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88-89卷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2日
来源:   作者:日常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88-89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第八十八卷A面

  那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不是完了以后啊,他立刻就感觉到,唉呀!我这个心里面怎么又嗔起来了啊?平常我们世间的人啊平常的一般的状态啊,他完了以后,尽管人家劝下来或者事过境迁了,他心里还是觉得这个家伙没有道理,我有道理,这是什么--那就是执彼品,啊,他自己觉得这样对的,他不了解这个嗔的害处。同样的贪也是如此,是境界现前的时候,我们不一定能够挡得住,尽管嘴巴上面讲不要贪,但是呢人人有这个经验啊,理论上面又知道,嘴巴上面也讲,境界现前又跟著它跑了,但是境界现前可以跟著跑,平常事前跟事后你心里随时要告诉自己,哎呀这个不对啊,这个不好啊,我们平常如果说我们还在想唉呀这个好,那么这个就错了,这就错了,当然对我们现在一般来说,像这种世间的事情我们不会,世间的事情我们不会,我们比较容易犯的那个地方自己注意,自已注意,凡是我们容易犯的那些事情,平常时候要了解,这是我真正跑到这个地方,要对治它的就是这个,不要把它看成功这个对我们有帮助的,观念上面第一个要认得很清楚,在我所了解的,眼前我们在这方面最难对治的是什么呢?倒还是饮食,它是生死第一增上缘,的的确确的这个平常的时候不会,一跑到那个地方去看见了,心里面就来了,来了以后怎么办呢?现在这个地方告诉我们,回来的时候想:唉呀这个是生死大冤家,我总用什么方法把它对治它,千万不要完了以后,还说哎呀这个营养重要,这个重要,那个重要,那个重要,那个重要,那就完全错了,所以这个地方特别告诉我们,不执彼品,就是这个啊,他上面前面已经说过了,所以没详细说,他千万不要把这个东西再看成功好的,清净的,美好的然内心上面去执著它,应该怎么办呢?把它看成功这个才是我们的对治的生死大冤家,啊那么这个贪嗔痴其他的都是如此,其他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如此,就是说随你个人自己的哪一个烦恼重,不是说我们现在一口气要把这个东西把它拿掉它,我们必定要懂得拿掉它的次第步骤,这个次第步骤现在呢第一件事情,就是在这个上头,所以这两句话大家注意,这个是眼前必不容少的,真正讲修行这是第一件事情,这是第一件事情。所以啊,我们啊,励力摄对治品啊,破除烦恼,我们要努力把这个对治这些烦恼的各方面的正确的方法,现在啊努力的学习,然后呢,好好的把持住,然后呢?对治这个烦恼,能够这样去的话,那么自然而然哪戒就能够清净,所以啊才能够清净自内所受尸罗这很有意思,看见没有,他那个所受的戒,不是在行相上头的,而是在内心上头的,就是你内心上头,所受的戒经过这样的话,清净了你能够内心清净了,这个行相自然而然慢慢慢慢的就相应了,相应了,这个地方我们并不是忽视这个行相,行相非常重要,刚开始的时候啊,单单的说那个内心那个是说空话,刚开始,的的确确的我们要为外面的境界上面要去严加防范,防范了以后,把自己保护在最好的地方,然后呢,努力学习,从内心上面根本上面认得它,于是里外夹攻,到那时候,你就自然相应,这个我们必定要了解,你偏掉那一方面都不行,啊现在听说哎呀对净治烦恼好像行相不管了啊,那是说空话,反过来说,你在那地方行相上执得很牢,自己觉得做对了,里面一蹋糊涂,那也没有什么用场--绣花枕头,这两点我们要都清楚,下面

  【“大觉窝弟子吉祥阿兰若师谓内邬苏巴云”。】

  那个就是个大祖师,就是阿底峡尊者的弟子,跟他的弟子说,

  【“智然后有人问汝弟子众,以何为教授中心,则定答为已发神通或见本尊,然实应说于业因果渐渐决定,于所受戒清净护持”。】

  看看他为什么这个地方特别提这个人,这地方有一个原因哟!这个正教的圆满的教授从这个地方来的,所以看看行持这个圆满教授的真正的行持的行者是怎么个做法的?他们是这样做的,说啊某人啊后面有人问,你的徒弟啊,说啊包括说你在里头了,你们现在学主要的学习些什么啊?大家一定会说喔哟,我现在发了神通,见了本尊了,那个是说到了定,如果就是我们现在这样唉呀学定啊,乃至于念佛的赶快得一心不乱啦。持戒的嘛,哇这个这个各方面好像三衣瓦钵,每一方面一举一动啊就这样。乃至啊打坐的话,他会我跑得去得了定,或者说我这个一盘腿可以盘几个钟头,我也可盘双盘,都是搞这个,讲这些看看,这个地方的,祖师告诉我们,怎么说啊,嘿妙了实实在在啊,应该说啊,是业因果啊渐渐决定。

  啊说经过了正确的认识啊,现在对业因感得业果的这个道理啊,由于认真如理的修习内心上面产生决定不移的见解,这样的这个才是,因为你对这个如是因感如是果,正确的了解了,所以你不敢一步乱来,然后呢,努力行持,这个时候的戒啊,拚命的护持,于是就能够啊持戒清净,这个是大祖师的典型的榜样,下面这个解释说明,

  【“故修之成就,当知亦是无明等惑渐趣轻微。能感现后二世纯大罪苦”,】

  真正的修行的成就,不是说我现在呀!能够盘多少腿啊,能够磕几个头,念几声佛啊!这个是的,可是我们必定要晓得修行的中心目的在那里,说断生死,生死的根本是什么--烦恼,所以成就是成就什么,就是你能够把烦恼慢慢减轻这个才是嘛!所以他说要晓得修行的真正的成就是指什么,嘿你的无明这些惑,啊,渐渐轻微喔,这个关键很重要喔,现在很多人修了个半天以后,哎呀讲得道理是讲得天花乱坠真动听啊,然后呢,功夫的话,讲起来的话,一天一定哪,一定啊可以定啊几个钟头,一下是怎么样,结果烦恼如何啊?一动都没有动,说不定还比别人还要厉害,这个,这个不是,这个不是,所以他告诉我们这个是根本喔,真正的修行,你一定要从一开头时,认得修行的目的,那么达到这个目的,然后步步探索它的根本在那里,所以修行的真正的成就,就指这个上头,是不是在一步一步上升,所以在这里为什么呀?因为这个东西才是真正的苦乐的因,如果说你这个净除掉了,那么增上生,否则的话呢!堕落,这个惑,这个无明啊是能感得现后二世的纯大罪苦。现在我们要修的,就是修这个,就是修这个,当你修的时候,然后渐渐增上生,由于这个增上生,最后获得决定胜,由于这个理由,然后你去念佛,嘿,成!你去打坐,成!持戒,对!学教,对!这个基本的概念要把握得住。

  【“谓与他斗争,然于尔时一切众苦,舍命强忍”。】

  啊这个就告诉我们说,现在我们真正重要的修的,要对治这个东西,要斗,怎么修呢?就是要跟他斗,要跟他斗,在真正斗的时候,那个时候啊的的确确要忍种种的苦,种种的苦,什么苦啊?就是你无始以来的习性就是这样,现在要把整个的习性扭过来,这个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个就是修行,这个就是苦。你能够把这个习性扭过来了,那就问题解决了,那就解决了,这样,所以这一点我们必定要了解,所以舍命强忍,这个真正真的要现在努力的时候就是那个,命尚且舍得要努力,何况是眼前小小的事情,这个地方要注意呀!

  【“其伤疤等返自显示,谓此即彼时所伤,若断烦恼发精进时,忍耐苦行,极为应理”。】

  平常啊,我们哪上面这个话这样,就平常假定有的时候,我们跟人家打架,那么为了打架,吵的时候,那个时候跟人家互相打自己身上受了伤了,等到以后啊呀!自己觉得,你看我这个受了伤以后啊,自己啊能够忍下来,能够啊把人家打倒,自己就觉得呀很了不起吧,很了不起吧,有很多强悍的民族,譬如现在的那个德国人啊很有意思,啊以前遇见看见德国人哪,他来的时候刮胡子,刮得满脸都是血,我们就觉得,他怎么老是刮了个满脸都是血,弄不清楚,哦后来晓得了,他们从小就这个训谏,叫我们现在碰到一点出了血了,哎哟害怕得要命,他这个就非常强悍,做任何一件事情,拿起精神,如果说你平常的时候割得马马虎虎,割不出血来的话,表示这个人很懦弱。他从小养成功这个习惯了,所以他一点小苦绝不怕,养成功这种非常强悍精进的精神,所以德国人在欧洲所以成就有他的道理的,世间尚且如此,现在我们小小的一点点,唉哟一点点受不了了,受了一点风寒就这样在缩在那个地方,头就伸不起来,然后,小小的伤风就趴在床上爬不起来,然后呢稍微一点点东西啊就觉得唉呀这个受不了,那个受不了,这个不行。所以他告诉我们世间这样,就表示我们的勇敢啊,现在我们断烦恼的时候,发勤精进啊,要忍忍耐这个苦,这是绝对合理的,绝对应该的,绝对应该的。

  【‘入行论云:“无义被敌所毁伤,若尚爱为身庄严,为大义故正精进,小苦于我岂为损”’。】

  那么这个经论上面就告诉我们哪,现在嘛以世间的情况来说,我们哪随便跟人家为了一点小事情哪争吵,争吵了以后哪跟敌人啊,当然,两个人啊互相打、争,然后哪受了伤,受了伤了以后,自己觉得勇敢,嗯你看我这那个时候打得这个上面这个伤痕,自己觉得这个一个庄严,这个庄严表示他的勇敢。世间的毫无意义的事情哪,你觉得勇敢,现在为了无比的大义而精进啊,那个时候你更应该勇敢,那个勇敢才是你真正的庄严啊,你能够这样的话那小小的苦,对我们根本哪一点都不会有什么问题,这个地方啊,这是我们特别要注意,特别要策励的喔,所以诸位务必要精进的,固然啊,这个地方更加强警惕,否则的话呢,真正我们下脚的第一步,这个地方,心理上先要建立起来心理建设,这个很重要的,自己要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做到,一定要做,一定要做到,你有了这样的一个决心,然后呢事情来的时候,你慢慢的有,否则的话,你还没做啊,已经啊把自己保护得好好的,保护在那里啊,保护在烦恼当中,你有什么用?

