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佛教文化在苏州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徐刚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文化在苏州
  徐刚毅
  研究历史的人都不会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儒释道三足鼎立而又交相融合,创造出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所以,当我们谈论起苏州两千多年历史的时候,也就不应该忽视佛教传统文化给古城所带来的影口向。
  自从东汉末年佛教传入吴地,历朝历代兴建了许多寺观,梵宇道宫相望于古城内外,成为苏州一大特色。明卢熊<苏州府志》云:“东南寺观之胜,莫盛于吴郡,栋宇森严,绘画藻丽,足以壮观城邑”。以佛教而言,三国东吴赤乌年间孙权为母陈氏建通玄寺,即今报恩寺,俗称北寺,还有宝光寺(新苏丝织厂)、东华严寺(察院场邮电大楼)、东禅寺(相门东灰堆园)等也都建于此时。东晋司徒王珣与弟司空王珉舍别墅为佛寺,建云岩寺于虎丘,同时代的还有朱明寺(军分区)、普福寺(普福寺场)和虎丘东、西山庙。东晋末司空陆玩奉佛闻法,舍宅为寺,梁天监二年扩建成寺院,是为灵岩山寺,此外还有角直保圣寺、寒山寺、宝积寺(塔倪巷)、永定寺(市二中)、雍熙寺(景德路)、灵鹫寺(谢衙前)、承天寺等也都建于梁天监年间。上方山楞伽寺建于隋朝,建于唐朝的著名寺庙有天平山白云寺、开元寺(东大街)、祥符寺(洪元弄)、双塔寺、南禅寺(文化宫)、北禅寺(北园)等。宋代寺庙有文山寺、定慧寺、瑞光寺、报国寺、隆兴寺(桃花桥弄)、紫竹庵(言桥可;塘)等。元代寺庙有狮林画禅寺(狮林寺巷)、结草庵(100医院)、佛慧庵(平家巷)、宝林寺等。明代寺庙有隆庆寺(仓米巷小学)、准提庵(廖家巷)、观音阁(山塘街)等。清代寺庙有寄叶庵(东麒麟巷)、药草庵(调丰巷)、宝莲寺(金阊实小)、西林庵(齐门渔郎桥浜)等。据民国吴县志载,历代兴建的寺庙,三国东吴7所,两晋16所,刘宋l所,齐1所,梁45所,隋2所,唐32所,五代9所,宋96所,元61所,明85所,清39所,另有16所年代不详,先后计有411所。迭经兴废,至解放初尚有大小寺庵223所,故旧时有称苏州为东南佛国,直到今天,寺庙数量虽不及从前,但保存下来的一批寺庙古建筑,殿宇巍峨,游人云集,其规模和名声已经远远胜过了前朝。
  如果说众多的寺庙建筑构成了苏州的一大景观,那么各具特色的宝塔则更为古城增添了魅力。宝塔起源于印度,是一种用以珍藏舍利和经卷的佛教建筑,传入中国之后,又与民族传统建筑相融合,于是千姿百态的宝塔成为神州一绝。而苏州以供观赏登临的宝塔之多,在全国又当首屈一指。隋朝仁寿元年曾在虎丘山上建塔,五代后周显德六年重建,自南宋建炎至清咸丰曾七次被焚,历史的千锤百炼,终于锻出了虎丘塔古朴神奇的风姿,如今,它不仅是苏州的标识,而且也成为中国人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三国孙权为迎接西域康居国僧人性康而建瑞光塔,北宋天圣八年重建,塔身清秀柔和,塔座雕刻生动,为宋代宝塔佳作。报恩寺塔俗称北寺塔,始建于南朝梁代,北宋元丰重建,苏轼曾舍铜龟以藏舍利,南宋初金兵南下又毁,绍兴二十三年再建,此塔八面九层,重檐复宇,集壮阔与秀美,古朴与纤巧于一身,体量为吴中宝塔之冠。北宋太平兴国七年王文罕兄弟创建砖塔两座,几度修缮始存至今,双塔腰细檐轻,玲珑秀丽, 为他处所少见。灵岩山多宝佛塔初建于梁天监年,重建于北宋,再建于南宋绍兴十七年,明万历年遭雷击塔檐被毁,1989年方丈明学耗资百万重修,秀美塔影复又兀立于西南群山之中。上方山楞伽寺塔初建于隋,宋太平兴国三年重建,砖砌仿楼阁式塔,挺拔秀丽,与石湖山水相辉映,成为江南绝佳景色。不久落成的寒山寺仿唐宝塔则腰檐斗栱雄大疏朗,将古代建筑艺术与现代科技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体现出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而甲辰巷宋代砖塔虽然只有6.8米多高,堪称微型,却腰檐出挑,型制古朴,给人以吴地文化奇异多彩的感觉。
