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噶玛天津仁波切:台北祖菩道场「上师亲近夜」活动报导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6日
来源:   作者:噶玛天津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噶玛天津仁波切:台北祖菩道场「上师亲近夜」活动报导

 

  文/祖菩道场文宣组

  亲近上师相见欢

  三月十五日祖菩道场挤进了近百名的师兄和亲友,共同来亲近我们敬爱的  上师。使得原本庄严安静的道场,充满热络活泼、快乐温馨的气氛。几位志工师兄来回穿梭于场内场外,亲切的招呼大家签名、喝茶、吃点心、水果。四处都有师兄们在闲话家常,有的师兄很自动地帮忙折起文宣卡片,此情此景,感觉道场就像我们的家一样轻松自在、和乐融融。

  「各位晚安!」当仁波切开朗而响亮的问候声响起时,全场也愉悦的大声回应:「仁波切晚安!」。接着仁波切开示:「晚上是弟子的亲近夜,亲近的意思就是不分彼此,就像一家人一样。坐在一起讲讲话、聊聊天、无所不谈,把心中的疑惑、快乐与上师分享,不快与上师分担。也许这样亲近的机会不多,但是当我们对法有着共同的愿的时候,彼此是没有距离的。」

  认识烦恼的根源

  「其实一个人的生活是很简单的,但是我们的心却极为复杂,往往一件简单的事情,却经由自己复杂的心来研判,而造成复杂的结果。不仅造成自己极大的痛苦,也会造成周遭及家人、朋友的不快,其实这都是自寻烦恼。越是简单就越难获得满足,因为心是很难能够喂饱的。因此我们才需要修行,不是吗?如果我们的心这么容易安住,那就无行可修了。

  正因为我们的心,就像小孩子一样,那么的活泼、那么的不受拘束,因此我们需要教导。因为担心孩子受伤了,在教导的过程难免会带有情绪,有时候会给予呵护、好言相劝,有时又会怒目相视,这取决于当下自己的心境。心情好的时候,小孩子的调皮捣蛋,就会把它视为活泼;心情不好时,小孩吵两下就骂了,甚至于就打了。想想我们有必要受到情绪的控制吗?还是我们应该照顾好自己的心,就像照顾幼儿一样。幼小的婴儿哭了,是饿是渴?还是尿布湿了,当父母的就想办法观察,然后解决他的问题,问题一旦解决,孩子就能够安静。同样的,我们的心有烦恼痛苦时,我们也要去找寻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面对它、解决它,而不是逃避。」

  如何调服心

  「未经驯服的心,就像一头发狂的大象。心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那要如何调服心?我想唯有从忍耐之中学习。忍耐是说不让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来,自己的行为不受情绪的影响。但有些人在忍耐之后,到忍无可忍就会爆发。这表示什么?表示他将所有该忍耐的不快,都视为真实,然后将之压抑。如是压抑到最后的结果,就是囤积更多的火药,一爆炸就不可收拾。特别在两人世界中,常常为一件小小事情,引爆成不可收拾的结局。事后想想,其实那件事情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在当下却没有办法克制。原因在于平时你是压抑的,你没有让自己内心不快的不良的因子,每天适时地将它释放。如果能适时的释放,就不会有那么惨重的结果,这是需要学习的。

  调服心必须要经由禅修,禅修不外乎止息与观照,而止息的基础最少要十年以上。有了深厚的基础之后,再修观照,这样观照的力量才能产生。如果不修止息,我们就无法调服自己的心。有时觉得自己很讨厌,明知这样不对,可是却没有办法控制,很想把它丢掉,可是又丢不掉。因为它事实不存在,怎么丢呢?如果它真实存在,那就像衣服脏了可以洗干净。可是心是超越物质,心甚至于超越念头,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心,但是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心,所以才千头万绪。这也正是宗教的养分,宗教不是趁着你们有事情时才能蓬勃发展的吗?如果大家都成佛了,哪还有宗教啊?所以谢谢你们的烦恼,你们的烦恼越多,那法师的工作才不会被老板所废,所以你们是法师的老板。」

