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定解宝灯论》讲记(四十四)
达真堪布:《定解宝灯论》讲记(四十四)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继续讲解《定解宝灯论》。老仙人很仔细地答复了七道难题。此时流浪者心里非常高兴,怀着惭愧,恭敬地跟老仙人说了很多。
乙二(依殊胜窍诀略说)分二:一、宣说本论之殊胜;二、以窍诀方式宣说本论要义。
丙二、以窍诀方式宣说本论要义:
口出此语敬礼时,仙人则于流浪者,
更为深入而归纳,上述之义教诲言:
老仙人为了流浪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能够真正证得,于是把七道难题的内容再深入归纳,再次为流浪者讲了一遍七道难题的内容。
殊胜正法狮子乳,唯慧妙器可盛纳,
余者纵勤亦不存,容此法器即此者。
“殊胜正法狮子乳,唯慧妙器可盛纳”:前面所讲的七道难题的内容,都属于甚深法义。犹如雪山里的狮子的乳汁,唯有金器才能盛纳。若是将雪山里狮子的乳汁放在一般的容器里,这个容器立即就会裂坏,甚至把乳汁漏出来。同样,只有具足智慧的人,才能够成为甚深法义的法器。
“余者纵勤亦不存,容此法器即此者”:若是没有智慧,很难真正了知和证悟这七道道难题的内容,即使他再三思维、研究,也很难领悟此甚深法义。现在有很多人也在研究佛法,研究中观,但是你再思维、再研究也不可能真正的证悟。
“此者”指文殊菩萨的心咒,即“阿绕巴匝那德”。 文殊菩萨是诸佛智慧的象征,这六字心咒含摄着七大问题的内容及甚深法义,是甚深法义的法器。每一个字都分别含摄着七大难题的的甚深法义,即双运智慧。
阿字无生之法门,RA字远离诸垢门,
巴字显现胜义门,匝字无生无死门,
那字远离名称门,德字甚深智慧门。
“阿字无生之法门”:“阿”字是“阿RA巴匝那德”的第一个字。阿字代表什么?代表无生之法门,不生就不灭,即不生不灭的空性。“无生”是指诸法不是自生、他生、自他而生,也不是无因而生。在《真实名经》、《大幻化网根本续》里都有“阿”字的解释。“阿”字代表我们的本性、空性,含摄着我们前面讲过的第一个问题“见解无遮或非遮”。
中观究竟的见解应该是无遮还是非遮?一些大德认为是无遮,一些大德认为是非遮。比如,格鲁派的一些大德认为究竟的见解应该是无遮,若以胜义谛的观察量进行观察的时候,轮涅一切法都是空的,所以最究竟的见解是无遮。觉囊派的大德则认为,属于戏论的世间法空,但是如来藏不空,即使以胜义观察量观察时也是不空的,所以最究竟的实相、最究竟的见解应该是非遮。自宗承许中观最究竟的见解应该是无遮,但是它不同于格鲁派大德所说的单空,而是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它与显现不二,不堕落空边。
我们所念的咒语的每一个字,都有甚深的含义。比如,文殊菩萨的心咒“阿绕巴匝那德”,其中的“阿”字代表大空性,它含摄了第一个问题里所讲的很多的甚深法义。
“RA字远离诸垢门”:“垢”指烦恼障和所知障。若没有了烦恼障和所知障,自性光明也就自然显现了。这就是远离烦脑障、所知障的究竟的法性。
“RA”字含摄着我们前面讲过的第二个问题的内容:声缘证二无我耶。印藏大德们对此都有一些不同的观点,也存在很多争论。如同前面所讲,声闻和缘觉证悟了人无我,这是没有疑问、没有辩论的。现在辩论之处在于:声闻和缘觉有没有证悟法无我。有的说没有证悟法无我,有的说证悟了一切法无我。比如,格鲁派一些大德认为,声闻和缘觉已经证悟了二无我,而且证悟了一切法无我。因此三乘的见地是同一的,没有高低。自宗的观点认为,不能说声闻和缘觉没有证悟法无我,但是也不能说他们已经证悟了一切法无我。若是证悟了一切法无我,声闻缘觉在见解上就和大乘菩萨没有差别了。若二者在见解上没有差别,修行是随着见解的,那么修行上也就没有差别了,这是不合理的。