  除了寺庙建筑和宝塔,,佛教还珍藏了大量的文物,其中有唐人经卷,贝叶经,明成化泥金写法华普门品和五十三参图像(有宪宗皇帝序),唐寅、文征明、石涛、罗聘、何绍基、俞曲园和吴昌硕的书画等等。古城现还存有一千多尊大中型佛像,多数为明清和民国时期的作品,也有不少作于南北朝和隋唐时期,著名的有紫金庵释迦三世唐塑和南宋雷潮夫妇塑十八罗汉、角直保圣寺唐代杨惠之壁塑罗汉九尊、寒山寺明成化十八尊鎏金铁罗汉和明初塑寒山拾得像、灵岩山寺唐朝楠木观音和元代铜毗卢佛以及西园寺五百罗汉和济公塑像等等。明万历年重修北寺楠木观音殿,其佛像以银、玛瑙等七宝末和泥塑成,不加拂拭而自莹洁,故称不染尘观音。光福寺铜观音系宋康定元年村民垦土得之,乃唐时遗物,时天大旱,士民迎入城,祷雨立应。明正统中大旱,知府况钟迎入城,祷之亦雨。该殿久废,清道光年间巡抚林则徐重建。文革中铜观音被融宗法师藏匿,幸免于难。
  苏州寺庙藏经楼还有历代木版善本经书10万余卷,品种之富,版本之全,冠绝东南,载誉全国。其中有元代普宁藏1700卷为国内孤品,当初工匠在造纸时曾掺入防蛀药物,故藏经纸张历经六百余年仍完好如初。该经原为康有为所藏,后散落民间,被人购回送到寺庙珍藏。其他如明刻南藏、北藏、嘉兴藏和清刻龙藏也弥足珍贵,藏经护套板均用雄银杏木制成(带有苦味)以防虫蛀。此外苏州还有唐宋元明历代用金、银、血和墨手书的各种经藏,亦为他处所罕见。
  1957年4月,虎丘塔内发现了五代越窑青瓷莲花碗等一批珍贵文物,其中更有一石函,中铁函,内有鎏金塔一座,塔中又有金瓶,瓶中藏迦叶如来真身舍利,7月27日,佛教界在西园寺举行舍利入塔典礼,尔后舍利与文物由白马驮运至虎丘,重新供奉于塔内,故虎丘塔是座名副其实的佛菩萨舍利宝塔,而1978年4月瑞光塔内也发现了北宋真珠舍利宝幢,苏州宝塔价值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历史上,苏州佛教的人文气息也相当浓郁,晋代竺道生善顿悟佛性诸义,南来居虎丘讲经说法。白居易于晚年拜师学佛, 自号香山居士,在苏州刺吏离任后将所著《长庆集》六十七卷,除家藏之外别录三部,其一便藏于南禅寺千佛堂,以期传之久远。韦应物罢苏州刺史后,寓居永定寺,又殁于此寺。宋代临济宗十二祖绍隆居虎丘,元以后此派传入日本,称虎丘派,日本禅宗四十六派中,出于绍隆者三十六。宋景德中日本僧人寂照来京师朝贡,愿留中国,丁谓(苏州人,时为三司使,后为丞相)言姑苏山水奇秀,寂照愿居吴门,遂卓锡普门禅院(在报恩寺旁),直至圆寂。山塘街彩云桥下塘龙寿山房相传乃晋朝生公寄迹处,元代僧人善继血书《大方广佛华严经》60多万字珍藏该寺,日军侵华期间僧人藏匿他处,虽遭日军勒索并一度被捕,仍坚不吐实,得以保全,该书有自明宋濂至清康有为一百余位名家批校题跋,堪称稀世珍宝。承天能仁寺于明末浚井得南宋孤臣郑所南(思肖)铁函(心史),记录了宋朝亡后杂事。明唐寅晚年归心佛门,号六如居士,在桃花坞筑桃花庵,学佛后为寺庙留下了不少字画佳作。明末爱国高僧弘储顺治年间居灵岩山寺,与顾炎武一起参与了抗清活动。顺治二年闰六月十三日,清兵入苏州,土国宝率兵屠城,沿卧龙街一路杀人,至饮马桥,忽见关帝圣像提刀跨马挺立桥上,因清军将关帝奉为战神,大恐,杀人乃止。关帝者,桥边关帝庙(址在今科技大楼)圣像也。乾隆下江南,在狮林寺对照倪云林画观赏寺后花园狮子林,作诗有“一树一峰入画意”句,赐额“画禅寺”,该寺大殿之瓦都用铜浇铸,可惜数十吨铜瓦于1966年全被拆除。民国年间净土宗十三祖印光法师弘法利人舍已救世,被弘一大师(李叔同)誉为“三百年来,一人而已”。1948年,寄叶庵主持妙岩独资开办寄叶庵酱园, 自制酱菜并设门市部,所制“春不老”萝卜别具风味,为民所喜爱。结草庵住持范成于民国26年在山西赵城将八路军战士用生命从日寇手中夺回的稀世赵城藏借到上海影印,定名(宋藏遗珍》,解放后范成任市佛协(筹)主任。
  佛教文化留给古城的痕迹比比皆是,其中最平常的又莫过于地名了,比如定慧寺巷、大悲庵、弄佛兰弄、观音弄、祥符寺巷、狮林寺巷、宝林寺前等等,那一个个古意盎然的街巷名称,就是古城一首首动人的诗篇。
  干百年来,佛教给古城营造了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和独特的地方风貌,而这种文化和风貌一经流传,便也就超出了宗教的范畴而成为吴地悠久历史、古老文明的象征,就像敦煌壁画、龙门石窟和大小雁塔一样,它们凭藉的虽然是宗教的躯壳,但它们张扬的却是中华五千年的精神!徐刚毅:原苏州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
  现任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