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藏族宗教歌舞音乐艺术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05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藏族宗教歌舞音乐艺术

  安多地区,是藏族历史上颇负盛名的佛教后弘期之策源地,这里拥有特殊的宗教地理、奇异的人文景观以及雄厚的宗教基础。尤其格鲁派跃居藏传佛教的统治地位后,安多地区便成了格鲁派的重要道场,寺院林立,形成了以青海的四大佛寺和以甘肃的拉卜楞寺为母寺的寺院网络系统,从而达到了历史的顶峰。歌舞音乐,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更为宗教寺院所拥有。古朴典雅、庄严肃穆的佛殿音乐“道得尔”和粗犷有力、令人生畏的宗教法舞“羌姆”,不仅以神秘的色彩和独具的形式服务于宗教,而且以特殊的手段继承和发扬了藏民族最古老最原始的文化,传统沿袭到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让世人感知、回味、获益。

  在安多地区的众多藏传佛教寺院中,拉卜楞的佛殿音乐最负盛名。它自产生的二百多年来,以优美舒缓的色调、典雅肃穆的旋律、鲜明规整的节奏、深沉淳朴的风格,深受安多地区广大藏蒙人民的喜爱,具有浓郁的宗教风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保留着我国古代藏族宗教、民间音乐和清代宫廷部分乐曲的古老风貌,为我们研究安多地区藏族的历史、风俗习惯、语言文学以及音乐艺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1.佛殿音乐源流

  在雪域这块神奇迷离的土地上,源远流长的藏族歌舞音乐,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经过漫长的文明演变,成为举世瞩目的艺术珍品。拉卜楞佛殿间乐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殿音乐”,在安多地区俗称“道得尔”(Mdo-dar),乐队则称为“道得尔巴”(Mdo-dar-pa).拉卜楞寺的乐队是寺主嘉木样大师仪仗队的四大组成部分之一包括〔香火队(spos-dar-pa)、伞盖队(vdubs-bzung-pa)、旗队(zhal-dar-pa)、乐队〕。“道得尔”,原指古代藏族民间和王宫以管乐与打击乐相结合的一种传统音乐。然而,随着藏族社会的发展变迁和“政教合一”制度的形成,这种传统的音乐逐步转化,仅限于寺院的各种宗教场所之中,故将其称为“佛殿音乐”较为合适。关于拉卜楞寺佛殿音乐的渊源,有着悠久的历史,有关记载拉卜楞寺历史的诸多史料也证实了这一点。据《汉藏蒙关系史概要》载早在十七世纪中叶,蒙古族和硕特部青海黄河南前首旗亲王察罕丹津之父达尔吉.博硕克图济农鉴于部落增多,牧场狭窄,应散居于玛曲南岸的土默特部的火落赤台吉之请,由青海迤北向南迁徏,渡黄河南下,逐淅统辖了卓尼、同仁、阿坝等广大地区。后因不顾属部合理建议,强行调征出战,加之属民奉教不同,属部纷纷叛离。十七世纪末,准噶尔蒙古部噶尔丹称汗后,先后攻占了新彊、青海和西藏等大部分地区,前首旗处境十分艰难。为能摆脱困境,壮大势力,顺应藏蒙民族信仰要求,达尔吉于1694年亲自入藏,找到了留学西藏的安多籍高僧嘉木样,恳求返乡建寺,嘉木样“允而未行”。时过四年,达尔吉去世,其子察罕见丹津继先父遗业,于1703年至1709年先后四次遣员赴藏恭请。当时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不幸蒙难的嘉木样,终于放弃了终生西藏弘法的愿望另谋前景。于1709年6月,大师一行百余人,随同亲王迎使告别拉萨,登上了阔别四十余年的故乡鸿程。艰行数日,一天,随员觉得连日行程疲惫不堪,便禀呈嘉木样大师,奏奏音乐。大师深思片刻,也觉得连日行程确实人困马乏,调剂一下单调的旅途生活也好。旨意:“按佛规是不应当奏乐,你们在奏就奏吧”。于是随员们煨桑祈祷,烧香叩头,便奏乐自乐。翌年四月,亲王与嘉木样一行辗转各地择址,最后决定在大夏河岸的扎西奇地方创建寺院。1711年底,闻思学院(僧称大经堂)下式建成,举行了盛大的庆祝典礼。在典礼上,由几人组成了乐队奏乐示庆,这便是拉卜楞寺佛殿音乐乐队的雏形组织。继于1716年,又创建了下续部学院的修习体制,大师亲临讲授密宗经典以及歌赞音调等。这种歌赞音调,也是拉卜楞佛殿音乐的最基本的一部分。正值寺院规模初具、佛殿音乐日渐兴起时,嘉木样大师染疾去世。为便政教权益得到合法继承,该寺僧领在河南亲王夫妇的协助下,将转世灵童寻访确认在青海刚察遂于藏历水猪年(1743年)秋特遣诸多僧俗迎请。据《第二世嘉木样.贡却乎久美昂吾传》记载,在浩浩荡荡的迎送队伍中,大师形象殊胜神采奕奕,犹好灿烂群星中的圆月一样。宝伞、幡幢等无计其数的佛教供器及管、弦、打击乐等悦耳的佛乐声中,迎进了寺院,并举行了盛大的坐床典礼。以上乐器的记载,便是拉寺佛殿音乐乐队最早的文字记录。自此,拉卜楞寺每逢寺主祭祀朝拜、册尊典礼、受贺摩顶、恭迎灵童、举行开光和迎宾送客等吉庆活动,都要由乐队奏乐示庆。

