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社会>>正文内容

佛教慈善事業之發展-佛光山慈悲基金會等個案研究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林美玲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慈善事業之發展-佛光山慈悲基金會等個案研究

作者:林美玲
出版年: 2004
研究生: 林美玲
論文名稱: 佛教慈善事業之發展-佛光山慈悲基金會等個案研究
指導教授: 陳玉璽 Chen Yu-Hsi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系所名稱: 宗教學研究所
論文頁數: 213
開放範圍: 網際網路
中文關鍵字: 人間佛教 ,非營利組織 ,公益使命 ,世俗化 ,宗教改革運動 ,利他主義

論文摘要
本文從宗教社會學和非營利組織的角度,探討現代佛教團體秉持著人間佛教的理念下,從事慈善事業的發展,所發揮福國濟民的功能。
在論文的第一個部分,我先介紹西方宗教社會學家所提出的世俗化理論後,再將西方的世俗化理論與中國的人間佛教思想進行比較,發現由於東西文化的差距、思想見解的不同,乃至於民情風俗習慣的殊異,所衍生出的種種理論、看法並不一定相符,最後發覺原來西方國家的宗教世俗化理論不適用於中國佛教團體從事慈善事業之發展。
現代佛教團體想要開展出一片蓬勃的生機,須朝向一種卓越而切實的生活修行發展,亦即以出世的精神作入世的事業,化高深為平淡,讓人們易接受,而印順導師、星雲大師所提倡的「人間佛教」理念,正符合現代人之所需,讓佛教朝向生活化、制度化、現代化、未來化、國際化的目標發展,將佛法落實在日常生活中,關心社會、維護人權、照顧民眾疾苦,從事教育、文化、慈善、弘法等事業,達到福利社會、淨化人心的功能。
由於宗教團體興辦慈善事業的過程中,主要的功能是輔助政府社會福利部門之不足,尤其在國家社會遭逢重大災害發生時,動員力強,能搶得第一時效,衝到最前線、最危難的地方,賑濟貧窮,化解災難於無形。如佛光山慈悲基金會、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法鼓山慈善事業基金會、中華佛教青年會、淨化社會文教基金會、佛教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等佛教團體,由於結合很多義工共同參與,為能永續經營下去,這些佛教團體所興辦的慈善事業得先向政府申請立案,成為一法律上承認合法的「非營利組織」,不僅可盡心致力於社會公益慈善事業的推動,並可享有免稅的優惠,這種扶孤濟弱的精神,正是人間淨土的實現,發揮「人間佛教」正面積極的示範作用。
  論文的第二個部分,乃是從國際間近年來的發展趨勢來看,世界各國的「非營利組織」如雨後春筍般地林立,未來必將在社會關懷方面,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因此,佛教團體為興辦慈善事業所成立的「非營利組織」,必須以更積極的態度來提升自我的素質。
  論文的第三個部分,對於提升佛教團體所經營非營利組織的素質方面,我將藉由司徒達賢所提出的「CORPS」理論檢視各佛教團體慈善事業基金會的組織發展概況,並提出相關建議,摆脫以往被動的參與方式,主動去發掘社會需求,並認清組織的使命與目標,強化內部運作流程與管理方法;對外則加強企劃與行銷能力,並藉由有效的活動,推廣組織的理念與宗旨,進行發揮佛教團體興辦慈善事業的公共服務功能。

[ 論文目次 ]
誌 謝………………………………………………………………Ⅰ
摘 要………………………………………………………………Ⅲ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方法………………………………………1
一、研究動機………………………………………………1
二、研究方法…………………….…………………………3
第二節 研究領域….……………………………………………6
第三節 研究流程……………………….………………………8
第四節 本篇論文研究成果概述………………………………9
第五節 國內相關文獻研究之檢視……………………………11
第六節 結語……………………………………………………13