  【“若能如是战胜烦恼,乃名勇士”,】

  你能够这样啊!那才是勇士啊,

  【“战余怨敌如割死尸,虽不杀害自亦当死”。】

  啊,你战胜别的人,那没有用啊,平常我们哪,常常夸耀自己,自己觉得如何如何如何如何,这个没有用啊,为什么你夸耀,你就是不去杀他,他最后自己也要死耶,对不对?就是这样啊,真正重要的是什么呢?你要斗烦恼才行,不管对方多强大的力量,多强盛的敌国,你不去伤害他,他最后还是要死的呀,所以啊你虽然战胜他没有什么多大意思,烦恼这个东西,你能战胜他,这个才对耶,论上面告诉我们

  【‘入行论云:“轻蔑一切苦,摧伏嗔等敌,胜此名勇士,余者如斩尸”’。】

  那就是引那个论上面,我们事先对这个苦轻蔑,有意思,平常我们哪,自己傲慢,他后面告诉我们哪,修那个精进时用三种傲慢,对别人傲慢不可以,对烦恼傲慢应该的,说我就看不起你,我不要看不起别人,要看不起自己的烦恼,不管你多大的烦恼,我就是不理你,不管你多大的贪,多大的嗔,我就一定要降伏你,要有这种心情,这个才是,这个才是勇士,其他的人哪,对不起,那你生其他的像割那个死尸一样,为什么?他本来要死嘛,所以你虽然伤害他有什么用?

  【‘故又如论云:“住烦恼聚中,千般能安住,如野干围狮,烦恼不能侵”’。】

  如果你真的能够这样做的话,能够真正这样做的话,你能够轻蔑烦恼战胜烦恼,虽然那,在这个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到处都是烦恼,嗳你啊,在这个地方泰然无事,所以啊这个大乘的行者,菩萨啊,他就不到净土就在这个娑婆世界,为什么,他有这个力量啊,就像野干,野干啊是一种狐狸类,不管你再多,这个狮王在那里一站,他只敢围在周围喔,狮王大吼一声的话,哈不逃也趴在地上站都站不起来,要这样那么这个对,

  【“道所治品,莫令侵害而当胜彼”。】

  那么现在这个地方呢,就是说修那个中士道,所对治的那些啊,这个是烦恼,关于这些烦恼啊,我们一定要去战胜他,而千千万万不要被那个烦恼所损害,这个到现在这个地方是我们应该学的,应该学的所以这个地方特别重新提醒我们自己一下,现在我们真正重要的是什么--戒,注意喔,这个最重要的--戒,那么戒从那里开始做起,戒从那里开始做起--正知见,这个最重要,然后把你正确的认识,在念头上面提出这个护持的正念,把这个正知正念率尔率尔,那个率尔率尔就是刹那刹那心底面在警惕,嗳对不对?对不对?对不对一直这个样,如果说一直安住在正念上面,就安住下去,然后还要那个正知观察,你时时看一下,对,现在对不对,现在对不对,如果说这个对了,你就安住在上头,如果不对了,随时把它提起来,这是我们现在修行的第一步,那么用功的方式哪,他采一个字很有意思--斗,斗,在别的地方斗是不好,那个地方斗就对了,啊我们不要跟别人斗,真正要斗的是斗烦恼,要去斗烦恼应该采取什么呢--轻蔑,轻蔑一切苦,是斗烦恼是蛮苦啊,啊叫你平常的时候啊,要好吃的,要什么,到那时候呢,偏偏吃的嘴巴里不舒服,没有关系,这个苦我不在乎,饿,饿也不在乎,是累,累也不在乎,我一定要把它斗胜它,现在这个情况,这个就是我们能够这样去做,你真的能够这样去做的话,无有不胜者,是我们重新不妨啊再仔细的,这个细细的把前面那一段话,在脑筋当中好好的仔细一再反覆,一再反覆,从开头第一步,啊,注意一步一步上来,一步一步上来,你如果能够把那个次第把握得很清楚的话,那么到这个地方哪,自然哪,一点没有错,一点都没有错,所以记得啊前面有一句话,有人哪这个如果来问你啊,说你啊现在修行,修得怎么样啊,要晓得,要晓得,你修行修行什么,不是说啊我现在打坐得了定啦,或者什么了,嗯不是!而是什么?对于业果烦恼啊渐渐决定,是的,这样的业因感得这样的业果,现在内心当中生起如理如量的殊胜的见解,啊,以前啊虽然听人家这么说唉,是是是,但是哪听人家讲可以,乃至于你讲给别人听,是可以,可是碰到事情上头,你做的事情总不相应,啊乃至于现在说,哎呀佛虽然这样讲啊,可是现在这个时代不行耶,或者说现在是为了众生要利益众生,如果你不这样做的话,你不好嗳,不是,你心里看得很清楚,你固然是发了大慈悲心,你明明晓得这样去要堕落的,我为了救他们,我也堕落,了不起,否则的话,你找什么样的借口那个都是开玩笑,开玩笑还只是开开玩笑蛮开心的,你这样去做的话,只有一条路--自己堕落,为什么原因啊,因为我们了解得很清楚,我们来修行的目的是干什么?修行的目的是要澈底解决生死的痛苦,不管是念佛也好,参禅也好,你为什么要念佛,你说唉呀这个世界娑婆是苦啊,所以你要跳出轮回,而自己又没有这个能力,现在又种种条件不具足,所以唯一的就是藉著佛的大慈悲开这个方便法门,所以啊你要去,这个原则很清楚明白摆在这里,你要跳出这个痛苦,那么现在的修持?痛苦的根本在那里--在烦恼,所以假定说你修行了半天,烦恼不能渐渐的减轻,请问你修行有什么用啊?道理讲了一大堆,然后呢跟人家大家谈的时候啊,喔谈完了以后,或者啊自己,愈谈自己觉得哎呀很得意,这个得意是什么?我见,我慢,我爱,我痴在增长,因为你觉得懂得一大堆道理,却是这个烦恼的根本在那增长,有什么用呢?所以这一点是我们要了解,所以古来人告诉我们哪,这怎么办啊?但置心中解垢衣,只要你自己啊内心当中把那个烦恼的垢啊,把它慢慢,,,的把它减轻啊,谁能向外夸精进。这句话我一下记得不一定清楚,但是呢?没有关系,这是你里边啊,把这个烦恼垢啊渐渐的净除,而不是跟人家去夸,我如何精进,夸精进是什么--增长烦恼,增长烦恼,这个了解了很清楚很明白,而要想从这地方了解,也不单单从这个地方,从戒,所以啊,你一定要从前面那个次第一步一步一步一步上来,现在你在修行上面的精进,尚且不能夸口,而还忙世间的时候啊,我啊这个人以前如何如何,那你根本就错得不晓得十万八千里以外去了,啊所以像这种地方啊,说讲到这里,现在呢关于中士方面哪,已经讲完了,是呀下面马上要紧跟著进入上士去,紧跟著上士去,所以如果说我们自己有力的同学,正式在那里,依著次第上进的时候啊,一定要连贯著从头至尾都把握住,其他另外一部分同学,是的,眼前也许一下子跟不上,那没关系,那么怎么办呢,至少在那个知见上面,就是见解上面要把握得清楚,这个是最重要的,是我们修行从那里下手,步步深入的次第如何,你把握住这个,了解了这个,然后你参禅、念佛、持戒、学教,无往不利,好我们现在休息几分钟。

  啊到上面,把中士道已经讲圆满,中士道讲圆满了,那么再这个下面的基础上面,第一个下士的最下士的前面有一个还有一个道前的基础,修道之前先要有个准备,准备了以后然后呢,基础,基础上面呢,然后建立。在这一个层一层上来,所以这个彼此间有他必然的层次性的,你前面这个没有,后面的这个不可能建立得起来,这个概念,我们要弄清楚,所以我们修学过程当中呢,也是一样,一步一步上去的时候啊,都踩在前面那个基础上面,踩在这个基础上面,现在我们啊进入上士。

  啊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八

  【“敬礼至尊成就大悲诸善士足”。】

  那个,现在每一个地方一开始的时候,主要的一定归敬,归敬不但是诸佛,不但是佛世尊,而且还有菩萨等等,这个地方是成就大悲诸善士,特别是指菩萨,大乘僧众,为什么原因?因为,这是要为了进入那个上士道,进入上士道求他们的加持,这个原因我们已经了解了,那就看文,

  【“如是恒长修习生死种种过患。见一切有如同火坑,欲证解脱息灭惑苦,由此希求策逼其意,学三学道,能得解脱脱离生死”。】

  啊经过前面的这个次第,啊这个次第当中,恒长修习生死种种过患,这个简单的几句话也把前面那个纲要也说明,也是我们修行过程当中的一个原则指导啊,前面一定是先要了解生死的特质,原来这不是可爱,可乐的,而是由种种祸害过失的这个,那么了解了以后呢,还要经过啊思惟观察,这个思惟观察不是马马虎虎,而要恒长的练习,那时候内心上面生起相应的如理如量的正确的认识,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样,否则的话呢?会变成什么呢?嘴巴上面说说空话,再不然的话,他是说就酸酒上面啊洒一点面粉没有用,现在你能够如理如量的,能够生起了相应的正知见以后,那时候我们的见解是什么,见一切有如同火坑,所有的眼前的这些就像火坑一样地可怕,这个一个量只是修行的到现在这里为止的所有成就,我们可以拿这个东西检查一下,当眼前我们看见什么样子,我们看见是不是看见像火坑,如果你看见火坑的话嘿逃都来不及,对了;如果我们现在看见了说,唉呀这很欢喜,错了,所以这个地方是我们一个检查的标准,是检查标准,不管我们的见解也好,或者是我们的习性也好,嗯这个地方觉得舒服,这地方快乐,这地方蛮好,这地方什么,那错了,在三有当中,任何一样东西,那你看见像毒蛇一样,看见火坑一样逃都来不及,这个是到前面共中士,我们应该修习的内容,那么怎么办呢晓得它这些东西正是策发生死大苦的,你看看好像是快乐,实际上呢,无边大苦就在这个糖衣毒药下面哪,藏在那里,一心要求解脱,从这种错误的无明当中救脱出来,才不会沦落这生死感大痛苦,为了要得到这个,那么就一样对治,一个正对治,什么呢?三学,所以啊努力地策励自己,啊全部精神要去学这个--戒、定、慧,那么学了这个就能够啊从生死的苦海当中解脱出来了,解脱出来了,这是前面所说的。

