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佛學與中國文化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法舫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90冊

頁63-70

大乘文化出版社出版

1980年十月初版


63頁

一﹑ 佛學的名義

佛陀之學名為佛學﹐猶如孔子之學名孔學。佛陀為梵音

﹐意謂覺悟者﹐謂覺悟了達宇宙真理人生實義﹐名曰佛陀。

覺者所宣說之學理而教人者﹐名曰佛學。

二﹑ 佛學的要義

佛學﹐大家都知道是深奧的﹐而且他有三藏法寶﹐茫茫

如海﹐很難去了解。雖然﹐概括約有三種﹕(一)教人為善

﹐此為初步佛學﹐以因果輪迴為理論﹐以五戒十善法為規律

﹐以改造現實人生為目的。(二)出世解脫﹐此為佛家一主

要思想﹐以萬事無常轉變生死痛苦為理論﹐以無我﹑緣生﹑

苦空為方法﹐以證得無為自在為目的。為達此目的﹐必須厭

惡世欲﹐多重自修﹐故說為

64頁

出世﹐以目的在脫離人世痛苦﹐故曰解脫﹐其實是自修。

(三)捨己救世﹐這是大乘佛教的根本精神﹐此與第一點相

合﹐不過方法進步﹐心量廣大而已。

三﹑中國文化

甲﹑中國文化史的概觀﹕文化的意義﹐謂文化是改進人

類社會生活的總稱﹐故凡宗教﹑政治﹑軍事﹑農工﹑經濟﹑

學術﹑文字等等﹐用以提高人類生活﹐使人類由野蠻而變為

文明者﹐都是文化。

中國有五千年的文化史﹐我們可大概分為三個階段﹕

(一)秦漢以前是本位文化。(二)秦漢以後﹐直到明清﹐

是中印文化合流時期﹐也就是中國文化第一次吸收新血液而

變質的時期。(三)明清到現在是第二次變質﹐吸收外來文

化﹐即是中西文化合流時期。

若再分析﹐即有下面的七期﹕(一)從三皇到老子以前

﹐是中國文化胚胎時期。(二)經老孔到秦漢是本位文化長

成期﹐也為道學盛行期。(三)從兩漢至兩晉是儒學盛行期

。(四)從兩晉至隋朝以前是道教復興期。(五)隋唐是佛

學極盛期。(六)宋元明是佛儒混合期。亦為三教和合期。

(七)清末至今﹐為中西文化合流期。如此分析是為易於明

瞭其每一時期都有其「生」 「住」「異」「變」的不同現

象。

65頁

乙﹑中國文化的特點﹕中國文化﹐應以儒釋道三家之說

為總本﹐而又以道家為心肝﹐儒家為骨幹﹐佛學為配合。中

國人的宇宙觀是易經老莊為代表﹐倫理社會觀是以禮記孔孟

之說為代表﹐佛家明因果輪迴﹑眾緣唯心的道理與儒道相輔

而行。根據歷史說﹕則有周文王之重禮﹐春秋戰國之諸子哲

學﹐漢的訓詁學和詞章學﹐此即所謂「漢學」。六朝的散文

﹐唐代文治武功的詩文和佛學﹐宋朝的「詞」和「理學」﹐

此即所謂宋學。元朝的「曲」﹑明朝的「戲劇」﹑清代的「

考據」﹐這些都是代表一個時代一個時代的特點。再以精神

論﹐中國文化亙五千年以「信」「義」「和」「平」「忠」

「孝」「誠」「敬」八字為全部文化所寄所繫。

丙﹑佛學未來以前的中國文化﹕佛教未傳入中國以前﹐

中國文化是保持著漢家特色﹐即是本位的文化。此可略分三

點說明﹕(一)道家文化﹐「道家則自老莊玄虛之說﹐一變

而為方士神仙之術。前者稱『玄學』﹐後者稱『道教』﹐兩

晉大夫競尚清談﹐南朝宋文帝且命何彥德立玄學﹐道教自漢

張道陵始倡符水禁咒之法﹐魏伯陽作參同契則言燒丹立汞之

要﹐於是道教分丹鼎符籙二派。東晉葛川著抱朴子內外篇﹐

暢論神仙吐納符籙剋治之術﹐集道教大成﹐北魏時以道教為

國教﹐唐代以老子姓李﹐因推崇老子尊為道教﹐玄宗且設道

舉﹐武宗則專信道教﹐至宋徽宗﹐設道階﹐置道官﹐立道士

學﹐置道學博士﹐又修道史﹐給道士俸﹐道教之盛﹐莫過此

時。」(宋元學案序)(二)先秦哲學﹐先秦戰國時代﹐國

家雖四分五裂﹐諸王各據一方﹐互相爭霸﹐可是學術思想特

66頁

別發達﹐為中國文化發無量光彩者﹐即先秦的諸子。最有學

術價值者﹐如老莊﹑楊墨﹑孔孟﹑管荀韓等﹐各有其不同的

哲學觀點。如莊子的天下篇與荀子的非十二子篇所說。(三)

