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34-35卷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34-35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卅四卷A面
所有的病苦的根本就从这个上面来的,老等总苦,不病就是老,没有一个人跑得了,所以各式各样的苦都从这个上头来的。拿我们现在来说,又要喂他吃,又要喂他,像我这么少喂一点点就不行,就算好端端吃过了以后,还要忙这个,还要忙那个,实在是一无是处。所以我们了解了这一点,应该怎么办呢?应以上士所有的现行,度诸昼夜,那这是我们真正要求的,要解决一切问题,所以我们若昼若夜,真正要做的事情,这个才是,不要让它空空的浪费,得不到这个好的结果。所以在这个文,等到你了解了暇满以后,再在这地方念这个文的话,演学这个文的话,这个文就本身就有很大的意义。一点都没错,这人生是毫无意义,然后呢得到,是,真正说起来,内容是一点都没有,但是却在整个的生死轮回当中,它最宝贵的,为什么最宝贵?因为尽管它无意义,说它有一个特质,唯有在这个时候,你才能够趁那个无意义的人生,善巧的利用,跳出这个生死轮回,还可以帮助一切人,除了这个还没有,在任何情况之下没有的,所以你想到这一点的话,你绝对不愿意去浪费,眼前一切时处,都是干什么?都要努力去修行,不要让它空空的浪费。
【“若尔理应先从上士引导,云何令修共中下耶。”】
有人会问,既然你的目的是引导这个上士,那么,你直接了当的就说你引导上士,因为你的主要的目的在这地方,你为什么要修共中、共下?或者你干脆可以说,我这个就是大乘法,不是更干脆吗?下面说,
【“谓修此二所共之道,即上士道发起前行,此中道理后当宣说。”】
这两个真正的,的的确确是要学上士道引导,但是这两个是什么?引导上士的基础,除了这个基础必要以外,还有其他的特别的原因,这个下面会主要的告诉我们。所以这一段特别的告诉我们,尽管分三士道,但是它为什么?什么东西是要引导你的?就是你的目的何在?就告诉我们目的─究竟圆满一乘佛法。在我们己经接触佛法,了解佛法的人,大家了解,最究竟的时候,做到最后是这个,目的就是这个。所以它一开头的时候,就把这个指出来了以后有个什么好处呢?我的目标摆正了,目标摆正了以后,你就不会为那个旁边的枝枝叉叉影响,不会走歪路子,不会走曲路。进一步,你自然会想要想达到这个究竟圆满的路,以什么方式最正确的、最圆满的,那个时候你摸上去,才不会走冤枉路。比如说告诉你这个,你想:对呀!这个是道理,但是呢既然你目的是究竟圆满,一看不究竟,说这个不好,然后呢你比这个,自然而然你不会说先跑的去闯闯看、试试看,等到了你试了,撞得头青眼肿,转回来的时候,也不知道多少劫转过去了,这种情况,都可以免除掉。
那么,下面就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去三士道引导的原因,第一个是“正明因相”,二是“所为义”。第一个先说明这个原因,那么第二个说明它这样去做有什么好处?产生什么功效?
【“今初转趣大乘能入之门者,谓即发心于胜菩提。”】
真正的进入大乘的门是什么?就是发殊胜的大菩提心。这个我们要正确的认识,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真正学大乘佛法的根本,换句话说,在什么地方?就是发大菩提心,你什么时候开始发了这个心,然后你修这个行,都是圆满佛果的真正的资粮;否则,如果这个心没有发的话,不管你做多少好事情的话,那还在门外转。所以那一天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不要说你没发,你发了忘掉了以后去修,尚且是错的,这个第一个概念,这个重要的概念,我们先要认识,后面所有讲的那些道理,就是把这个现在那个基本的列出来的宗旨,让我们产生确定不移的认识,以及告诉我们如何步步的修持的方便。
【“若于相续中生起此心,如入行论云:‘若发大心刹那顷,系生死狱诸苦恼,应说是诸善逝子。’谓即获得佛子之名,或菩萨名,其身即入大乘之数。”】
只要我们身心当中,什么时候生起这个大菩提心,那个时候我们就算是菩萨,这个菩萨才真的佛子,所以佛经上面通常说佛子的话,通常指的是发大菩提心的佛子,或者叫菩萨名,那个时候我们真正入大乘之数。上面就运那个论来证成,入行论上面告诉我们,说我们那怕才发这个大心,刚发起一刹那,那个时候的的确确我们还是个凡夫,所以仍旧系在生死轮回当中,还是有种种苦恼,这个就是佛子了,不过这个发大菩提心,我们不要误解,说我现在发心了,还没有,我现在说发心了,只是我们刚开始的种子,所以我现在发心了,虽然说真实的还不相应,但是这一个心的的确确是第一个种的因,你有了这个因,然后你努力去做的话,达到每一种程度,那可以。所以这个地方说的这个发大菩提心,我们称它为世俗菩提心,这个世俗菩提心的内涵,本论讲到共上士的时候,一开头的时候告诉我们,我们必定要认识这一个,那个时候才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否则的话,没有正确认识,我们误解,总以为发了一点心,觉得我是一个发大菩提心,然后我就是菩萨,我就可以修这些大法,对不起!没有用;所以这个阿底峡尊者传上面就有这么几个公案,说有的人修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己经能够把生起次第修起来了,对不起!不相应!乃至于你还要堕落,因为什么?你的“根本”根本没有吗?所以由于我们现在很多学密的这个同修们,密教最好的,然后呢他也要修“四加行”什么弄了半天,不要说“四加行”,你修个四百个加行,如果你菩提心没有的话,那个还在空转。所以我前面一路上面,常常提出来,你必定要了解,它要你这个内涵是什么?不是你念这个仪轨,照这个仪轨念一遍,这个不够的,所以我们务必要了解。我们继续下去。