第二章 非營利組織理論的介紹…………………………………15
第一節 非營利組織的起源………………………………….15
一、西方社會非營利組織之起源……………….……..16
二、台灣非營利組織的起源…………………….……..18
三、台灣現行法律規範…………………………….……19
第二節 非營利組織內容概述……………………………….19
一、非營利組織之定義及其成立要件………….……..19
二、台灣對非營利組織的界定………………….………21
三、非營利事業組織的角色與?#92;能………….………..21
(一)非營利組織的角色………………….………..21
(二)非營利組織的功能………………….………..22
四、檢視國內非營利組織健全與否之方法-「CORPS」理論23
五、非營利組織的使命、目標與願景………………….25
(一)非營利組織的使命…………………………….25
(二)非營利組織的目標與願景…………………….26
第三節 佛教慈善事業組織與非營利組織之間的相互關係…26
一、現代佛教從事非營利組織的淵源………………….27
(一)世界上最古老的慈善基金會-無盡藏……….27
(二)世界上最早、規模最大的慈善機構-悲田院.27
(三)世界上最為古老的醫院-養病坊、疫病坊….28
(四)對生態環境的保護…………………………….28
(五)公共設施的建設……………………………….28
二、當代佛教慈善事業的統計資料….…………………29

第三章 從宗教社會學理論的觀點檢視台灣佛教慈善事業……31
第一節 前言…………………………..……………….……31
第二節 宗教社會學的適用性……………………………….31
一、以「世俗化」理論檢視國內佛教團體從事慈善事業的發展….31
(一)宗教世俗化的遠因-宗教改革運動…….……32
1、宗教改革運動的因素…………………….32
2、宗教改革運動的靈魂人物-馬丁路德….34
3、宗教改革運動的導火線──贖罪券…….35
4、喀爾文教派崛起,促使資本主義復興….36
5、英國宗教改革後,亨利八世由教會手中奪回統治權 …37
6、宗教改革運動的影響…………………….37
(二)宗教世俗化的近因-受馬克思、弗洛依德、弗洛姆三大思想家的啟迪….38
(三)世俗化(secularization)的意涵…………….39
(四)關於世俗化…………………………………….41
(五)關於世俗化過程的自我限制特徵…………….41
1、宗教的復興……………………………….41
2、宗教的創新……………………………….42
(六)關於世俗化與宗教之未來…………………….42
1、持積極樂觀的看法.……………………..42
2、持消極悲觀的看法……………………...43
3、持中立的看法…….……………………..43
(七)我對宗教世俗化的看法………………………..44
二、以其他宗教社會學的理論來檢視佛教慈善事業的發展46   
(一)涂爾幹的宗教社會學理論………………………46
(二)韋伯的宗教社會學理論…………………………47
1、韋伯的社會學理論內容…………………..48
2、韋伯的社會學思想特色……………………48
3、韋伯觀察西方國家有社會階層化的現象..49
4、韋伯提出卡理斯瑪(Charisma)型的個人領導魅力….49
第三節 結語……………………………………………….…50

第四章 台灣佛教慈善事業之發展……………………………….52
第一節 前言………………………………………………….52
第二節 佛教慈善事業的發展脈絡及其理念……………….52
一、佛經中記載佛教社會公益慈善事業的起源……….52
二、佛教從事慈善事業的理念………………………….53
(一)布施的倫理……………………………………… 53
(二)報恩的思想…………….………..…….…..….54
(三)慈悲的精神……………………………………….55
(四)利他行的思想…………………………………….55
(五)積功德的觀念…………………….…….……….56
第三節 佛教東傳至台灣與發展現況……………………….56
一、中國佛教的流傳…………………………………….56
二、早期台灣宗教的發展為具有巫術色彩的民間宗教.57
三、佛教初傳台灣………………………………….…..58
四、日本影響下的台灣佛教…………………….……..58
五、近代台灣佛教的發展風格………………………….59
(一)具有中國傳統佛教風格的特色………………….59
(二)具有現代人間佛教思想的色彩………………….60
第四節 世俗化理論與人間佛教思想之比較……………….61
一、修習方式與學經制度的變化……………………….62
二、寺院功能的改變…………………………………….62
三、寺院管理方式的改革……………………….……..62
四、僧人生活的變化………………………….…………62
五、僧人傳統觀念的變化………………………..…….63
六、倡導佛教女性的平等權…………………………...63
七、佛教講經弘法的通俗化…………………………...64
八、善用各類投影機、電視等現代化設備弘法…….…64
九、除弘揚各種教育、文化、弘法等事業外,並積極舉辦慈善事業….64
十、佛光山慈悲基金會組織成立,使佛教慈善事業遍及五大洲….64