自宗观点认为,声闻和缘觉证悟了法无我,但是,他们所证悟的法无我是非常小范围的一个法无我。犹如虫子在芝麻上咬出来的洞里面的虚空一样,虽然小,但是也是虚空。他们所证得的空性非常微小,但是也是证悟了空性。他们虽然证悟了一个小范围的空性,但是也可以说是证悟了法无我。犹如喝海水,虽然只喝了一口,也是喝海水,不用喝进所有的海水。同样,尽管他们所证悟的法无我是小范围的一个空性,也是证悟了法无我。这里主要辩论的是他们有没有证悟法无我,有没有遣除这样一个障碍。“RA字远离诸垢门”含摄着第二道难题的一切内容。
“巴字显现胜义门”:最究竟的胜义谛就是空性,它不离显现,现空不二。“巴”字就是代表这样一个门,代表这样一个真理。它含摄着第三个问题:入定有无执着相。
入定的时候,有执着还是无执着?有的观点认为,入定的时候应该有执着。如果不执着无或空,就无法对治有边的执着。若要破除、对治对有边的执着,必须要执着无边,这个时候应该有执着相,执着无相。此时若什么念头都没有,就相当于入睡眠一样,无法能够对治烦恼。有的观点认为,入定的时候无执着。如果入定、修行的时候有执着,这样就和一般凡夫没有两样,更不能对治烦恼。
自宗的观点认为,首先应该着相,然后应该不着相。刚开始以理论观察的时候,应该执着。当你真正明白了、自然安住的时候,不应该执着。“巴”字显现胜义门,应该先着相,后不着相。所以巴字显现胜义门,它含摄着我们前面所讲的第三道问题。
“匝字无生无死门”:“无生无死”也就是空性,代表双运。指这些念头、分别念无生无死,最究竟的实相也是无生无死、不生不灭的。它含摄着我们前面所讲过的第四个问题:观察修或安置修?
观察修还是安置修?有的时候应观察修,必须要观察;有的时候应安置修。若刚开始的时候就安住,要求无有任何的念头而安住,这就如同以前的和尚宗,以及现在一些修学大圆满的人,他们主张刚开始的时候应该自然安住,不应该以分别心去伺察或分析,否则会增加分别念,还是入了“分别”的樊笼。而有些宗派,尤其是格鲁派的一些大德则认为,应该任何时候都不离观察,否则就如同睡眠一样,不起作用,所以应该观察。
自宗认为,刚开始的时候应该要观察,后面不观察。你现在没有真正生起定解的时候,应该依这些教证、理证去观察。经过观察而真正了知、明白,真正生起了定解,这个时候就在这样的见解当中安住,不应该再观察。若没有真正生起见解的时候,应该观察。真正生起了见解以后,应该安住。刚开始应该有分别念,最后不应该有这些分别伺察念,所以应该自然安住。第四个问题的意义非常广,如果广泛地讲,有很多的内容,这些内容都可以包含在“匝”字里面。
我们所念的咒语就几个字,但是它的含义都非常得深。比如文殊心咒,每一个字都不离二谛双运的智慧,每一个字都不离此甚深法义。若是你没有真正证悟,仅念这个咒语也没有太大的力量。为什么说念咒语有力量呢?因为能够通过这些咒语,开启甚深法义的智慧,那才是真正的念咒、持咒。
“那字远离名称门”:名称属于言思的范畴。在最究竟的实义上,就是远离一切名称的。二谛双运的真理是远离言思的,所以远离名称。这个门含摄着我们在前面讲的第五道难题的整个内容。
二谛何者为主要。有些论师、大德认为无我、空性等胜义谛重要,有的认为因果、轮回等世俗谛重要。若说世俗谛重要,偏向于世俗谛、名言,然后去执着,根本无法能够证悟空性的真理。若说无我和空性重要,因为只有它才能够断除轮回的根,所以偏向于空性胜义谛,既然一切都是空的,就不取舍因果了,甚至开始去造业,这种就是修偏了。这两种观点都是不应理的。
自宗的观点认为,二者同等重要。在世俗谛、名言上,二谛都有,应该分开安立,可以承认。在胜义谛上,如在菩萨根本慧定面前,二谛应该是双运的,不应该分开,二谛这样的分别也是没有的。二者同等主要,不能留一个舍一个,这与诸法的实相相违,所以是不应理的。
