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傣族宗教与历史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26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傣族宗教与历史

  傣族历史

  傣族的社会发展,和祖国的历史分不开的。在公元前二世纪以前,傣族地区就是祖国西南和中印半岛的缅甸、印度、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要道。西汉元封二年(前109)汉武帝开发西南地区,建置益州郡时,傣族地区即是益州郡的西南边疆;东汉永乐十二年(69)在哀牢地区增设了永昌郡,傣族地区属永昌郡管辖。当时永昌徼外的傣族先民——掸族部落,曾3次遣使携土产珍宝到东汉京城——洛阳朝贡,受到中央皇朝的封赐。公元120年,掸国王雍由调复遣使朝贺,并派出精湛的乐队和杂技艺术团到东汉宫廷演出,博得安帝和群臣的赞赏,东汉皇朝赐给掸国使节印绶、金银、彩缯;掸国王雍由调被封为汉大都尉。至此,傣族和东汉皇朝正式建立了隶属关系。这一时期,傣族社会已进入农村公社制。

  唐宋两代是傣族社会迅速发展的时期。当时傣族先民称金齿、银齿、茫蛮、白衣等,先后分属于云南地方政权南诏和大理管辖。根据樊绰《蛮书》及《新唐书·南诏传》等记载,唐时其分布区域广及今保山、凤庆、临沧、孟连、景东、西双版纳、德宏及红河州一带地区,与今日傣族分布区域大体相当。就在这个历史时期,傣族先民在滇西建立了勐卯国(公元七世纪),在滇南开南州(后银生府)一带也扩大了自己的地域。到了宋代,傣族先民在滇南地区以景洪为中心建立“景龙金殿国”,时在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其首领叭真受大理国封号,“命为一方之王”(《泐史》),10年后征服远近各邦,成为盟主,所辖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傣文编年史书《泐史》称其“有人民八百四十四万,白象九千条,马九万七千匹”。由于南诏、大理对傣族地区统治的加强,进一步密切了边疆与内地和中央皇朝之间的联系,傣族社会已处于封建领主制。

  这个时期傣族文化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唐时的傣族先民已进入了畜力犁耕的农业阶段,水利灌溉普遍应用于水稻之中。社会生产的极大发展。并由此带来了傣族地区商品交换的繁荣。明李京《云南志略》讲到傣族地区“毡布茶盐,互相贸易”,实是唐宋时商业情况的继续。傣族地区自古是中外交通的一条要道,西汉时所谓“蜀身毒道”或“西南丝道”,就是从四川经云南德宏等傣族地区通往缅甸、印度的交通线。到了唐代,云南与中南半岛之间已有四条交通线,都经过傣族地区。傣族地区所产之金、银、布、茶、盐及许多热带果品,也就进入了中外市场。傣族地区的物产,也吸引了不少内地商人。

  1253年,蒙古军灭大理国。元朝开国后,于至元十一年(1274年),建立了云南行省,开始在傣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在云南南部今西双版纳等地建立了彻里军民总管府,在西部包括今德宏州一带建立了金齿宣抚司,设六路总管府,后又建立了许多土司政权,加强了云南边疆地区的政权建置。清代初期,仍沿袭明制在边疆推行土司制度,后来对靠近内地的傣族地区进行“改土归流”,即由清廷委派的流官进行统治,这些地区逐步过渡到封建地主经济。清乾隆以后,云南的土司都属清政府委派的流官所建立的府厅管理。西双版纳于雍正七年(1729)属清朝普洱府管理。民国时期,土司衙门虽基本保留,但国民党在西双版纳设立了“思普沿边总局”,分置八个区,与当地土司共同议政;全区的重大事务归总局长处理;国民党在德宏地区设立芒遮板(今潞西)、南甸(今梁河)、干崖(今盈江)、盏达(今盈江西)、陇川、勐卯(今瑞丽)、盏西(今腾冲西)等行政委员,分辖各土司境,大大削弱了土司的权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废除土司制先后在傣族聚居区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并进行了土地改革和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傣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半个多世纪傣族地区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尤其是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傣族人民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傣族语言与信仰

