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社会>>正文内容

慈悲、智慧与慈善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衍慈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以“慈悲”与“智慧”为本。“慈”是给世界所有的众生温暖和快乐,“悲”是拔一切众生之烦恼与痛苦。从佛教慈悲观来讲,慈悲的包括面很广,简单来说可把它归纳为三个方面:一,众生缘慈悲:观一切众生尤如赤子,给予无私快乐;二,法缘慈悲:观诸法由因缘生灭,以慈愍心对待一切众生,随缘化度;三,无缘慈悲:观众生平等,无分亲疏,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佛陀慈悲的精神,重在实践。智慧实践慈悲布施,是佛教伦理思想的一个最基本观念,通俗地讲,就是做慈善公益。关于慈善,佛陀为我们做了个最好的榜样,他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慈善家。他为了彻底解决众生之生老病死苦,出家修道,弘化利生。经典中佛陀慈悲助人,救度一切众生的事迹,比比皆是。
佛教十分重视智慧,六度之中如果缺乏智慧,就容易“好心做坏事”!因此我们在行布施时,需要有智慧。什么是智慧?严格来说,就是要明白“缘起性空”、“因缘和合”的道理。简单来说,最起码要明白因果,依“因果法则”做人做事。
佛陀的慈悲与智慧,深深影响着佛教的慈善事业。千百年来,大多数中国佛教团体、寺院、僧众和信众都认真遵行佛陀教诲,去救世济苦,奉献社会,作慈善福利事业,亦积极参与教育工作,关怀大众,净化人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身为佛弟子,亦应当为社会作出贡献,出点绵力。数年来在我弘法之余,也做些慈善,但碰到许多问题,带来不少麻烦!
希望通过这次国际慈善论坛暨佛教慈善分论坛研讨会,慈善事业得有保障,于合理合法的前提下,让我们从自身做起,积极投身于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及有益于民众的各种慈善活动。同时不分身份、不分宗教、不分区域、不分国籍,以实际行动,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中国佛教宗旨,努力为弘法利生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阿弥陀佛!
本文系作者在国际慈善论坛暨佛教慈善分论坛的演讲稿摘要
相关链接
衍慈法师,浙江温州人,生于1949年。法师天资聪慧,善根深厚,自幼茹素,从小受到佛法的熏陶,童真入道。先后毕业于温州师范学院及福建祟福寺佛学院。法师现任香港佛教律仪净苑住持、上海律仪别苑住持、香港律仪学会导师及香港律仪同学会永久主席。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