  【“又此解脱无所退失,非如善趣,然所断过及所证德仅是一分,故于自利且非圆满,由此利他亦唯少分,后佛劝发当趣大乘”。】

  菩提道次广论第八十八卷B面

  前面所说的解脱,中士所说的解脱跟下士不一样,下士虽然眼前啊!增上生,说这个眼前增上生不是讲现世,一定是后世的,而现世在整个的佛法当中,绝没有这个求现世快乐,这绝没有,那怕下世,所以说真正的讲佛法里的下士道指什么呢?指求下世的,下一世,不是求这一世的,所以如果是贪这一世的话那完全不是修学佛法,完全不是修学佛法,连它下士道都谈不到,那么下世虽然得到下一世的好啊!但是对不起,好了又升了天,到最后又下去,又完了,这个会退失的,那么中士里边所讲的这个解脱都不退失的,所以不像善趣,但是呀!尽管它不退失啊!他所断的过失以及所证的功德不圆满,这是很少的一点点,所以对于自利来说,不要说利他,连他自利都不圆满,而利人呢?也有的,还是有的,少分,所以不管是在自利也好,利他也好,究竟的来说,要想自利,一定要包括利他,利他一定是自利,真正圆满的,不管是自他二利,这个分不开的,而佛到那个时候劝发应该走这个路,究竟圆满的路,这个大就是指究竟圆满的,前面那个不圆满的。

  【“故具慧者,理从最初即入大乘”。】

  所以真正具有智慧的,能够明白事理,辨别的清楚的呢?一开头就应该走这个大乘,那么说耶!你得到了解脱,然后回过头来,不也蛮好的吗?是的,回到头来一定还可以走得回来,可是这条路很迂曲、很远,啊!既然你最后要这样去走上的,你何必走这个迂曲的路子呢?譬如说,我们很简单说到正觉寺,一下去就得了吧!结果你这正觉寺怎么走呀!你从那边转了个大圈子,跑了个三天跑到了正觉寺,那你不颠倒吗?你干什么吗你,那不需要,呀!这不需要,这是所以我们真正有智慧的话,事情看得清楚的话,一开头就走这。

  【‘如摄波罗蜜多论云:“无力引发世间利,毕竟弃舍此二乘,一味利他为性者,应趣佛乘由悲说”’。】

  啊这个,啊二乘人他虽然能够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啊,但是啊!对于别人啊,他没办法,他没有能力引发其他的人的好处,这是他在自利过程当中,他可以兼让人家得到一点好处,譬如他要修行他要乞食,要去乞食因为他证了圣果,所以送给他的人,可以得到一点福德,所以他叫福田,只是如此,而他并不是自己的自力能够帮助别人,所以这个,这种都不好,毕竟引起,这毕竟两个字,一定应该弃舍,那么怎么办呢?你真的要做的是全部的精神啊!都是利益别人,所以一味利他,这个才是大乘,这个大乘,这个大乘才是我们该走的,而入大乘之门,这是什么呢?悲心,现在我们哪要讲的就是这个。

  【‘又云“:知乐非乐等如梦,见痴过逼诸众生,舍弃利他殊胜业,此于自利何精勤”’。】

  啊!我们现在了解了世间一切的行相,快乐的也好,苦的也好,不管它是什么?就像梦当中一样,啊!所以不了解它的原因,是愚痴,因为愚痴产生种种的祸害,然后呢?遭到种种的苦恼逼迫。现在呢?见到了,见到了,所以啊!不再走这个路,不再走这个路,一心只求自利,但是他并不修这个殊胜的利他的这个这一条路,专门忙这个自利,他很努力,这个不好,这个不好。

  【“如是见诸众生堕三有海与我相同,盲闭慧眼不辨取舍,履步蹎蹶不能离险,诸有成就佛种性者,不悲愍他,不勤利他不应正理”。】

  那么就像前面我们修学过来,说见到一切众生,这个见到一切众生,就是从自己身上深深体验,体验到了以后,推己及人,这原来我是这样,我们周围的人啊!大家都是这样,都在这个三有的苦海当中,就正像我一样,为什么呀!啊!原来盲无慧目,这是根本啊!那是无明不了解的事实的真相,不晓得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所以在这个里边呀!一天到晚啊!跌跟斗啊,跑起路来,不能正规的走该走的路啊!因为这样啊,所以一直在这个生死的险恶道当中啊,现在我们了解了真正要想成就的,圆满成就的,所谓有这种大乘种性的这种人,不悲愍他,不勤利他,不合理的,我们自己在这个生死苦海当中看见,哎呀!这个这么不理想啊!由于这样见到这个痛苦,所以啊!自己既然要出离,那么当然一定要推己及人,想想世间的这么多的人,对我有这么大的恩,我之所以有今天的话都是靠他们,结果呢你看见了苦了,自己一个人解决了,不去管别人,这说得过去吗?说不过去啊!说不过去啊!啊!所以真正的,真正的,世间的人尚且不可以啊!何况现在修学佛法的人,自然而然我们从这上面会策发我们的大乘种性,所以凡是有大乘种性的人,不想救别人啊!这是不合理,不过在这个地方啊!要特别的说明一下,这个利他什么?你懂得怎么利他呀!这个时候才利他,你自己不懂得利他,藉利他之名然后自害害人,这个不是佛法唷!这是我们把握得住的,这后面会详细谈论这件事情。

  【‘即前论云:“盲闭慧目步蹎蹶,欲利世间有佛种,何人不起悲愍心,谁不精勤除其愚”’。】

  就是这个论上面的摄波罗蜜多论又说呀,由于我们啊!缺乏慧眼,在无明当中,所以一直在困顿当中啊!现在我们真正要想由于这一个感受推己及人,要想利益一切世间啊!这一种种性的这种人啊,任何一个人有了这种情况,他一定会引发这个大慈悲心,在这种情况之下,那一个人例外的,那换句话说,那一个人都不例外的,一定精勤努力的要把世间一切人的这个愚痴,把它净除干净,那么一起解决这个生死轮回的这个痛苦。

  【“当知此中,士夫安乐,士夫威德,士夫胜力,谓能担荷利他重担”。】

  前面说的这些道理,这些道理说,这个地方前面是指这一段话,摄波罗蜜多论,换句话说,这个士夫就是上士士夫,这个上士他的安乐,他内心当中所感受到的,希望做的以及他做了以后,他的功德威力,与他殊胜的能力等等,在什么地方呀担负利他的重担,他能够帮别人忙,这个才是上士,这个才是上士,譬如我们现在随便一般人吧!一个人自己觉得唉呀!很神气,为什么你很神气,你比别人强,对!现在你比别人强在那里,哪你见到别人作不到,你能作到,可是如果说别人作不到的事是坏事,你做到了,这有什么稀奇,不,这个是好事,而且好事当中最究竟、最圆满的你能够作,那个真是好汉,这个才是上士,所以这个地方所指的,他的内心当中,因为作到了这个,所以他感到欢喜,然后呢?因为这样呢,所以他的威德,所以他的殊胜的力量,都是从这个上面讲起的。

  【“唯缘自利共旁生故”,】

  啊!如果你只管自己的话,对不起,那畜生也是一样呀!不要说得到人哪,普通的一个畜生啊,它也晓得只是忙它自己的利益,这样,我们现在修学佛法的人也只管自己,那岂不是白得了这个人身了吗?这个话我们要常常啊摆在心里边策励自己?常常策励自己。

  【“故诸大士本性,谓专一趣注行利他乐。”】

  啊!那个就是大乘行者的心性,他专心一意的为了利益别人,这个才是他真正的好乐,他的意乐所在。

  【‘弟子书云:“易得少草畜亦食,渴逼获水亦欢饮,士夫此为勤利他,此圣威乐士夫力”’。】

  啊!要晓得,说假定我们单单为了自己的利益,那么稍微吃饱了那也可以啦!得到一点点可以啦!那很容易,这样的作法,那个畜生也是,啊!你稍微辛苦一点,嗯!实际上谈不到什么辛苦啦,那到底你稍微吃饱了就好了!然后呢?嘴巴渴的时候喝一点水,那么就好了,这个,这个不行,这个不行,啊!这个不行,我们得到这个殊胜的人身,而居然只求这么一点点的话啊,那个不对,所以我们现这个地方真正的所谓作为一个士夫,像我们说,喔!我们是一个像样的一个人的话,应该怎么办呢?应该努力作的勤利他,而不是得到一点小小的自己的吃饱、穿暖,那就算,现在地方的是什么呢?就是啊!所谓得这个涅槃城,法华上面的那个譬喻,不要自己得到快乐了,不是这个。

  【“日势乘马照世游,地不择担负世间,大士无私性亦然,一味利乐诸世间”。】

  平常我们这个,这个走路的时候是慢慢走,在古代呀,那时最快的是马,现在的走路不是,不是自己慢慢的走,乘了这个马一样这样的快,而平常我们自己的一点点的温暖光明,只管自己;现在不是,像太阳一样,普遍照一切世间,普遍照一切世间,这样的利人,那么为了要帮忙别人起见啊要负担起一切利人的重担,这个负担的方式像什么,像大地一样,这个大地呀!担任何喔,你这高楼大厦它也担,你大如须弥山它也担,小草它也担,干净的东西它也担,最脏东西它也担,不管任何东西,我都一肩担起,那真正那个大丈夫,真正的算是一个人,应该怎么办呢?大士无私性亦然,嘿!他这个本性这样的,你所以作不到为什么?还是为了这个私啊!我啊!所以实际上你真正把这个拿掉,这个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解决了,

