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老的宗教思想及现实意义
赵朴老的宗教思想及现实意义
方立天
一、赵朴老宗教思想的要点
(一)宗教的结构。赵朴老认为宗教由三个要素构成:1.宗教是一定形态的思想信仰体系。2.宗教是一定形态的文化体系。3.宗教是具有同一思想信仰的人们结成的社会实体。
(第130l页)他从精神层面、物质层面两方面来思考,认为宗教有三个要素,我想在三个要素说里面,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他强调了宗教也是一定形态的文化体系,突出了宗教的文化性。他还说,“佛教有自己独具的优势,一方面能给人类提供一种精神信仰,另一方面又具有总持人类文化、解决人生根本问题的智慧和方便。”(第1350页)在这个物质文明空前发展的时代,人类却面临着精神家园缺失的困境,而佛教作为一个文化体系具有许多明显的优势,能够完善人类的精神品格,为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第135l页)
(二)“宗教是文化”的观点。1991年,赵朴老阐述了宗教是文化的观点,他说:“宗教包容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宗教是文化”。(第1102页)他又说:“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还是一定形态的文化,即宗教文化。”(第1156-1157页)他还把宗教文化提高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正因为宗教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发掘、继承宗教文化的精华和优良传统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第1103页)1995年7月19日,赵朴老在《中国宗教》杂志创刊新闻发布会上谈道,“过去把这些特征(按:指中国宗教特征)都概括为‘五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长期性、复杂性,我个人加了一性,即文化性。”(第13l8页)强调中国宗教的六性,也足见赵朴老对宗教的文化特征的重视。
(三)宗教与无神论。1.赵朴老讲过这样一句话,“佛不是神”(第572页),佛是一位历史人物,是一位思想导师,是引领人类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精神领袖。由此也可以推论说佛教是一种无神沦。佛教主张缘起沦,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因缘条件聚合而成,所以也可以说,从终极世界观的角度来考察,佛教确实具有无神论的因素。2.关于社会上无神论的宣传,他提出“无神论宣传应当服从于党在各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任务。”“对群众进行无神论宣传要坚持正面教育。”(第1l64—1165页)赵朴老还强调“‘扫除宗教’这个口号必须予以‘扫除’”。(第467页)
(四)宗教与政治。1995年3月8日,赵朴老在全国政协八届三次会议上作了《关于宗教工作的几点认识和意见》的发言,谈到宗教与政治的关系的根本原则是政教分离。政教分离原则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宗教不得干预国家的行政、司法、教育等。另一方面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应该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不干预公民的宗教信仰与宗教团体的内部事务。只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乃至否定另一个方面,都是违背政教分离这一基本原则的。因此,应该坚决反对和制止“以教代政”的现象,同时也要坚决克服“以政代教”的弊端。此外,赵朴老还积极提倡,宗教徒应该参政、议政,为社会服务。(第1301—1302页)
(五)宗教与民族。1997年3月5日,赵朴老在《做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工作的几点意见》的发言中,强调宗教与民族的可分性与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的不可分性。宗教和民族的关系不是相等的关系,宗教不是民族之为民族的基本特征和决定条件,“在某一民族中,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就信仰宗教来说,在同一民族中有信仰不同宗教的,在不同民族中有信仰同一宗教的。所以,不能把民族和宗教混同起来。”(第1374页)但是宗教工作与民族工作又具有不可分性,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有的少数民族信仰一种宗教的,这种宗教工作和民族工作就是密切不可分离的。我们不但要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好民族政策,同时也要做好宗教工作,贯彻好宗教政策,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同上)
(六)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1994年1月20日,赵朴老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研讨会上,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的意义,分析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条件,指出了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实体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依据,阐述了实现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前提,具有重要的理论学术价值。(第1256-1261页)
(七)宗教与和平。赵朴老着重从两方面来讲,一方面从佛教来说,佛教讲和平,他强调佛教在和平教义下的团结。指出佛陀的教义就是和平的教义,佛教徒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圆满的和平’,无有挂碍、无有恐怖、得大自在、得大安乐。”(第200页)另一方面,赵朴老强调世界宗教徒的团结,共同保卫世界和平。有了宗教徒的团结,就有助于这个世界的和平。他号召世界宗教徒“把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作为人类共同的神圣的事业。”(第320页)他还指出:“宗教的本质是和平的。各宗教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个体心灵的和平和群体生存环境的和平。”(第856页)因此,要充分发挥宗教在维护人类和平方面的积极作用,争取实现世界持久和平的美好前景。
(八)当代中国宗教的基本特点。赵朴老将当代中国宗教的基本特点概括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助力,而不是阻力;是党和政府可以信赖的同盟者,而不是异己力量。”(第1363页)又说:“宗教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始终是我国宗教的主流。”(第1440页)
二、赵朴老宗教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丰富我们对宗教的认识。赵朴老对宗教的本质作了界定,回答了“宗教是什么”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有助于缓解、化解当前中国宗教的问题、矛盾。我们要有问题意识,要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我想当代中国宗教工作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但同时也要看到宗教的某些深层次矛盾。朴老的一些论述,对我们解决相关问题是有启发、借鉴意义的。
(三)有助于发挥宗教界的积极作用。赵朴老的宗教思想归根结底就是为了运用宗教中的积极因素,发挥信教群众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这也是赵朴老宗教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宗教》2010年第6期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