【“若退此心,亦从大乘还退出故。”】
什么时候你退的话,你就退下来了。
【“是故诸欲入大乘者,须以众多方便励力令发,”】
所以我们真正想学大乘的人,要怎么办?要用很多方法努力修学这个方法,发起这个大菩提心,这句话是一大有道理在这里,假定说这发菩提心,就像我们现在的这种错误的见解,觉得我现在发大菩提心,要救一切人,一个念这么一动就算发的话,这句话变作多余的,这句话变作多余的,但实际上呢,因为真正要想发那个大菩提心,不是像我们现在想像嘴巴上面说一下,真正的内涵要了解很多的善巧方便,那个善巧方便,你还要善巧的听闻、演习,单单了解了,还不够,还要努力的照著下去做,做了以后,那个心理的行相跟它相应了,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发,譬如说,我们来受戒,那受戒仪式很容易,你跑的去剃光了头,跑的去换件衣服,那好简单,要不了一、二个钟头,但是,你真正要得到戒体的话,那不简单。所以你现在的这个发菩提心也是一样,真正发菩提心的时候,那个时候内心当中,跟我们业种子相应的一种非常强有力的一种誓愿,这个发起来的话,那是不得了、不得了的,一旦这个发起来的话,那的的确确,那经论上面就会说明,它这功德之殊胜,你简直无法想像,那就是佛子。
【“然发此心须先修习发心胜利。令于胜利,由于至心勇悍增广,及须归依七支愿行,是能开示菩萨道次最胜教典,集学处论及入行论中所说。”】
这个要想发那个菩提心,它必须还要先修一样东西,修什么?修发心的殊胜利益。它为什么要修这个东西呢?这里简单的说一下,我们现在常常谈菩提心,说菩萨行,然后说佛因地当中,做那些了不起的事情,我们也赞叹、佩服、景仰,但是轮到我们怎么办?这个好难!这个了不起,叫我可是做不来,就算你想做了,直正碰到你要去做一点点的话,你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为什么?因为这个菩萨行,说这个大菩提心是难极、难极了,是非常难行的一种行为,如果说他没有特别的好处的,谁愿意去做这种难,非常艰难的事情?所以很清楚很明白,没有一个人例外的,辛苦了半天一点好处都没有,你去做它干什么?所以像我们平常这个儒家常常说:一个真正了不起的人,要“无所为而为”,那个才好,这个标准是未尝不高,可是这句话本身是有大漏洞,请问一个普通的人,谁愿意说无所为而为?忙了个半天,什么好处都没有,所以印光大师特别说,乡下一个老农、老圃,种田人,你告诉他,你只要去种,你不要去问收获,结果你种了半天,不问收获,谁愿意去做这个事情?我想在座的人,大概不一定愿意吧?至少要我的话,我绝不愿意做这个事情,辛苦了半天,一点好处都没有,干什么?真正的佛法绝不这样的,所以我们了解,真正的佛法恰恰相反,它告诉你,这件事情是非常艰难的,但是你做下去有非常殊胜的好处,这个好处是不得了的好,就这样。所以刚开头试的时候,是!你不想,这么难,后来你想这个事情有这么大的好处,你越想越好,越想越好,到后来发现你所有真正的好处都还在这个里边,那个时候,叫你不做你也办不到。所以它真正佛法的善巧,它每一个地方,它有最正确的方法,次第引导你的,所以我说现在我们所以没有办法修的,不是我们什么地方差,就是我们执著太深,不肯放弃自己的成见,不肯去学那个正知见,这个是我们的一个致命伤,如果你正确的了解,你现在这样辛辛苦苦,你忙了半天,最后的好处你的,而且这最好的好处,还非从这个地方来的话,我想我们人人愿意走这个路子。譬如说现在我们随便举一个例子,现在大家都要往学校里面挤,那个现在的学校多了,以前那个学校少,那个考试之难,尽管现在学校多了,大家还是拼命往里面挤,算起来这学校并没有好处,你如果不进学校的话,你自己去赚钱,那怕你卖个枝仔冰,还可以弄几个钱,你跑到学校里面去,你还得付很多钱吧?但是为什么愿意呢?大家了解,你现在卖枝仔冰也好,作小工也好,将来赚的钱不多,你将来好好的去念了几年书的话,将来你就可以大富大贵,这个大富大贵还不一定保证吧?有很多人念出书来,还可能一生潦倒,这是有这个可能,它的的确确比眼前的、一般的作法要好很多,大家己经拚命认真去做,现在佛法有保证,而且确定比将来是一定好,而且这好的倍数的话,完全不是我们世间的那种好处所能够比的,现在世间来说,我也不要念书,就是学一个木匠,一天有一千块钱,大概一仟块钱吧?我也弄不清楚,现在还很吃香,像我们这个地方要做一个门,找了半天还找不到,生意还很好,一个月你认真做的话,可以赚个二万多块钱,但是大家还是不愿意,还是要拚命去念书,念了书还不一定,一定说真正的给你做个大官,给你做一个大富翁,还不一定!