣帝。   
  道教亦很早崇奉泰山神。南北朝时托名东方朔的《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曰:“东岳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血食庙祀宗伯者也。俗世所奉鬼祠邪精之神而死者,皆归泰山受罪考焉。……泰山君服青袍,戴苍碧之冠,佩通阳太明之印,乘青龙,从群官来迎子。”道教斋醮礼仪中,常以之为主管鬼魂的地祇大神被祈祷,道教赋予它的威权也愈来愈大。约出于明代的《东岳大生宝忏》曰:“东岳天平大生仁圣帝,应乎造化,生于混沌之初,立自阴阳,镇彼幅员之域,与天齐久。……奉行天令,宰御阴司,……知人寿之短长,设七十五司,以掌权衡。有三十六岳以惩凶恶,永绥邦社,大庇民区。”《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妙经》曰:“泰山元帅累朝节封东岳大生天平仁元圣帝,其应青阳,位尊震位,独居中界,统摄万灵。掌人间善恶之权,司阴府是非之目,案判七十二曹,刑分三十六岳,惩奸罚恶,录死注生,化形四岳四天圣帝,抚育六合万物群生。”由只管鬼魂的阴王变为“掌人间善恶之权”“注死录生”的大神。《三教搜神大全·东岳传》为了尊东岳大帝,更为之编造了一个离奇的故事,曰:“昔盘古氏五世之苗裔曰赫天氏,赫天氏(子)曰胥勃氏,胥勃氏(子)曰玄英氏,玄英氏子曰金轮王。金轮王弟曰少海氏,少海氏妻曰弥轮仙女也。弥轮仙女夜梦吞二日,觉而有娠,生二子,长曰金蝉氏,次曰金虹氏。金虹氏者,东岳帝君也。金蝉氏即东华帝君也。金虹氏有功在长白山中,至伏羲氏封为太岁,为太华真人,掌天仙六籍。遂以岁为姓,讳崇。其太岁者,乃五代之前无上天尊所都之地,今之奉高是也。”经此改造后,东岳大帝便成为“掌天仙六(录)籍”的古仙。由此反映出东岳大帝在道教中地位之崇高。   
  旧时各地皆有东岳庙,大都以道士奉祀香火。传说三月二十八日为东岳大帝生日,该日,各地皆于庙中举行盛大庆典。
  大般若洞三教合龛   
  大般若洞深、宽、高各约5米,刻像数十尊。从刻记中的“众妙所作始于宋朝”的记载和洞门正中题刻的“大般若洞”的落款年号及督名悉知,此洞镌凿于南宋嘉熙4年(公元1240年)。   
  正壁凿2米多高的释迦牟尼佛像,左右两侧分别刻着孔子和老子的坐像,高约70 公分。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传奇式的人物,生于公元前551年,即春秋时期的鲁襄公二十二年的夏历八月二十七日,出生地在鲁国的昌平乡(今曲阜城东南), 少年丧父,跟着母亲过着贫困生活。自幼就聪明过人,勤奋好学,而贫贱的生活又使得孔子树立了积极向上、刻意进取的精神和意志。成年后,曾在鲁国当一管理仓库财务的小官,不久辞去官职,开始宣传自己的学说,为期16年,从而吸引了大批门生。50岁时,任鲁国大司寇,摄行相事,时间大约有4年。宫中的敌手合谋暗算他,从而导致被免职,开始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思想和主张,自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前后达13年,终由于不被重用,在生命的最后5年,即孔子68岁那年回到鲁国,回国后被鲁国人尊为“国老”,公元前479年逝世,享年73岁。    
  孔子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的名字,孔子的思想,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而且还传到日本、美国等地,他不仅被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者视为圣人,也被现代具有高度发达科学文化的美国、德国等国的人们所尊崇,他的名字不仅被美国应用物理学家哈特选进《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百人》之中,而且,更另人惊叹的是,他还被美国的《人民年鉴手册》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中的第一人。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 即 “仁爱”、“爱人”,同时,以为“仁”的推行要以“礼”为规范,他主张“克己复礼”。孔子强调的是:“仁”是内在的道德精神状态,“礼”是外在的行为准则。把“仁”和“礼”看作两个最高道德标准,认为一个高尚的人必须依据这两个标准生活。“仁”解释为“爱”,但最好理解为道德、礼节、传统、礼貌、规矩、观念的总和。孔子在美学上,首创了以“仁学“为基础的伦理美学。 孔子的学说强调要家庭和睦、尊敬双亲、夫妻相敬、君臣父子各守名分,“君君、臣臣、父父 、子子”都应该名副其实,不得逾越。今日看来,他的理论是极为保守的。孔子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学说,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至深极大。历代封建帝王为维护自己的统治,把他加以神话,不断加封加谥,以彰其德。   
  比起佛教和道教,儒家造像少之又少,古代人民常修建孔子庙祭祀孔子,或祈求孔子让自己或子孙后代聪明好学,考取功名,以光宗耀祖。孔庙是历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地方。我国最早建立孔庙,始于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前478)。鲁哀公将孔子生前在山东曲阜的“故所居堂”立为庙,当时只有“庙屋三间”,内藏孔子生前所用“衣、冠、琴、车、书”等物。此后,历代王朝不断将其加以扩建。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开始在国都的最高学府国子监修建孔庙,同时皇帝下诏“州、县皆立孔子庙”。于是,孔庙遂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历经自然风雨的剥蚀和政治、战争风云的变幻,目前我国现存的孔庙已为数不多。据不完全统计,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较高的孔庙,约有30处。它们是:山东曲阜孔庙、曲阜尼山孔子庙、山东乐陵文庙、北京孔庙、天津文庙、四川资中文庙等。在所有孔庙中,山东曲阜的孔庙规模最大。院内古柏森森,殿堂金碧辉煌。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我国三大古建筑群。尽管各地的孔庙在建筑规模和建筑风格上有所差异,但在建筑布局、建筑名称、设置顺序及使用功能上,则有着相对的统一的模式。明代凡京师太学、各府、州、县均立文庙,形成“左庙右学”、“前庙后学”之风,故大多孔庙设有“明伦堂”。清雍正年间追封孔子上五世祖为王爵后,各地孔庙又纷纷建造专奉孔子五世祖的“崇圣祠”。此外,很多孔庙建有泮池、大成门、戟门、藏经阁等。安岳县紫竹公园里即有文庙,但几乎没有造像保存,只有碑及负碑的龟。除此之外,古代私塾常挂孔子画像,让学生参拜。   
  老子像束发,银须,身著圆领大袖袍,盘坐,双手置腹前捧一混元珠。老子为春秋时代的思想家。道教将其神化,奉为祖师。相传著有《老子》,即《道德经》。他生活的时代,先秦时众说一致。《礼记》和先秦诸子书或称他“老聃”,或称他“老子”。《礼记·曾子问》载孔子语“吾闻诸老聃”云云,说明老子与孔子同时但稍前于孔子。但自西汉司马迁为老子作传持怀疑的态度时期,至今学术界对于老子其人其书的年代以及姓氏等等,看法仍有分岐,兹不细述。至于籍贯也有异说。但汉代以后,一般都认为老子是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并在此地设其庙祀。 老子的生平事迹,先秦书仅有零星记述,其中如《庄子》记老子之死,前人以为寓言。比较可信的是有关孔子问礼于老子的记载。《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称孔子至周问礼于老子,老子答曰:“子之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事后,孔子盛赞老子其人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见周衰,于是离去,至关(函谷关),应关令尹喜之请,著书上下篇五千余言,言道德之意而去,莫知其所终。大体上说,老子活动于公元前6世纪前后。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