  坚定无畏地共荷如来家业

  「上师一个人,力量有限,上师真正的力量是来自于弟子。弟子越是团结、凝聚力越强,则上师的弘法事业就会越广。所以每一位弟子就像上师的手、上师的脚、上师的眼睛、耳朵一样。大家都不是完人,但是再烂的人,都有他的优点。只要把那个优点好好的把握住,然后发挥一定的作用,常保一颗慈悲的心,用这一念慈悲,运用自己这一点点的善,这一点点的好,就能够成就上师无量的功德事业。千万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把自己当成那么差,自己就算真的是泥巴,当有一位工巧师能够把那一堆泥巴雕塑成艺品,经过火的焠炼,它也会成为一件传世不朽的珍藏。不是这样吗?」

  金刚弟子的功课

  「我不想跟你们谈因果,因为你们已经了解因果,也不需要用这个来威逼利诱各位。我觉得这个层次已经不是在座各位这样的程度要来学习的。我相信你们已经有这样的基础了,至于说你们遵不遵守,这不是我能力所及,我没有办法强迫你遵守。

  既然大家都选择当金刚乘的弟子,那么对金刚乘该有的认知就应该要有啊,该懂的就应该要懂。我们在同一个水平上,我要教给大家的就是心的本质、就是自性、就是了解心为何物,然后超越它。在未超越之前,就要积聚福德智慧两种资粮。千万别说我做的已经够多了,凡是做得越多的人,内心永远觉得少。如果我们的内心感觉很自满的话,表示你还要改进。如果我的内心会觉得做得不够多,我应该还要做得更多,这是进步的现象。」

  以上是  上师的开示,直指我们心性的本质,让我们深思如何去调服心,而不被烦恼所控制。同时也指出金刚乘弟子应当努力的方向。

  接下来是互动时间,让大家提问和话家常。

  上师与弟子Q&A

  Q:仁波切的每日一语有说:「心没有时间概念,只有概念的时间。」这是什么意思?

  A:那个很有意思。心是非实有,时间也是。我举个例子来说,现在几点?你看所有的人都看表,你被表控制了,如果你的表慢了一个小时,你的时间准吗?当你很快乐的时候,感觉时间一剎那就过。但当你很痛苦的时候,如坐针毡,每分每秒就像是一辈子那么长。当你思念一个人的时候,明明才刚分开,就会感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所以时间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当我们的心能够安住于一处,不受外在所影响的时候,那时间同时也消失了。所以在无上密续,属无二续的本尊之中有时轮金刚,时轮金刚的意思就是时间的终结者。时间不就像轮子,一样每分每秒都在转,时轮金刚就是让时间停止不动,所以时间也象征着轮回。七、八十岁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喜欢穿红色的衣服,为什么?因为她觉得还年轻或者说她很爱漂亮,对她来说,她的心不觉得她已经七、八十岁了。所以年纪只有在肉体看得到痕迹,在心是看不到年龄的。心不受时间控制的,所以时间对心来说只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时间是一种纪录而不是绝对的。

  Q:请示  仁波切,人为什么会害怕死亡?

  A:因为不了解未来会发生什么事。但事实上,失去就是一种死亡。我们每分每秒都在面临死亡,掉一根头发也是死亡,老的细胞也会死亡,洗澡时身体搓一搓,那些细胞也都是尸体啊!我们每天也都在吃尸体,满桌的佳肴其实也是满桌的尸体,但你会觉得还蛮好吃的,这才玄啊!中国人对死比较忌讳,其实死就跟拉屎一样,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一件事。我们之所以害怕恐惧,就来自于无明跟无知,因为我们不了解不知道那个世界是什么,而且最害怕的是失去拥有,这才是怕死的主因,这才是对死亡最大的恐惧。如果现在一无所有,现在只有痛苦,而不想要这个痛苦,有人就会找死,选择自杀。所以人是极端的,既怕死又想死。有机会应该再上「中阴度亡经」的课,了解一下生命的生与死。

  Q:请  仁波切教我们写遗嘱。

  A:哈!写遗嘱就是要把死后的遗产全部捐给噶居寺,把法律所允许的部份捐出来,我已经收到三份了。那家伙还没结婚,就写她死后受益人是我,我想万一她有天死掉了,我一定会被调查是否涉及谋杀,因为警察会奇怪,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死掉受益人都是我,我到底给他们弄了什么魔法,连保险的受益人也写我。

  Q:请问  上师,如何做一个好的决定?