“那”字代表远离名称的这样的真理,它含摄着第五个问题的内容。
“德字甚深智慧门”:二谛双运的究竟实相是远离言思的,远离我们的分别念。它是智慧的行境,根本不是心识的行境,所以它是甚深法义。“德”字代表二谛双运的法义,它含摄着我们前面讲过的第六个问题和第七个问题。
第六个问题:异境何为共所见。有的人说有共同所见,有的人说没有共同所见。自宗的观点认为,若不通过观察,暂时可以观待安立共同所见。为什么说是暂时的共同所见呢?它是在名言上观待而安立的,是经不起观察的,所以是暂时的。比如,对人来说,共同所见是水;对饿鬼来说,共同所见是脓血。无论是水还是脓血,它都不是究竟的共同所见。若是要安立一个究竟的共同所见,那就是二谛双运、现空双运的真理,即法界明分或现分。这个明分或现分,它是不离空性的,所以究竟上就是二谛双运的实相真理,所以也是“甚深智慧门”。
第七个问题:中观有无承认否。此处指中观应成派有没有承认。有的说有承认,有的说没有承认。自宗的观点认为,在抉择胜义谛大空性的时候,是没有承许的;但是这个时候没有承许,不能说任何时候都没有承许。若站在菩萨后得中观的境界里,二谛可以分开,二谛各有各的承许,他们也承许基道果这些法,所以不能说任何时候都没有承许。在入定中观的时候,是没有承许的;但是在后得中观的时候,是有承许的。
在真正抉择胜义谛大空性的时候,应成派主要抉择的空性,是菩萨入定的境界,是根本慧定的对境,所以它是远离戏论的大空性。站在这个角度上,可以说应成派自宗是没有承许的,这也是它最究竟的自宗。在后得中观菩萨出定的时候,二谛分开,各有各自的正量,各有各自的承许。它也讲因果和缘起,尤其是基道果这些法,这个时候它也是有承许的。
“德”字含摄着这两个问题的内容。
此等六门每一门,若以二谛理观想,
修持如幻之等持,无边海水一口饮,
心间无垢宝珠中,明现总持辩才慧。
“此等六门每一门,若以二谛理观想”:虽然文殊心咒仅仅六个字,但是它包含着整部《定解宝灯论》的内容,而《定解宝灯论》则包含了显密一切经典续部的精华。这六个字所含摄的面及义理非常深广,大家要如是去了知、证悟。
文殊心咒等任何咒语都有甚深的含义,每一个字都不离二谛双运的真理。在这样的证悟或见解的摄持下,观本尊、念咒才有力量,才能够成就。
“修持如幻之等持”:比如,我们在自己的前上方观想文殊菩萨,然后念文殊心咒。应该以甚深的智慧摄持,即无论是文殊菩萨还是咒轮,都是显而无自性的;咒语的每一个字都含摄着二谛双运的真理。若真正证悟了此实相真理,在此见解和状态当中念、修,这就是“如幻之等持”。
若是没有证悟实相真理,没有见解的摄持,我们念文殊心咒、观文殊菩萨等都没有多大的意义,不是真正生起次第的修法。真正生起次第的修法是不离圆满次第的,不离证悟空性的智慧。“阿ra巴匝那得”的每一个字都不离二谛双运的真理,若真正证悟了此真理,再观想、修持,才是真正的生起次第的修法。
“无边海水一口饮”:无量无边的海水一口就能饮到腹中,这是比喻。喻指我们所要学的这些学处,或指无量无边的这些显现法之自性,都当下即能够了悟,立即能够圆满。
“心间无垢宝珠中,明现总持辩才慧”:“心间无垢宝珠”指最究竟了义的文殊菩萨,即我们自己的自性,也就是我们本具的光明。八大辩才和圆满智慧等功德自然就能够显现出来。
我们修生起次第的时候,比如修文殊菩萨或修金刚萨埵佛等其他法,都是如此。“嗡班匝萨垛吽”这六个字也含摄着甚深法义,含摄着现空不二的实相真理,我们应该有此见解,这是很重要的。虽然我们每天都修法,修金刚萨埵除障法、文殊法等,但是我们没有这样的见解和智慧,所以达不到效果。若真正想成就、想开取本具的智慧能量,就要这样修持。
以灭四边定解道,达到实相入定于,
离思光明本法界,文殊大圆满境界。
