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释迦佛的文化教育事业而努力——给小住同学介绍我们的学修、工作和生活
为释迦佛的文化教育事业而努力(1)
——给小住同学介绍我们的学修、工作和生活 2004.4.19
◇傅味琴
佛教文化教育是人类最需要又最缺乏的工作
提要:
·佛教的文化教育是弘扬佛法,广度众生
·是全人类最需要又最缺乏的工作
·净化人心,是人世间最根本的幸福源泉
·信佛多,学佛少,献身于佛教教育事业的更少
·很多信佛的人已经流向于名和利的深沟
·追求名利,享受玩乐,能解决人类的痛苦吗?
·如果不投入,就很难参观到里面的东西
佛教的文化教育是弘扬佛法,广度众生
今天来了不少新同学,我稍微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儿所从事的佛教文化教育事业。佛教文化教育是弘扬释迦佛亲口讲的教导众生怎样修行的文化教育,以释迦佛的教导去教育众生,而不是世间上的文化教育。我们的事业就是弘扬佛法,广度众生的事业。
是全人类最需要又最缺乏的工作
我们所做的工作跟世间上的不一样,世间上的工作,一种,发扬世间文化,一种,从事生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我们今天的工作是全人类最需要又最缺乏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全人类的幸福。
净化人心,是人世间最根本的幸福源泉
人类的痛苦从心而起,比如老人他有生活经验,总是劝年轻人在挑选朋友的时候,不要着重外表怎样漂亮,要看内心。心地善良、品德好,才是促使以后生活幸福的根子。同样道理,世间上的文化在发展,各种学术多得很,物质文明由于科学的进步,发展得更快,可是从报上看人间的痛苦却越来越多,大都起源于道德品质的败坏,每个人都在烦恼之中,不要说老年人有老年人的苦,现在连孩子都非常苦恼,竟然出现不少孩子走向自杀。这种现象必须改变,要教育他们,要挽救他们。我们佛弟子应该以佛的智慧去净化人心,使他们能够觉悟起来,弃恶从善,这才是人世间最根本的幸福的源泉。
信佛多,学佛少,献身于佛教教育事业的更少
我们今天所从事的佛教文化教育事业就是做这个工作,在人世间这样的工作是最伟大也是最必要,能解决人世间的种种矛盾,消除种种的痛苦,所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工作,但现在投身这个事业的人却很少,现在信佛的人多,学佛的少,真正能够献身于佛教教育事业的人更少。
很多信佛的人已经流向于名和利的深沟
在别人看来,我们这里年轻人很多,而且文化水平大部份相当高,可是在我们看来人数实在太少,有很多信佛的人他没有认识到我们今天工作的伟大,他们忙着什么?他们随着世俗的流,流向于名和利的深沟里去了。
追求名利,享受玩乐,能解决人类的痛苦吗?
名和利能够解决人类的痛苦吗?能解决你本身的痛苦吗,可是他们多少年以来就是受世间上吃喝玩乐,种种享受的迷惑,即使我们天天在盼望着他们投入到我们的事业里来,可是他们到今天还醒不过来,这也包括我多少年来的众多学生。但是我们佛教有一个原则,都要自己发心,别人是不能勉强的。
怎么样使这些众生觉悟,发心?当然教育工作第一重要,所以我们这儿天天讲法,年初一讲到年三十,没有停止过。
如果不投入,就很难参观到里面的东西
你们来这儿作客也好,作新同学也好,一般都是来听法的,也有来参观的,既然来参观,要各方面都参观。所谓各方面参观,来参观参观我们怎么生活,我们在干些啥?以及听法,学习讨论的场面,如果你不投入进去,在门口看看,那就参观不到里边的东西。要投入进去,就可以听听我们讲些什么,讨论些什么,我们是怎么生活的,我想这应该算是参观的实质性的内容。