第五章 佛光山慈悲基金會之經營概況………………………….66
第一節 前言…………………………………………….…..66
一、佛光山慈悲基金會的歷史…………………….…..66
二、佛光山慈悲基金會服務項目………………….…..67
第二節 佛光山慈悲基金會領導人介紹……………….…..67
一、佛光山慈善事業創辦人星雲大師…………….…..67
(一)星雲大師略傳…………………………….…...68
(二)星雲大師具有克里斯瑪(Charistmas)般的領導風格…69
(三)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理念………………………72
(四)星雲大師對佛教從事慈善事業的看法…………73
二、佛光山慈悲基金會董事長慈容法師簡介………….74
三、新聞傳播媒體的報導……………………………….75
四、結語……….…………………………………………75
第三節 佛光山慈悲基金會的理念與實踐…………….……74
一、秉持佛光人四大工作信條…………………….…..74
二、佛光山慈悲基金會的服務宗旨……………….…..74
三、人間佛教的理念……………………………….…..74
(一)慈悲喜捨遍法界………………………………..74
(二)惜福結緣利人天………………………………..75
(三)禪淨戒行平等忍………………………………..75
(四)慚愧感恩大願心…………………………………75
四、神聖和世俗………………………………………….76
五、佛光山慈悲基金會的社會特質和利他主義成為一種生活型態….76
第四節 佛光山慈悲基金會的業務內容…………………….77
一、國內部份…………………………………………….77
(一)從生、老、病、臨終關懷到喪葬儀式…………78
1、生的教育….……….…………………….……..78
(1)大慈育幼院…………..………………………80
(2)大慈育成中心………..………………………83
(3)友愛服務隊………..…………………………83
(4)義工培訓………….……………………….…83
(5)冬令救濟………….……………………….…84
(6)社會教化………….……………………….…84
(7)急難救助………….……………………….…87
(8)未來展望………….……………………….…88
2、老的安養………………………………………...88
(1)高雄縣老人公寓……………………………..88
(2)蘭陽仁愛之家….…………………………….89
(3)佛光精舍…………..…………………………89
(4)南苑安養中心…………………………………90
(5)獨居老人探視…………………………………90
3、病的照顧………………………………………...91
(1)佛光聯合診所…………………………………91
(2)雲水醫院……………………………………..92
4、臨終關懷………………………………………….92
(1)法師關懷……………………………………..94
(2)臨終助念…………………………..…………94
(3)萬壽園…………………………………….….95
(4)佛事安排……………………………………..95
二、國外部分-透過國際佛光會海外各分會來推展慈善業務….96
(一)非洲馬拉威阿彌陀佛關懷中心…………….96
(二)透過佛光山在海外各別分院及國際佛光會海外各分會來推展慈善業務….96
1、冬令救濟………………………………………….97
2、教育賑濟………………………………………….97
3、急難救助………………………………………….97
4、愛心送暖………………………………………….99
5、愛心義診………………………………………….99
6、海外監獄弘法佈教……………………………….99
第五節 佛光山慈悲基金會會員的社會成分……………….99
一、佛光山慈悲基金會會員的性別、年齡和婚姻狀態及其問題….99
二、佛光山慈悲基金會會員的住處、社會態度和性格100
三、佛光山慈悲基金會男眾、女眾會員的教育、職業102
四、佛光山慈悲基金會會員先前的宗教經驗和現在所信仰的宗教……103
第六節 佛光山慈悲基金會招募會員的策略………………103
一、會員如何得知佛光山慈悲基金會訊息…………..103
二、會員如何第一次遇到佛光山慈悲基金會…………103
三、加入佛光山慈悲基金會的途徑…………………..104
第七節 佛光山慈悲基金會的組織結構和社會化過程……105
一、佛光山慈悲基金會係隸屬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團體會員…105
二、佛光山慈悲基金會的組織結構……………………105
三、社會化過程…………………………………………106
(一)教化過程…………………………………….106
(二)入會儀式…………………………………….107
第八節 佛光山慈悲基金會的訴求………………………..107
一、最初的訴求…………………………………………107
(一)佛光山慈悲基金會為佛光山慈善事業的一環…….107
(二)佛光山慈悲基金會的募款策略…………….107
二、結語………………………………………………..108
(一)繼續醫療服務……………………………..108
(二)繼續教化工作……………………………..108
(三)繼續關懷弱勢族群及清寒人士……………108
(四)繼續撫老恤幼………………………………108
(五)加強文宣及資源整合………………………109
(六)慈善工作研討會……………………………109