  2.佛殿音乐类型

  拉卜楞寺佛殿音乐,与其它民族的音乐一样,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演化过程,种类繁杂,规范谐和,序列严谨,是宗教生活的律谱,僧侣心灵的弦音。知音者无不得启迪,传音者无不得潜化。从其整体来看,还是以纯粹的宗教音乐为主流。全寺六大学院的宗教活动,无一不与佛殿间乐有关。按其性质归类有三:

  1)全寺性大型宗教活动中的佛殿音乐。

  (1)“伊扎”:正月初一晨,嘉木样活佛驾到接受全寺众僧的祝愿,艺僧们奏乐作舞,僧众叩首敬哈达。乐队人六人组成,鼓两人,唢呐两人,九云锣两人。

  (2)毛兰木法会: ①晒佛节:此会于正月十三日上午前来举行,数百僧众列队,“花生土地”为先导,边跳边舞,器乐伴奏,众僧抬着大型布画佛像到亲王府对面南山麓举行晒佛仪式。乐队由八人组成,九云锣两人、法螺两人、钹两人,鼓两人。②法舞:正月十四日午刻在大经堂广场举行,乐队由二十余人组成,鼓十一人,钹八人,大号四人,骨笛四人。③酥油花灯会:正月十五日晚举行。大经堂门前展出精心制做的各色酥油花,佛灯屏然,左侧数百僧众诵经,乐队奏着佛乐,直到深夜方告结束。④转香巴:在正月十六举行。众僧抬着铜制鎏金弥勒佛像,乐队奏乐,绕寺一周,宣告结束。

  (3)七月法会:农历六月二十九日至七月十五日举行。七月初八日为最隆重且规模最大的一天,午刻时分在大经堂前广场进行。乐队齐鸣,法舞开始。乐队持鼓者两人,钹三人,大号一人,九云锣一人。

  (4)亮宝法会:二月初八日举行,僧众数百,伞盖队手持宝伞,乐队手持乐器,僧众各持珍贵文物一件,绕寺一周,返回讲经院,沙弥作舞。宣告结束。乐队由三十九人组成,法螺六人,骨笛四人,加令六人,大号四人,铜鼓六人,鼓三人,碰铃三人,钹五人,九云锣两人。

  (5)燃灯节:农历十月二十四日举行,为期三天,白天各殿全部开放,僧俗煨桑烧香,添油叩首,绕转经轮。晚上,殿堂僧舍燃灯,僧众念经,乐队奏乐,以示纪念。

  2)各学院宗教活动中佛教音乐

  (1)时轮金刚法会:此会由时轮学院于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备彩供,修时轮金刚曼陀罗、选派高僧十余人舞蹈诵经,乐队伴奏,其中法螺一人,唢呐一人,钹一人,鼓一人。

  (2)禳灾法会:于农历九月二十九日由喜金刚学院主办,在图丹颇章院内由具有十年以上经验的表演者四十余人,戴护法面具跳起法舞,乐队由二十余人组成,钹五人,鼓十四人,大号两人,骨笛两人,唢呐两人。

  以上两大类型宗教活动中和音乐,拉卜楞寺佛殿音乐的重工组成就分,就其中宗教活动而言,最初并不分布于世,让人们观看,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集团为扩大影响,方逐渐公开化了。尽管如此,每次活动的乐调以及各个角色的唱词唱腔仍秘密传授,唱词和唱腔除给固定角色密传外,绝不外传,其纯属密宗的范畴。