说不定出来一个小公务员,跑的去一个月只赚一万多块钱,还认真的那样去做,可是修学佛法,如果是你正确的了解了以后,你发现眼前,尽管是得不到好处,还要叫你认真去做,可是将来你一定可以得到,得到的收入,那世间所有的东西都比不上的,如果我们得到,了解了这个东西,那个时候人人就拚命往里边钻,这个所以说,首先我们真正修行的时候,它一定告诉你,说你这样修有些什么殊胜的利益,这是非常重要的,非常重要的,你有了这个认识,单单这个认识还不是讲个道理,还要说,不单单讲这个简单的内容,还要用种种的正确的理由来证成它,还要用种种实际上的榜样来证明它,就这样,这个理由是千真万确,然后,这种榜样摆在这里的话,也是事实摆在那里,到那时候你才觉得确定不移,到那时候你才会肯走这个路,到了那个时候,你对这个殊胜的利益才能够确定不移,确定不移说就这样,然后呢,至心、勇悍、增广;它还不是叫你马上去修,妙了!要把这个正确的认识,要增广这个勇悍,什么叫勇悍?就是精进的力量,勇气百倍,做这件事情,在任何情况之下,你决定不会打退堂鼓,说这个悍的话,所以我们平常,这个战场上叫悍将,悍将的特质是什么?它就是绝对只有一样事情,要克服任何困难、任何敌人,不怕任何敌人的挫折,勇气百倍的要克服任何困难,把这一个心增广,不单单是有,还要增广,到那个时候,然后你出去的话,一股劲的向外面冲的话,那决定可以克敌致胜,把你所希望的愿望达到。那么除了发这个心以外,还要呢,它要做的时候,要归依及七支愿行,这个七支愿行就是十大愿王,所以真正说起来,我们正式修学佛法的人第一件事情,干什么?是归依跟十大愿王一点都没错,一开头的时候就这个,然后你步步上去的最后,也是把这个是导归极乐,所以这地方呢,很清楚明白告诉我们,一生取办,但是以我们现在一生行不行?不行!我们现在是修信心位,所以这个从凡夫开始到信心位,十信满信,那个时候却是不那么快的,要时间比较长一点。在这里大家又要怕了,这个长在生死轮回当中不很可怕吗?是的!很可怕,不过可怕的下面,那就不一样了,有一种可怕,这么怕,你叫他退堂鼓了,好啦,好啦,我就不要忙这个事情了,那马马虎虎。现在它不是,正确的告诉你,正因为它可怕,你要找它可怕的因在那里,你如果找到了可怕的因,从因地当中把可怕的因拿掉的话,你没有可怕的因,你就不必怕了。所以把这个可怕策励我们不要造可怕的因,赶快造什么?快乐的因,那个时候你把快乐的因种下去了,那时候快乐都来不及!所以真正的修这个大乘的直路,说起来不但是结果最好,而眼前也是最快乐的事情,这是千真万确的一个事实。拿我们现在来说,我们可以体会得到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我们的心识,这个心识怎么说呢?譬如说我们今天跑的去参加一个国际什么比赛,平常我们在这里花拳绣腿,随便玩玩,没关系;跑的去,真正的像样的一个对手的话,那跟他要大家参加那个竞争的话,那要相当努力,如果国际间的话,你就拚命去干,可是干完了以后,你打胜的话,那个快乐、这个得意的状态的话,那是无法可以比拟的,是不是我们也有这个心情啊?我们有,千真万确的。现在我们讲那个比喻当中,我们还不一把握得住说一定能够打胜,可是修学佛法这件事情,这你能够一定打胜,为什么?知已知彼,百战百胜。所以那个正确的教法,这样的正确的告诉你,你自己很清楚了解,你自己里边有些什么?你也了解你对手是什么个状态,你了解了这个正确的内容,你发现你只要这样去做,一定能够克敌致胜,百分之百有把握,所以打的时候,前面你心理有把握,打的时候勇气百倍,打完了以后你快乐无比,这样的,靠什么?靠的就告诉你,这个世间是苦,这个力量推动你。所以它并不是不说苦,的的确确一定说苦的,可是说苦了以后,下面告诉我们走的路子却完全不一样,这个才是最正确的。我们现在为什么常常说相似法、相似法,就是这样,它还是用佛经上面这句话,这个很苦,下面的解释歪曲掉了,你看起来是佛经上的,可是最后的结果,不晓得弄到那里去,这个是我们在这地方随便一说。继续下去。
【“如是所说胜利略有二种,谓诸现前及毕竟胜利,”】
那么真正的发了大菩提心,修大菩提心的胜利,还是这个两样。它前面不是说,那个增上生就是下士吗?注意喔!共下士,你最上的上士,你还是有这个东西,而且下士的增上生只是一点点,这个无上乘的上士的这个增上,才是彻底究竟圆满的,所以它包含在里头的。它告诉我们,那么这个里边它又说明了。
【“初中复二,谓不堕恶趣及生善趣。”】
那个,关于增上生那一方面它也分二部份,一个是不堕落,不堕落恶道,第二呢生得善道。现在我们要求得利益,无非是这个内容,现在我们把下面的内容,告诉我们一下。不堕落恶道,整个的包括的三恶道,你只要照著去修的话,三恶道没有你的份,满意了吧?那时候满意了。说实在的,现在我们这个世间,尽管己经比起以前很苦,但是我们觉得蛮快活了,实际上还不止此,那么还要更好,它就告诉我们
【“若发此心能净宿造众多恶趣之因,能断当来相续积集。”】
好,这个纲要提出来,你不是要求这个利益吗?这个利益是增上生跟那个决定胜吗?那么增上生当中呢,第一个不堕恶趣,这个是基本,然后呢生到善趣,它说,你一旦发了这个心以后,有什么好处?以前往昔所造的恶因能够清净,还有呢将来相续上面继续造的断除,我们所以堕落的原因是为什么?因为往昔所造的恶业,还没有结果之前,还在那里等著它,等著你,以及现在继续不断的造,然后呢去,所以我们真正修学佛法的要忏悔。现在如果你一旦发了这个大菩提心以后,以前那些恶因很快就净除掉了,而且这个力量是大得不得了,既然这个能够净除掉了,当然你就不会堕落,那么生善趣呢?
