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现代社会的切入点
佛教与现代社会的切入点
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是摆在中国佛教界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一、对中国佛教的前途与命运要有新认识
佛教传入中国并渗入中国文化血脉历经两千多年。一部中国佛教史就是一部佛教与中国文化相适应的历史,也是一部与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相容、依存、互动、融合的历史。首先,佛教兴衰与中华民族的国家前途命运息息相关。佛教在早期译传阶段,经罗什、玄奘等大师大量译著和研究成果的推动,一开始就融汇到中华多民族的文化洪流之中,并很快取得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领域的崇高地位,确立了“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的处世立场。由于早期中国佛教是一批义学沙门(学问僧)在救世思想驱使下得以传播,因此,佛教在大约四世纪就已经潜化到统治阶级治国安邦的主流思想之中。此后历代,每遇太平盛世,佛教必有兴盛;及至社会动乱,则佛教迭入底谷。智大师之能开创天台宗,慧能大师之能光大最具中国特色的禅宗,以至隋唐时期能形成系统的佛教理论体系,最终完成“准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都说明佛教在中国虽遭受浩劫而能后生,虽经摧折而能复兴。这一不争的历史事实表明,正是中国佛教与中华民族的国家前途命运息息相关,才锻造出中国佛教的内在境界与精神品格。佛教之所以在中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除了儒、道、释能够“三教合一”这一特有的文化背景给了佛教得以广泛传播的历史条件外,还因为佛教能以其特有的思辨性和科学性与中国固有的治国理念、人文精神、道德价值及民俗心态的广泛契合。“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正是中国佛教生命力强大的佐证和写照。
伴随着衰落的还有中国佛教的蜕变。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文明重新走上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途径。佛教不能陶醉于对昔日辉煌的自我欣赏,不能以历史文物的面孔去应对日新月异的时代进步和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不能用隔世之音去与现代科技文明进行对话。一言以蔽之,中国佛教必须也只能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
二、对佛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要有新视野
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新世纪、新时期佛教走什么路的重大问题,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同时又是佛教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
首先,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上看,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必然的。人类社会的总趋势是阶梯式的发展,后一个阶段总比前一个阶段高,佛教亦必然如此。中国佛教二千多年的历史表明:伴随着社会前进发展和变化,佛教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自己,充实着自己,并以自身的根本言教去度化世间。而只要适应时代的转变并保持自身的根本,中国佛教就必然迈进更高的阶段,永葆生机和活力。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国各族人民包括广大佛教徒在内,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社会主义制度是经过全国人民选择的,最符合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一种社会制度,最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的一种社会制度。我们佛教事业只有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们广大佛教徒只有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才是我们最根本的,也是最好的历史抉择,舍此而没有其它。
其次,从国内外形势发展的态势上看,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也是必要的。在国际上,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佛教与港、澳、台海外侨胞及世界各国佛教徒友好交往日益增多。但是,境外的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近几年的国际斗争中,敌对势力向我发难,境外宗教势力对我渗透活动日益加剧,并且在手段和方式上越来越多样化,披着伪宗教外衣的“法轮功”组织与这些敌对势力遥相呼应,这些,已在我国一些地方影响了社会稳定。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将会使我们佛教面临着新的严峻考验。这就要求我们一手抓自身力量的建设,坚定走独立自主、自办的道路;一手抓教育,加强对广大佛教徒及信教群众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党和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方针政策的教育,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思想上筑起反渗透的长城,在行动中自觉地抵制渗透活动,在信仰建设、组织建设、道风建设上,夯实中国佛教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基础。
第三,从佛教自身发展规律上看,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还是可能的。佛教博大精深,二千多年来,以其不朽的智慧、慈悲的精神,和平传教的方式,弘传于五湖四海,形成了巴利语、汉语、藏语三大语系,赢得了历朝的护持,万民的崇信。它以其独有的魅力,曾经在历史上适应过不同的社会制度,如果说封建社会的佛教对不同社会的适应是从一种私有制社会到另一种私有制社会适应的话,那么,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适应,则是从私有制社会到从公有制为主的社会的变革。这是一次空前未有的巨大变革和进步,具有空前未有的政治社会基础。因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包括信教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利益,理应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因此,佛教与现代信息科技社会相适应是完全可能的。
三、对佛教在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进程中实现自身现代化要有新思路
21世纪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中国共产党十六大的胜利召开,是继200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和2002年9月中国佛协第七次代表大会的又一件盛事,为了使佛教与时俱进,适应现代信息科技的要求,关键在于找准切入点,寻求新突破。
第一、坚持正信,继承传统,面向当代,开拓未来。
佛教传入中国历尽二千余年而不衰,在于佛法的正信和契理契机。佛教的信仰核心是缘起性空和苦集灭道,这是佛教的正信。如果失去正信,佛教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在正信的基础上,佛教形成了一整套传统的组织制度,这些制度在新时期必须予以继承和发扬。但是,佛教又是契理契机的,因此要善于利用当代社会的一切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成果,为弘扬佛法、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服务。
第二、完善制度、健全组织、加强佛教自身建设。一是要加强寺院管理,凡是条件比较完备特别是省级开放寺庙,都要参照中国佛协制定的《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全国汉传佛教寺院共住规约通则》、《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退职规定》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要按照任人唯贤的原则,选用爱国守法,具足正信,戒行清净,作风正派,并有一定佛学水平和办事能力的僧人担任重要执事。二是提高僧尼整体素质,这是关系到佛法慧命能否存续的大事,僧人是人天师表,其素质直接影响到佛教在社会上的形象。特别要注重的是,对僧人资格的认定是树立“僧宝”形象、扩大佛教影响,提高佛教威信、开展与邪教“法轮功”斗争的重要措施。要建立褫夺制度、正本清源,改变个别地区、个别寺院僧人形象不整、素质低下的状况。三是要加强各级佛教协会的建设。
各地佛协要在政府宗教部门等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就是要加强各地佛协的组织建设。各地佛协一定要有固定的办公地址,要有具体的办事机构,要有活动经费,要有工作计划和工作章程,而且会长和秘书长必须住会。佛协领导必须由信仰纯正、作风正派、正知正见的人担任。只有这样,才能在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全面推动各地佛教事业的开展,与此同时,佛协除了继续协助党和政府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外,还要深入到各地进行调查研究,抓住难点热点问题,集中力量予以解决。佛教界参加地方各级人大的代表和政协委员要尽职尽责,建言献策、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佛协还要统一部署、组织专门力量,办好刊物和情况反映,加强宗教理论、政策、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宣传普及工作,以提高法律政策水平,维护佛教合法权益。
第三、集中力量抓教育,加速培养合格人才。佛教教育事关中国佛教事业发展的大局,佛教教育的途径一是选送僧才赴佛学院接受教育;二是自办僧伽培训班。因此,必须在政府的支持下,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组织和动员各地佛协及广大佛教徒支持办学,有可能的话,通过学术交流和对外联谊活动、吸引海外资金办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佛教事业急需的寺院管理人才,讲经弘法人才,佛学研究人才,佛教教育人才,对外交流人才和三大语系交流人才,才能适应佛教事业发展和现代社会的需要。
(摘录《中国宗教》2003年第6期P38)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