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顶果钦哲法王:如意宝 上师相应法 内文注释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2日
来源:   作者:顶果钦哲法王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顶果钦哲法王:如意宝 上师相应法 内文注释

  1.轮回:生死无尽的流转,包含充满了痛苦的此生。

  2.伏藏者或寻宝者:莲花生大士的化现或莲师某些弟子的化身,在西藏及其他地区,莲师授予他们灌顶及开示;每一次他会授权其中一位弟子为该法的持有者,并且预言这位弟子的来世,同时也会指出在何种情况下他们会再度寻获这些法教。莲师将法教以空行母的文字,隐藏于岩石、湖泊里,而且嘱咐一位护法来守护这个法教。其后,当此法教利益众生的时机成熟时,在净见中或某些征兆中,伏藏者将被告知如何可以寻获这些法教。“心意伏藏”并不是出土的有形法教,它是经由莲师加持后,在伏藏者心中自然现起的法教。

  第一位伏藏者是桑杰喇嘛(1000?—1080?),而五位如王者般的伏藏者就是年果宁玛欧塞(1124—1192)、裘旺上师(1212—1270)、多杰林巴(1346—l405)、贝玛林巴(1450—?),以及贝玛欧塞督阿林巴(蒋扬钦哲旺波,1820—1892)。

  3.持明吉美林巴(1729—1798)是大班智达毘玛拉密扎、吉松德真国王、教塞拉杰以及阿里班禅贝玛王杰(见注9)的化身,同时也是持明曲杰林巴,又被称为达波罗吉林巴(1682—1725)。伏藏大师裘旺上师(1212—1270)、桑杰林巴(1340—1390)、曲林及其他伟大的伏藏者曾预言他将化身于此世界。

  孩童时代的吉美林巴曾在净相中见到许多过去的伟大上师,六岁时进入圣山寺庙,法名为贝玛钦哲欧塞。十三岁时遇见他的根本上师,持明铁曲多杰赐予他最精要的成熟开示。吉美林巴的晚年曾有无数次在净相中见到自己上师的经验,他从许多的上师处接受教传及岩藏的法教;由于内在证量的缘故,他不需要太努力就能理解并通达佛法全部的教义。二十八岁时在“唯一明点”的关房里闭关三年,关房就在离圣山寺庙不远处,修的是卓度林巴的“解脱明点文武百尊”,这也是他主要的修行,而他获得了许多成就的征兆。当他在修马头明王的禅定时,马头明王头上的马嘶叫,接着莲师显现并赐予他法名为“贝玛王千”,然后在净相中他寻到“龙钦宁体伏藏法”。在桑耶寺上方青普的“花洞”中又闭关了三年,此后,依据才那措然卓(1608—?)的预言及净相,他去到离松赞干布国王在琼耶陵寝不远处才仁烔的地方,建立了贝玛俄赛铁却曲林闭关房;无数的弟子由西藏及邻近国家到此处修行。他的主要弟子包括了吉美春雷俄赛,吉美教威纽固,吉美龚卓、吉美果恰等等,将他的法教弘扬到中国、不丹及印度。

  一直到今天,龙钦宁体能成为最广泛的修行之一,这都是因着吉美林巴的慈悲及祈请。他的伏藏教法及其他的著作被结集为九卷,其中包括了将佛法修行精要浓缩而成的“功德藏”。在七十九岁圆满了利益众生及法教的愿望后,他离开这个世界去到莲花光净土,离开时展现许多不可思议的征兆。他的立即化身是蒋扬钦哲旺波(1820—1892),这是他身的化现;巴楚乌金吉美曲吉旺波(1808—1887)是他语的化身;督钦哲耶喜多杰(1800—?)是他心意的化现。蒋扬钦哲旺波及督钦哲两人相合的化现共有五位主要的化身,其中蒋扬钦哲曲吉罗卓(1893—1959)及顶果钦哲仁波切(1910—1991)展现出无尽及全面的弘法利生事业。

  4.乌金:第二佛,莲花生大士,依据释迦牟尼佛的预言,由阿弥陀佛的心中化现,奇迹似地以八岁孩童身形出现在一朵莲花上。莲师教导九乘全部的法教,包含各种密续;佛陀只有在非常稀有的时机才会传下这些密续的教法,而且只传下一般凡夫所能理解的程度。