【“诸善趣因,先已作者,由此摄故,增长广大,诸新作者,亦由此心为等起故,无穷尽际。”】
至于说善趣,当然也有善趣的业因,那么以前己经做的,它等待在那地方要来结果的,你一旦发了这个心以后,妙了!它会增长广大,比如本来你这地方积的钱,积一万块钱,一旦你发了这个心,这一万块钱变成一万万,那这么个好法。还有呢新造的、眼前造的,因为由于这个心所摄持为等起,也同样的增广无穷。在这个地方我们说,为什么发了这个心以后这样的增广,变得这么大呢?我们凡是造一个业,它一定牵涉到三方面,说形成这个业的这个质量牵涉到三方面,第一个是我,能造的造者,就是我的,以什么心?以什么行,还有一个呢?我造的那一个业所集的对方,作任何事情一定这样的,说我送三百块钱给你,我是送的人,送三百块钱给你,然后呢我打你一顿;前者是善业,后者是恶业,造这个业究竟圆满的三样东西的每一个内容,把它加起来的总和,而这个里边,外面两样东西都是有限的,钱三百块就是三百块,你就是你,如果你是个人那么打了你,产生这个罪过,你是个狗,那么差一点,如果你一个菩萨,那更不得了,但是不管是你是外面,这个你虽然是在变化,可是必定它受这个客观环境的影响,就这么多,而真正重要的,“我”这个东西,却是有无限的出入在里头。平常你一种软心,他来了,看见一个乞丐,那送他三百块钱,这是一种,这个三百钱,是一个固定的数字,然后呢,这个乞丐是个固定的,你这种心起,或者你看见个乞丐,这个人好可怜,怎么这样可怜,我要去帮忙他,那个果报,那个种的因,就增大了很多。假定你发了大菩提心的话,因为那心本身跟法界,缘法界相应的,任何做一点事情,就产生无尽的功效。就拿我们现在来说也是这样,譬如说我们现在做生意,同样的,我在那个做生意,做一个小生意,造了个半天,制造一个东西以后,那么,就在这里的话卖出去,就卖在这里,假定说我现在那个商店,是这个的推销全世界的话,你任意做一个小东西,那个东西就会推销到全世界,得益的人是全世界,你赚的钱,也是全世界,就是这样。所以它净罪也是这样,集资也是这样,因为我们的罪业是哪来的?罪业是你伤害别人而来的,现在你要帮助别人,那也是一样,以前你伤害别人的时候,往往你是伤害一个,我跟那个人吵架,然后呢他受了伤害,所以你将来真正的要消的罪障,就是跟他消除掉就可以了,现在我发菩提心是什么?我要帮助一切人,结果呢这个人固然你帮助了,凡所有的一切人你都帮助了,所以净除罪障的力量,也是其大无比,积聚资粮的力量,也是其大无比,这个详细的情况,讲到后面业,讲到后面菩提心的时候,你们会很清楚、很明白,到那时候,再细讲它。那么,这个是眼前增上生的。
【“毕竟利义者,谓诸解脱及一切种智,亦依此心易于成办。”】
究竟利益是什么呢?就是说这个一切种智,无上的好处,还是依这个心很容易就能够成就。
【“若于现时毕竟胜利,先无真实欲得乐故,虽作是言,此诸胜利从发心生,故应励力发起此心,亦唯空言。”】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卅四卷B面
下面这几句话,看一下。假定说,关于上面这两个,不管是眼前的增上生也好,以及究竟的决定胜,这个殊胜的利益,假定说先前并没有真实想仰望、期望的这种意乐,如果没有的话,怎么状态呢?虽然我们现在听见了,说这样的胜利都从发心开始的;这个要努力去发。尽管你嘴巴上面这么讲,但是这个也只是嘴巴上面讲讲而己,亦唯空言,下面两句话,看一看。
【“观自相续,极明易了。”】
你只要回过头来在我们身心上面观察一下的话,清楚极了。不过这里点醒我们一个什么事情呢?点醒我们一个,就是以前我们不了解,不了解呢增上慢心消除掉了;说原来我不懂,还有呢,下面种下正式开始不再错误的因,现在
种下了。所以不要为了这一个话,自己沮丧,打退堂鼓;恰恰相反的,听见了这个话以后,了解了这点,那才正式开始从这地方知道如何下脚,那么这是一种。
【“若于增上生及决定胜,二种胜利发欲得者,故须先修共中下士所有意乐。”】
所以现在了解了这个,觉得那我要,对于不管这两种哪一种利益,晓得了这个殊胜的利益,当然我们期望要获得它。要想获得它,你就得一步一步的如理如法的修持;那个时候修持的话,必定还要先修什么?前面这个下士、中士,所以叫共中下士这个意乐。意乐,也就是我们的志趣,我们的意念当中所好乐的。换句话说,这个好乐的力量,策动我们这样去做。这个好乐包括的范围很广,你有这个正确的认识,愿望这个道,求这个,然后找寻这个方法,一心努力去做,这种心情都在这个意乐里边。
【“如是若于二种胜利,发欲得已,趣修具有胜利之心者,则须发起此心根本大慈大悲。”】
那么对于上面这个胜利,你要想得到的话,发这个心的根本什么?大慈大悲。这个大慈大悲就是发这个大菩提心的根本,发这个大菩提心的根本这个是次第。现在下面我们看看,下面这个话就解释为什么:
【“此复若思,自于生死安乐匮乏,众苦逼恼,流转道理,身毛全无,若动若转,则于其他有情流转生死之时,乐乏苦逼,定无不忍。”】