  【“所以真正的大士,一味利乐诸世间。如是见诸众生众苦逼恼,为利他故而发匆忙,是名士夫亦名聪睿”。】

  哪像这样,因为见到众生啊,众苦逼迫,所以为了利益别人,然后这样子的精勤,这个对了,这个就对了,这个才算是一个人,这个才算是有智慧者。

  【‘即前书云:“见世无明烟云覆,众生迷堕苦火中,如救头然意勤忙,是名士夫亦聪睿”’。】

  上面就说明这个道理。

  【“是故能生自他一切利乐本源,能除一切衰恼妙药,一切智士所行大路,见闻念触,悉能长益一切众生,由行利他兼成自利,无所缺少具足广大善权方便”。】

  所以这个地方啊!能这样去作的话,那么你呀!利益别人,结果呢?自己的利益,别人的利益,一切的利乐的根本根源从这个地方,从这地方作起,所以能够除掉一切的不好的事情,得到一切圆满的好的事情,这个是什么?一切有智慧的人,任何一个所有有智慧的人,该走的这个这条大路,这个大路在这种状态当中,不管你做什么,起心动念,见闻念触,在任何情况之下,无非是什么,能够长养一切众生,能够啊增长这个世间,尽世间一切人的利乐,你能够这样作的话,耶!由行利他的兼成自利,妙咧!你的真正的自己的利益啊!就从这个上面来的,反过来说你要真正的自利啊!还非从这个上面做不可,所以说,你真正的完全利他,却是结果利了自己,同样的,你要真正地利益自己,还必须从这个地方开始作起,那个时候啊圆满了,一点也没有缺少,具足了,你这个时候你才能够无所缺少,具足广大善权方便,那个成就的时候才是佛。

  【“有此大乘可趣入者,当思希哉”,】

  既然现在有这样的一条路,啊!而可以走的话,我们想哎呀这希有难得,是嘛!本来我们一开头的时候,就见到痛苦的不可爱,就见到啊!安乐的可爱,现在居然有这样的圆满的一条路,把所有的痛苦彻底解决,把所有的安乐圆满得到,而居然这一条路就这么眼前哪,而当然殊胜啊!当然我们要走啊!而且你不走,还真冤枉呢!结果呢?你总归还是要走,这是走了冤枉路啊,所以你一开头如果了解的话,一定从一开头就走这个路啊!

  【“我今所得诚为善得”】

  哎呀!现在想到了,好啊!欢喜啊!这个别人求的无价之宝怎么找也找不到,哎喔!我现在得到了,真高兴啊!

  【“当尽所有士夫能力,趣此大乘”。】

  那个时候,我们尽心尽力没有别的,一心一意作这个。

  【‘此如摄波罗蜜多论云:“净慧引发最胜乘,能仁遍智从此出,此是一切世间眼,具足照了如日光。”由种种门观大乘德,牵引其意起大恭敬,而当趣入’。】

  那么还是引这个摄波罗蜜多论,这个就是大乘的,特别的,特别的法门,那个由于这个智慧,而这个智慧才是清净的,才究竟的,能够引发这个最殊胜的这一条大路,而一切诸佛的一切种智,从也从这个地方出生的,这个才是一切世间的眼目,一切世间的眼目能够破尽一切无明黑暗,照了所有的愚痴,把它解决,像日的光明,平常像灯,乃至于像月,像什么,那个一碰到日光通通都隐蔽住了,这个才是我们该走的,所以一开头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有种种门,有各同,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去理解,观察,思惟大乘的殊胜的好处,大乘的种种的功德,干什么?引发我们的欲乐,使得我们对这个爱乐,然后呢?策发大恭敬心,一心求它,哎呀,这本论真妙,从一开头到这理,它处处地方一定拿这个主题,来开这个头,什么说这样作不好,那样作好,先把这个利害摆在这上头,然后呢?策发我们的心意,有了这个心意,然后呢?真正的进入,实际上呢?正规的说起来这个是啊一切诸佛的真正的善巧方便,所以佛经上面说,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哪!在这个地方看见没有,千真万确的,所以我们要懂得的喔!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是这样的,处处都要善巧,当你了解了这个,然后呢?你有追求的心,有追求的心,下一步才要找那一个是正确的路子,这样步步上去的话,就没问题,否则的话你虽然见到了,你觉得啊这个好,但是因为内心当中这种强有力的推动的力量没有,所以啊!说呀好好呀!你要去跑,跑了两步啊觉得,哎呀!这个啊很辛苦啊!但是前者他有强烈的推动的力量,再辛苦,啊!他有大利益,有大利益的话呢,当然嘛当然你要付出相当的努力呀!他就成功了,他就成功,反之的话,哎呀!虽然一点点小小的啊,你就在那儿挡不住,那么你就完了,所以这个两句话,我们时时啊!摆在脑筋里面,多对自己呀反覆反覆的策励,如果我们自己眼前己经提起来了,那当然很容易善巧的来策励自己,万一不行的话,这是最佳方便,最佳方便,实际上反过来说,我们为什么提不起劲来的,就是陷在现在这种安乐当中,还有就是怕这个苦,当你能够如理的了解了真正的苦的行相,真正安乐的内容了以后,那个时候啊,你一定会把追求正法的这个心意提起来了,所以这一点啊,的的确确是我们修行人,最佳的正对治,这个是所以讲到那里他总归会以这个来提醒我们,同时呢?我也时时把这个真正重要的内涵,意义啊!重说一遍,继续说下去。

  【“由是因缘于大士道次第修心分三”】

  那么既然啊!我们现啊在已经策发了,这个了解了我们该走的这个上士,那么这个上士道修行的次第,怎么样呢?分这样的几部份,

  【“一显示入大乘门唯是发心,二如何发生此心道理,三既发心已学行道理”。】

  第一个呢先说明,那告诉我们现在你要进入大乘,那么大乘进入之门,大乘的根本他的基础在那里呢?是发心,就发大菩提心,换句话说,喔!晓得了,那么怎么样去发呢?所以第二个如何发此心,发那个大菩提心,大菩提心的道理,第三既发心已发了这个心以后,心是发了,你要去做啊!才能够圆满啊!那个时候,讲那个修学的,修学的这个道理。现在次第说下去,

  【“今初,如是若须趣入大乘,能入之门,又复云何”。】

  哦我们现在晓得了,现在要学大乘,那么进入大乘的门从那里进去呢?

  【“此中佛说二种大乘,谓波罗蜜多大乘与密咒大乘,除此更无所余大乘”。】

  在这个地方呀!佛讲的大乘啊!一共有两条路,一共有两条路,一条是平常说显教的,一条就是密教的,除了这个以外,再没有大乘了,它为什么这个地方要这样说一下,这句话有什么意义呢?前面已经说过好几次,这是圆满的教法,它交待出来的时候一定是一无遗漏,所以一开头的时候,因地当中没有一点遗漏,那么你果位上面,才能够究竟圆满,要不然你刚开始的时候你觉得摸到了,实际上不圆满,摸摸摸,摸到最后的话,得出来的结果是残缺的,所以他一开头的时候要特别点点,现在你要进入大乘,整个的大乘包含内的内容就这个,换句话说,不管是显教、密教,再没有了,如果有的话,你在这讲了半天还有遗漏,那这讲了半天就出了毛病了吗?就这样。

  【“于此二乘随趣何门!然能入门唯菩提心”。】

  是的,大乘一共分两个,一个是显教、密教,但不管你走显教大乘或者是密教大乘,真正的能够进入的时候,这个进入之门却是一样的,什么?大菩提心,大菩提心,就这样,由于这样的一个抉择,所以我们就晓得了,不管你将来走的方便是那一个,只要你是大乘,对不起,那个真正的进入的门它的根本在这里,这个抉择非常重要的,这个抉择是非常重要的,啊!前面已经讲过很多次,所以我在这个地方不去讲它,不再提它了。

  【“若于相续,何时生此未生余德,亦得安立为大乘人。”】

  你有了这个认识,然后呢?照著这个修学,在什么时候,在你的身心相续就是身心,在你的身心上面能够生起这个就大菩提心生起来了,其他的还没有,其他的都没生起来,即便是其他的任何功德都没生起来,只要你这个大菩提心生起来的话,你这个就大乘行人,大乘行人。

  【“何时离此,纵有通达空性等德,然亦堕在声闻等地,退失大乘”。】

  反过来,你什么时候一旦离开这个,所以换句话说,即使你发了这个心离开了尚且如此,何况你没有发呢?所以什么时候你那个心里面把那个大菩提心拿掉了,或者你离开了那个大菩提心了,那个时候,尽管你有很多功德,功德到什么程度啊!通达空性,喔!你就算大澈大悟了,对不起,这个还不是,你还堕落在声闻地当中,你不算大乘,又退心了。

  【“大乘教典多所宣说,即以正理亦善成立”。】

  上面这个,很多的大乘经典上面都说的清楚,这个地方特别说明一下,大乘教典多所宣说,这个就是大乘的教典,所以谈到这地方关于这一点有的时候,南传的人容或跟我们彼此意见不同,这个我们不必多提,因为他们的观念当中,他所接受的只是小乘的,所以个人的认识不一样,那个没什么好谈地,千万不要争论,这一点注意,这是我们自己今天有这样的殊胜机会了解了,一定要把他这两个内涵,差别在那里,当然你一样的可以选小乘的路子,绝对这是个人的方便。

  菩提道次第广论第八十九卷A面

  当然你一样的可以选小乘的路子,绝对这是个人的方便,而且走到最后你还是走得上的,啊!但是一定要把这个内涵啊分别了得清楚以后那才对!那才对!同样的你分别了清楚以后呢,如果对方他自己不了解,那也不必谈,就像一个大学生跟幼稚园的学生,你没有什么好讲的,幼稚园的学生,拿了这个啊说,就告诉他这个啊扇像个什么?像个耳朵他说扇像个耳朵。你不必告诉他耳朵不是扇啊,这个话用不著跟他讲,唉!他就是让他这样,然后排排坐吃果果,他就是这个条件,很清楚很明白,如果你跑到去跟他争论的话,不是他的幼稚,你根本谈不到大学,是你的无知,这一点我们要很清楚很明白的。啊!这顺便一提,以前啊不会有这种问题,以后我想我们可能啊会遭遇到,啊!那么不但是啊经教上面这么说,还有呢,就是你理论上面正确无误的理论上面啊!你也能够圆满的说明这件事情。啊!

