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弘法利生——记泉州市泉港区九峰寺道量法师
春风化雨 弘法利生——记泉州市泉港区九峰寺道量法师
柯建瑞
一位年轻的苦行僧在山间小路彳亍着,孤身只影。
一位年老的苦行僧在山间公路上行走着,每每有数十名信众前呼后拥,前来亲近,请这位苦行僧帮助他们解忧释难。这位苦行僧为家乡倡办了许多公益事业,为佛门做了大量好事。
这位苦行僧就是现任泉州市泉港区佛教协会名誉会长、驻锡于泉州市泉港区九峰山九峰寺的道量法师。
“唯有源头活水来”
道量法师,俗姓林,名春盛,出生于莆田涵江,幼时被泉州市泉港区界山镇玉山村一户农家所抱养。家境贫寒,无力供其上学读书,全家虔诚奉佛,春盛聪颖好学、能干,在帮忙家务农活之余,喜听佛经。也许是佛教徒常说的具有慧根n巴,他虽不识字,但嫂嫂教其诵念{金刚经》、 {弥陀经》、 (普门品》,他都能熟记于心,认真向佛。1959年,春盛年已32岁,毅然辞别家人,到仙游县园庄镇古妈山上的涌泉寺披剃出家,法号宗觉,字道量。1987年由妙湛大和尚传授菩萨戒。
道量皈依佛门后,一心向佛,严持戒律,刻苦梵修,以苦行自励,每晚都要反思今日有何得失。除了平日学习佛门早晚功课之外,还经常到漳州南山寺、厦门南普陀寺、泉州开元寺等大丛林参访,学习佛法。出门时,大多安步当车,自备干粮,自带开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苦行僧。他没有文化,到了老年又双目失明,不能自己研读佛教经典,多次闭关,都是以虔诚奉佛之心,去省悟佛教真谛,省究人生得失,探寻济世良方。每次闭关,他都省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总结出几条自教教人的箴言。如:要听共产党的话;遵守政府政策法令;尽心为国谋事得人心;修身要修人道;学佛要存忠孝之心;要善于自己教育自己;不要贪色贪财;要以忍耐的态度对待周围一切事物;做人务要心地光明;为僧为人真心向善无挂碍;艰辛劳苦必获好报等等。他虽然文化程度低,但虔诚奉佛、天性忠厚,悟出的道理却符合佛教“弘法利生”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主要旨。他平日的一言一行,也都符合佛教徒的言行。他以领悟的箴言,言传身教,打动了莆田、仙游、泉港一带成千上万善男信女的心扉,声誉鹊起,对他十分崇敬,凡是遇有疑难问题,都喜欢向他请教,摩肩接踵,每日络绎于途。道量法师不厌其烦、态度和蔼、耐心劝说。每每用“忍”、 “顺”二字赠人,并以“自己省悟”、 “认真学习”、 “忍耐体谅”、 “谨慎做人”、 “不贪不取自然会享千年福”等语言劝说来人,使前来请教的人乘兴而来,心悦而归。据说,莆田、仙游、泉港一带人家都贴有“忍”、 “顺”字样的劝语。他的善言劝告,使许多家庭变得父慈子孝、妯娌和睦、夫妻好合;也促使许多邻里重新团结共处,相帮相扶。近几年来,道量法师的眼力渐渐不济,他每次出门,总有几十个信众自动前来搀扶他,亲近他,跟随他。他每年都要去一趟浙江普陀山朝拜观音菩萨,每次动身,都有数百名信徒跟随前往。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道量法师受到信众崇敬的“源头活水”,在于他爱国爱教,努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促使当地佛教徒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为社会公益事业呼号奔走
佛教徒素有报答“四重恩”的良好传统。道量法师以出世之身,常想多做一些有利于当地群众的入世之事。界山镇玉山村与涂岭、南埔两地被溪流阻隔,村民往来不便,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常与佛教信众谈起必须建筑桥梁,以利交通。但是,以前信众经济困难,实在力不从心。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来是穷乡僻壤的玉山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中。法师看到时机成熟,于是与群众商量集资建桥之事。他不辞劳苦,奔走于荒村僻谷,向群众宣传造桥的好处。1992年终于集资64000多元,修造了两座桥梁,一日群华桥,一日龙马桥,各长十五六米,宽4米,大大改变了玉山村交通闭塞的状况,得到群众赞誉、政府表扬。泉州素有“闽中桥梁甲天下,泉州桥梁甲闽中”的美誉。有宋一代,泉州共造桥100多座,地方志记载100多名造桥人中,41位僧人造桥73座。驰誉世界的洛阳桥、安平桥,都有僧人参与。道量法师继承了泉州僧人造桥的这一光荣传统。
道量法师深感文化水平低下的痛苦,推己及人,他知道周围白水岭、搁头、新东张等几个角落的儿童求学读书十分不便,每天要爬山涉水到远处的学校。他又向信众求助,请信众集资兴办学校。1997年,一座名为“玉山小学”的学校,终于巍然耸立起来了。学校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两层楼房16间教室,现有教职员工近20名、学生200多名。
为撮兴佛门不辞艰辛