上面已经说了,修大菩提须先修大慈大悲作为它的根本,而要想修这个大慈大悲,一定先要努力修这个共下士、共中士的这个意乐,作为它的基础。那么为什么呢?下面就告诉我们。要晓得下士是什么,中士是什么,这里说一下。其实昨天已经讲过了,下士就是要求眼前增上生的,要求快乐的,而真正的殊胜的下士,不贪现在而要求后世。他为什么不贪现在?他这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当你一贪现在的话,你只为现在这个恶业所蒙蔽,后面的真正的好处你就看不见了,结果使得你得到大损失,乃至于眼前的增上生你都得不到,所以这是错误的。所以你真正要想得到这个增上,所以增上呢比眼前一步一步好,那对不起你一定不能贪眼前的。那么更进一步的话,因为你要求以后的增上生,一步一步上去,发现你如果在人天当中转的话,正到每一个时候,一定跌下去,这个不究竟;所以才那个时候会策发我们,既然你要求真正的快乐的话,这个是绝不究竟,你就想办法要跳出这个生死轮回了,还是为了你得到快乐,还是为了你去掉痛苦,所以它这个概念非常清楚。那么,所以这个是要跳出生死轮回,那这个共中士的;那他为什么把这两样东西,作为修上士道大慈大悲的基础呢?下面就说明。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不但自己,还要帮助一切人,把他们从苦海的这个深渊当中救度出来,对不对?这大家了解的。假定说你自己并不了解这个苦海当中的苦恼的话,你说去把他们从苦海当中救出来,这个话从何讲起?请问这个话从何讲起?不是颠倒吗?你叫他们不要执著,他们说:“我不要执著,送给你,让你享受?”那我们现在就是犯了这个毛病。你至少晓得这个东西一无可取,然后呢你要在这个里边,实在是痛苦得不得了,你深深的了解这个痛苦,自己舍弃掉了;然后呢不忍自己一个人,去要帮忙别人,那时候才谈得上说我把你把从生死轮回当中救出来,这不是很清楚吗?所以说你没有共下共中的基础的话,根本谈不到上士;清楚不清楚?你必定自己对这个生死轮回感受到、认识到绝端的痛苦;那个时候才不忍心那些人掉在这个里边,这个才是大慈大悲。现在我们讲大慈大悲,实际上呢,我们对这个生死轮回的真相是一点都不了解,贪著难舍,不要说这个共中士,共下士真正的内涵都没有;谈大乘,怎么谈?所以下面告诉我们,你必定要自己先要对这生死轮回当中的特质了解。生死轮回那特质是什么?只有苦,没有快乐;所以说:安乐是匮乏,众苦逼迫。然后不但如此,永远流转;你一想到就无法忍受;假定你自己没有这个,那不行。他说身毛全无,若动若转的话,这是一个实际的状态。凡是修厌离心的人,一想到生死轮回,他眼泪直流就怕得,就痛苦的不得了。现在我们对世间的行相讲起来的话,讲起来这个苦,实际上心里面贪著难舍,一点苦都感受不到。所以他说身毛若无,若动若转的话,那你说就救度别人,这话从何讲起?大家想想看,对与不对?现在我们了解了,原来说这个大悲是这样的;所以大悲的话是什么呢?就是看见一切众生流落在生死痛苦当中,你无法忍受,就像那母亲一样。就像一个有钱的大家,家里样样圆满,却是一个独生子,又聪明,长得又漂亮、又听话,结果这个独生子生了一场病,眼看著要死了,那个时候,那个母亲的心情是什么?这个大慈悲心的心情就是这个,要拔掉他苦,然后好的时候呢,那母亲的心情,一切的快乐要给他,这个就是大慈悲的心,所以你现在说要去救一切众生,也一定什么?所以大慈,说那些人在世间是一点快乐都没有,那么你要给他真正的快乐。为什么能够说没有快乐?因为你了解得很清楚,世间所有这个东西是虚诳不实,而且迅速无常,最后的结果堕落,而且大部份的时间堕落,绝少部份的时间快乐。乃至于这么说,眼前赚到了十块八块钱,本钱三千万五千万这样的下下去,我们都做这个事情,这个不行。你又觉得,再不然的话觉得苦,他的痛苦不堪!所以说你一定要先修了共下中士,确实了解了生死痛苦;然后看见那些人居然愚痴的不了解,你看见了他们就无法忍受,这个时候才是真正发大慈大悲。有了大慈大悲,进一步要圆满你的大慈悲的心,那时你发现还非要正确的方法不可。所以要有了大悲,还要有大智;有了大智还要去大行;那个就是菩提心,心,就是成功的菩提果。这个很清楚,到现在这里,这个行相慢慢的清楚了。至于说每一个部份怎么个发生死的心,怎么样发慈悲心,他这个确实的内涵,后面每一部份有说得很清楚、很明白的。
【“入行论云:‘于诸有情先,如是思自利。梦中尚未梦,何能生利他。”】