  A:我想之所以害怕抉择,是因为没担当,是因为想要最后结果符合自己的理想。把最好的结果和最坏的结果想一遍,你就可以下决定。当我知道最不好的状况是什么时,那我就可以大胆的下这个决定,无论它的未来如何,我应当很欢喜的接受它最后的结果。菩萨是浸淫在过程之中,但是众生在意最后的结果,这是众生与菩萨最大的不同。其实结果怎样,我反而不在乎,我在乎那个过程。因为过程中会让我们看到自己,也会让我们看到别人,特别是人性最丑陋的一面,它会如实的显现。

  我不太喜欢带弟子出国,因为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每个人都会充满了恐惧。在那样的情境,人很容易变自私。平常在寺里、在道场,你们对我毕恭毕敬,可是一出门样子全变了,我会适应不良。有很多弟子请我带队去朝圣、去西藏,结果我都自己去。我实在没有勇气看到在我心目中本来非常完美的弟子,结果出去就变了样,我实在没有勇气去看那个另外的你啊!如果各位能够保持现在这样的心境回家对待家人,那你就是菩萨。可是信不信,我先走一步,你们马上会变乌鸦、变麻雀。

  所以有关决定,就是当你做好准备接受最不好的结果的时候,你就有勇气做最后的决定。

  Q:我工作的地方有一位大姐,她的做事风格跟大家不一样,只有我能容忍她,其他的人都不愿意。  仁波切告诉我要「用爱来感动自己」,我并不很清楚,请 仁波切再开示一次。

  A:当我们觉得别人不好的时候,相对的我们好吗?当我们觉得我是在容忍他的时候,同样的,他也在容忍我。经常听人说:「我这样做,全是为了你。」但我不以为然,我想是为你自己。所以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最重要的是:彼此的包容体恤、相知相惜。既然能够在同一个屋檐下、同一家公司成为同事,这也是过去世共同缔下的因和缘,才有这世的果。如果过去世种下不好的因,这一世才会跟她互动不良,那我们更应该要让未来世不要延续目前的状况,所以要用爱来对待他。但是这样的爱我喜欢吗?所以要用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来爱别人,但我们不能期待他也能完全的接受我们。

  我们可以对着镜子笑,但我们不能要求全世界的人对着我们笑。我们东方人是比较含蓄的,生活步调也较紧张,所以我们在街上经常板着脸孔走路而不自觉。但是你到西方国家去,不管认不认识,早上人家都会跟你说:「Hi!Good  Morning」跟你打招呼,跟你微笑。刚开始我们会一脸的诧异:「神经病!对我笑!」可是后来发现所有的人都对你笑,你自然就感染了、融入了那样的情境,你开始会跟人家「嗨!」跟人家笑,你会觉得舒服,特别是在加拿大。如果你回来台湾后,早上跟人家打招呼「嗨!」,那会被人家骂「神经病!」这是东西文化的不同。所以有人说,台北市的狗会看红绿灯,乡下的狗就不会,这是事实。

  所以相处是一门艺术,但用真心去款待,用真心对待自己,也用真心去对待他人,我想这是善的开始。

  Q:请问  仁波切,这样的心境如何长时间的维持?我觉得在仁波切座下还可以维持一段时间,可是上班以后时常会失掉。其次是我们渐渐趋入修行的时候,我们的选择跟我们的行为,事实上会跟世人不太一样。我们如何去面对他们对我们质疑的眼光,或者用怎样的行谊可以去感动他们。