第六章 佛教其他慈善事業團體的介紹………………………..110
第一節 前言………………………………………………..110
第二節 佛教其他慈善事業團體…………………………..110
一、淨化社會文教基金會……………………………..110
二、中華佛教青年會…………………………………..111
三、台北市佛教觀音線協會……………………………112
四、佛教慈恩育幼基金會……………………………..112
五、佛教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113
第三節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概述…………………..115
一、組織緣起……………………………………………115
二、成立宗旨……………………………………………115
三、組織架構……………………………………………117
四、服務內容……………………………………………117
(一)慈善志業………………………………………117
(二)醫療志業……………………………………..118
(三)教育志業………………………………………118
(四)文化志業………………………………………118
(五)國際賑災………………………………………119
(六)骨髓捐贈工作…………………………………119
(七)環保工作………………………………………119
(八)社區志工……………………………………..119
第四節 法鼓山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概述…………..119
一、組織緣起……………………………………………119
二、成立宗旨…………………………………………..120
三、組織架構……………………………………………120
四、服務內………………………………………………121
(一)低收入戶之慰問與救助……………………..121
(二)弱勢團體慰助…………………………………121
(三)急難慰問………………………………………121
(四)國內外災害救助………………………………122
(五)公益贊助………………………………………122
(六)人才培訓………………………………………122
(七)獎助學金………………………………………123
(八)其他有關公益慈善事業………………………123
(九)法鼓山在二○○二年從事社會福利工作的重要事項.….123
第五節 結語…………………………………………………125

第七章 佛光山、慈濟功德會、法鼓山慈善事業之比較………128
第一節 三者之相同點………………………………………128
一、同為佛教團體所創辦………………………………128
二、同為非營利組織……………………………………128
三、基金會除核心幹部外,並結合義工組織…………129
四、發揮宗教的社會功能………………………………130
五、為人間佛教樹立最佳典範…………………………131
第二節 三者之相異點………………………………………132
一、從組織領導人之風格分析…………………………132
(一)星雲大師的領導風格………………………..133
(二)證嚴法師的領導風格…………………………135
(三)聖嚴法師的領導風格………………………..136
二、以司徒達賢所提出的「CORPS理論模式」分析….138
(一)決策核心(DC)的分析……………………..138
(二)以「CORPS理論模式」分析………………….139
1、服務對象(C)之不同…………………….139
2、創造價值的業務運作(O)之不同……….140
3、財力與物力資源(R)之不同………….142
(1)財源籌措與運用………….………142
(2)財務規劃與預算編列…………….143
4、專職人員與義工管理(P)之不同……….145
(1)專職人員的管理與發展…………145
(2)義工的組織與運用………………147
(3)義工的維繫與激勵措施…………149
5、所創造或所提供的服務(S)之不同…….150
三、其他分析……………………………………………151
(一)資產管理與成本控制…………………………151
1、資產管理…………………………………151
2、成本控制…………………………………152
(二)公共關係分析…………………………………153
1、與媒體關係分析………………………..153
2、與政府關係分析………………………..158
3、與企業的關係分析……………………..158
第三節 從非營利組織的觀點來檢視台灣佛教慈善事業的發展…159
一、決策單位(DC, decision core)-董事會的功能與運作分析…159
二、「CORPS」理論模式分析………………………….159
(一)從服務對象(clients, C)分析………………160
(二)從組織執行力(operations, O)分析……….161
(三)從財力資源(resources, R)分析………..161
(四)人力資源(participants, P)分析……….162
(五)從所創造或所提供之服務(services, S)分析164
三、其他分析…………………………………………..164
(一)就資產管理與成本控制分析…………………164
(二)就公共關係分析………………………………165
1、就媒體關係而言…………………………165
2、就政府關係而言…………………………165
3、就企業、非營利組織關係而言…………165