那个论上面说,在你利益有情之前,在要想利益有情之前,对于你的自利的这个道理,连它做梦都没梦到,请问你怎么去利别人?这个话怎么讲呢?你利益众生的这个,这件事情怎么个讲法呀?就是晓得生死轮回的痛苦,所以你要帮忙他利益。现在生死的轮回的痛苦的事情你自己不晓得,那就是做梦都没梦到;你讲去利益,你利些什么?所以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要弘法弘法;法是什么?现在这个地方进一步告诉我们了。不过在这地方我们要注意喔!我们不要因为听见了这个话,就随意去批评别人,这千万不可以。这个法是主要的照自己的。我要发菩提心,那是我的事情,我认识了救别人。你怎么晓得他别人不是、你怎么晓得他不是菩萨?菩萨示现不但在末法,畜生道当中他都有,这第一个。就是他不是菩萨,你不是要学菩萨吗?是啊,我要菩萨的话你要救他呀!他对了,你羡慕、赞叹,跟著他学;他不对,你同情怜悯要帮忙他,你怎么是去笑他呢?所以不管是怎么说,你真正了解了这个菩提心的内涵,他有这个好处;真正的更进一步,到这个时候你才晓得你心里的这个业相是什么?就在这个上面,你同样的一个起心动念,走对了以后一直在增上。否则的话你还自己觉得很有道理,觉得这样,结果我走错了,这个就是正知见的差别在此。那么关于上面这个道理,
【“故于下士之时,思惟自于诸恶趣中,受苦道理,及于中士之时,思惟善趣,无寂静乐,唯苦道理。”】
你必须要走下士,以及中士。这一个,说是下士,为什么下士?为什么要求后世好啊?就是说,眼前这个忙一点不究竟的,你后世万一做错了要堕落的,所以不要做恶事,这个是下士当中要学的,所以我们要赶快造善业这样。中士呢,虽然你造了善事以后还要轮回的,所以要跳出轮回,等到你要这个心情有了,
【“次于亲属诸有情所,比度自心,而善修习,即是发生慈悲之因,”】
这地方交代出来了。好,你自己有了认识了,然后自己觉得,对呀!我是个修行的人,还要推己及人,那个时候才比度推己及人,还要帮忙他们。想想所有的人都是你母亲;母亲对我这样的,现在我自己不管了,行吗?所以发大慈之心。反过来呢,给他的快乐叫大慈;看见他痛苦要给他去掉是大悲;你必须这样那个慈悲心就发得起来。那么有了慈悲心,菩提心又从此生了,所以说
【“故修共同中下心者,即是生起真菩提心所有方便”】
你要想真实生起菩提心,还必须修这两样东西,不是很清楚吗?所以叫共中共下。现在我们说要修的大乘,这个是小乘行为不要了;等于说你把根拔掉了,基础不要了,然后要造摩天大厦,那不是颠倒吗?这错就错在这里。说
【“非是引导令趣余途。”】
这个共中下,并不是叫你停在中下,这个我们要了解。那么说到这里,我们这里有一件事情要提一下:是的,我们了解了这个,我们绝对不会轻意去质疑这个小乘的,乃至于世间,像了凡四训,不过我们了解,这两个是不究竟的,这个我们要辨别得很清楚。说到这里,昨天晚上有一位同修给我看一本书,那个是一个学南传的人写的。现在目前我们有太多这种概念,往往由于自己不清楚,产生了种种误解,这个是一个很可惜的、很大的遗憾。如果我们能够把本论这样完整次第学下去了以后,自然很清楚很明白。所以共下士、共中士,以及下士中士的期限,你就很清楚了。那到这个地方为止,这个是什么,到那个地方为止,是什么;再上去是什么。一切,每一个的内容,每一个的行相,你了解了以后,那么对于他们这个争论,你也很清楚了。所以他争论,争论的差别在那里。这本书里边有谈起一个:说平常学大乘人,种种总是说他自了汉,他觉得他并不是,就是这样。实际上这个自了,它有一个很严密的定义的;我们不了解这个定义之前,反正拿到两个名字就乱套、就乱盖,毛病就出在这个上头。你真正了解了这个定义以后的话,那个非常清楚,一点都不错,所以这个地方顺便一提。反正我们一步步的学下去,把这个正确的内容了解了,自然你就不会牵在里头,要不然不管他怎么讲,你一牵在里头,引起这个争论的话,那总归是错的。
【“如是又于彼二时中,思惟归依及业果等,多门励力,集福净罪,如其所应,即菩提心之前行,”
好,那么既然我们了解了,共中、共下这两个次第当中应该修的什么?修的是归依、业果;他前面说思惟,这就是说我们在那个阶段真正修持的方法,归依、业果,还有呢,了解了这个道理,赶快努力,集福净罪。要晓得这些东西都是什么?都是修菩提心的前面的前行。
【“修治相续之方便,七支行愿及归依等。”】
这些都是,都是干什么?修这个东西,都是修改、净治我们身心最殊胜的方便,所以修的方法就是归依跟七支行愿。所以我们的的确确下脚的第一步,学的什么呢?就这个,归依、十大愿王,换句话说,你们了解了这一点的话,到那个时候就很清楚很明白说,如果说我现在要想走这一条路,那么也是归依跟十大愿王,参禅也是,念佛也是,很清楚。归依是“南无”两个字,你把南无佛变成“南无阿弥陀佛”不就对了?就这样。实际上十方一切诸佛,真正广义的来说起来,十方一切诸佛的内涵,无非都是同样一个方便圆满,就是福德圆满、智慧圆满。福德圆满叫做无量寿,智慧圆满叫无量光。你懂得了这个的话,那无往不利。现在所有的那些问题争论都解决,参禅的目的干什么?也这个;学教的目的干什么?也这个净土的目的,也这个!哪有一个例外的?原则了解了;然后呢修你相应的特殊的法门,那倒的的确确是有各人有各依不一样的。现在我们续继下去。
【“故应了知此等即是发心方便。”】
这个就很清楚了。