”飞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仙游县园庄镇古妈山东麓的涌泉寺,是道量法师披剃之处。他不忘祖德,缅怀祖庭,每年农历正月初六日、正月二十七、六月十九日,必到寺礼佛。每次归省,都有六七十名信徒随行。诵念佛号,步行在崎岖不平的山间小路上,数十里路盈耳不断。涌泉寺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破坏,文革后道量法师发动信众捐资重修,使庙宇恢复旧制,再焕新姿。1988年1月,道量法师又募资46000多元修路造桥。他以年届花甲之身,栉风沐雨,胼手胝足,亲率徒众开山劈石、挑土挖沙,筑成一条简易的公路,长2千米多、宽4米;又建造了一座长约30米、宽4.5米的石桥。既方便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观光礼佛,又对当地经济建设起了重大作用。园庄镇政府特竖石碑志盛纪念。
虎岩寺是著名古刹和风景名胜。位于泉港区山腰镇虎岩山。始建于北宋,传说僧道曾在此山伏虎,著名书法家、端明殿大学士蔡襄曾经在此寺读书。有蔡襄书写的“伏虎胜景”及其他书法名家的手迹镌刻在寺旁岩石上。山中林木蓊郁,遍布峭岩怪石,又有泉涧流水、岩穴山洞,自然景观,美不胜收。虎岩寺临崖砌石而筑,同一水平线上大雄宝殿居中,观音殿、斋房、禅房分列左右,一字排开。寺宇年久失修,又在十年浩劫中受到破坏。他于1983年来到虎岩寺,组建修复委员会,自任主任,着手筹备复建工作。募缘,备料,设计,施工,困难重重,他呕心沥血,历尽艰辛。经过10年努力,终于使寺貌再焕异彩,文物回真重光。除了复建原来殿宇之外,并且新建入山公路2.5千米,增建了亭台、假山、水电设施等等,共耗资20多万元。
为泉州“北大门”添彩增辉
泉港区界山镇地处泉州市的“北大门”,是展现泉州市风采的一个窗口。但是,这里从前经济基础薄弱,属于偏僻穷困山乡,虽然近几年来经济建设发展迅速,可是没什么特别美景。道量法师认为装饰九峰山复建九峰寺是美化“北大门”和振兴佛门一举两得的大事,于是挺身而出,担当复建九峰寺的重任。 九峰山位于界山镇西北麓,海拔131.7米,东望泉港海湾,西邻天马山脉,南接涂岭镇陈潼关,北向仙游县塔头山。山上共有九座山峰,姿态各异,雄奇有致,林木苍郁,四季花香,山因此命名。山下福厦公路和高速公路汽车穿梭,好似两条巨龙在飞舞,确是”风景这边独好”。自古”天下名山僧占多”,清初,九峰寺(初名静胤寺)便在山中占有一席之地,但规模不大,只有几座小殿宇。年久失修,寺圮僧散。1993年,道量法师不畏艰难,组织了修复委员会,担任主任。邻近的善男信女闻风乐从,纷纷捐资,侨居海外的一些华侨也慷慨解囊,共集资300多万元。为了搬运建筑材料和香客游客来往的方便,首先开辟了两条简易公路,一条是从界山镇鹅头村至九峰寺,另一条是从涂岭镇白水岭至九峰寺。每条公路各约2千米、宽4米。再是建造殿宇。规划面积2公顷多,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来到九峰寺前,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山门,以及一座可供庆典使用的花岗岩砌成的大平台。殿宇依山而建,中轴线上共有三座大殿。一进为天王殿,供奉弥勒佛、四大天王和韦驮菩萨。经过宽广的石埕石阶,是为二进大雄宝殿,宽6米、进深20米、高7米,巍峨高大,中间供奉丈五金身的三世尊,两侧玻璃佛龛中供奉十八罗汉。大雄宝殿的两旁有两层20间僧舍。后面,是一道5米多高的陡坡,耸立着第三进大悲殿,中间端坐着莲花座上的观音菩萨,法相慈祥庄严,高达5米。两侧塑有观音菩萨的32种为了救世度人的化身像。大悲殿左侧则是供奉道教神祗的一列殿堂。寺之坡壁有几十幅用辉绿岩石刨光水磨精雕细琢的神话人物壁画。寺之周围,奇石嶙峋,被称为“烟墩古迹”、 “灵龟候驾”、 “神帽降邪”、 “观音授禅”、 “蛤蟆听经”、 “击鼓兆祥”、“双狮欢腾”等等。每块奇石,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如今的九峰寺,巍峨雄伟,流光溢彩,成为泉港区规模最大的佛寺,也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为泉州市“北大门”的美化添彩增辉。此中,凝聚着道量法师的大量心血。
道量法师倡办了大量公益事业,又为振兴佛门做了大量好事,所募集的资金达数百万元。他另设会计管账、出纳管钱,自己分文不沾不贪。所以,当地党政领导对他十分敬重,群众对他交口称赞。一位香客欣然赋诗吟赞。诗云:
九峰寺
九峰禅寺踞山峰,昔日古绩今日光。
寺殿重建道量恩,三县信士闻晚钟。
九峰寺访禅师
道德高尚天地宽,量大腹中可撑船。
禅静修行五十载,师出佛主引华莲。
一点无取品行端,心明眼瞑法无边。
念经化灾为众生,佛道文明志高远。
壬午仲冬,笔者走访道量法师。见他虽然已是75岁高龄,身体瘦弱,但精神健旺,声音洪亮。他对笔者说: “我的余生有几斤力,便还要出几斤力”。流露了他出世而又入世的拳拳赤子之心。
命运之对于道量法师,似乎是不公的,使他因贫困而失学,又使他晚年双目失明,但是,他与命运抗争,做出了大量爱国爱教的事业,得到许多群众的尊敬。
(作者为泉州市民族宗教局退休干部)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