“灭四边定解道”指对远离四边的大空性生起定解,这是道。生起定解,它本身就是道,就是我们成就的唯一方法。定解有很多含义,此处指证悟远离四边的大空性的定解,即对远离四边的大空性生起定解。以此道到达最究竟的实相,即大空性。安住在远离言思的本具的“光明本法界”中,这就是“文殊大圆满境界”。
我们现在修持大圆满,应该有证悟大空性的智慧。现在讲特加行的时候,主要讲一些空性的见解。为什么要讲空性的见解呢?若是没有证悟大空性,无法能够证悟大圆满。如同刚才所讲的,首先要以“灭四边定解”的道到达大空性实相。在证悟大空性真理的基础上,入定安住于远离思维、分别的本具光明的法界中,这才是真正的“文殊大圆满境界”。
空性的见解是非常重要的。修大圆满必须得有证悟空性见解的基础。大圆满窍诀部里“拆毁心房之窍诀”是证悟空性真理的方法。首先以此窍诀证悟空性,再将心抉择为空,空抉择为光明,然后在这个境界中安住,才是真正的大圆满。
若是你将显现抉择为空,空抉择为光明,然后在光明当中安住,才是文殊大圆满。否则,若是直接安住,没有将显现抉择为空、空抉择为光明的基础,就很容易修偏。
离边见王广境界,现见入定真谛中,
自灭四边劣意暗,显现光明之日轮。
远离四边、八边的证悟大空性的见解,它是诸见解中最高的见解,所以称为“见王”。在如此深广的境界当中入定,就能现量见到最究竟的真谛。这个时候四边等劣见、邪见自然息灭,能立即消灭、断除意海当中的黑暗。本具的光明如日轮般显现。太阳一出来,黑暗自然就消失;本具的光明显现时,邪见、劣见等心灵当中的黑暗都立即消失。
正直观察大仙人,顿现分别流浪者,
彼二通过问答式,说七轮宝数难题。
“正直观察”指以教证理证去观察,然后再辨别、再取舍。“老仙人”是麦彭仁波切原有的意识,后来出来的分别念是“流浪者”。麦彭仁波切通过老仙人和流浪者问答的方式,宣讲了七道难题的内容。“七轮宝数”指轮王七宝的数字“七”,是个吉祥数字。这七道问题含摄着显密宗很多难以解答的问题。显密宗最主要的内容都在这七道问题里。
实际上,麦彭仁波切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他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疑惑。其实原本的意识是他自己的见解,突然出来的分别念应该是我们这些后学者的见解,著者分别将这二者比喻为“老仙人”和“流浪者”。我们的心确实是流浪者。
智浅寻思如我者,于极甚深广大义,
如从圣者智慧中,取出而造此论典。
此处主要讲的是此论以什么方式而造,所造的论典是否可靠,是否值得学习。
“智浅寻思如我者”:此处,麦彭仁波切谦虚地说:我的智慧浅薄,也是爱分别的一个人。第一、智慧浅薄;第二、愿意分别。其实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于极甚深广大义”:但是这部《定解宝灯论》的义理却极甚深广大。前面讲过,显密一切经典续部的最重要的内容都在这里,若精通了这七个问题的内容,就相当于精通了一切经典和续部。之前印藏高僧大德难以解答、最有辩论的几个问题都在这里。印藏曾出现过无数的大德高僧,但是很多在示现上对这七个问题都没有正确的答复,没有正确的一些解释。
“如从圣者智慧中,取出而造此论典”:虽然我智慧浅薄,分别心也特别重,但是《定解宝灯论》不是以我的分别念而讲,也不是以我的智慧而讲,是以传承上师们的窍诀和加持宣讲出来的,所以是没有错误的。
麦彭仁波切毫不客气地说:这部《定解宝灯论》是通过传承上师们的窍诀和加持撰写的,所以是不会有错误的,你们可以学修。我依靠的是传承上师的加持和窍诀,就相当于从传承上师们的智慧当中取出来一样,所以说这是不会有错误的,值得大家学习,也值得大家给予重视。
思维善说妙法雨,百万佛子可证道,
欣然听闻得大利,以欢喜心洒甘露。
这部《定解宝灯论》是无数的佛子解脱成就之路。这么好的法,若你喜欢听、愿意听,就一定会得到大利。不仅是流浪者,甚至其他众生、我们这些后学者等,若是也愿意学,愿意听,也肯定得大利益。所以老仙人也是很欢喜地讲了这个法,洒下妙甘露。