【“此中下中法类,即是发无上菩提心支分之道理,尊重亦当善为晓喻,弟子于此应获定解。”】
那么现在这个里边是关于下士中士这个两类的法则,就是发无上菩提心的部分。关于这个道理,真正的老师一定要非常善巧的说明白;老师说明白了,学的人呢对这个东西不但要学懂,注意呀!“应获定解”四个字,现在真正对大家重要的莫过于此。现在不要去忙著去,我要去参禅;我要去念佛;我要去什么……我觉得你把这个东西真正认识了以后,你走哪一条路,走上去,一定走得上。当然,譬如说今天,比较年纪大的,岁月无多,确定了,那有空的时间来学一学,作为助行,否则的话他一心念佛,这是正确的,这是绝对正确的。但是你了解了这个,这个就是最佳助行,你有了这个帮助的话,真正往生如虎添翼。所以印光大师的文钞上面说的很清楚,你发菩提心,那是如虎添翼,那还得了?然后尤其是如其加力,像那个挖一个石头,挖了半天挖不开;拿个炸药“碰”一爆,整个的就炸开了,就这样。所以说刚才年纪大,因为的的确确也许你还没有可能学好之前,无常来了,你只能作为助行;实际上你如果做对的话,这个助行的力量,比正行不晓得要强多少、有力多少,这是我们应该了解的一个基本概念。然后呢我们了解了以后,
【“每次修时当念此义,修菩提心发生支分,极应爱重,”】
所以正式我们修的时候要念这个了F。现在我们修的时候念不念?念。但是我们现在念的时候是什么?念到这里为止,念到这个嘴吧;他现在念,念到心里,这个两个最大的差别。你念到心里的话,现在就创造的就是这个相应的业;你随便一个念头起来的是产生无边的功德;随便一个念头起来的话,能够净除无边的罪障;这是为什么乃至于五逆十恶这么严重的罪,大乘就可以忏悔干净。为什么?就是这个量大,这我们要了解的;如果你不了解这一点的话,你的的确确没办法分辨得出这个大小二乘的差别,这个概念在小乘的教典当中没有的,所以在这里顺便一说。如果说关于这个概念,我又不小心的说进去,如果有的人学小乘的争,我们不必跟他争论,这是千真万确的。但是我们自已晓得,我们走些什么;同时真正走起来,将来的的确确的,所以前面基础的东西,我们全部要学,一点都不能遗漏。你那个时候才会对比得出来。所以对这个菩提心的支分,极应爱重,要绝端的爱重;绝对不会现在我们说我是个大乘的,那个可不要,乃至于觉得违背了,那个都是似是而非的说法,破坏佛教就在这个上头。你没有前面那个厌离心,绝没有菩提心,这个我们要了解。很清楚嘛,这个世间那么快乐,你要讲的菩提心救他出来,你不是颠倒了吗?你救我出来了,明明有好处,那不让我去享受,你不是跟我开玩笑吗?还说来救我。所以这个事情很清楚很明白,用不著深一层来讲;连它世间最浅显、最简单的道理,我们一讲都通了,说修学佛法的人居然在这个地方搞不通,那是一个笑话。
【“若不尔者,则此诸道与上士道别别无关。”】
假定你不了解这个的话,你觉得下面这个跟上士道好像不相干?各别各别的。这个时候有什么毛病?毛病大了,非常严重。
【“乃至未至实上士道,于菩提心未得定解,而成此心发生障碍,”】
因为你有了错误的认识,觉得这个跟上士道不相应,所以你不要去学,既然不要去学的话,请问,这个东西的基础没有,你怎么能够把这个菩提心发得起来?所以由于这个误解,使得你不能真实的发那菩提心;所以他这里说,使得你变成一个障碍,你没办法发菩提心,这个道理很清楚。所以这句话乃至未至实上士道,因为你还没走到,如果你真的走到了,当然没有这个误解,如果你没有走到,有了这个误解的话,对于这个发菩提心,就变成最大的障碍,你说:好了不要去修的,你放掉了,结果最好的、正确的指导放掉了,请问你用什么东西修上去?
【“或于此间失大利义,故于此事应殷重修。”】
对这件事情是失去了绝大的利益,所以要殷重的修。现在的修就是发决定解,注意哦!发决定解,不是马上做到它。你有了决定解了,你心里面绝不动摇,否则的话我们说:想想这个地方,跑到那里又看那里好,跑到这里,看那里好,所以我们跑来跑去,飘来飘去,一无是处,就这样的一飘,多生多劫的就这样飘过去了,这个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但是这个不是说完全空,还是种点善根;东种点善根,西种点善根,什么时候种多了以后,突然之间,有一次碰见一个巧,发一个芽,那个时候就证一个罗汉果;然后证完了以后慢慢的再走上来;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走那条直路的机会就比较少,这是我们要了解的。
【“如是修习中下之道及善修习,如上士时所说道已,于相续中,随力令生真菩提心。”】
那么这个是第一个。是说照著上面这个,先是下士,然后呢中士,好好的善巧的修习,然后再续继的下去,说上士道,照著这个修习,使得我们身心上面真实的产生这个大菩提心;现在我们是了解这个名字,听见这个名字,进一步呢,了解这个内容的意义;然后照著去修,修了以后心里面真实的心生起来了。生起来了以后怎么办呢?