  5.耶喜措嘉:卡干地方的公主,圣度母的化身,后来成为莲师最重要的弟子及明妃;她将莲师大部分的教法写下,同时将此教法隐藏起来成为伏藏法。

  6.铁裘林圣山:是由伏藏者全波雪瓦欧塞(1517—?)所创建的寺庙,位于中藏桑耶寺西南边的雅龙山谷中。

  7.文武百尊:代表世俗一般内外现象及觉受的纯净面相,比方五蕴(色、受、想、行、识)是五方佛中的佛父,而五大元素(地、水、火、风、空)是五方佛中的佛母。

  8. 文殊友:大圆满或阿底瑜珈的传承,是源自于原始佛普贤王如来,接着传到金刚萨埵,然后到第一位人道的上师极喜金刚,再传至文殊友。文殊友遵照文殊菩萨在净相中指示,见到自己的上师极喜金刚,然后跟随并事奉他七十五年。当极喜金刚融入虹光身时,文殊友在绝望中非常痛苦,极喜金刚的手在虚空中显现,同时将一个盒子落入文殊友的手中,在这个盒子中藏着最精要的开示“三句击要”。文殊友是吉祥狮子的老师,而他就是莲花生大士及毘玛拉密扎的老师。

  9. 阿里班禅贝玛王杰(1487—1542):是吉松德真国王五个伏藏者化身之一,同时也是“三律仪决定论”的作者;这是一本介绍声闻、菩萨及密咒等三种戒律的典籍,同时也说明这些戒律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10. 多杰卓罗忿怒莲师:在不同的场合,莲师化现为八种不同的面相,也就是众所周知的莲师八变;其中的忿怒莲师,通常是骑在一直母老虎身上,这是为了调伏负面能量,或是为了在巴罗达桑及其他地方埋下伏藏法时的化现。

  11.多杰列巴大护法:在宁玛巴的传统中,与一发母,及雅火拉并列为三大主要护法。

  12.本尊:在三根本中(上师、本尊、空行),本尊是修行成就的根本。本尊可以是祥和或忿怒的,周围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眷属众及坛城的环绕,修行者依此而禅定。大护法多杰列巴所说的句子是来自“心愿任运成就”祈请文,这个祈请文是在持明固滇的伏藏法中所寻获的。

  13.殊胜铜色山:是在两南方向小洲上,是莲师的净土。

  14.舍利塔:尼泊尔的著名大佛塔,是由一位养鸡的妇人和她的四个儿子所建造,为了要将卡谢巴佛的舍利保存起来而盖了此座大塔。在盖完了这个大塔后,经由他们祈请的力量,这四位儿子转世为莲花生大士、寂护大师、吉松德真国王,以及巴米崔雪(一位信佛的大臣)。

  l5.空行母:也就是阴性的面相,代表空性智慧。空行母的字面翻译就是“虚空行者”,指的是游走于智慧广界的天空中。

  16. 吉松德真国王(790—844):伟大的法王从印度邀请了寂护大师(一般称为大菩萨)及莲花生大士,在西藏建造了桑耶寺,并奠定了西藏的佛教。接着,他从印度邀请了一百零八位伟大的班智达,由毘玛拉密扎带领,将所有的佛法经典译成藏文,与由毘卢遮那所带领的二十五位主要弟子,在桑耶寺接受莲师在西藏所传下的第一个灌顶。其后,他转世为许多伟大的圣者及伏藏者,其中包括持明吉美林巴本人及蒋扬钦哲旺波。

  17.普贤王如来:原始佛,了悟本始基中的显现与自己的体性无别,在显现当下即了悟(此为自性之展现)故而成佛,因此他并非由累积福报及智慧而成佛,也就是不经因缘而成佛。

  18. 雅火拉:见注11。

  19. 大悲者:观世音菩萨的一般称谓,慈悲佛。

  20. 桑耶寺:莲师在西藏所建造的第一座寺庙,在此寺庙中,佛教经典完整被译成藏文,同时莲师在此授予许多甚深的开示及灌顶。

  21. 龙钦巴尊者:是宁玛巴的学者及圣人中最杰出的一位,第一位将阿底瑜伽十七密续意义写下来的上师,在他著名的“七宝藏”中详述了九乘。在净相中,他见到莲师及空行母耶喜措嘉,而他本人已达到原始佛普贤王如来的境界。