  【“故于最初入大乘数,亦以唯发此心安立”。】

  所以说真正进入大乘第一步是从这个地方开始起的,啊!你一旦发了这个心,你啊就安立在大乘道上了。

  【“后出大乘亦以唯离此心安立”。】

  如果你一旦退出了,那么还是指这心,所以在后面很多地方会告诉我们,同样的在这里一开始我们要了解到,不要说唉呀这个法大喔,你求就大喔,尤其是现在密教盛行了,不要说哎呀这个法了不起喔!对不起!不管它法再了不起如果你跟大菩提心不相应的话,没有用!一点用场都没有,啊!是,结个缘哪是有的,前面要了解喔,这个强调的,这特别要说明的。啊!真正进入大乘的话一定从这个上面,所以你看密教的仪轨的上面,一开头的时候一定有发菩提心,它那个菩提心啊!不是嘴巴上面讲讲喔!如果说我们没有照这个本论的次第学上去还不懂,在本论的次第学的时候,它告诉我们清清楚楚,任何一个地方,你要把正确的量认识,然后呢,啊!正确的质认识,然后衡准内心的量相应不相应喔,它不是嘴巴上面讲讲喔,嘴巴上面讲讲念一句的话啊!这个不算的喔,这是我们这地方要了解的。

  【“故大乘者。随逐有无此心而为进退”,】

  啊!这个很清楚,所以大乘的话,完全看你有没有这个大菩提心。

  【‘如入行论云:“发菩提心刹那后,诸囚系缚生死狱,然应称为善逝子。”’。】

  你只要一旦发了,那怕才发心了一刹那,那个时候的确心虽然发了,我是个凡夫,就还系缚在这个生死的牢狱当中,但是这个真正的佛子喔!这个是佛的真的法子喔!所以佛法当中啊!二乘声闻,他不算,证了声闻果了不是佛子。佛子是什么?耶!大菩萨。所谓菩萨什么?就是发那个大菩提心的,虽然你还是个生死的凡夫,但是你是真正的佛子。是指这一点而言!

  【‘又云:“今日生佛族,今为诸佛子。”】

  就是今天,你什么时候发这个心,那你就是真正进到佛的家族里面去了。那个不但是这个佛,而且一切诸佛的真正的佛子。

  【“此说发心无间,即为佛子”。‘圣弥勒解脱经云:“善男子,譬如破碎金刚宝石,然能映蔽一切胜妙金庄严具,亦不弃舍金刚宝名,亦能遣除一切贫穷”,】

  这经上面说,特别说,经上说善男子啊,举个比喻,像金刚宝石一样,啊!虽然它破碎了,不管它是破碎了,但是啊!其他的任何金庄严具,它比它强,这个第一个,而且呢?它,虽然破碎了,它还是金刚宝石,名字一定是金刚宝石,这个道理也是一样,譬如我们随便举个比喻,这个金子的东西,虽然破掉了,破掉了这个金子的东西,还是很值钱耶!对吧!你比起外面那个砂土,比起什么东西来,哎!这个价钱还是贵得不得了,而且它还是金子耶!那么现在那个菩提心,就像那个金刚宝石,那世界最珍贵,能摧毁一切,而不被一切摧毁的,就这个。

  【“善男子,如是发起一切智心,金刚宝石,纵离修习,然能映蔽声闻独觉”,】

  那现在佛进一步说,善男子啊!这一切智心啊,就是佛的心,就是大菩提心,你能够发起来这个心,就像相当于世间的金刚宝石一样,纵然你才发,你发,是发了,还没有修行,而那个时候发这个心啊!已经超过了一切声闻独觉,声闻独觉是有了修习,而且证了果的喔!啊!这样喔!所以我们这个地方也可以想起那个小沙弥跟那个罗汉那个公案,说实在的那个小沙弥啊!只是因地上面种子上面种,他的真的菩提心还没发起喔!喔这个罗汉马上喔喔……你的东西我来担,请得你走前面去走,他没正式的发菩提心喔!这个我们现在并不了解,真实菩提心的心相的内容,下面很快的就告诉我们,这是他发那个心的种子已经有了,啊!说我要学佛,只能说由这个菩提心的种子,那一个罗汉证了果的,马上对他尊重,这千真万确的事实,还在这地方啊,所以我们现在继续下去,

  【“一切功德金庄严具,亦不弃舍菩萨之名,能除一切生死贫穷”’】

  这个比喻,这说明跟上面一样的。

  【“此说虽未学习胜行,然有此心便名菩萨”。】

  是,你发了心以后,还没有修行,那个时候就叫著菩萨了,不过这个地方发心的内容啊!我们有待后面学会了以后才能那个时候正式的了解,啊!现在我们说我要发大菩提心,那个只是一个因的种子,那个因的种子啊!推动我们努力去学习,到那时候我们会走到发起正发此心的果来,所以我们对这个心还是非常尊重的,看好啊!我要发这个心,目前对我们来说,这个是很重要的。

  【‘龙猛菩萨云:“自与此世间,欲证无上觉,其本菩提心,坚固如山王”’,】

  那啊我们的龙树菩萨就告诉我们啊!啊!耶你不是要解决一切世间吗,啊对啊那么所以不但自己,自己见到生死的痛苦要解决,而且要帮一切人解决,要证得什么,究竟圆满的这个才是无上正觉,那根本什么呢?菩提心,把这个东西啊!要建立起来,不但建立起来,要坚固,坚固像什么?山中之王,最高、最大、最强。

  【‘金刚手灌顶续云:“诸大菩萨,此极广大此最甚深,难可测量,秘密之中最为秘密,陀罗尼咒大曼陀罗,不应开示诸恶有情”。】

  这第一个,那么这个是密教的经典,说,大菩萨啊这个里边啊最最大最最胜,难可测量最秘密当中最秘密,一切陀罗尼当中最殊胜最奥妙的,这样的殊胜奥妙的东西啊!这个是我们现在真正啊!学习进步的,诸恶有情,连他给他讲都不用讲,啊,连给他讲都不用讲。

  【“金刚手,汝说此为最极希有,昔未闻此,此当对何有情宣说。金刚手答曰,曼殊室利,若有正行修菩提心,若时此等成就菩提心。曼殊室利,尔时此诸菩萨行菩萨行,行密咒行,当令入此大智灌顶陀罗尼咒大曼陀罗。若菩提心未圆满者,此不当入,亦不使彼见曼陀罗,亦不于彼显示印咒”。】

  这个密续,密续里边,密教的经典上边哪!告诉我们这句话,啊这个话对我们现在啊!学密教的同修特别有用有用,这个啊在我们普通一般的显教里边啊!文殊师利,就是文殊师利菩萨,啊!金刚手,实际上就是大势至菩萨。在密教里边,不,文殊师利代表一

  切诸佛之智,啊然后呢金刚手代表一切诸佛之力,所以金刚手叫秘密主,这一部的主,那么现在他们两个对白,说,说这个、这一个你现在说的这个什么,汝说此为最极希有,希有当中最希有的,以前啊从来没听说过的,现在呢?这一个最难得最稀有的应该跟谁说啊,换句话说,这个道理要开示啊教诫谁啊,那么金刚手怎么回答啊!说文殊师利啊,这是他们两个回答说,假定有这样的人那么可以了,什么样的人呢?正修菩提心,啊他是的的确确的如理地修这个大菩提心,啊!若时此等成就菩提心。修了以后成就了,那么到了这个情况之下,他行菩萨行,行秘密行,他不,这个,行菩萨行前面,可以说包括了波罗密多,啊!这样的,行的人他也可以或者说他还没有真正进入之前的前面的准备,啊前面说过嘛,就是密教的行者啊!他的发心还是大菩提心,然后呢,他的前面的基础还是啊所谓六波罗密,然后啊这样的层次一步一步的,所以行菩萨行这是共乘,然后呢?最后进入密教,当令入此大智灌顶曼陀罗咒最大曼陀罗,要这种人那么就应该让他进到这里来,若菩提心未圆满者,如果说发菩提心不圆满的,这个不当入,现在这个地方注意喔!不圆满的都不当入喔!他已经有了只是不圆满喔!如果说你没有的话,那当然更谈都谈不到喔,不但不当入,乃至于不使彼见,也不让他看见这个曼陀罗,亦不于彼显示印咒啊!就这样,这印就是结的手印,以及种种的行相,咒就是那个咒,乃至于告诉他都不告诉,所以密教里边真正的密教,的确的它是密传密行的,外面的人根本看不见,啊,它现在普传的那只是种一点种子啊!那是末法的时候啊!大家结一点种子只是如此而已,所以我们了解了这一点哪!一方面固然说啊我们末法了,还能结一点最殊胜的这个善根种子啊应该庆幸,但千万不要说啊!我是个大乘的行者,好像密教了不起,对不起!如果说你这个没有发菩提心,根本谈不到,发了不圆满也不行,就是你有了圆满的,就是发的这个心够了,如果说六波罗密的行不相应,还不够!真正的密教要这么高的条件啊!这个我们要了解的。

  【“故法虽是大乘之法,不为满足,最要是彼补特伽罗入大乘数。”】

  哪!现在不管那一个,因为这一个经,这一个论是在西藏来的,所以特别举这个啊,如果在我们国内的话,我们不管是禅,不管是什么,不是说你这个方法是如何的珍贵,如何的大,而是要看你的发的心是不是,啊!真正进入大乘的中心,是什么,菩提心,这个我们要了解的,所以他说,法虽然是大乘,这个不满足,根本的主因是什么,大菩提心,有了这个大菩提心,那么进入大乘然后才能够修这个相应的大法。

  【“又大乘人依菩提心,假若此心仅有解了,大乘亦尔”。】

  来了,是的呀!现在我们了解了,说啊!大乘是以什么建立的,以菩提心,但是假定这个菩提心只是了解或者听见一个名词,对不起,那么你的的大乘啊!也是听见一个大乘的名词,或是解了,了解这个大乘这个名字,心里面跟它不相应。

  【“若有此心德相圆满,则其大乘亦成真净,故当勤学”。】

  所以进一步你对于这个心,这个相应了,所以这个德相的话就是你如此知如此行,真正的相应了而且圆满了,那么那个时候,你这个大乘啊也是真实而且清净的,所以我们既然现在要学这个,求这个的话,那个是应该努力学的,学这个。

