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二十四)
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二十四)
辛二、分别之对治分三:壬一、见道顶加行之因;壬二、彼大菩提果;壬三、见道顶加行之自性。
二、释见所断分别之对治分:附说与通释。
(一)附说分二:一、见道顶加行之助伴;二、见道顶加行之果。
壬一、见道顶加行之因
{一}见道顶加行之助伴(因)分三:
1、结合:此段说一颂(有法),有所为者,谓如前所说见道顶加行,所治品与对治品有四种,彼等间接直接显示如其所应任持,在彼之后见道顶加行以何因能成就菩萨摩诃萨,或许为是生起之因,显示彼即是所为故,名结合。如是俱显见道所治品对治,是能成就菩萨摩诃萨的见道之因,若许为之因即此处之颂。
2、根本分:经说与论释二种。
(1)经说:(经文不录:457页)。
颂曰:为他示菩提,其因谓付嘱,证彼无间因,具多福德相。
(2)论释:释彼经义谓“为他示菩提”一颂。
3、解释:就词义门释,说明性相。此中分:净治他身心及净治自身心有二种。
(1)净治他身心分二:一安立通达果法;二安立因教法。
一、安立通达果法:(经文不录:457页)。释彼之义谓“为他示菩提”。是说有性相菩提,建立开示他等所见之道,是一种。
二、安立因教法:(经文不录:458页)。释彼之义谓“其因谓付嘱”。是说唯于彼等菩萨因相,就真实句义等门,各各正付嘱般若波罗蜜多是第二。
(2)净治自身心:明菩萨摩诃萨能得无间因。(经文不录:458页)。释彼之义谓“证彼无间因,具多福德相”。是说能得菩提的无间因,是自修证般若波罗蜜多等,则具足多种广大福德性相者是第三。
论义是说:由菩萨加行道,于他具根所化众生见道,及通达修道能生授记(有法),说为了知垢尽无谛实生的性相,是生菩提或当得菩提的因者,谓是彼之能生(菩提)故,由菩萨加行道,于具根所化众生,开示教导般若波罗蜜多(有法),是当得见道顶加行的因者,谓彼是能生福德资粮故。大乘加行道上品世第一法,是见道顶加行的因,是能生彼的智资粮故。菩萨加行道能得菩提无间决定因见道,由自根本定修般若波罗蜜多,在后得位为他宣说教法(有法),是大乘阿罗汉广大福德殊胜者,谓较安立三千世界有情,从预流乃至阿罗汉是福德广大甚多的性相。显示三因处,经说从不动如来刹土不再显现有所为者,谓见道时能沉没(息灭)一切颠倒分别,是显所为故。
壬二、彼大菩提果分三:癸一、明自宗之大菩提;癸二、许实有性不应道理;癸三、欲证究竟大菩提须许诸法皆空。
{二}见道顶加行之果分:经说与论释二种。
癸一、明自宗之大菩提
[一]经说:明尽无生智大菩提。(经文不录:458页)。
[二]论释分二:1、明经义大菩提;2、破以分别假名大菩提。
1、明经义大菩提分三:
(1)结合:此处说一颂有法,有所为者,谓是问为何果义,前说许见道三因,是何大菩提果,所显彼之答问是所为故,名结合。为何义许见道的因是何大菩提果,以一颂说名大菩提。
(2)根本:释彼经义
颂曰:垢尽无生智,说为大菩提,无尽无生故,彼如次应知。
(3)解释:就词义门释谓烦恼等。此中亦分:安立因法;成立宗法二种。
{1}安立因法:谓诸垢永尽及无生智,是通达一切法不颠倒的定相。法身等如所有性者,说为是大菩提。
{2}成立宗法分:以教成立;以理成立二种。
[1]以教成立:观察烦恼与所知障之垢,已生与未生者,谓除法界,如此法皆非有,是说法界体性如虚空皆无生灭故。
[2]以理成立:如其次第,谓一与多的体性及因与果的量等,应无实法,如其次第如虚空花皆无灭与生故。
一切相智(有法),是大菩提者,谓是尽无生智的究竟智故。一切相智(有法),是尽智之智者,谓是现证二障在胜义中无尽的究竟智故。一切相智(有法),是无生智的智者,谓是现证二障在胜义中无生的究竟智故。二障(有法),是胜义中无生灭者,谓胜义中无是法界离戏论性故,如虚空无生灭。二障(有法),无谛实者,谓谛实的一与谛实的多随一皆无有(不成立)故,如虚空之莲花。二障(有法),胜义中无生者,谓胜义中自、他、俱(自他)及无因随一皆不生故,如虚空之莲花。二障(有法),胜义中无生者,谓胜义中有亦不生,胜义中无亦不生,有无二俱亦不生,胜义中有无二俱非亦不生故,如虚空之莲花。二障(有法),胜义中无者,是缘起故。如幻。(以上见《辨中边论》及《七十空性论》)是故现证垢尽无谛实生究竟的智,是真皈依处究竟大菩提的定相,如是之智,是此处正说大菩提的定相。