你们住三天也好,十天也好,三十天也好,每天都会有利益的,每天都会有收获。
我们需要尊重与平等
提要:
·集体性的六和生活,重点在尊重与平等
·平等就是真理
·人制造了不平等,宇宙仍把你归于平等
·由于人类的不平等,就产生了愚痴的妒嫉心,引起了斗争
·佛教我们研究苦的根源,怎样去消灭苦的根源
·我们也欢迎不信佛的人来参观体会,但要做到互相尊重
·请尊重我们的信仰和修行生活
·根据需要,以及照顾病人,并不违反平等原则
集体性的六和生活,重点在尊重与平等
我们这儿是集体生活,因为我们佛弟子是一家人,只有集体生活才能体现一家人。我们安定团结,佛教里就叫六和生活,和就是团结,六和就是六种使我们能够团结的方法。六和的内容无非是两个重点,一个互相恭敬,互相尊重;一个维护佛门的平等,谁也不能特殊,也不能看不起自己。
平等就是真理
佛门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平等,非但众生跟众生之间是平等的,就是佛跟众生之间也是平等的,平等才能够消除人世间的矛盾。为什么说佛法是真理呢?因为真理就是平等,平等才叫真理。宇宙人生的真理就是平等,一切现象有高有低,到最后都归于平等。
人制造了不平等,宇宙仍把你归于平等
拿树来说,有生长的情况,也有毁灭的情况,这些现象、这些发展、这些变化都是暂时的过程,最后还是归于平等。一棵树枯死了,它还不是跟泥土一样?泥土有高有低,可是你把它扒平,它就平了。沙漠地带,沙给风一刮就刮平了。一张桌子,一个凳子,桌子高,凳子低,怎么会有高低的?人制造出来的,人虽然制造了很多的生活用具,给生活带来了方便,可是人也在生活里制造了不平等。桌子也好,凳子也好,烂掉了,全会倒下去,最后还不是成了一堆堆的粉末?给风一吹全部铲平,所以宇宙的真理就是平等。
由于人类的不平等,就产生了愚痴的妒嫉心,引起了斗争
有一年我从四川回来,车站上很热,看到几个人送客人,在月台上讲话:“天一热,你也热我也热,他也热,宇宙是平等地对待一切。”可是人类就制造了不平等,富人家有空调,穷人家就没有,即使穷人家有了空调,可是富人家更加豪华。由于人类的愚痴,结果成了比不上你,我就偷就抢,由于人类的妒嫉心,结果产生斗争,你比我高我气不过,我就把你打下去。
佛教我们研究苦的根源,怎样去消灭苦的根源
佛教研究什么?佛教就是要找出人类痛苦的根源,然后再教导众生怎么去消灭这些痛苦。至于将来了脱生死,证阿罗汉果,登菩萨地,乃至成佛,这都是修行的境界,而这些修行境界不管你有所求,无所求,都会来到,这是自然规律的体现,既然自然会来到,我们何必去追求?所以古时候修行人说过:“只要天天耕耘,何必追求秋后的收成?”收成是自然会来的,因为你天天在耕耘。
我们也欢迎不信佛的人来参观体会,但要做到互相尊重
在集体生活中,我们要互相尊重。我们也欢迎别的宗教以及学气功的人来参观、来体会我们的生活,但是要互相尊重。也就是说,我们假如到教堂里去,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宗教生活,我们不能说不礼貌的话,因为是我们自愿去参观体会,我们也欢迎他们以及学气功的,学道教的,学儒教的,来参观学习,但要互相尊重。
请尊重我们的信仰和修行生活
我们是佛教,希望不信佛教的人尊重我们对佛教的信仰和佛教的修行生活。你是来学习的,你是来参观的,不是来辩论的,辩论也没有好处,观点不同可以共同存在。还有学气功的,不要在这儿介绍气功,你可以在学气功的地方介绍,我们对你尊重,你到我们这儿也应该尊重我们,因为你是来学习的。如果你在这儿讲气功,变了要我们跟你学习,那是不礼貌的。你是道教也好,儒教也好,气功也好,你确实好的话,为什么你不懂得尊重人呢?