  【‘如华严经云:“善男子,菩提心者,犹如一切佛法种子。”当获定解,故更释之’,】

  那么现在就引华严经,引那个华严经,实际上不但是中国;西藏与印度,也的的确确这是最圆满的大乘的教法,所以他处处地方引这个,说善男子啊!要晓得菩提心是什么是一切佛法的种子,作任何东西,这个种子是根本,你有了这个种子,然后加上土啊水啊土啊肥料啊!什么这些东西啊!那些东西长出来啊!那种子没有,其他的不行,其他的不行。所以啊!关于这一点啊!我们要获定解,这个定解二字前面已解释过很多次了!啊否则的话,你现在听懂了一点,因为啊你没有获得殊胜的定解,听的时候蛮好,等一下啊心动摇了,又跑不知跑到那里去了,所以为了让我们策发定解,所以我们要正确的认识,所以他下面详细的来,再说明一下,

  【“此如水粪及暖土等,与稻种合为稻芽因,与麦豆等种子相合为彼芽因,故是共因”。】

  他举一个比喻,譬如水啊肥料、土地啊然后呢天气的暖和太阳啊,其他种种啊!把那些东西啊把这个稻的种子合起来就长出稻的芽,然后把这些东西,如果麦或者豆或其他任何一个种子合起来的话,那么跟麦芽合摆在一块就长出麦的芽来啊!如果把豆长出来是豆的芽,豆的这个因啊!豆的这个芽长出来了,所以故是共因,这是什么叫共因啊?哪这是共同的,啊

  【“如麦种子任会何缘,终不堪为稻等芽因,故是麦芽不共之因”。】

  这个里边只有一样东西不共的,什么啊!麦,如果你要麦芽的话,只有麦种子,这个麦种子不管你碰到什么,它长出来只是麦芽,它不会长出来稻的芽,所以在这个里边尽管啊你要长出这个麦来要很多东西,要很多东西,可是这个里边只有一样东西最主要的这个叫不共因,这个我们要把握得住,啊,所以,

  【“由此所摄水粪等事,亦皆变成麦芽之因”。】

  因为在这个地方呀你啊有了这个麦的种子,那么再加上面其他的共因,共同必需要的条件,水啊!肥料,那么这个麦的芽就长出来了,所以啊这个

  【“无上菩提之心”】

  啊在增长启发佛芽当中是像种子一样,这

  【“是不共因,”】

  不共之因。最主要的,由于这个不共的因,然后呢你再加上智慧,

  【“解空之慧,如水粪等是三菩提共同之因”。】

  解了空性,拿一句话说,我们现在说啊大澈大悟。不过这个大澈大悟有深有浅喔!我们不要误解,暂时我们不去管它,换句话说,你见到空性,所以详细的这个空性的内涵,一直到最后啊昆钵舍那,那一章再会啊深入的仔细的说明它,啊,其他的解空之慧等等啊!就像啊长那个稻芽、麦芽一样,这个里边的水啊肥料啊等等啊,是什么三种菩提的共同之因,不管你是声闻菩提、独觉菩提、佛无上菩提,耶!共同的,啊!在这个里边,所以说明了,你要真正啊!要求佛无上菩提,它最主要的,主要的主因在那里,你要把握得住。所以我们现在真正要修学佛法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先忙说解了空性啊!要这个,啊!不要说现在要求忙这个开悟啊!要,不要忙这个事这些东西啊,先检点检点你因在那里;你先不要忙说学密啊,学什么……学显啊;不是。是要你走的路是大乘、是小乘。那么大乘的主因在那里,这个先要把握得住,找到了这一点,然后呢使得这个主因启发的其他的缘再去找,然后你配合上的话,那个大乘的芽发起来,果就能够得到。

  【‘故上续论云:“信解大乘为种子,慧是能生佛法母。”’】

  啊上面就是解释啊,这个我们哪要了解,第一个要认识,要内心当中建立正确的这个认识以后,启发信心,启发了信心了然后呢认识了解,了解这个大乘的种子,大乘的种子是大菩提心,啊,然后呢这个大菩提心有了以后啊,大菩提心怎么的圆满呢?那个时候才讲到智慧。所以慧是能生佛法的母。平常为什么要说这个母呢?这个大有道理喔!看下面,

  【“谓菩提心如父之种,证无我慧如同慈母”。】

  嗯!这个里边就差,这个差别不同在这个上,所以这个菩提心啊就像父亲一样,然后呢?证得空性的智慧像母亲一样,我这个姓是根据谁,是根据父亲而决定的,

  【“如父是藏人,决定不生汉胡等子,父是子姓决定之因,母是藏人生种种子,故是共因”。】

  耶!在这个地方就说明了啦这一点,我们最主要的他说来说去一句话,我们一开始一定要抉择,换句话说,选择认识了解他真正的主因在那里,如果说你父亲是西藏人,那么你生的儿子啊!一定是西藏人,不会是别的啊!所以这个决定这个儿子的姓氏,是父,那母亲没有关系,那母亲尽管是西藏人,如果这个父亲是,不是西藏人的话,那生的儿子不一定是西藏人,所以他说是共因。今天请翻到广论二百零六页,我们昨天已经把真正大乘的根本在那里指出来,然后他又说举个简单的比喻,第一个比喻是指植物一般的,比如说随便一样东西,稻啊,麦啊,然后拿眼前我们任何一样东西,你要想把那个稻也好,麦也好长出来,须要很多条件,啊!很多条件,很多条件就是很多的因缘,可是很多的因缘当中啊!有很多是共因,啊这个里边最主要的有一样东西不共因,这个我们必定要把握得住,然后呢他又说人,父亲母亲除了父亲母亲,还要其他太多东西耶!还要吃,还要穿还要很多东西,少掉一样东西都不行,可是这个人的种姓只有他父亲来决定,比如说我们眼前随便一件衣服,我们身上穿的那个衣服,啊!那个除了这个棉纱以外,还要呢很多人工啊!还要很多这个那个。这个人工没有一个地方用、用不上的,但是呢?你用在这个衣服上面,就这个裁成布,作成衣服,你作在这个上去作成抬子,作在这个上面就作成这个,都是共因。啊!那么这件衣服的不共因是什么地方呢?衣服的不共因就是那个纱、棉花,就这样。没有一个例外的,你必定要找到。我们现在修学佛法,所以转大圈子的原因就在这个上面,为什么平常说我们一开头的时候必定要把根本把握得住,你有了根本然后在根本上面慢慢慢慢的扩张,一定有,否则你枝末上面摸的话,是的你最后还是摸得到,是不晓得多辛苦,这是我们必定要知道的,现在我们啊往往想求捷径,然后呢碰到一点就来,一直在枝末上面转,最后虽然转得进去啊,这个冤枉苦头实在吃得太多,这个大家了解不了解,这个观念第一个要了解。第二个呢要加深这个认识,这是现在的第一步,加深的这个认识,然后你谈修行的话,你根据你的认识去修行就对,那么现在我们今天继续下去啊!继续下去,

  【‘龙猛菩萨云:“诸佛辟支佛,诸声闻定依,解脱道唯汝,决定更无余。”此赞般若波罗密多,声闻独觉亦须依此,故说般若波罗密多为母,是大小乘二子之母’。】

  啊这个一点,所以上面是用几个比喻啊,来说,现在呢,合法。这个龙树菩萨说佛那就是大乘的,辟支佛是缘觉,声闻,他不管是那一乘的人,他最后一定要依这个啊来解脱。他的解脱道只有你,除了你以外,再没有其他的了,换句话说,这一个是确定的三乘彼此。此赞般若波罗密多,声闻独觉也必定要依这个,所以说这个般若波罗密多智慧啊!这个是,是什么,大小二乘的母,这一点我们要了解,

  【“故证空慧,不能判别大乘小乘,以菩提心及广大行而分判之”。‘宝鬘论云:“诸声闻乘中,未说菩萨愿,大行及回向,何能成菩萨。”此说不由见分,当以行分’。】

  耶!以证得空性的智慧啊!不能用这个智慧来判别那个大乘跟小乘;大乘、小乘不是说你有证得空性的智慧,不是;而是以菩提心,由于这个菩提心,所以你行广大行,拿这个来辨别的,在这个地方有一点点问题啊!平常我们现在说中观、唯识;这个两家对于这个概念上面有一点差别,有一点差别,在我们目前并没有彻底认识之前哪!这个争论哪我们也无法能够很彻底圆满的去了解它,啊,乃至于他究竟争论些什么都不知道,不过呢?至少有一点,一般大家我们说中观是究竟的最彻底的、最圆满的,现在,那么换句话说,哪,根据那些历来的祖师大德,已经经过了千百年的详细的辨别以后,说最究竟圆满的道理,那个就是叫作中观。中观里边告诉我们最后也会说,我们现在哪证得的空,空性,了解的空性譬如说在禅宗里说大澈大悟,所见的那个内容等等的话,这个就是这地方说的真空的这个慧啊!这个不是判别大乘小乘的关键,而判别的关键在那里,菩提心及广大行。注意喔!注意喔!所以这是为什么?为什么?看在阿底峡尊者的传记上面,在印度当年,阿底峡尊者见过这么多的大善知识,他第三位大善知识--阿赙都帝,阿赙都帝就是什么?是对中观有认识的,正确认识的一个人,而且跟他学了以后啊,他就能够见到了阿赙都帝以后,还见到大明杜鹃论师,就真实彻了那个空性,那个当时他的老师就告诉他,“对!你现在在加行位上的。”实际上这种情况啊,以前我们说过很多遍,在我们中国的祖师当中,达到这种位次的没有几个,啊!但是后面的人告诉他,“你单单学这个啊!不行啊!不行啊!”耶!而以后遇见金洲大师,他把金洲大师看成老师当中最珍贵最主要的原因,为什么?就是因为金洲大师把大乘的主因传给他,那个完整的教授,平常书本上,大家都看得见,但是完整的教授却是从金洲大师得到的。现在我们最主要的是辨别这一点。