  (3)僧俗性的宗教活动中的佛殿音乐:众所周知,自佛教传入雪域这块神奇的土地之后,对整个藏民族的生活习俗及各个方面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诵经拜佛”、“烧香叩头”等佛事活动,已成为普遍现象。然而,这些活动往往与佛殿音乐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最常见的有两种:

  ①央移,意即诵经咏唱调。这种经文,标有音调,音谱,音谱呈波浪状,此起彼伏,怱 高怱低,咏唱时难度较大,必须经导师指导方能呤唱,力求作到准确无误。它系续部学院僧侣修习的课程,分为显宗和密宗两类。显宗类可允许显宗学院经头呤唱,按照一定规程也可传授。密宗类公仅限于续部学院的学僧修习,学习时根据不同的经典和学僧所受戒律,由师徒密传。显密经典纯属手抄本。

  ②嘛呢,意即六字真言调。通常僧侣的六字真言调,音调单调,只是诵读而已,而在宗教地节日,尤其是每逢四月十五是的“娘乃节”和四月初一或十五的“乃果日”等,拉卜楞寺附近十三庄的藏族妇女们,穿着节日的盛装,纷纷聚集在寺院周围,高唱着六字真言,绕转经轮。唱时有独唱和轮唱等形式,音域宽广,优美动听,唱词仅限六字,可信仰者们用不同的曲调尽情地抒发她们对已帮故者的超度和神灵的虔诚敬仰。这种曲调,不仅吸收了当地民歌的素材,而且吸取了诵经咏唱调的曲调,音调明朗,激荡豪壮。目前,当地流行的就有十多种。 总之,拉卜楞寺佛殿音乐类型繁杂,独具特色,在不同的宗教场所中,表现出独特的色调和艺术效果。其节奏鲜明、旋律流畅、典雅端庄、恬静舒缓、肃穆虔诚,佛教色彩浓厚。

  3.佛殿乐曲

  拉卜楞寺佛殿乐曲,从整体上看大多数传于西藏,是纯粹的宗教乐曲。如“浪麦”(巡夜调)、“仰保”(唤灵调),“央移”(诵经咏唱调)、“嘛呢”(六字真言调)。这些乐曲,历史久远。也有一部分是土生土长的,并吸收了民间音乐的演奏手法和素材,如“恰钦”(法舞)。此外,部分乐曲基本上源于内地寺庙和宫廷,如《五台山》和《万年欢》。据《拉卜楞寺概况》记载,第四世嘉木样从五台山带回了一些曲谱,其中《日卧孜阿》即《五台山》就流传至今。

