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宗教对人类社会和谐的深远意义
“宗教”一词的英文为eligion,来源于拉丁文eligare,最初的本意是捆绑在一起,因为宗教从来不是个人的事。宗教是社会的产物,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古代氏族社会的团体生活,是一种‘团体表象’,只有团体生活才需要形成宗教”。
但要对宗教下一个公认的、准确的定义,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解释。如有人认为,“任何把人类提高到超于现实的物质生活的东西都是宗教”;也有人认为,“宗教的精髓就是对权威的服从”;当然还有人认为,“宗教就是迷信,就是落后”。
实质上,宗教是人类社会的必需品,最起码在现已知的人类全部文明史,就始终存在着宗教。因为,只要人类有生与死的恐惧,人们都需要一种解脱的观念,只要人类有社会的意识,就需要有一种相互协调的方式使人“社会化”。这完全可以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上得到证明,因为至今所知的一切民族的文明史中都存在着宗教,宗教甚至比人类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更长。宗教的历史完全可以追溯到人类早期年代的旧石器时代。
宗教为什么有如此长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美国著名学者罗纳德·L·约翰斯通在《社会中的宗教》说得很透彻:“因为生命需要一种有意义的框架,以便使人生存下去”。“人需要一种宗教或宗教的代用品,作为赖以生存的基础,这就像在同样的意义上,人需要阳光、钙和爱情一样”。
但目前许多不了解宗教的人,在探讨宗教的社会功能方面,往往只注意宗教的显形功能,如宗教活动让人们崇拜神灵,崇拜上帝,寻求福分和超脱等,而忽视了宗教的隐形功能,即促进社会世俗基础的稳定与平衡。对巩固社会结构而言,宗教的信仰和宗教的行为具有“永恒性”,它为恢复社会的责任心和社会的共同依托提高了信条,并给人以精神慰藉。
现代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宗教起源于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的血缘公社和氏族部落时期,但起源于何时,至今还有争论。宗教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久远的年代和复杂的过程。现代考古资料证明,自人类有了“生”与“死”,即“阳世”和“阴世”的社会意识起,就开始产生了原始的巫术和宗教。
最早的宗教是史前宗教,即原始宗教。西方学者认为,原始宗教包含了恐惧和希望的情绪。詹姆斯·弗雷泽则从农业和巫术行为的内在关系探索了宗教。认为当时的人类在这些有联系的行为与想象中,形成了一套复杂的礼仪。泰勒认为,当时人把原始的疑虑与愿望依托给灵魂,于是就产生了宗教和神话。
早期宗教要解决的首要因素之一,就是对未知事物的惧怕,而生与死是原始人最先感到的困惑和惧怕。在原始人面前展现的一个最直接也是容易引起心灵颤动的实事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人在消亡,而氏族长存。消亡的个人,又有许多是与他们有血缘关系、有过共同生活的个人。他们在人的死亡中,感受到一种无以名状的非个人力量。所以,原始人很早就开始思考生与死的问题。
对生与死思索起催化剂的首先是梦境。在梦里,人们可以去会见到已经死去的亲人和同伴,但一觉醒来却什么也不见了。人睡着了,身体躺在原地不动,但在梦里却可以长途跋涉去同仇人拼杀?已死去的亲人和同伴,其身躯早已化为尘土,但他们可以在梦中与自己说话。这些都使得原始人思索,人的肉体里寄存着一个看不见的“灵魂”。因为人做梦时肉体睡着了,但灵魂可以独立存在,可以四处游荡,可以去干各种各样的事情。尽管身躯变成了冰冷的僵尸和泥土,并最终消失,但是灵魂却不会死,它可以独立的永存在世界上。
对于这一点,列维·布留尔认为,“在原始人的思维的集体表现中,客体、存在物、现象能够以我们不可思议的方式,同时是他们自身的,又是其他什么东西。他们也以同样不可思议的方式发出和接受那些在他们之外被感觉的,继续留在他们里面的神秘力量、能力性质和作用”。
