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春江:阿含经随身剪辑 九、止诤
庄春江:阿含经随身剪辑 九、止诤
九、止诤
因见解、利益的相冲突,争执,就经常在我们的周围,不断地发生者。争执中的主角,就是人们的主宰欲。
其实,每个人的因缘,千差万别,要取得完全的一致,几乎是不可能的。容忍着个别的差异,考虑着不同的因缘,将有助于平息争执、瞋心、怨恨与敌意。
面对着不同法门的提倡,也应当以不同的因缘,不同的需求,来理解与容忍。如不如法,就只有留待选择该法门的实践者,去辨异与抉择了。
88.若以诤止诤,至竟不见止。唯忍能止诤,是法可尊贵。(中‧七二)(长寿王本起经)
※对执着的人们来说,「理愈辩愈明」是一件做不到的事。能平息纷争的最可贵的方法,就只有忍耐了。
89.莫见长,莫见短,怨怨不休息,自古有此法;无怨能胜怨,此法终不朽。无斗无有诤,慈心愍一切;无患于一切,诸佛所叹誉。是故,当修行忍辱。(增‧二一二)
※怨怨相报,累积愈来愈多的新仇与旧恨,这样,哪有停止的时侯呢?
90.战胜增怨敌,败苦卧不安,胜败二俱舍,卧觉寂静乐。(杂‧一一二三)
※不管是胜还是败,争执,是不会有赢家的。败者固然受打击,就是胜者,也难免于被报复的心里压力。
91.五法得举他罪:1.实;非不实、2.时;不非时、3.义饶益;非非义饶益、4.柔软;不[麤]涩、5.慈心;不瞋恚。(杂‧四九六)
※要忍辱,不报怨,不争执。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在团体中,修行者都得成为乡愿。修行人应当以1.「确定是事实」、2.「选择适当的时机」、3.「是对他有助益的」、4.「态度温和的」、5.「内心不带瞋恨的」等五个原则,彼此协助,无争地相互纠正缺失,发掘缺点,以求进步。
92.譬如一器,有一处人,名为揵茨,有名[金+本],有名匕匕罗。如彼所知,我亦如是说。所以者何?莫令我异于世人故。
如是,有世间法,我自知自觉,为人分别、演说、显示,知见而说。世间盲无目者,不知不见,我其如何?(杂‧八四)
※什么是佛陀的「自知自觉」?经中说是「色、受、想、行、识无常、苦、变易法」。
对于世间的人文习俗,团体的共同约定,修行者当以随顺、无诤的态度,柔软地应对。然而,对于佛法的价值观,则应当是以坚定、严格的态度,来自我要求。如果,遇上了无法理解,或不认同佛法价值观的「盲无目」者,也只能无诤地对以「我其如何」了。
93.若使此贤者:一向论不一向(决定)答者、分别论不分别答者、诘论不诘答者、止论不止答(不必回答)者、处非处(理、非理)不住(确立)者、所知不住者、说喻不住者、道迹(行)不住者,如是,此贤者不可共说,亦不可共论。(中‧一一九)(说处经)
※知了适不适合共同讨论、切磋的对象,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论辩与争执。
---------------------------------------------------------------------------------------------------------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