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对未来中国佛教教育发展模式的探讨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释印盛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对未来中国佛教教育发展模式的探讨
  作者: 释印盛
  中国佛教教育事业自宗教政策恢复以来,在发展佛教教育方面积聚了宝贵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虽然现在我们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向从根本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未来中国佛教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模式、教育管理等需要具有时代概念和新模式来管理和发展,建立新的佛教教育体系,使佛教院校能在同一个教育组织管理之下,进行统一管理,使得中国佛教教育事业能够更快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发展要求。
  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曾对培养僧才要抓好的三件大事是: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由此可见办好佛教教育是何等的重要! 我们知道培养人才需要有地方、师资、教材等等,目前在大陆有佛学院,但没有分学科和分专业的佛教大学。下面就未来佛教教育相关的教育模式提出个人的想法和建议,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未来佛教大学下设学院模式
  设立佛教管理学院,专门培养佛教现代化的管理人才。
  设立佛教教育学院,专门培养专业的从事于佛教文化教育事业的专业人才,进行佛教理论专业知识、社会文化知识、佛教心理学、教育技能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育出一批专业于从事佛教教育事业的人才。
  设置佛教学术研究学院,培养专业从事于佛教文化研究的专业人才,进行佛教理论研究、佛教文献研究、佛教考证研究、佛教文化研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
  设置佛教艺术学院,培养从事于佛教各种文化艺术的人才,进行佛教音乐、佛教绘画、佛教雕塑、佛教建筑、园林艺术等佛教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的学习。
  设置佛教网络学院,培养从事于佛教网络技术、软件技术、远程教育、电子出版等方面的网络电子专业人才。
  设置佛教语言学院,培养佛教三大经典语言翻译人才,以及梵语、佛教英语等翻译人才。
  二、未来佛教师资培养模式
  办好佛教教育师资的培训是非常的重要和关键,在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不仅要采取一些有利的措施,而且要坚强教师自身素质修养。
  1.加强教师自身素质修养
  教师是“人天师表”,不仅要以戒为师,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如何做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教师的品德言行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品行和情操,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
  2.五步法模式
  实行专业、学科不同的多类型管理体制,这样更有利于针对性的教育,培养各专业、各学科、各类型的佛教人才,对佛教院毕业的学僧进行筛选,以五步法进行培养。
  第一步:对所选课程进行专门一段时间的培训和实习(佛教院毕业的学僧刚毕业最好不要马上去授课,最好是先对今后所要讲授的课程进行培训和实习,以便有更扎实的基础后,更利于去教学)
  第二步:至少闭关1年以上专门研修(在期间研修和实修并进)
  第三步:交流和掌握教学技巧及教学方法(掌握电化教学等技能,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第四步:担当授课(有了以上三步去讲授课为妥)
  第五步:再培训(有计划地对佛教院校的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出一批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三、未来教材统一模式
  教材的统一管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佛教院的教材不能统一使用,实质上主要就是因为各个佛教院校的教学大纲不统一,将来如果我们对各级佛教院校实行全国统一教学大纲,那教材的统一管理就容易实现。其重要性直接关系着佛教教育的发展。
  编写佛教院校统一教材是一项重大工程,它不仅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和条件,而且需要时间。根据目前我国佛教院校的现况,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先采取以下一种过度性质的教材。
  规定初级佛教院校使用那些教材(初级学院两年所学课程)
  中级佛教院校使用什么教材(中级院校三年所学的课程)
  高级佛教院校使用哪些教材(高级院校四年所学的课程,研究生院2-3年所学的课程)
  这样就无形中使教材的使用走上一个统一管理的轨道,自然而然形成教材统一管理的模式,这不仅可以提前实现统一管理利于教育发展,而且为今后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基础。
  通过使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统一教材,便能促使佛教院校的教材能够统一化管理,使得佛教教育事业更加正轨化。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素质教育问题
  佛教教育的目的,是要我们凡人断烦恼、开智能,成佛做祖,把凡夫改造成圣贤,本质上就是一种素质教育。所以未来的佛教教育就是要以提升人的素质为重点。
  学与修的问题
  “学院丛林化,丛林学院化”就要采取“学修并进”方式。要安排学僧每天要有相当的禅修时间,与个人思考的时间。
  学与修并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互相联系和相辅相成的。
  “学”是知识和理论,要靠“修”来验证和检验,因此学离不开修。
  “修”是实践与行动,要靠“学”来作指导,因此修离不开学。
  学与修,它们之间的正确关系是,没有学就没有修,没有修也没有学,有学必有修,有修必有学,学里包含了修,修里包含了学,两者不能任意地人为割裂开来。任何理论和思想都要受到实践的检验,“学”的目的最终也是要受到“修”的验证,最后的结果将体现在“修”的当中。
  3.“学”是为了更好“修”,“修”是为了更高地“学”。“修”的越好,“学”的也越高,换句话说,“学”的越好,“修”的也越强,综观历史上的佛门大德、善知识和当今的佛门高僧,他们之所以能够得到很高的众望,就是因为他们既有很高的修行,又有精深的学问。
  五、最后对其它模式进行探讨
  为了让更多的社会大众了解佛教,认识佛法, 走进佛教,未来的佛教教育应该是多元化的,另外培养护法团队也是很重要的。
  1、网络教育
  方式:
  远程教育(便于都市人方便地、系统地学习佛法)
  电子杂志(便于新时代的弘扬佛法,也利于环保)
  频道教育(要有佛教电视台)
  2、社区教育(让佛教进入社区,更利于普教)
  方式:
  讲经堂
  念佛堂
  禅修中心
  六、 结束语
  中国的佛教教育事业目前仍然还处在摸索阶段,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和完善的管理体系。但是我们相信通过调整和完善,未来中国佛教教育事业将走出一条新的成功之路,将会使中国佛教教育事业有一个突飞猛进,相信中国佛教教育新模式的时代将一定到来。
  佛教教育是佛教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搞好佛教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我愿为之而努力!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