第八章 結論……………………………………………………..166
第一節 研究結果發現……………………………………..166
一、建構未來發展籃圖…………………………………167
二、建立「制度化」經營型態…………………………167
三、落實「向上全球化、向下在地化」的理念………167
四、重視募款策略之運用………………………………168
五、審慎執行財務管理制度……………………………169
六、廣納賢才……………….………………………….169
七、重視內部溝通的流暢與效率………………………170
八、讓董事會的?#92;能充分發揮…………………………170
九、運用策略招募、培養義工…………………………171
十、凝聚組織內部同仁的向心力………………………171
第二節 今後的研究方向……………………………………172
第三節 佛教社會慈善事業的當代意義、評價與未來展望172
一、佛教團體從事社會慈善事業的當代意義…………173
二、佛教團體從事社會慈善事業的評價………………173
三、佛教團體從事社會慈善事業的未來展望…………174

參考書目……………………………………………………………175
一、中文書籍………………………………………………………175
二、學術論文………………………………………………………177
三、學術期刊………………………………………………………178
四、英文參考書目…………………………………………………178
附錄…………………………………………………………………179
附錄一、佛光山慈悲基金會田野調查表(一)…………..179
附錄二、佛光山慈悲基金會田野調查表(二)……………180
附錄三、國內學者相關文獻之研究………………………..182
附錄四、採訪蘭陽仁愛之家實錄……………………………194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中文書籍
1、李世偉主編,《台灣宗教概覽》,台北縣蘆洲市.博揚文化,2002年7月。
2、彼得.柏格著、蕭羨一譯,《神聖的帷幕》,商周出版社,2003年2月。
3、閔垠編著,《老人安養新論》,銀髮族雜誌,87年10月。
4、水谷幸正著,《20175;教.共生.福祉》,思文閣出版社,1999年9月15日。
5、Albert Bergesen & Edith Kurzweil著,王宜燕、戴育賢譯,《文化分析》,Robert Wuthnow, James Davison Hunter,遠流出版社,民83年。
6、丁仁傑著,《社會脈絡中的助人行為:台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個案研究》,聯經出版公司,1999年7月。
7、戴康生、彭耀主編,《宗教社會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6月。
8、默西亞.埃里亞德著,吳靜宜、陳錦書譯,《世界宗教理念史》,台北.商周出版社,2001年11月15日。
9、涂爾幹著,芮傳明、趙學元譯,《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桂冠圖書公司出版,1992年9月。
10、韋伯著,康樂、簡惠美譯,《宗教社會學》,遠流出版公司,2000年3月16日。
11、馬克思.韋伯著,王曉等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左岸文化公司,2001年8月。
12、官有垣編著,《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亞太圖書公司,2000年11月。
13、王順民著,《宗教福利》,亞太圖書公司,1999年1月10日。
14、郭靜晃等編著,《社會問題與適應》,揚智文化公司,1998年8月。
15、W. Lawrence Neuman著,朱柔若譯,《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臺北:揚智文化,2000年。
16、〈現代社會中佛教組織的制度化及其有關問題之探討:以台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的發展為例〉,《佛光山第一屆宗教文化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第一冊p73-107,台北.佛光出版社,民國89年。
17、《一條簡單的道路:德蕾莎修女的質樸之道》,台北.立緒出版,民國85年。
18、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編,《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台南縣永康市.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民國83年。
19、印順法師著,《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台北.正聞出版社,民國79年。