儒家的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國文化骨幹﹐儒學以孔子祖述周

公之道以禮樂等六經為本﹐孔子志行在春秋與孝經。後有孟

荀繼承﹐次有唐韓宋歐的衛道﹐及宋明理學家的衛道文化﹐

儒家學術在唐以前有古文今文兩派﹐總謂「漢學」﹐唐以後

的宋儒學說稱「宋學」。我們知道漢學是不離佛教思想的﹐

宋學則是佛儒混合的產物了。

四﹑ 六朝玄學與儒學

佛教傳入中國的年代﹐異說紛紜﹐通常皆謂漢明帝時始

傳佛法﹐其實中印商務的接觸﹐始於秦代﹐故佛教之來﹐在

明帝前﹐已為史家公認。在東漢時﹐佛教開始流行﹐初與道

家文化相結合﹐依附道教弘傳﹐故有佛道之爭﹑老子化胡之

說。自桓靈帝(紀元148-171)時﹐安世高與支讖等自西域

東來譯經﹐佛學漸盛﹐不過「佛教在漢世﹐本視為道術之一

種﹐其流行之教理行為﹐與當時中國黃老方技相通。」中國

古代文化以道家為本﹐在魏晉時代﹐老莊的玄學特盛﹐「方

術與玄學﹐俱本乎道家自然之說。」漢魏之際﹐清談之風大

盛﹐「佛經之譯出較多﹐於是佛教乃脫離方士而獨立﹐進而

高談清淨無為之玄致。」以故般若學與老莊學相近。

67頁

佛教到兩晉時﹐其勢大盛﹐西域大師接踵而來﹐中國寺

僧﹐漸具規模。般若之學大行﹐談玄說妙﹐大有超老莊之勢

。社會名士﹐帝王貴臣﹐多有慕佛學者。最可稱道者為羅什

之東來﹑法顯之西行﹑道安之領袖群倫﹑羅什之大開譯業﹐

真是「前無古人」。什之門下十哲四聖﹐皆當時精研老莊的

第一流學者。時北方世亂﹐道安高足慧遠隱居匡廬﹐研究般

若﹑毘曇﹐提倡彌陀淨土﹐一時名賢大集﹐成為江南佛法之

重鎮。後有真諦之譯唯識諸論﹐羅什法顯等又譯十誦﹑五分

﹑四分等律。諸宗經論於是大備。

佛教在此兩晉至南北朝時代﹐當然與它主人儒道相交甚

篤﹐從漢迄宋之「三教統一」呼聲甚囂塵上﹐道家﹑釋家﹑

儒家都伸出手來﹐緊緊地握住。或說儒佛一致﹐或說道內儒

外﹐或說佛內儒外﹐或說佛道同體用別﹐或說「三教一體」

﹐我雖然不主張此種說法﹐由此亦可見三教的相融﹐而佛教

已深入中國文化的血管了。

五﹑ 隋唐文藝與佛學

佛學到了隋唐已達其開花結果的全盛期﹐在學術史上說

﹐唐朝的佛學特盛﹐其實唐代的藝術和文治武功﹐無一不是

達到登峰造極的地位。在佛學方面有大乘八宗的建立﹐玄奘

義淨歸國及印僧之來都﹐見重於帝王﹐奉詔譯經﹐大量介紹

印度大乘佛學﹐義學之士﹐廣事著疏﹐勢力甚盛。

68頁

印度文化所給予於中國的影響並不僅如普通所想像的﹐

只限於宗教﹐它所影響於宗教外﹐在文學﹑建築﹑雕塑﹑繪

畫﹑音樂﹑戲劇等方面﹐都有顯著的偉大影響。(漢學師承

記)﹐此外﹐音韻學﹑目錄學﹑俗文學﹐或變文等﹐亦無一

不受佛學的影響。

六﹑ 宋明理學與禪宗

佛學在趙宋時﹐亦極鼎盛﹐特別是禪宗。「宋代釋家以

禪宗為最發達﹐故宋儒即以禪宗代表釋家。他們說釋家的不

是多說是禪理的不是。」(宋元學案)印度文化﹐其在思想

方面﹐給予「宋學派」以新的刺激與新的題材﹐「宋學派」

所以產生﹐一方面固由於訓詁學末流的反動﹐一方面實被佛

學的「本體論」所引起。宋儒雖表面說是承繼孔孟的道統﹐

其骨子裏並不然﹐孔孟講倫理社會﹐宋儒講養理氣﹐這理氣

的功夫便是偷了佛學的禪功。歷史上記載的禪宗和宋明理學

先生往來的很多﹐而且很密切﹐不能一一引述了。

七﹑結 論

由以上的觀察﹐我們知道中國文化史﹐佛學未來以前是

本位的文化﹐佛學輸入以後是中印文化的合流﹐亦即第一次

的變質。經兩晉而唐宋﹐佛學已成為中國文化的血液﹐亦即

為本位文化的

69頁

一種﹐這是無法否認的。明清到現在﹐中國接受西洋文化﹐

是中西文化的交流起了第二次變化。西洋文化之東漸﹐首以

耶教為先驅﹐繼之以科學﹐但它還沒有佛學影響中國文化那

麼深湛﹐也許時間太短的關係吧﹗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