  22.毘玛拉密扎:即无垢友,是印度的伟大班智达,他是文殊菩萨,也就是智慧佛的化身,是吉祥狮子及文殊友的弟子。他到了西藏,示现无数的神通,带领那些来自印度参与译经的印度班智达;他所传下的大圆满法教,也就是毘玛宁体传承,是由良文亭真桑波所传下。

  23.扎迪瑞比多杰:“贡波的瑜伽狂士”,是全戒比丘南卡宁波化身,莲师二十五位弟子中最重要的弟子之一,也是吉美林巴的亲近弟子,他请求吉美林巴写下大圆满著名的“根、道、果”祈请文。

  24.大圆满:第九乘,也是最究竟的乘,指的是一切现象原始即清净,以及一切众生内在任运天成的觉性特质,称为“大圆满”是因为所有的能量都包含在此本初的圆满中。大圆满有三大主要传承:由莲师

  所传下的空行宁体,由毘玛拉密扎所传下的毘玛宁体,以及由毘卢遮那所传下的毘卢遮宁体。

  25. 脉:身体中各种能量(气)所循环游走的微细脉,在这些脉中,能量带着红、白(精华明点)游走。在迷惑的状态下,三者与三毒相关;在智慧的状态下,三者于三身(见注29)相关联。

  26. 毘卢遮那七支座法:

  (1)金刚坐姿,将两腿双盘,右腿在左腿上。

  (2)双手握拳,大拇指压在第四指与手掌相连处,双拳压在大腿及盆骨交接处,手肘撑直(另有两种变化的方式,一种是手掌向上,右手在左手上方,然后置于大腿上,手肘弯曲向外;另一种是双掌向下,放松地置于膝盖上)。

  (3)双肩提起微微向前。

  (4)脊椎伸直,“像一叠金币”。

  (5)下巴微缩向喉间。

  (6)舌尖微卷向上触及上颚。

  (7)眼睛应保持不动,专注于鼻尖十二指处,不要眨眼。

  27.八功德水:水是凉、甜、轻、软、清、纯,且不扰胃,也不刺激喉咙。

  28.八识:

  (1)无法做决定及无形的基础意识,已被无明所障蔽,对善及非善无法做决定。

  (2)~(6)与五根相连的每一种意识。

  (7)意识或感觉的理性觉知

  (8)思维作用,这主要是被负面情绪及烦恼所污染的意识。

  前六种不会累积业,但第七及第八种会。

  29.身:成佛的各种面相或状态,有二身、三身、四身或五身。

  二身,包含“法身”也就是究竟身,及“形身”。

  三身,法身或究竟身,报身或庄严的受用身,以及化身。三身与觉醒者的身、语、意相关联,同时被显现为五智。

  四身,住三身之外再加上“法界体性身”,代表三身无别。

  五身,在三身外加入“不变金刚身”及“全然证悟身”。

  30.教派及传承:前八个就是“成就传承的八乘”,第九格鲁,就是新噶当派。有关八乘的细节,在“教诫藏”中可以找到;有关八大传承的主要开示,是由蒋贡康楚罗卓塔耶汇集成十八卷。

  31.尊贵之地:指的是印度,如此称谓是因为这儿是佛陀生活并达到觉悟的地方。

  32.外道(Thirthika):字面的意思是“住在河岸边的人”——很多印度教的苦行者不是住在离圣河的岸边很近,就是经常到此朝圣。这个名词延伸的意思就是非佛教徒,也就是不信佛教教义者。

  33.三种誓言(三种戒律):

  (1)别解脱戒,佛陀在律部中教导在家众及出家众有关行为的训诫。

  (2)菩萨戒,就是发誓要将自己的念头、语言及行为全然奉献予利益他人,同时希望生起、培养及保存这个誓愿;相对而言,这指的是慈爱、悲悯及六度的练习,最终是引领一切众生全然觉醒。