根据需要,以及照顾病人,并不违反平等原则
佛门要维护平等的生活,比如说,一百多个人吃饭都应吃同样的菜,有些情况由于本人某种原因,出现了有多有少,这也符合平等的原则。比如一般人盖被子,有人怕热,盖了一条毛毯,你不能说大家都要盖被子才叫平等,那就把人家搞苦了。平等是使每个人都感觉到快乐。所以集体生活里也有照顾,比如按时起床,集体诵经,老年人起不早,病人需要休息,都要照顾好,这并不违反平等原则。
佛教是反阶级,反封建,反宗教迷信
提要:
·能在集体生活里恢复自己的青春活力,是一种幸福
·在家生活无法找回童年的天真,所以容易老,死得快
·我们听法心里欢喜,我们禅定促使人长寿
·没有两种佛教,因为被人改变了原样,才会有不一样
·佛教在中国有了改变,才形成中国式的佛教
·佛教被人加上了宗教仪式,所以被归入了宗教
·佛教是反阶级,反封建,反宗教迷信
·佛教的目的是要引导众生达到佛的觉悟
能在集体生活里恢复自己的青春活力,是一种幸福
我们的生活要安定团结,所以有许多规章制度,纪律守则,刚来的人开始觉得很不适应,因为离开学校也几十年了,集体生活的习惯早就抛掉了。人一到老年,儿子女儿媳妇,孙子孙女总是对你尊重,什么都听你的,而到这里呢?样样要尊重规章制度,很不习惯,但不要烦恼,一个人能够恢复自己的青春,那是好事情。我们今天能够恢复年轻时候像学校里那样的生活,是一种幸福。
在家生活无法找回童年的天真,所以容易老,死得快
即使你们在家里也很幸福,好比老是吃一样菜,吃到后来也没味道了,那么到这儿来过过集体生活,体会体会集体生活的幸福,你在集体生活里,慢慢会返回你童年的天真,返回你在学校时的黄金年代,你会把年轻时候失去的东西重新找回来,在你家里是找不回来的。所以人在家里就容易老,死得快,老年人要找回青春活力,只有在我们这儿才能找回来。
我们听法心里欢喜,我们禅定促使人长寿
在我们这儿应该是不生病的,为什么我们这儿也有人生病?是因为工作太辛苦,他们在工作上作的贡献太大了,太劳累了,所以致成他们的疲劳和身体不舒服。真正来说,我们这儿保持青春,老得慢,病的少,我们听法心里欢喜,禅定促使人长寿,这是我给大家按照我个人的体会来介绍介绍我们修行生活的好处。
没有两种佛教,因为被人改变了原样,才会有不一样
你们过去也有修行,或者信佛多年了,也到寺庙里去住过,或者看了很多书,但是来到这儿就感觉不一样。其实没有两种佛教,不一样是由于有些人在佛门里自作主张的把佛教改变了,因为被他们改变了,所以才不一样。
佛教在中国有了改变,才形成中国式的佛教
比如说释迦佛在人间的时候没有宗派,可是佛教传到中国来形成了宗派,我常说笑话,这种改变不知有没有经过释迦佛批准,所以佛教传到中国,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中国式的佛教。
佛教被人加上了宗教仪式,所以被归入了宗教
佛教有了宗派,当初可能是有一定的利益,可是也有弊端。后来逐渐脱离了佛法的圆满,越到后来越在变,代代都在变,变到现在各个宗派跟原来初祖的时候都不同了。到底是变好了还是变得不恰当?我看是变得不太恰当,如果是变好了,今天的佛法只会兴盛不会衰落。而今天的佛法如此的衰落,在佛弟子身上,在佛门里边充满着封建迷信、搞鬼神,完全离开了真正佛教的伟大智慧和觉悟,形成了一种搞宗教仪式的佛教,所以现在就把佛教归到宗教里去了。
佛教是反阶级,反封建,反宗教迷信
宗教是有神论,佛教是无神论,宗教从来没有讲过平等,佛教讲平等,宗教有的地方讲不清楚,造成人们的盲目信仰。佛教把讲不清楚的问题全讲清楚了,所以有人说:佛教是一种不是宗教的宗教。
那么佛教究竟怎么样?佛教是反宗教、反阶级、反封建迷信,所以佛教是现实、佛教是科学、佛教是辩证法,佛教的目的就是引导众生觉悟。
佛教的目的是要引导众生达到佛的觉悟
世间上的种种学问也是引导人觉悟,可是这个觉悟跟佛教还有区别,世间上的觉悟是改善世间上的一切,佛教的觉悟是在改善的基础上,还要断掉自己烦恼,还要从生死的轮回里面解脱出来,一直到能够成就一个圣者、阿罗汉,能够成就在修菩萨道路上的菩萨,最后能够成就像释迦佛一样圆满,这是世间上的觉悟怎么也做不到的。
释迦佛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提要:
·觉悟比愚痴好,世人的觉悟不知何年才能圆满
·世间上多少年的教育都做不到的事,接受佛教教育就做到了
·在人为的改变下,中国佛教逐渐形成理论与实践不相结合
·佛教不能学而不修,修而不学
·不能数食不饱,也不能盲修瞎练
·没有理论就是无知,没有修行就扑个空
·释迦佛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小住一个月,吃住不要钱