20、印順法師著,《佛在人間》,台北.正聞出版社,民國81年。
21、丘秀芷著,《大愛:證嚴法師與慈濟世界》,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民國85年。
22、江燦騰著,《台灣佛教與現代社會》,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81年。
23、江燦騰著,《台灣佛教的新動向》,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82年。
24、江燦騰著,《20世紀台灣佛教的轉型與發展》,高雄.財團法人淨心文教基金會,民國84年。
25、江燦騰著,《台灣當代佛教-佛光山、慈濟、法鼓山、中台山》,台北.南天書局,民國86年。
26、林本炫撰,〈宗教與社會福利〉,見於林萬億等著,《台灣的社會福利:民間觀點》,頁131-160,台北.五南出版社,民國84年。
27、林本炫撰,〈宗教運動的社會基礎-以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為例〉,見於楊惠南、釋宏印編:《台灣佛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29-243。
28、符芝英著,《傳燈-星雲大師傳》,台北.天下出版社,民國85年。
29、梁其姿著,《施善與教化:明清的慈善組織》,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84年。
30、楊惠南著,《當代佛教思想展望》,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80年。
31、釋恆清著,《菩提道上的善女人》,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84年。
32、《慈濟年鑑1992》,台北.慈濟文化出版社,1993年。
33、《慈濟年鑑1996》,台北.慈濟文化出版社,1997年。
34、《浩瀚星雲》,林清玄著,圓神出版社,2001年。
35、《傳燈》,符芝瑛著,天下出版社,1995年7月30日。
36、《薪火》,符芝瑛著,天下出版社,1997年4月15日。
37、星雲大師總監修,《佛光山開山三十周年紀念特刊》,佛光文化事業公司,民國86年5月16日。
38、佛光山宗務委員會編輯,《佛光山開山三十一年年鑑》,佛光,民國88年。
39、司徒賢達/等著,《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研修粹要》,洪建全基金會(旭昇代理),2001年 9月15日。
40、赫茲林格等著,《非營利組織》,天下文化,2000年11月20日。
41、官有垣著,《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亞太,2000年11月1日。
42、司徒達賢著,《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天下文化,1999年9月1日。
43、總編輯果毅法師,《2002法鼓山年鑑》,法鼓山基金會,2002年9月。
44、江明修著,《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智勝文化,2000年4月1日。
45、江明修著,《非營利管理》,智勝文化,2002年10月1日。
46、Burton A. Weisbrod著,《非營利產業企業政策/企業規範》,智勝文化,2003年7月。
47、Peter C. Brinckerhoff著,《非營利標竿管理總論》,智勝文化,2004年1月19日。
48、Alvin H. Reiss著,《非營利創新管理創業》,智勝文化,2003年9月。
49、傅篤誠編著,《非營利事業管理:議題導向與管理策略總論》,新文京開發公司,2002年 9月。
50、阿瑪,拜德等著,《哈佛商業評論精選》第二套(創業+人力管理+不確定性管理+非營利組織+資訊科技的商業價值)組織管理/領導,天下文化,2003年7月。
51、Sargeant著,“Marketing Management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華泰文化,2000年8月4日。
52、Ann C. Hudock著,《非政府組織國際關係》,智勝文化,2003年9月8日。
53、江明修著,《志工管理社會工作》,智勝文化,2003年9月29日。
54、司徒達賢著,《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天下遠見出版公司, 1999年9月10日。
55、王順民著,《當代台灣地區宗教類非營利組織的轉型與發展》,洪葉文化公司,2001年。
56、符芝瑛著,《薪火》,台北:天下文化公司,1996年10月。
57、如常主編,《雲水三千》,高雄縣大樹鄉.佛光山文教基金會, 2003年8月。