  4.佛殿乐器

  多姿多彩的传统民族乐器在民族地区的广泛应用,是古老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它不仅为我们研究民族的历史、宗教、文化和生活习俗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而且为祖国音乐文化增添了辉煌的民彩。同时也向人们展示出了乐器与日常生活、生产、民间歌舞、技艺、体育等诸项活动的密切关系,成为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就分。然而。乐器与宗教的姻缘也由来已久。古今中外的许多宗教,几乎都少不了乐器,在佛教寺庙中尤其显提格外重在。普通的乐器而言,其式多仿自印度,为类有六:①敬礼用的法器;②称赞用的法器;③供养用的法器;④持验用的法器;⑤护摩用的法器;⑥劝导用的法器。乐器惯称赞用的法器,这种法器又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打击乐器,如大鼓、小钹、铃杵等;另一类是管乐器,如法螺、骨笛、箫、唢呐、大号、笙等;还有一类是弦乐器,如马头琴、扬琴、四胡等。安多藏区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中心-----拉卜楞寺,在宗教活动场所中,法器(乐器)当然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最初,种类较少,一般只有法螺、铃杵、大号等。随着拉卜楞寺在整个藏族地区的地位逐步建立和巩固、政教势力日益扩大、修习体制日益健全时,乐器的种类也不断丰富。从乐器突出的特点而言它具有鲜明的民间性。如法螺(俗称海螺),是藏民族所拥有的一件乐器,人们始终视它为八种吉祥相和八种吉祥物的其中之一。在寺院中,它的用途非常广泛,每当集会诵经,都要吹奏。大号,宗教色彩十分浓厚,一般只有寺庙才拥有。大都质地讲究,装饰豪华,工艺精湛,形体庞大,给人一种异乎寻常的神秘感。唢呐,原本是一种民间乐器,进了寺院后,也与百姓用的迵然不同,不但宝石加身,而且用金、银做喇叭、象牙做管身,满身珠光宝气,非同一般。马头琴,是人们熟悉的蒙古族传统乐器、那深沉、浑厚且富有浓郁草原风格的音调得到了许多民族的喜爱,后来也为拉卜楞寺所引用。芦笙,在云贵高原,几乎到处都可听到它那悠扬、悦耳的声音,人们的生活中,不能没有芦笙,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谈情说爱、聚会赶场,更少不了芦笙。然而这些民族乐器,进入寺院,又是另一种独特的表现风格。总之,拉卜楞随着乐器的不断增加和乐队的逐步建立,而开始了分工演奏。分工形式也较简单,往往以笛子为主干乐器,奏主旋律,要奏得稳妥、不加花点;笙要吹出含有和声的音符效果,使乐曲充实丰富;云锣基本上奏主干音和强拍音;乐器、小钹一般都是一拍一音。这样每件乐器既可以独特表现,又能发挥音色的长处,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整个乐器丰满而浑厚,有相当谐和整齐的音乐效果。原来乐队有员和乐器的搭配是这样和;乐队由十人组成,骨笛两人,笙两人,管子两人,云锣两人,钹一人,鼓一人。在宗教节日的每个活动中,人员、乐器的搭配都不相一致。到了第五世嘉木样时期,乐队扩充、发展到了二十四人,又引进了如扬琴、高胡、四胡等乐器。在演出藏戏时,一般有如下乐器,管乐器:竹笛两个,管子两个;拔弹乐器:扬琴一个,扎聂琴一个;弓弦乐器:高胡一个;四胡一个;打击乐器:云锣一个,扁鼓一个,小钹一个,大钹一个,大堂鼓一个。使用和乐谱仍为藏文谱。

  5.佛殿音乐的艺术特色

  拉卜楞寺佛殿音乐,是以浓厚的宗教意识和鲜明艺术特性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藏族音乐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经过数百年的创新和演化,以特有的音乐语言、象征和暗示等艺术表达方式,借以说明抽象的宗教教理,让宗教信仰者们从中感受和体验那神秘莫测、高深虚幻和神性,达到虔信教义、敬畏神灵的目的,成为僧俗众生心目中最神圣的音乐。

  首先,拉卜楞寺佛殿音乐,其作为语言特殊的传递媒介工具,艺术也将藏传佛教“因果报应,苦海轮回“的教理学说融通于音乐之中,以抽象的乐章表现”人生无常,苦海无边,迫来生来世及往生极乐世界。”的宗教观念,让信仰者们从高尚的快感之中得到启迪,领悟那玄妙深奥的佛经意境,以至“普渡众生”而达到“无量功德”其为该寺佛殿音乐艺术特色之一。

  其次,佛殿音乐的艺术表现和传达,通过群体来实现,以更大程度的激发信仰的玄想,从而达到同一目标。这种表现方法,多体现在佛殿乐曲 独特的结构以及分明的层次。各种乐器的搭配以及音调的转换,极为协调和频繁,如诵经调与乐曲的交替和鼓钹节奏的多变、高昂的唢呐旋律和长铜号低沉而厚实的铺垫,以及铃、鼓的摇奏和富有渗透力和胫骨号声和海螺响亮的中音等,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佛殿音乐体系,使人们产生无穷的遐想。其为该寺佛殿音乐的另一艺术特色。

  此外,众多的曲目和各异的音调,运用在不同的教场所和宗教氛围中。如佛事乐曲所反映的内容深邃、或祈祷、祭奠、或圆满、颂赞、或是神秘的诵咒,都显得庄严、肃穆、气势宏伟、圣洁辉煌。礼仪乐曲又是旋律舒展,情调高昂,气氛神圣庄重,给人们较强的观赏性。宗教法舞乐曲则节奏丰富多变,时而轻松跳跃,时而威严阴森,时而急速热烈,反映出法舞活动中的一切邪见、疑悔、灾难、皆悉、消灭的雄伟气魄,而那嘛呢曲调又被赋予浓郁的藏乡风情,具有典型的雪域神韵。其为拉卜楞寺佛殿音乐一艺术特色。尽管色彩各异,手法多样,但都是围绕着藏传佛教文化这个核心,均在那浓郁的宗教氛围中显示着不同形式的艺术特色和光彩.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