  【“如是证空性慧,尚非大乘不共之道,况诸余道”】

  菩提道次第广论第八十九卷B面

  啊!从这地方就可以看见证得空性,换句话说到大澈大悟这件事情啊!这,这样达到这样高的程度啊,我们现在不必说大澈大悟,因为往往有的人不了解我们哪就是啊就算是这样吧!就是说哪你证得空性了,因为关于大澈大悟这个境界啊!我自己也没大澈大悟,所以啊并不究竟了解,不过我所了解就是这样,你真正的发了心以后,要想上去的时候,那个时候第一件事情啊!的的确确要大澈大悟,那是千真万确绝对不可少,像母一样,但是呢它并不是啊这个种姓决定的因,这一点啊并不是忽视这个大澈大悟,绝对重要,必不可少,这一点这个地方说明。啊那么当然这个见解是以中观来别,而其他的别的宗派见解不同,这个地方啊我们暂时不太讨论它,就是达到这种状态,这个还不算是大乘不共之道,这句话是说这些是大乘道,但是并不是说它的不共道,现在大家分得清楚吗?就好像我们前面比喻当中,你要长一个东西的话,是要种在土里,要灌了水,又加肥料,还要太阳晒啊,还要种种的培植才长得起来的,但是所以长得起来,你要的东西,长得起来是要这个种子种对。如果你要苹果,结果你种个麦子种下去,长了半天长出来个麦,你那苹果啊不行,就这样,你把那苹果的种子种下去了,有了这个种子以后,不是说就能够长出苹果来喔,你还是要其他的,哪!水啊土啊太阳、肥料,这些东西叫共因。啊!所以这个共不共我们要分别得清楚。不是忽视其他的,而是说我们进去的时候要了解把握住根本的主因,然后呢?跟这个相应的其他的辅助的,怎么使得这个能够圆满成就的辅助的缘,一一加上去。啊!现在我们是辨别这个主因跟其他的余,所余的助因。啊那么证空慧尚且不是,何况其他的呢?何况其他的呢?所以这一个何况其他的这句话啊!值得我们深一层啊深一层啊。啊!现在连他证空慧,拿我们现在说,达到这样的情况,尚且不是大乘的余道,现在我们连他这个其他的,还差得十万八千里啊!所以更应该注意啊!更应该注意啊!啊!所以我们第一个首先啊在见解上面要,一定要认识这个。

  【“故若不以菩提心为教授中心而正修习,仅于起首,略忆文句,而于余道微细一分,多殷重修,显然于法知见太浅”。】

  哪下面就告诉我们了,所以我们现在真正重要的,应该把菩提心作为我们修学的中心哪!努力去作啊!不是说,啊刚开头的时候啊,略忆文句,像平常我们一开始念的时候啊都是念嘛几下,我们早晚课也是一样;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等四句,啊,然后呢在我们修密宗的仪轨当中,开头的时候也这么念几下,啊很多地方啊就这样,就是啊,还算好哩还略略知道一些文句咧,耶这个不对!这个不对!而我们真正主要的修习是这个才对。啊,所以说你略略把这个文句念一遍,而其他的余道;这个余道不是非道喔!是道,但是呢他是什么?微细一分,多殷重修。哎呀努力忙这些东西啊!那个很明白的你对佛法认识得太不够,认识得太浅,认识得太差。我们一定先要把那个根本的主因把握到了,然后呢,尽你的力量,随分随力,你作那一个都可以,啊,你念佛,念佛好;参禅,参禅好;学教,学教好。显教也好、密教也好。然后呢,你在这儿坐禅以外,不管我们说出家人有三件事情,行福、坐禅、读诵诵经都可以,在家人也可以。就是再结其他的因缘啊!这一点啊是这个地方特别需要了解的。

  【“总如生子俱须父母,道支圆满亦须方便智慧二品”】

  啊。就是这个比喻当中告诉我们哪!我们一个孩子的出生,一定要父母两样,那么现在你圆满这个道的道体,一定还要什么呢?也要两样,一个是方便,一个是智慧。方便是父、智慧是母,这个两个啊是最重要的不能合。

  【“特须方便上首发菩提心,智慧上首通达空性”。】

  那么我们一般说起来两样东西,那么这个两样东西的两个呢,有两个主要的,方便的这个,这个这个主要的啊上首是发菩提心,智慧的上首达空性慧。这个说明了,那这两样东西啊,还有其他的眷属各方面的配合,譬如我们现在说钢筋混凝土,是的,要混凝土跟钢筋,好像说起来要两样东西。其实呢这个混凝土,哎!还牵涉到

  很多啊,还要模板还要这个还要一大堆,是啊,都不能少啊,啊,当然同样的,这个我们要把这个根本认识了,然后呢,慢慢慢慢的,从那根本上面哪探索进一步去修习。

  【“设修一分而未全修”】

  啊,这个假定你单单这个修里边一部份而并不全部修的话,对不起你要求的这个圆满的结果一定得不到,这是我们必定要了解的。所以啊从这个地方,现在我们可以返回头去,为什么它本论一开头并不直接告诉你怎么修,一定把那个次第让你认得了清清楚楚,然后了解了再去修,就是你因地当中啊必定要把你所学的内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然后呢本末在那里,次第如何,一点没有错了,然后你做下去的话,耶!非常省力,很快得到。所以刚开始的时候,的的确确是看起来比别人比较慢,也许是慢的时候你慢了三年五年,乃至于三生五生,可是最后的结果啊!比别人快,快到什么?快无量阿僧胝劫,这个里边完全不能比,完全不能比啊,所以诸位如果说大家对这个概念弄不清楚,首先要弄清楚,弄清楚了以后呀,你们呀有时间的时候呀,譬如说今年或者等广论完了,或者假期里边你们可以把,好好的法华、华严这种大经大论约略的看一看,那时候你就很清楚明白了,那时候你才会知道,为什么善财童子一生取办,为什么大智如舍利弗、乃至于这么多的大了不起的大圣者,没有一个例外的,都要转无量阿僧胝劫,啊在这个里佛一再说,哎呀我出世只有一个目的啊,就把佛的圆满的这一个教法给你啊,啊我的目的就这一个啊,而且多生多劫就告诉你们啊!但是你们偏偏啊就没办法听我的啊!拿我们平常常常说的,我们不是来这里学佛;来学我啊!哪哪你怎么用呢?所以佛尽管给他讲了,但是他只选他自己愿意的,其他的听不进。那就害了,拿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我们眼前就可以看得见的,眼前就可以看得见的,啊,平常我们在圆圆满满的讲那个菩提道次第广论,如果正规的学的话,我们一定哪把自己心里那些东西拿掉了以后,然后一步一步要了解说,它论上告诉我们的什么?就这样!这个是正规的所以一开头的时候,告诉我们什么,要啊除了我们自己内心的三过,大家还记得不记得,这样,除了三过还够不够?不够。耶下面还啊学的时候还具三相那个三过,第一个覆盖固然不行;第二个呢?内心的等起有问题,现在这地方又可以重新温习一下,覆盖不管你什么,你没有真正的能够听。第二种情况呢?你心里面你有你这种相应的这个东西,听见了这个觉得欢喜。啊!其他东西啊,就算你不排斥,你听了以后当耳边风听过了,所以他那个整个的全貌啊,你把握不住。乃至于弄得不好的,你听了其他的,你心里面以你的概念排除掉了,结果不行。这个圆满的教授你就得不到,所以今天早晨,还有一位同修跑得来问我,他听了这个以后啊,说其中有一段啊!我以前用过功,一天啊这个用多少功,他要问这个方法。我可以说用两种心情。一个,很欢喜他来问一个我自己觉得,就像刚才提这问题一样,啊!他就完全弄错了。欢喜是什么呢?欢喜他肯来问,肯来问肯来问才能够把问题指出来。他好的是他听过以后,他好高兴,他觉得,啊!现在了解了。如果他不问的话,他就是执著在他这个问题上,他问什么问题啊!说哎呀你以前哪一天念几万声佛,怎么个念法。这那时候我就了解了,他心里面哪!他真正的心里面就是什么?他的等起啊!他自己有他的偏好,他跑到这里只想念佛,听见你说喔!你一天念两万声佛,他学到了,好了,其他的脑筋里面,耳边风,就这样,所以尽管有圆满的教法摆在那里,不行。眼前的事实就是这样,然后我们引到经证上面呢?你就立刻了解了。那华严经上说得清清楚楚,佛无量劫来就告诉我们这个东西,但是我们哪,心里就只听见欢喜这种种东西,如果你要参禅的话,你只听见这个,然后你去参,别的就听不见。不但是法华,华严上面怎么说,华严也这么说嘛!说大智如舍利弗尊者,坐在那里如聋如哑,为什么如聋如哑?大家我们说,我们相信他;这个不够的呀!他后来又说得清楚,因为你因地当中啊!你没有学这个东西,心里跟它不相应,我们好像看那文字信得过,但是真正的行相不一定懂,现在马上把眼前的状态指出来,就是我们现在的学那个广论,但是因为我们心里呢?真正的心里面所执著的什么?你好参禅的你听见禅听得很来劲,别的东西你不排斥已经算蛮好的,或者你在这里想念佛,你又想念佛,听到念佛的时候蛮来劲。如果有地方不对劲的话,你听不进,乃至于你排斥它,或者你心里面更忙你的事情,哎哟!你真正一天到晚想著,叫你坐在那儿听个这东西啊,你越听越烦。对不对?所以说,这个不但法华,华严上面也说,说你本来的因地当中,你在这一方面你就没有啊在下那个种啊!你种子没有的话,虽然啊那个土很肥沃,水、太阳摆在那里,长出来的没有用,长不出这东西来,就是你以前下的东西长出来了,对不对?所以到这地方,我们不但那个经文了解,而且内心的行相,啊原来这样啊,你就很清楚很明白了,所以这地方的,大家特别说一下,记住大家跑到这地方来啊!你们一定要把以前那个内心的垃圾啊!拿掉它,说我现在跑到这地方来的,先自己啊抽空,啊自己抽空,所以,那个过失一样,你不要把它这样放,倒盖不行,要仰上,然后里边啊我们心里这种东西啊,把它拿掉,啊,然后记住它,那你就有用,那个时候有用,眼前哪!花不了太大,将来是毕竟能够快速的成就,完全靠在这里,诸位啊欲速,好啊我赞叹啊!但是欲速要有速的方法,你如果要求快,而得不到快的方法的啊,结果下面什么?欲速而不达。啊可惜啊,可惜啊,所以在这地方啊,要告诉我们啊,单单哪修其他的一部分啊,这个不行的,