二、學術論文
 1、《2002年東海大學宗教研究所.宗教與社區研討會論文集》,台中.東海大學宗教所,91年5月31日。
 2、《觀老病死、渡生死海-生命與生活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主辦,2001年3月10~11日。
 3、《佛教與社會關懷學術研討會-生命、生態、環境關懷論文集》,高雄.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85年元月。
 4、《第一屆宗教與佛學論文研討會論文集》,嘉義.南華管理學院宗教文化研究中心,1997年6月。
 5、《佛光山非營利組織研習營論文集》,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92年12月25日。
 6、李純櫻著,《宗教組織領導者領導風格之策略性比較研究》,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91年6月碩士論文。
 7、董國光著,《非營利組織策略規劃之運用~以社會福利機構為例》,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91年碩士論文。
 8、顧忠華、陳惠馨撰,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我國傳統非營利組織在現代法律地位之變遷-以宗教團體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民國87年7月31日。
 9、張志源著,《非營利組織基金會的政策性角色與?#92;能:以臺灣地區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民國91年碩士論文。
10、楊繡勳著,《台灣宗教型非營利組織之國際化策略探討-以慈濟基金會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民國91年碩士論文。
11、王順民著,《宗教福利思想與福利服務之研究-以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長老教會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民國79年碩士論文。
12、丁?#92;玉著,《學習組織之研究-以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學研究所,民國88年碩士論文。
13、陳秀玲著,《宗教性非營利組織國際化發展策略研究-以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民國90年碩士論文。
14、陳正興著,《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創辦人領導風格之研究》,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民國90年碩士論文。
15、盧俊澄著,《非營利組織策略性志工管理之研究-以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民國89年碩士論文。
16、陳振甫著,《宗教慈善團體非營利組織管理特質分析-以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為例》,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班,民國89年碩士論文。
17、熊毅著,《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基隆地區推展資源回收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民國87年碩士論文。
18、馮文饒著,《志願福利服務組織形成及運作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民國81年碩士碩士論文。
19、盧月玲著,《台灣佛寺的現代?#92;能-佛光山田野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研究所,民國69年碩士論文。

三、學術期刊
1、王順民著,《有關社會福利資源開拓與整合的若干想法-以宗教類組織為例》,社區發展季刊第八十九期p78~p93,民國89年3月。
2、王順民著,《「宗教」與「社會工作」的會通-有關社會工作專業倫理的另類思考》,社區發展季刊第八十六期p182~p207,民國86年6月。
3、朱瓊四著,《從宗教社會學透視台灣社會與宗教之互動-台灣宗教應扮演的社會角色》,《神學與教會》第21期21卷1期p147~p159,1996年。
4、王順民著,《當代台灣佛教變遷之考察》,中華佛學學報p315~p341,84年。
5、曾昭旭著,《論人間佛教》,鵝湖月刊第21卷第2期第242號p12~p15,民國86年。
6、張培耕著,《佛教與社會福利慈善事業-以佛光山慈悲社會福利基金會為例》,社區展季刊第九十二期,民國89年12月。
7、依融撰,《覺世》雜誌第八期p19~p27,民國66年11月1日出版。
8、林吉郎撰,〈非營利事業策略管理概說〉,見於《佛光山非營利組織研習營論文集》,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研究所,民國92年12月。

四、英文參考書目
1、Nolan Pliny Jacobson,《Buddhism, Modernization, and Science》Vol 20(1970)(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pp. 155-167。
2、Geoffrey Hunt,《Moral Crisis, Professionals and Ethical Education》(Nursing Ethics NE103.OA,1997 )。
3、Kramer, Ralph M., “Voluntary Agencies in the Welfare Stat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4、Salamon, L. M. & H. K. Anheier, “Defining the nonprofit sector: A cross-national analysis”,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97。
5、Yu-shuang Yao, “The Development and Appeal of the Tzu Chi Movement in Taiwan”, (Department of Theology and Religious Studies, King’s College, University of London,2001).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