原始人的这种观念,在现代考古发掘中也得到了很多印证。如考古发掘证明:在距今约十万年到四万多年前的德国杜赛多夫尼安德特河流域,就发现了尼安德特原始人的墓葬群。这些墓葬群中的尸骸埋葬都有一定的规矩,尸体的埋葬基本上都是头朝东脚向西。学者研究认为,这跟日出东方落入西方有关。这表明原始人在埋葬死者时,希望死者能够看到太阳,见到光明。不仅如此,尼安德特人还在死者尸骸的周围放有石制的生产工具和撒有红色的碎石片。这些随葬品无可争辩的表明,当时的尼安德特人已有了“阳世”和“阴世”的观念了。他们希望人死到了冥间,同样能够享受到光明和温暖,同样可以从事物质生产活动,谋取生活资料。另外,法国穆斯特累洞中发现了一具原始社会尼安德特青年的尸骸,这具尸骸的头枕在一块燧石上,尸体的周围放着74件石器,左侧放着一把石斧,头和肩还用石块保护着。这便是尼安德特人已有了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的有力证据。
生活在中国北京山顶洞人的原始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属于比较典型的新人。山顶洞人无论在生产活动的范围和复杂程度上,都超过了古人,他们不仅能够制造比较精致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还会磨制骨针、缝制衣物,并掌握了人工取火和保存火种的技术。他们居住的山洞分为“上室”和“下室”两个部分。“上室”是活人的公共住室,“下室”在洞的内部,是死人的公共墓地。在发掘的死者的尸骸上,也发现撒有赤铁矿粉,这些赤铁矿碎块最大的有20厘米,在不同地点发现的碎块能相互对接,并能看出人工打制的痕迹。在遗址中还发现有一件扁圆形的石灰岩,其表面也有红色的痕迹,极有可能是磨制赤铁矿粉的磨石。所有这些都表明,山顶洞人关于“阳世”和“阴世”、“灵魂不死”的观念比古人更加明确了。
现实告诉人们,并非每一种哲学都是一种宗教,但每一种宗教都是哲学。
原始社会的人不明白死亡是怎么一回事,也不了解人的身体与精神活动的关系,他们看到人会因流出大量的血而死亡,就想灵魂一定存在于血液里,血流干了,灵魂失去了寄居的地方,就会到另一个活人看不到的世界中去生活,有了灵魂不死的观念,原始人对于同伴、亲人的尸体就不会再随便抛弃。他们把尸体安葬在住地附近,在死者的身上和周围撒上一圈红色的赤铁矿粉。在原始人的眼里,红色是火、血、生命和温暖的象征,撒上它就等于给死者输血,死者因此就有可能再生。
原始人的这种崇尚红色的生命轮回观念一直流传现在,如在中国,人死后至今仍流行红漆棺葬的习俗。丧葬祭仪的核心是灵魂不死的观念,灵魂是一种虚幻的存在,但在原始人和相信生命可以转世的人中却是一种实质性的存在。
当然,原始人的宗教观念是十分混乱的,往往由几种意识混合交错在一起,相互影响着,但是其核心还是“灵魂”的观念。灵魂观念的实质是对生与死的思索。自从原始人对人“死往何方”这个问题不断地加以思索后,由灵魂观念派生出来的“鬼魂”观念也逐渐侵入人们的意识。
古今中外,宗教始终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占据着几乎绝对的统治地位,每一种系统化的宗教都伴生着一个民族的文明,尤其是二十世纪之前的漫长的历史时期。
在人类文明诞生之初的日子,宗教更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大量的原始社会图腾艺术和其他考古资料证明,当人类文明处于蒙昧状态之时,原始宗教信仰始终是人类精神灵魂的最大的依托和支柱,它成了早期人类生存和生活最强劲有力的凝聚之源。即便到了近现代机械工业文明之时,仍然发挥着强大的甚至是主要的力量。在人类文明史之后的几乎所有的历史时期内,对所有的人而言,没有神的世界几乎是不可理喻的。据日本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统计,全世界50多亿人口中,如果排除中国的13亿人口,在37亿人口中就有30多亿人信仰不同的宗教。即便在中国,信仰各种或公开或秘密的宗教人数也是无法统计。如今,宗教及其研究的意义已到了普遍的承认,就像信仰本身能使心灵得到慰藉一样。
艾尔乌得平在《文化进化论》中说:“宗教之作用,在于每个人和生命相调和;就是说,使每个人和社会以至于宇宙相协和。”
美国学者保尔·蒂利希说:“没有家园,没有地盘,在这种情况下,宗教猛然的意识到,它根本不需要什么地盘,也根本不必去寻找什么东西。在所有的地方,也就是说在人类精神生活所有的深层次里,宗教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家园。宗教是人类精神生活所有机能的基础,它居于人类精神整体中的深层。”
如果抛开各种政治偏见,坦诚地说,其实宗教是人类文化因素中最有生机的成分,同时,也是文化中最为游弋不定的东西,这如同文化中的其他的因素一样,它永远处于运动、发展和变化之状态。也正是由于这精神文化的运动,我们才能够了解人类信仰及人类精神文化之本质,并由此去了解人类智慧和精神的历程。