  【“若唯希求解脱生死,于奢摩他须莫误为毗钵舍那,善修无我空性之义”。】

  就是啊上面是大乘佛法固然如此,就算小乘吧!小乘人哪他不要求圆满大菩提,只求自己解脱生死,要求解脱生死,要学两样东西,什么,定、慧,戒是定、慧的根,是啊,你就算是要得到解脱生死,这是二乘之果,也一定要了解内容是有两样,定跟慧。你绝对不能把定啊误会以为是慧,啊,这个慧的特质是什么呢?是了解啊无我空性之义,这个才是慧,定是作这个的根本,这个差别啊,到后面详细的讲,眼前有个实际上的例子,我可以告诉你们了,以前很多年以前我遇见这样,以后又遇见,遇见好几个人,有的人在文字上面,只是啊玩一点文字游戏,有的人真的倒下一点功夫,得了一点定功,然后呢坐,打坐的时候,哇,那真精采喔,一坐几个钟点,然后在坐当中啊!心念一念不起,然后呢他觉得定当中啊,好像刚开始的时候啊,如云如雾,现在实际上呢,这种实质的东西啊,他慢慢的微薄、轻微了,到后来啊觉得空空洞洞。啊他觉得啊证了空了,以前我的确不懂,现在我完全了解了,我这个了解啊不是修证的了解,将来你们只要如法的去学的话,你就指得很清楚,像这种啊连他的根本定都没得到,啊我们真的学定的时候啊,有几个次第,第一个叫住心,住心又分粗细,心住,然后呢,住了安住平常我们的心散乱的,不是昏沉就是掉举,你要念佛,它就不听你招呼,你要数息,它就胡思乱想,就这样,所以不听你招呼的话,不是胡思乱想就是昏沉,到那时候啊,耶那内心安住在这个上头,那时候有种种的相应的很微妙的境界出现,更进一步他心慢慢的越来越宁静了,到后来他得到所谓欲界定,这个欲界定的状态啊,他那时候啊已经心里觉得,就刚才那种状态,实际上只是欲界定喔!再进一步叫未到地定,到未到地定的时候啊,觉得眼前的这种啊,身体的珍爱东西都不见了,好像空掉了,实际上呢?连他根本都没得到,然后呢从这地方还要超越,才得到根本定,这样耶!这个完全是共凡夫的耶,他说啊他已经见到空性了,实际上他不是说平白的说空话,因为平常我们在这地方,眼前的感受到身心上那个心里的烦恼,身上的粗重,他那时候在定当中慢慢一一消失掉了,到最后连那身体的形相不见了,对嘛!空嘛!实际上呢这个啊定的境界都没有啊,所以啊好可惜;除非你有善知识在旁边,他过来,经验人告诉你这错了,再不然你一定要圆满的教授,你没有这东西,你自己觉得很对啊!走上了错路都不晓得,啊走上了错路都不晓得,好可惜好可惜,这个地方啊我们千万不能误解。啊所以,“然”,继续下去,

  【“然若自许是大乘者,是则必须修菩提心”,】

  所以说哪,你小乘尚且要如此,如果是大乘的话,那么也两样东西千万不要误会,一分是不够的,而这个主要的刚开始是菩提心,那么

  【“如慈尊云”,】

  这个就是引,我们的,这个慈尊就是慈氏菩萨,

  【“智不住三有,悲不住寂灭。”】

  实际上呢?所有的大乘经论上面,都告诉我们清清楚楚,大乘的行者要圆满两样东西,一个是悲,一个智。一个是方便,一个是智慧。因为你有智慧,所以能够不住三有,三有我们生死轮回,所以你不被生死轮回所捆的原因是什么,就是你的智慧,了解这空性,但是了解了空性以后啊,没有大悲方便的话,你就安住在这空性当中,你就没有办法广行利他事业,那么这一个用什么东西提起来呢?这个要悲,悲所以不住寂灭。下面的解释,

  【“以慧遮止堕生死边,以悲遮止堕寂灭边”,】

  因为你有智慧,所以啊你能够从生死苦海当中跳出来,所以悲啊,把你堕落在生死当中的缺陷啊!遮止了,啊能够消除了。还有呢?你虽然了解了生死的空,但是你安住在空上面,安住在这个寂灭当中,不能广行一切利他,有大益的事情,这个靠什么,靠悲,又

  【“慧不能遮堕寂灭故”,】

  单单那个智慧呢,没办法遮止,没办法防止这个毛病,什么毛病啊!你啊乘空持寂,你见到那个一切都是空的,是嘛,见到了空你还有什么,没什么好动的了,就这样,所以你自然不愿意啊,这原因。

  【“不堕有边小乘有故”】

  啊,要晓得你不堕在三有苦海当中,不单单是菩萨啊,二乘他也有这个本事,也有这个能力,所以啊你真正的大乘行者,不是在这个上头啊,大乘的真正的行者跟二乘不同的地方,不是说你能够跳出生死输回苦海,而是说你有跳出来的本事啊,而还能够进去救他们,耶这个才是。

  【“菩萨道者,正所断除,堕寂边故”。】

  真正修菩萨行者他最主要的一点哪,这个主要的一点哪不是共凡夫的喔!是共三乘圣者的喔,这个我们要了解喔,啊他这个每一个地方的界限分得很清楚,你弄错一点点就出毛病的,啊所以他正所断除的,是不堕在这个寂灭边,不会安住在这个寂灭边,他会在三有当中,这样,啊这个意思是说啊,他有这个证寂灭的能力,但是呢不堕在这个地方,这句话特别说明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凡夫也说对啊,那么菩萨道他不堕在这个里边,我们凡夫我们也讲救人,我们说起来,我们学菩萨,我们不堕寂灭边,你谈得到堕寂灭吗?你有本事堕寂灭吗?耶他是能够证得寂灭,但是他不堕在里边,你真的有本事堕在里边啊,我还佩服你咧,你还成个圣者咧,现在我那个寂灭是什么?知道都不知道,然后呢拿这个菩萨呢作一个借口,自己骗自己还是哄别人哪?这一个要分别得清楚,啊这个顺便一提,针对著有一些人的误解,所以啊特别加上末下末后一段话。

  【“解佛密意堪为定量诸佛子等,若有如此宝贵之心,于内生起执为希,有叹生如此希有妙道”,】

  这个对佛的真正的深密的内在的意趣,啊能够不错的,啊如理如量了解的那些人,这个才是真正什么?佛子,佛子啊。如果说,这个有了这样的生起了,这个是最最宝贝的菩提心宝,那个时候,应该执为希有啊,这个才赞叹啊!这个才好啊!这个才是啊真正的无上深妙的大法啊!所以前面是告诉我们啊,现在我们真正修学的根本在那里?指出来。指出来了以后啊告诉我们,我们哪全部精神应该努力在这个上头,这个才是对的,如果说我们对这一点不认识呢,就犯了一个毛病,什么毛病?下头说,

  【“若内心生愚夫所爱微分功德,则不执为如是希奇”。】

  一般人是怎么呢?他也要嘛不修行,修行一定啊马上见效,但是这个什么啊!微分功德。这种微分功德啊是愚夫所爱,愚夫所爱,这个愚夫是对了这个会执的,但真正啊,能够了解佛陀密意的,如理如量的这些称得上佛子的人哪,对这些微分功德,他不会觉得啊希奇,不会觉得希有,不会的。这个平常啊,所以我们现在要了解一个道理,譬如说,我们不要说,哎呀那个开悟了,不要说念佛得到三昧了,不要说这些吧,现在我们随便啊,做一点小小的小事情啊,这么一点点,啊,哎呀觉得很欢喜,就这样。今天拜了一下佛,平常的时候啊,哎呀我就是要妄想啊,就是昏沉,今天拜了一下佛啊,哎,觉得心里面啊很宁静,大家就哎呀欢喜得不得了,觉得哎哟这个拜佛啊,那个实在是啊连他功德都谈不到,啊或者是做了一点点事情啊,哎呀那就欢喜啊,这个都是什么啊?愚夫所执的微分功德,啊微分功德,但有没有?有的。所以它还是叫它功德啊,所以现在这个圆满的教授告诉我们真正重要的在这个地方,啊乃至于我们外面去看看,哎呀看见的这个,看见那个就觉得这个也要做,那个也要做,这个也要做,不晓得有多少事情要做,但是你在这些事情当中,你一定要分辨得出来本末,本末最重要,啊还有呢就是啊不要停在这里,就算是正确的这个得到了以后,还要从这个上面步步上升,千万不能停在这里。

  【‘入行论云:“余自利不起,利益有情心,此希胜心宝,先无今得生。”又云:“岂有等此善,何有此知识,岂有如此福。”又云:“谁发胜心宝,即礼彼士身。”又云:“从摇正法乳,出此妙醍醐”’。】

  那么把这个入行论上面一段一段,它这个地方特别,就是说这个论本身叫入菩萨行论,你要修学菩萨,就从这个地方进去的,啊它前面一开头就特别强调,那其他的那些单单求自利的、只管自己的人哪,他生不起这样的这个利益有情之心,啊广利一切有情,前面已经说过了,真正要自利啊必定要从利他起,反过来你真正利他啊是真正是利你自己,这个才是什么?稀有的、才是殊胜的,我们啊心学之宝。现在啊由于修学了如理如量的佛法,了解了修行啊,耶以前没有啊,现在得到了,欢喜啊!高兴啊!啊觉得那有比这个更好的啊!岂有等此善。啊的的确确这个才是好的啊,以前那种微分的功德,是愚夫所爱啊,这个实在是错啦,天底下没有任何一样东西可以跟它相比的,所以说岂有等此善啊!你怎么得到的呢?哎呀这个要真实靠善知识,大善知识啊!没有大善知识的引导,是绝无可能啊!岂有如此福,得到了这个东西,这一个东西的福德是不可思议啊!不可称量啊!下面会详细的说,这个的确是菩提心宝啊!所以我们哪经常要思惟,那怕一个很小的小地方,你心念一动,哎呀那个证果的罗汉果上把你啊恭恭敬敬的,那个时候这个种子才有一念这么落下去喔!这样殊胜喔!就因为什么,就因为这个东西真正宝贝啊,所以我们现在在这一点上面,才是修学佛法第一步,如果你只求解脱或只求自了,那不必忙这个,你要想谈佛法的话,这个才是它的真正的中心,最重要的啊!啊所以说下面又说,谁发,不管是那一个人哪,他一旦发起了这个殊胜的心宝的话,那就是我们真正应该恭敬的,即礼彼士身啊!耶这个才是真正尊贵的,耶这个才是真正尊贵的,所以华严经上面说嘛!华严经上面叫“发心究竟二不别,如是二心初心难”。

返回目录

-----------------------------------------------------------------------------------------------------------------

更多日常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