癸二、许实有性不应道理
2、破以分别假名大菩提分二:一破实事师宗;二建立无自性师宗。
(1)破实事师宗分二:一以正理相违破;二以所许相违破。
一、以正理相违破分三:
(一)结合:通达二障胜义中作生灭的智,彼不应为大菩提,因为二障在胜义中尽无生故,二障碍谛实空任持故,名结合。由所有法坏灭想,于尽以为尽智,以法不生想,于彼不生以为无生智,亦说为尽无生智,菩提亦说为尽无生智,于彼等唯尽无生应不合理,此处以颂说明。
(二)根本:
颂曰:无灭自性中,谓当以见道,尽何分别理,得何无生相,
若有余实法,而于所知上,说能尽诸障,吾以彼为奇。
(三)解释:就词义门释,已生与未生如其次第,远离尽与生障破相的灭,若是胜义中真如性,若是有自性,即是于法颠倒执著,汝说以见道力分别等的自性生者有何尽,未生之有法尚未生者有何生,因为唯是少许亦无,是故应以我宗所许是其密意。
论义是说:所知(有法),名对治见的道,如实事师所许见所断分别之理,先有云何能尽,从当生未生,尚未生有何得,如是能得之尽应无有,已生与未生诸垢未成,是无灭的离戏论自性故。是故若许得尽无生智的智,于我们中观宗所说,一切法无谛实性,必须唯应许可,因为倒执诸法无谛实性者,即执为有谛实性。汝事实师假立之垢尽及无生之理,唯是少许亦无有故。因成立者,如汝所说假名,由对治见道力所断分别,所知障与烦恼障体性,先已谛实生,何物为尽,先未生当生之垢有谛实者,以后未生之有法,如何生或如何得,因为得尽尚未尽未生,得体无有故,已生之诸垢尽相已灭,未生当生之诸垢,远离生的障碍相已灭,所以胜义中真如离戏论体性是有自性故。
二、以所许相违破分三:一取根本义安立所释;二明总结根本义;三后当广释。
一取根本义安立所释:中观宗许诸法无谛实,若不尔者,若许色等一切法在真实中有谛实,那么,佛说所知障与烦恼障一切分别,无余永断最希奇之处应非有,因为二障在真实中实有故,是此处颂文所说。名结合。若不尔者,若许一切法真实中有,那么,世尊说烦恼和所知障一切分别永断,是最希奇之处,颂已宣说。
二明总结根本义:除中观宗外,诸事实师虽说所取能取及自证法,但许为胜义中有,于大师佛说为所知障尽,我以慈氏怙主所说算为最奇可笑了。因为相违所许故。是故唯识师许二障有谛实,大师佛说永断障宗,依极尊慈氏怙主所说,算为有最希奇之因由者,若许二障有谛实,必须说大师佛说障未永断故。
三后当广释分:一所许相违的因由;二所许相违法。
一所许相违的因由:广说中观师断障修习次第圆满,实事师不圆满等。(文长不译,见藏释325-332)
(2)建立无自性师宗分三:
一、结合;如是遣除许能取所取等胜义中有的宗后,其后由许解脱圆满菩提,宣说一切法无谛实宗,此唯应许可。谓此处依颂文安住宗法,以教及正理决定的宗派(有法),有所为者,谓许一切法无谛实宗法作为坚定,是所为故,名结合。如是遣除有的宗法后,由坚定无自性宗法,诸欲解脱者唯应许此,是说以颂文安住宗法。
癸三、欲证究竟大菩提当许诸法皆空
二、根本:
颂曰:此中无所遣,亦无少可立,于正性正观,正见而解脱。
三、解释:此中亦分三:一远离增益损减之中事(法);二不执增益损减之中道;三由彼道所得的中道果。
(一)远离增益损减之中事:是由自性清净,此中二我若先有应新遣除;二无我若先无应新建立,少许亦无者,因为二种我先已有不曾见,是二无我的自性故。谓“此中无所遣,亦无少可立”。何以故,耽着法不应解脱,是故于任何法,皆应遣除损减与增益的性,及不作可安立。
(二)不执增益损减之中道:现证真如之智(有法),是正观者,谓是现证真理的见故,即是“于正性正观”。是说色等缘起有为世俗中有正之体性,此即应观察无自性等之体。
(三)由彼道所得的中道果:以殊胜方便智慧二者任持门,修真理(本性)(有法),有所为者,谓当得佛位有所为故,即是“正见而解脱”。如是由幻化的象,败于其它幻化象,由灭除颠倒,若见真如当得解脱,是故名“此中无所遣”等。此为《现观庄严论》自论所说。