社会越向前进步,文明越向前发展,人类越是想后观看,越想了解历史源头。
现代大部分学者认为,原始宗教并非人们最初研究的那样简单,那么容易下结论。相反,人们对它认识的更深入,就更加感到迷惑而难下结论。因为人类文明史至今最长也只有一万年左右,而史前时代已有四、五百万年了。于是对于原始宗教的研究,今日又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尽管如此,但有一点已经成为基本的共识:即宗教的起源,远在新石器时代之前。
宗教的产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中表现出很大差异。但是,宗教在世界各地的初期阶段基本的状况是类似的,即是原始宗教形态。观察这些原始宗教的最初内涵,大部分是对人类生与死或自然界阳与阴的观念。其实阳与阴观念也是人类生与死观念的折射。
在古代埃及人的原始宗教观念中,鹰是太阳的象征,太阳在天空的运行被幻想成是鹰的飞翔,所以最古老的神是鹰形的苍天神霍鲁斯。霍鲁斯本是希爱拉孔和埃德福地区部落的保护神。这一地区的首领约在公元前四千年完成了统一埃及的大业,建立了第一、第二王朝。霍鲁斯于是便从部落的神变为全国的神。在后来的古埃及的宗教画中,霍鲁斯始终被描绘成一只头佩日轮的鹰,或一个头戴王冠的鹰头人,从而完成了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原始人最重要的遗物之一,最早的彩陶距今约七千多年了。彩陶出现以后,一直伴随着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约五六千年的时间而发展、繁荣、衰亡。研究这些原始社会彩陶上的图案内容,绝大部分都与原始宗教有关。
如1972年在陕西临潼县姜寨仰韶文化时期的遗址中出土了一件彩陶盆。在陶盆内绘有对称的两个睁眼的人面纹,在人面纹的头上绘有三角形文饰,另外,耳、嘴分别绘饰鱼刺纹。有趣的是在同类形文饰的彩陶盆上,有的人面文饰的眼睛却绘饰成闭眼。经学者研究认为,其寓意就是原始宗教的生死轮回的观念,睁眼为新生,闭眼为死亡。
考古和历史文献证实,所有民族在蒙昧阶段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信仰,以后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增长及文化水平的提高,宗教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对人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综观中国的宗教,传统中国社会的宗教信仰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祖先崇拜;二是多神崇拜。中国宗教信仰的一大特色是把祖先崇拜与多神崇拜结合起来,这个特色的象征就是家庭神龛上的“天地君亲师”牌位。这个牌位上的信仰对象是自然神与祖先的综合,灵魂崇拜与人格权威的结合,神灵崇拜与道德观念的结合。中国宗教的民族特性是避祸求福,增强家族的内聚力。这即体现在原始宗教中,也体现于中国土生土长的人为宗教道家中。由于中国人的血缘脐带从来不曾切断,所以中国人的祖先崇拜特别牢固,加上儒家强调“慎终追远”的孝思,注重用宗教仪式表达孝性,认为对死者灵魂的孝思比生前还重要,所以中国人特别重视家庭、家堂,同姓村落重视宗祠,都根源于这种思想。
不过,如今高度文明的现代化社会,已经抛弃了旧有的许多不适宜信条。原始宗教信仰的绝大部分内容,已经不被大众所崇奉,然而,作为研究或艺术创造之用,某些特征和遗迹至今仍然存在,某些祭奠活动中的禁忌礼俗,至今仍然存于广大民间,人们除了相信良辰吉日和吉祥之物外,节日与禁忌的等各种礼俗,其大多数都源于古老的原始宗教。
另外,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历史都不能撇开漫长的原始时代的源头。原始信仰不仅反映了当时人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了他们日常生活及文化艺术的方方面面。在缺乏文字史料的情况下,通过原始艺术品及考古文物所反映的原始宗教和信仰,我们就有可能了解其精神世界以及风俗习惯。如果从比较学的角度来讲,通过对不同的民族原始宗教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这些民族的文化差异,以探求其智慧和性格特征,这也是更深层次的探索。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