  傣族有文字。通用的文字有两种,即傣那文和傣泐文。傣那文流行于德宏及耿马地区,傣泐文流行于西双版纳及盂连等地。两种文字同系拼音文字,由印度南部巴利文演化而来。关于傣文的源流和结构,《泐史》的编译者李拂一先生在自序中说:傣文“所用字母,源自梵文,书体则遵缅文法式。南支之歹物(傣泐)文,有韵母八,声母三十有三。其字母之音值,及排列之次第,与赞缅文字母,几乎完全一致。在此套字母中,其音值为歹(傣)语中所无者,仍予保留不用,或仅用语经典译文;其为歹(傣)语中所习有之音,而为赞缅文字母中所无者,则另创新母附加之,计有附加声母十五,连原有之声韵母四十一,共为五十六字母。声韵母相互拼缀,即可成字,积字面为词为文。言文一致,凡言所能及者,文亦能曲尽表达出之。”民间流传着大量傣文手抄本书籍,佛寺巾也有许多佛教经典,仅西双版纳一地,号称拥有八万四千卷之多。此外,还有不少关于历史、地理、天文、历法、医药、数字等专门著作。如傣文《泐史》等重要著作的流传至今,有助于我们研究傣族的悠久历史。

  在德宏、西双版纳等边疆傣族地区,群众驾债小乘佛教。它对傣族社会中政低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有其深刻而巨大的影响。

  小乘佛教是佛教的正统派。佛教的创始人释加牟尼于公元前四八五年逝世后,以大边时为首的五百教徒,涌出各人所闻,规定为佛说;以富娄为首的五百教徒,也定自己所闻诸法为佛说。至此分裂为名位高、固守旧说的上座(后流为小乘部)和名位低、修改旧说的大众(后流为大乘部)两部。后小乘佛教沿着南传路线,从恒河流域中心地区迅速向印度南部传播,并把佛教的“三藏”用巴利文记录下来,成为正式小乘佛经。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印度高僧摩晒陀王子就到斯里兰卡传教。当时斯里兰卡维阂耶王朝国王帝抄大力支持,为其修建精舍,招收教徒,弘杨佛学,成为向东南亚各国传播小乘佛教的中心地。公元前后,又相继传人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家

  云南傣族地区所信仰的小乘佛教,在教义上主张一切都是空,宣传人空、生空和我空。认为人生所经历的生、老、病、死都不外是苦。因而,在社会实践中主张自我解脱和自我拯救。为了达到此目的,提倡逃避现实,脱离现实的阶级斗争,消极隐居,过寂静的生活。通过“阽”,积善行,修来世,最终达到涅磐。否则来世将受到打入地狱、转生为饿鬼和畜生的三恶惩罚。小乘佛教的佛经总称为三藏:其一是经藏,主要宣传定,即防止静心的散乱;其二是律藏,主要宣传戒律,以约束信徒的言行;其三是论藏,主要是宣传慧,即宣传佛教的理论。由于小乘佛教主张男子在一生中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才能除苦积善,成为受教化的新人,因而农民都以遣送子弟入佛寺当僧侣为最大的光荣,成年后才有社会地位。在西双版纳,僧侣被分为八个等级,最高等级为“松榴,阿嘎牟尼”,其下为“山卡拉扎”、“沙弥”、“枯巴”、“都意”、“都”、“帕”和“和勇”。枯巴级以上各级僧侣的加封撤换,需经傣族召片领批准;“松溜、阿嘎牟尼”一般只能由召片领和召勋的亲属充任,召片领也被称作“至尊佛主”。封建领主常在宗教节日里亲临佛寺,以佛的名义加封头人。群众的斋僧蹦佛活动极为频繁,且很虞诚。由于村寨各户有共同负担寺院开支和僧侣生活的义务,加上其他宗教活动经费,约占农户农业收入的五分之一,成为农民的沉重负担。此外,还要向召片领、召励等各级封建领主奉献金钱、鸡、茶及其他供物,以示赎罪,并服宗教节日性质的劳役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