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法增比丘:基本佛法 第三章 布施供养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6日
来源:   作者:法增比丘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法增比丘:基本佛法 第三章 布施供养

  布施是以自己所拥有的物品施与他人,这是舍与的思念(cetanā),在执行时能消除对布施物的执著,在业报上是能获得财富。布施能克服悭吝,使施者的心从执著与悭吝中解脱。布施有物施和法施,无畏施三种。物施是是以食物或日常需用品对修行的人布施,物施是对僧伽作四事(资具)供养;法施是修行者对施主信众无报償的以正法开示和教导,解说或劝导,这多是出家僧尼众对在家众所作的佛法的讲解;无畏施是对生命与财物的保护,乃至割截身体,舍去生命而救护弱者的施舍。

  一位行者在发愿行布施后,应常慷慨布施,并作如是念∶「自念施事,我得善利,于悭垢众生中,而得离悭垢处,于非家行解脱施,常自手施,乐行舍法,具足等施。圣弟子如是念施时。不起贪欲、瞋恚、愚痴、乃至念施所熏,升进涅槃。」(《杂阿含931经》)于非家行解脱施是指对离家、出家的修行者,布施四资具:衣、食、住、药给他们,以使他们能安心修行求解脱。

  布施时要有三种清净思∶即施前快乐,施时心清楚与清净,施后欢喜。受施者也要具有三种清净思∶即受施时无贪或修持离贪,受施时无瞋或修持离瞋,受施时无痴或修持离痴。这样清净的布施的福报是无量的。

  在《杂阿含933经》里佛陀对释子摩诃男(Mahānama)说∶「汝见如来,不见如来;见诸比丘,不见诸比丘;且汝常当勤修六法:何等为六?正信为本,戒、施、闻、空(舍)、慧以为根本;非不智慧。是故,摩诃男!依此六法已,于上增修六随念,念如来事,念法、念僧、念戒、念施、乃至念天,如是十二种念成就。彼圣弟子诸恶退减不增长,消灭不起。离尘垢,不增尘垢。舍离不取,不取故不著,以不取著故,缘自涅槃。」

  佛说:「施安虽小,其报弥大,慧从小施,受见景福。」(北传法句经495偈)布施的财物是很小的,但所得福报却是很大,世人多数不懂这里边的奥妙。

  因为众生轮回受苦的原因,即是耕耘宿业之农田,以识为种,施以爱欲的肥水,因此累劫累世,长久轮回,此生彼死,彼死此生,不得解脱生老病死苦。而布施给认真要修行度过生死苦海者,那功德可就大了。佛说:「爱欲意为田,淫怨痴为种,故施度世者,得福无有量。」(北传法句经369偈)

  在十波罗蜜(Pāramī)里,布施(dāna)有助于持戒(sila),而且布施较持戒易于修持,但它的成果比不上持戒;持戒能净化施者(与受者),布施能带来今世或后世的财富。而持戒能再投生到人间天界;持戒后易得禅定,故能出离欲染烦恼而达到清净;出离(nekkhamma) 欲染烦恼后心清净,易于生定(samadhi),产生智慧(pañña),智慧又要靠精进力(viriya)才能圆满;有精进的行者才能忍受诸苦难;有忍辱(khanti)的菩萨只说真实的话语;通过真实(sacca),菩萨决意(adhitthāna)不移地修持诸波罗蜜;决意后才常以慈心(mettā)为众生谋福利;最后舍(upekkhā)是以平等无分别的态度来修持。

  佛说:「悭贪不生天,愚不叹布施,智者随喜施,后世得安乐。」(南传法句经177偈)若要后世得大富贵,得大安乐,那就要常布施。

返回目录

----------------------------------------------------------------------------------------------------------------

更多法增比丘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