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四大译师之一:不空金刚
中国佛教四大译师之一:不空金刚 作者: 陈星桥
不空(705~774年),全称不空金刚(是他受灌顶的号),是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人,生于公元705年(唐神龙元年),自幼丧父,随其叔来住东海,14岁时在阇婆国(今印度尼西亚爪哇)遇见密宗大师金刚智,随侍受学,并同来中国,720年(开元八年)到洛阳。20岁时在洛阳广福寺受具足戒。此后广学唐梵经论和密法,在金刚智译场充当译语,尽传其学。金刚智逝世后,不空秉师遗命并携朝廷国书,于天宝元年(742年)率领弟子含光、慧、李元宗等僧俗37人,乘昆仑舶,经诃陵国(在今爪哇中部)到达狮子国。因是大唐来使,不空受到狮子国王尸罗迷伽的优礼接待,安置于佛牙寺。不空遂依止普贤阿阇黎,入坛重受金刚顶瑜伽秘密总持、五部灌顶、曼荼罗法、三十七尊、护摩等法,前后三年;并广事搜求密藏和各种经论,获得陀罗尼教《金刚顶瑜伽经》等80余部,大小乘经论20部,共计120卷。不空返唐时,狮子国王尸罗迷伽请附表,并托献方物,不空遂同使者弥陀携带献物和梵夹等,于天宝五年(746年)到达长安。他奉敕在净影寺从事翻译,并被延至宫中,设内道场,为玄宗等灌顶,又开坛广为四众授法。后因其祈雨止风有验,赐号“智藏”。肃宗至德元年(756年),不空奉敕从武威还都,住兴善寺开坛灌顶。后来长安被安禄山攻陷,不空仍然秘密派人向肃宗奉表起居,“又频论克复之策”。因此至德二年(757年)肃宗还都以后,不空备受皇帝的礼遇。乾元元年(758年),不空上表请搜访梵文经夹加以修补,并翻译传授,得敕许将中京(长安)慈恩、荐福等寺,东京圣善、长寿等寺,以及各县寺舍、村坊,凡有旧日玄奘、义净、善无畏、流支、宝胜等三藏所带来的梵夹,都集中起来,交给不空陆续翻译奏闻。这是唐代对梵文佛典的一次大规模的集中(在兴善寺)。可惜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灭法,大兴善寺被毁,大批的梵夹也就损失了。
代宗时,对不空的礼遇弥厚。永泰元年(765年),为嘉奖其译经之功,制授特进试鸿胪卿,加号“大广智三藏”。766年,不空使弟子含光到五台山造金阁寺,继又造玉华寺,并奏请于金阁寺等五寺各置定额僧21人,从此五台山遂成为密教的重心。大历九年(774年),不空示寂,世寿70年,僧腊50年。代宗为之辍朝三日,在《追赠不空和尚诏》中说:“……本乎尚德,敬顺时典,可开府仪同三司,仍封肃国公,赠司空。谥曰大辩正广智不空三藏和尚”。(《全唐文》卷四七)建中二年(781年),德宗教准不空弟子慧朗在大兴善寺为不空立碑。
在不空弟子中,被认为能尽传五部之法的有金阁寺含光、新罗惠超、青龙寺惠果、崇福寺慧朗、保寿寺元皎和觉超,时称六、哲。其中惠朗年最长,继席法位,教授后学。
善无畏、金刚智、不空被尊为开创中国密宗的“开元三大士”,而不空的影响尤著。他在华“弘教数十年,备受朝野崇奉,或化河西,或居岭表,或居关内,或处王宫,……亲承圣旨,为灌顶师,妃主降阶,六宫罗拜;三朝宠遇,恒建道场。……授以列卿,品加特进,冠绝今古,首出僧伦。”又据赵迁《不空三藏行状》说,他居灌顶师位四十余年,受法门人以万计。从他授比丘戒的弟子也有二千人,他们或参与译事,或对其译经传法尽力护持,使密宗至他而臻于鼎盛。
不空自幼来华,能够通晓中国的语文和文化,这对于他的翻译佛经是一个优越的条件。据唐圆照《贞元释教录》记载,不空先后在长安、洛阳、武威等地译出《金刚顶瑜伽真实大教王经》等显密经轨总计111部143卷,其中绝大部分为密宗典籍,为密教的建立作出了贡献。因此,在中国佛教史上,他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并称为“四大译师”。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