“思维善说妙法雨,百万佛子可证道”:通过教证和理证所讲的《定解宝灯论》,如同洒落的善妙法雨,无数佛子通过此论的教义、窍诀,能证得真理。《定解宝灯论》是无数佛子成就的道路。“百万”形容数目之多,无数。
“欣然听闻得大利,以欢喜心洒甘露”:若流浪者或其他众生能够欢欣喜悦地听闻,一定会得到大利益,能开悟、见性,能解脱、成佛。我们现在听闻和学修时,也应该有欢喜心,以欢欣喜悦的心态去听,就能得大利。老仙人一看流浪者好像是很愿意听似的,于是他也就开始“洒甘露”,即宣讲这些难题的甚深法义了。
是故再三而思维,为利希求深广义,
依心明镜中所现,德名玩童撰写也。
“是故再三而思维,为利希求深广义”:这也是麦彭仁波切的谦词。他为了什么宣讲此甚深法义,撰著这样一部论典呢?第一,我自己(此处指著者麦彭仁波切本人)对这些甚深法义要“再三而思维”。以前曾思维过,但是应该更深入地思维;第二,为了利益希求甚深法义的众生。像流浪者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希求甚深法义,但是这些道理太难了,谁能够如实地解释和正确地答复啊?可见,他为什么撰写这部论典?为了希求甚深广义的这些众生,为了自己能够更深入地了知或证悟这些真理而写的。
“依心明镜中所现,德名玩童撰写也”:他原本就有根基,他还学习过历代传承上师的教言,也肯定祈祷过、安住过,因此以心里显现出来的内容进行撰写。很多解释里讲,麦彭仁波切在七岁的时候写的这部论典,宣讲的此甚深法义,所以是“德名玩童”。 麦彭仁波切名字的第一个字是“德”,因此“德名”也就是指麦彭仁波切。“玩童”即小孩正在玩耍的时候,边玩边撰写的。
佛法深理如虚空,虽然无法尽宣说,
依此定解宝灯论,能获胜乘之妙道。
“佛法深理如虚空,虽然无法尽宣说”:佛法里讲的道理如虚空般无边无际,我们常说“八万四千法门”,其实法门无边,佛法就如虚空一样无量无边,都要如实地宣说是很困难的。
“依此定解宝灯论,能获胜乘之妙道”: “胜乘”此处指大乘,尤其是指密乘、大圆满乘。若能够依此《定解宝灯论》而学习、宣讲,一定能够获得胜乘之妙道。这样你今生就可以成就,立地就可以成佛,这是不用怀疑的。
佛法无边,很难掌握。但若是你能掌握《定解宝灯论》,那你就能够找到一条殊胜的妙道,今生一定能够成就。
这部《定解宝灯论》主要讲了七大问题的内容。虽然它是部理论性的著作,但是这些内容都是我们必须要懂的。只有懂得了这些内容,才能够精通佛理,才能够真正地修持、成就。虽然现在我们也在念经、修法、打坐,但是为什么始终达不到效果呢?为什么始终没有成就昵?主要原因就是不明白这些道理,没有真正领悟真理。
《定解宝灯论》是显密结合的一部论典,其中讲的不仅是显宗的义理,还有密宗的要义,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好好地学修,掌握这些内容,证悟这些甚深法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获利。我们主要是修大圆满,大圆满有前行引导和正行引导。我们强调实修,尤其是现在要修大圆满前行,但是我们若是不明白《定解宝灯论》的这些内容,修习大圆满前行也很难成功,就更不可能修持大圆满正行并获得成就,所以大家一定要对这部论典给予重视。
我这次给大家讲《定解宝灯论》,也是为了巩固我们的实修,为了让大家能够更深入、更高层次地修持净土与大圆满,尤其是大圆满。大家一定重视起来,好好地学修。不能把这部论典当作某种理论或知识放在一边,去修其他的加行引导和正行引导的内容,这是错误的。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