壬三、见道顶加行之自性分二:癸一、正说;癸二、断德自在。
(二)通释分二:一法与如何修习之理趣;二取舍自在理趣。
癸一、正说
{一}法与如何修习之理趣分:经说与论释二种。
1、经说:(458卷末):(不录)
2、论释分三:
(1)结合:以论身建立颂不摄,随后颂说,真正或一般说见道顶加行的体性,名结合如是随后说真正见道。
(2)根本:释彼经义谓
颂曰:施等一一中,彼等互摄入,一刹那忍摄,是此中见道。
(3)解释分:一正说见道顶加行;二彼见道顶加行的作用二种。
一、正说见道顶加行:于施等六波罗蜜多,于各各施等体性,一一如前互摄,以一刹那摄苦法智忍,以三轮清净差别分生起三十六种行相,彼即顶现观,即是此中所见的道。
二、彼见道顶加行的作用:若彼已生,以欲色无色界分,有四种分别,各各有九,以断所取分别,及能取分别一百零八[43],由彼等所摄断能生分别习气烦恼一百零八,当得缘起法性。
论义是说,于施等六种一一中者,谓施等六种彼等互相摄,似修般若慧任持的见道,以一刹那苦法智忍所摄(有法),是此处顶现观的见道者,谓见所断分别种子能正对治住种类,即是大乘谛现观故。此中所说见道顶加行(有法),作用殊胜具足者,谓汝以修习力,俱能断除见所断能取所取之一百零八分别种子,彼由缘起力当得故。见所断能取所取分别(有法)[44],于汝应分为一百零八者,谓于汝以三界之差别有一百零八种故。见所断分别种子,能正对治住种类的大乘谛现观者,是见道顶加行的定相。若分有见道忍智十六刹那,以后得住修习门分,见道顶加行的体性,于施等六一一中亦分施等六,即有三十六种。
癸二、断德自在
{二}取舍自在理趣:释如何修习理趣道断德自在分:经说与论释二种。
1、经说:见道顶加行,住一一六度中,各摄取余五度,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乃至摄静虑处。八解脱及九次第定,广分彼等,有狮子奋迅三摩地,及观察顺逆缘起十二支等,如经广说。
2、论释分三:
(1)结合:见道顶加行的体性,能数数修习,此处以颂文所说(有法),是有所为者,谓于彼见道顶加行证德自在是所为故,名结合。于彼自在故能再再修习。
(2)根本:释彼经义
颂曰:次由入狮子,奋迅三摩地,观察诸缘起,随顺及回逆。
(3)解释:就词义门释,即得所见的道。此中分:由根本定所摄的见道顶加行,于后得位的见道顶加行二种。
{1}由根本定所摄的见道顶加行,此即“次由入狮子,奋迅三摩地”。是说已得见道瑜伽,于烦恼所知障无怖畏故,入狮子奋迅三摩地。
{2}于后得位的见道顶加行分二:一、能观顺缘起;二、能观逆缘起。
一、能观顺缘起:以后世缘起由无明缘行等,名为顺观缘起。由生灭则老死灭,名为回逆观缘起。
此处分:论义及抉择二种。
(一)论义是说:住见道顶加行的菩萨(有法),是断德自在的作用具足者,谓根本定时入狮子奋迅三摩地,后得位时观顺逆缘起是安住谛现观的菩萨故。住见道解脱道的菩萨(有法),是入狮子奋迅三摩地者,就正断所知障遍计种子门分,是住见所断二障无怖畏谛现观的菩萨故。菩萨见道(有法),后得位时能观顺逆缘起者,谓是证悟四谛真理安住谛现观的菩萨故。
广释十二缘起支
经云:“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如是观察十二缘起,远离二边,是诸菩萨摩诃萨众不共妙观。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菩提树下坐金刚座,如实观察十二缘起,譬如虚空不可尽故,便能证得一切智智。善现,若诸菩萨摩诃萨以如虚空无尽行住,引发般若波罗蜜多,如实观察十二缘起,不堕声闻及独觉地,疾证无上正等菩提”“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应当如是观察缘起,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般若经》卷四百五十八。)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