  (3)三昧耶戒,当弟子事奉心灵导师及从上师处接受灌顶时,所创造出来的神圣联系。虽然有人说在密咒乘中有十万种三昧耶誓言,但它们能浓缩为与上师身、语、意相关的誓言。

  34.中阴:通常指的是从死亡到下一世再生中的状态及时间,更准确地说,有六种中阴,生命中阴、禅定中阴、梦中阴、死亡中阴、法性中阴,及投生中阴。

  35.声闻及缘觉:构成小乘的僧团。

  36.三处或三地方:指的是天空中、地上及地下。

  37.在此,顶果钦哲法王(就像在其他地方一样)扩大论述本文。

  38.五方佛:绝对境界法身展现为五智及报身的五方佛,也就是佛部、金刚部、宝生部、莲花部,及事业部,这是庄严的受用微细身;只有觉醒的佛能全然觉知此报身,有部分住于十地上的菩萨也可以觉知。

  39.十二分教:

  (1) 修多罗(契经),就是经文本身,其中浓缩意义以分段形式呈现之。

  (2) 祗夜(应颂、重颂),过去详述如散文般的法教,如今以诗歌方式重新复颂。

  (3) 受记(授记),就是给予未来的预言。

  (4) 伽陀那(讽诵),本来是以诗来书写的法教。

  (5) 忧陀那(自说),没有特定人士请法而说法,说法的目的是为了保存法教。

  (6) 尼陀那(因缘),由于某些人犯下不当的行为而详细传下法教作为戒律的基础。

  (7) 阿波陀那(譬喻),在佛陀时代因着某些人的行为,佛陀重新讲述的一些譬喻故事。

  (8) 伊帝日多伽(本事),意思是“事情是如此发生的”,是过去的相关故事。

  (9) 阇陀加(本生),是关于佛陀过去多生为菩萨的事迹。

  (10)毗佛略(方广),以十分详尽的方式叙述深而广的法教。

  (11)阿浮陀达(未曾有),叙述过去未曾透露过的殊胜而奇妙的法教。

  (12)忧婆提舍(论义),分析轮回中的蕴、元素、觉知的主体、客体及其他的法等;描述道上的地、道、三摩地及其他的法等;说明果上的身、智慧及其他法等。经由以下的精准分析、描述及说明来了解经和律的意义。

  40.五身:见注29。

  41.教传:长的口耳传承,由莲师的时代无中断地传下,其中包括宁玛传统中的正行、灌顶、指示及论述。首先是由敏林迪千裘美多杰(即著名的持明迪大林巴),也就是敏卓林寺的创办人及大伏藏者,然后一直传到今天,这也被称为“长传承”,而伏藏传承则被称为短或直接的传承。

  42.八乘:见注30。

  43.立断和顿超:直接穿透对实质的执著,以及直观的修行,此二者分别与原始纯净及任运天成相关。

  44.无上本智:龙钦宁体中,对立断和顿超的法教。

  45.四种事业:息、增、怀、诛四种事业。

  46.密续四部:是佛陀三转*轮所说的无上佛性,是自觉智所依方便道。所谓密续,“密”,意谓无上秘密,乃众生本具之佛性。“续”,延续不坏者,即是心。简言之,密续即是“证悟佛性的唯一法门”。密续分为四部瑜伽:事密瑜伽、作密瑜伽、瑜伽密、无上瑜伽密。

  47.班智达:出自印度梵文,意思是“精通五明的学者”;“五明”包括佛学、正理学、声律学、医学,与绘塑造像等工艺学。对于一位学僧而言,“班智达”是无上荣誉。

  48.南瞻部洲:在须弥山四方有四个大洲,东边的叫东胜身洲,南边的叫南瞻部洲(旧云南阎浮提,就是我们现在所住的地方),西边的叫西牛货洲,北边的叫北俱卢洲。

  49.金刚普巴:普巴二字为藏语,其义为橛,本尊手中所持主要之法器,为三菱前尖的利器,故古有“金刚橛”之称,而今通称为普巴杵。“普”字表空性之义,“巴”字表智慧,普巴即空性与智慧结合成为不二体性。或称普巴金刚,藏文音译为多杰•雄努,意译为“孺童金刚”,代表无量智慧之本尊。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