  A:我想首先你必须渐渐地让世俗的心,转为向道的心,也就是用在世俗的时间要逐渐逐渐的减少,因为你不可能一下子就放下,这是其一。其二呢,在跟世人相处的过程面带微笑,人家对你白眼时,你要装白痴。你不要再去想说要怎样去对待她,我要怎样让她高兴,这是不可能的。他们怎会高兴呢?世间人不是充满了贪嗔痴吗?如果有人对你笑,你才要小心他可能有什么目的。所以不要做违背良心的事,刻意地害人,够了。

  你不要企图让全世界的人都因你而高兴,这是不可能的,佛也做不到。但是你要保持很愉快的心,不要那么容易地受影响,别人一句话、一个动作就让你心情郁卒了半天,不需要为他耿耿于怀。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他所散发出来的的气氛,会让周遭的人感觉和煦温暖。

  不要去强调你是佛教徒,否则你就会每天有喝不完的汽水,满肚子都是气。他会说你是佛教徒、你吃素拜佛、你要让我、你要原谅我、你是慈悲的,他就是觉得不管做什么事,你都要吃亏,你才叫做佛教徒。其实佛教徒是非公理分得很清楚的,我的信仰是我的信仰,我做事有我做事的原则,是非一定要有的,但别人作错事时,我可以原谅他。千万不要让人家觉得佛教徒是懦弱的、隐世逃避的,(只会)一天到晚讲无常、生死、阿弥佗佛。佛教徒是积极、活泼,勇于承担。

  不要害怕自己作错事,要怕自己不作事。但有一点很重要,这个时代已经不是鸡婆的时代,当有人开口求你帮他,你来帮忙他,并且要恰如其分,这需要善加观察。如果太主动帮他,有时候还会惹来不必要的批评,还要修忍辱。忍辱就是别人对你生气的时候你不要去反击,忍辱真正的精神是自己心中无嗔恨。不需要惹事,但我们也不避事,真的有事要面对它,处理它。深呼吸然后去想,我生气对我有什么帮助,如果对我没有帮助,我干嘛生气,慢慢你的心就越来越宽广。

  Q:一开始上师给我的感觉是非常威严的,我常说我愿意看着上师的背影,用他的眼睛当我的眼睛,用他的心当我的心,上师的眼睛看到哪里,我的眼睛就看到哪里。后来我想想这样总是不对,我就想我应该用我自己来面对上师。我想很多人刚开始来这里的时候,一定不知道要怎样亲近上师?我想请问上师有什么方法教导我们除去疑惑,比方说我会害怕、我会害羞,我有很多话想说,但又不敢说,甚至看到上师会非常惶恐。

  A:我也跟你一样啊!像现在就是很好的互动时候。毕竟个人时间有限,建寺、蒋扬慈善基金会的利生工作、协助国外寺院及流亡印度的西藏老人等,个人也需要闭关学修,也需要依止善知识、依止上师来学习。藏传佛教即使一位仁波切被认证之后,他的养成教育是非常的重要,必须花比弟子更多的时间来学修,自己有些心得了才能教授啊。所以别人也许只需要做一件事情,从小被认证后有奶爸可以带,有教师可以教,然后有他的传承上师赐予灌顶,一切都有庙里原有的喇嘛替他做安排,哪里需要弘法,都事先被安排好的,他只需要去那边给灌顶、给teaching,不需要伤脑筋。可是我不同,并且我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来,不仅忙我的事,我上师的事,只要他一通电话说我什么时候有空,我要到台湾,我就要开始张罗准备。所以相对的真的能够给弟子的时间很少很少。

  在台北也十来年了,从没有到现在做有次第性的佛法教学,也要督促大家的修行,也要帮大家解决疑难杂症等等这些,特别是我们的互动几乎都在法座上,所以大家看到我都是比较严肃的一面,自然而然的给人感觉比较的敬畏,又尊敬又害怕。过去也常常在课堂上狮子吼,对某些事情、对某个人,明明交代不要这样子做,他还不乖、不听话,我就像一位父亲在教导孩子一样,希望你们好、你们不要犯错,而不是一昧的溺爱包容。西藏佛爷来台湾可以整天对你笑嘻嘻,因为他来台湾不过两三礼拜就走了,接下来你发生什么事都跟他无关了。他在台湾答应你的事情,一上飞机一离开台湾,他都可以忘记,所以他可以笑啊。可是我不一样,即便我能出国,可是我离不开台湾。所以你们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小至没有办法怀孕的也要找我,大至老死的也要找我,我几乎是包生包死,通通要管,做一个家长也不过如此吧?甚至我的工作有些还是父母没有办法做的,所以身兼数职,又是你们的上师,有时还要扮演你们的父亲,有时像个母亲,有时候还要跟你们做朋友。