·自愿供养是培福,弘扬佛法不要有所贪求
·大家多住一天,就能多听一天法
觉悟比愚痴好,世人的觉悟不知何年才能圆满
觉悟比愚痴好。每一个朝代的每一次变革都是为了弥补漏洞和克服种种矛盾,可是原有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没办法估计还要经过多少年才能达到圆满,在佛教看来这叫有漏法,有漏洞的。
世间上多少年的教育都做不到的事,接受佛教教育就做到了
佛教为什么比世间法要圆满、彻底、究竟?因为佛教的理论没有漏洞,是无漏法,区别就在这儿。也许有人会说:你们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实际上,咱们摆摆最简单的事例,这儿的年轻人过去还不是跟社会上青年一样,喝酒、抽烟、打牌、乱花钱,来表示自己荣耀,可是来到这儿没多久,思想觉悟提高了,没有一个人喝酒、抽烟、打牌,这是他们在世间上受了多少年的教育都做不到的事情,一接受佛法的教育,马上就做到了,所以引起世间上人们的“不好理解”。当然不好理解,比如你没有吃过梨子,跟你说梨子是甜的,你好理解吗?只有你亲自去吃一口梨子的时候,你才会理解这个梨子是甜的。
在人为的改变下,中国佛教逐渐形成理论与实践不相结合
佛教本来是理论跟实践相结合的,可是佛教传到中国,逐渐就演变成理论脱离实践,有人偏向于理论,有人偏向于修,中国的佛教长期以来就存在这样情况,这也是被人们所改变的。
佛教不能学而不修,修而不学
有人喜欢研究佛教经典,可是他不修行,脾气很坏,烦恼很重,也不受戒,也不修禅定,但他很会讲,讲得头头是道,可是本人却做不到,像这种人能谈得上成功吗?仅仅成为一个佛学专家,所谓研究古代文化。
还有一种呢?看不起研究佛经的人,也看不起讲经说法,主要是修,认为“你们大讲理论,这样不是浪费时间吗?”
不能数食不饱,也不能盲修瞎练
佛怎么说呢?佛说只要理论不要实践,数食不饱,你光是数这个菜,那个菜,数来数去你自己也没饱,因为你没有吃进去啊。但也不能盲修瞎练。
没有理论就是无知,没有修行就扑个空
你光想修,不懂理论,理论是指导啊,没有理论指导,那是盲修瞎练。好比你只知道吃,也不知道这东西该吃不该吃,饭也抓来吃,面也抓来吃,大便也抓来吃,小便也拿来喝,乱搞,没有理论就是无知,没有修行就扑个空。
释迦佛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我们这儿没有宗派,释迦佛当年怎么样我们就怎么样去学去修,要恢复释迦佛当年做法,虽然这个工作很艰巨,因为中国的佛教已经大幅度的改变了。我们是主张理论实践都要,为学而修,为修而学。有人就想不通了,中国佛教有宗派,就你这儿没有宗派?所以当年能海上师说:“如果一定要问我们什么宗派,只能说我们是大般若宗。”大般若是圆满的,等于没有宗派,这是关于我们这儿的学修,给大家做个介绍,可以促使大家有所理解。因为时间关系我不能多介绍,反正你们来了,天天听法,会越听越明白。大家听了法后,释迦佛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小住一个月,吃住不要钱
你们不要考虑经济条件,来我们这儿学习不要钱,听经不要钱,小住一个月之内吃饭不要钱,住宿不要钱,如果家里有人病了或者死亡,求我们给他们唸经回向,加持超度,也不要钱。咱们从来不干唸经要钱的事,什么唸一座《金刚经》,100元,《药师经》200元,敲敲打打,五千元。佛教是教育人,是度众生。你们只要准备好回去的旅费和看病的医药费就可以了,一切生活所需全由我们供应。
如果小住超过一个月每天吃饭住宿收五块钱。你们年轻人确实愿意在这儿作人才培养,每月发你六十元钱的零用金。
自愿供养是培福,弘扬佛法不要有所贪求
佛在世的时候,到释迦佛面前去顶礼,佛面前并没有功德箱,所以我们这儿也没有功德箱。在释迦佛面前放了一只功德箱,变成顶了礼,就丢钱。有人舍不得丢钱,就被吓得不敢去顶礼。当然供养是培福,越培福福气越大,但不要用某种形式去勾钱。
大家多住一天,就能多听一天法
你们如有时间,或已退休的家里放得下,都欢迎你们越住长越好,多住一天,能多听一天法。你们远道而来,总该多带点宝贝回去,假如深入宝山空手而返,岂不可惜?
你们生活上有什么不便,我们这儿有生活干事,有医管,有学习小组。你们都是从石狮晋江来的,所以我们派一个石狮的老同学来照顾你们,可以有共同语言。总之你们有什么要求,有什么困难,我们都可以及时给你们解决,使你们在这儿能适应,能非常愉快。时间到了,就讲到这里吧。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