  去年我说过,寺院已经告一个小小的段落,我的压力也没那么急迫了,所以我会用比较多的时间跟弟子互动,不要让人误以为仁波切只是坐在高高的法座上高不可攀,我已经努力的想要把过去的模式略作修改。我也希望大家像一家人一样,这里就是我们共同的家,不是有事情才要来,也不是说我来了各位才来。如果你们平常就这么踊跃,下班后把家里的事情料理完了,然后就来这边,那你说我会不来吗?哪里有人需要我,我就去那里啦。用这种相处模式,就像家人一样很自然地互动,慢慢的的刚刚你所说的这种状况就会消失。

  可是有一点不会消失,就是背地里你做了对不起你自己的事,对不起上师的事,这样你不乖不听话,叫你不要去做你还是去做,你心中有愧,这样当然你看到我会更害怕。我现在还没有碰到看到我不怕的人,怕是应该的,不怕才糟糕。但是怕之外,愿意无遮的、没有任何掩饰,敢跟上师讲心里的话,然后上师的话对你有绝对的撼动力量,这是真情超越感情。当师徒之间能够建立起这种神圣的关系之后,我想许多的问题,特别是在世俗上的问题,就会减少很多。

  昨天有让弟子请益,几乎所有来请益的80%都是随喜众,我的弟子几乎都不会问我问题,因为没问题可问。好多问题都在平时互动中的一句话或者听闻开示后,他就获得答案。有时候会想你们怎么都不问问题,可是我知道他们真的没有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他们晓得,只要多修行自然有智慧去面对,而不是求上师庇佑平安无事。那不就是侮辱你自己?上师就是庇佑你成为无用之人,所以你才会平安无事,蠢材才会平安嘛!那也不是说上师就让你不平安,是上师赐给你智慧,智慧来自信心的力量。你有坚固的信仰,发生什么事情,即使在生命最危难交关的时候,想到的都是上师。

  既然当大家的上师,我就要尽到当上师的责任,那是一份责任,这责任不外乎是教导。当然在教导的过程之中,会让你的自尊受损,因为人有很多的烦恼都是自尊作祟,所以我必须要把那个自尊扯掉,要扯下那个自尊是很辛苦的,你辛苦我也辛苦,当我真正要教你的时候,我就是要让你颜面无地。通常那时候弟子会反击,可是那是真正的教导,让你认识「无我」。我是什么?我就是那个「自尊」,那个「自以为是」,所以要把你那个自尊那个自以为是磨掉,弄不好往往会搞得伤痕累累。过去比较年轻的时候喜欢干这种事,现在算了,不管你们,你觉得好就好了。曾经有一个人跟我讲说仁波切您要教我如何证得「无我」,我就说好啊,那你就常常跟在身边。我叫他做事情,重复的叫他做,并且一直嫌他做不好,骂到他发火了,说「不干了,可以吧。」我说:「耶!你不是叫我教你什么叫无我吗?你现在这个样子就是我在作祟。」他蛮聪明的,马上跪下忏悔。我这是在激怒他,不断的想尽办法来激怒他,只有激怒他才能让他看到真正的自己,你不认识我如何修无我?这真的是很辛苦的,非常非常辛苦的。

  心得感想:不舍众生唯师而已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我们何其有幸能接受  上师的教诲。虽然开始接触时,可能会觉得上师严肃可畏,但接触几次后,你会觉得越来越离不开  上师,因为他的爱是那么无私、那么伟大呀!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