【“次为此心极坚固故,应以不共归依为先而受愿轨,由愿仪轨正受持已,于诸学处应励力学。”】
进一步,等到你发了这个心以后,那么,要为了坚固,坚固是什么状态?就是你刚发心的时候已经有了,但是发完了以后,等一下碰到别的缘又会散掉;就像比如我们现在说:这个好啊,你看看认真去学;等到你下了课,或者回过头忙了别的事情,一忙忙了忘记掉了,这个不坚固;如果说这个碰见的事情,又给它确确障碍的话,乃至于你退心了。所以那个时候,净信发起来是非常难,还要使他坚固;这个坚固,说绝不动摇。那么为了使他坚固,那个时候应该学不共归依。一开头的时候就归依,可是到后来那个归依,就只有大乘的特别的归依法;这个,下面这不一样的。还要呢受愿轨,这个时候就是说,我现在要发菩提心。由愿仪轨正受持已,受了这个愿轨以后,那时候是什么?正式的学。学什么?学菩萨行,于诸学处,就是真正菩萨应该学的就是菩萨戒,努力去学;受了这个,发了这个心,然后呢进一步不共归依;然后呢受这个愿轨;受了愿轨以后学菩萨戒。
【“次应多修欲学之心,谓欲学习六度四摄菩萨行等。”】
那个时候就再加强这个心,发这个心是坚固了,坚固了以后进一步晓得,你要满这个菩提愿的话,这个愿心已经有了,要满这个菩提愿的话,还要修菩提行。修菩提行就是六度万行,所以要学这个,晓得要学六度四摄菩萨行等。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卅五卷A面
所以,要学这个,晓得欲学六度四摄菩萨行等。
【“若由至心起欲学已,定受行心清净律仪。”】
这个次第很清楚,所以每个地方有个次、次、次,那个时候你经过了这个学习,一心一意觉得现在要学这个了,这个地方学,不是我们坐在这个地方听这个道理,讲那个道理,那个时候学的话,碰见那个境界人家来要你,
没错,我马上东西送给他,心里有一点舍不得,不不不,我要送给他,这样;然后呢人家来骂你,我修忍辱,碰见境界上面的话,我就持戒,就是这种情况,这个地方不配你胃口的,对,这个戒上面告诉我们,我要忍受,然后呢,你这个时候叫真正学的时候,他这个学不是文字上头的,所以至心欲学已,那个时候干什么呢?定受行心清净律仪,受菩萨戒,这个时候才真的受菩萨戒,修菩萨戒开始这个叫什么?行,行心,修了菩萨戒以后,
【“次应舍命莫令根本罪犯染著,余中下缠及诸恶作,亦应励力莫令有染,”】
那个时候受了这个东西,宁舍生命,绝不可以犯根本戒,一点都不能,其他的中下缠,也要努力不要去沾上,
【“设若有犯,亦应由于如所宣说,出犯门中,善为净治。”】
但是我们刚开始的时候,就是发了这个心,因为这个烦恼还在,还难免有的时候不小心,或者是放逸,或者是失念,或者是烦恼盛,又要去犯,那么那个时候怎么办?马上依著仪轨,忏悔净治。在这个地方愿心跟行心,在大乘这个位次当中,很清楚,在你前面,从基础所循下品,哦不是,从下士到中士,到发这个愿心,那个时候叫下品资粮位,然后呢,你有了这个下品资粮位了以后,自己觉得,一心一意要行这个六度万行,开始受菩萨戒的时就中品资粮位,下品资粮位的行者,如果你回向往生的话,到极乐世界就上品,最起码的,下品资粮位的行者,拿这个心回向往生净土的上品,这样。你们可以翻开来看,往生净土的上品的条件什么?发菩提心对不对?就是这个,发了菩提心其他说没有了,上品下生,如果你发了菩提心还要做一点什么就中品,这样,就在这个地方告诉我们。所以的的确确说,如果认识了这一点,照著去做的话,倒的的确确上品不难。我想想现在算算看几年,八九年好像好几年了我记不住,那个时候,我在美国,又是一个老师,他也告诉我这个道理,告诉完了以后还告欣我一个表,修的仪轨,那个时候我问他,学那个东西,像我们想像当中,这个总觉得这个很难,他就告欣我,他的老师亲口告诉他的,学这个东西,从开头第一步开始,两年就学完成了,他那是再来人,如果我们去学的话,他就告诉我,大概稍为加个几倍也可以,现在我了解,你真的去做的话,十年之内一定成功,地藏菩萨的占察善恶业报经上面告诉我们,你再严重的罪,你努力,千日之功,决定可以忏干净,对不对?那很简单,忏完了以后达到的地位,那就是很高的地位了,那个时候你要学定的话,轻而易举,千真万确的,所以这不仅是说那里,这个我们经教里面说得清清楚楚,现在我们真正重要的没有得到完整的如理的教授,没有得到正知见,还没有学先已经打退堂鼓了,这个难得不得了,好,你不要去学了,不要去学了,你没有学这个内容,你怎么知道怎么做呢?当然,这前面只有一条路─没有路,换句话说,这一条路就是。这是我们现在真正可惜的地方,那么现在说,这个地方你能够这样做了。
【“次应总学六到彼岸,”】
那个时候就总学六度了,特别学这个,所以平常我们天台判的教的,所谓随分的行,然后呢怎么,怎么这个,天台的判教的方式我不熟悉,这我们晓得,凡是这种位次都是什么?所以天台的教当中,或者我们现在的叫信位菩萨,信位菩萨就在这个里边。
【“特为令心于善所缘,堪能随欲而安住故。应善学习止体静虑,”】
那么在这个六度当中,特别因为我们要想真正的安住在这个善所缘,这个心真正要真修善法,那一定要在定慧当中修才有力,所以最主要的,前面这个六度是资粮,真正要学的,所谓学止。
【“道炬论说,为发通故,修奢摩他者,仅是一例,觉○于余处亦说为发毗钵舍那,故为生观亦应修止。”】
固然你要修种种的善法,要学止,还有呢佛法的特质发了菩提心、圆满菩提心,还非要真正的通达空性,通达空性就是这个地方所谓的观,所以进一步以这个来学观,下面这个解释是,为什么要这样解释呢?因为本论的依据是菩提道炬论,那么菩提道炬论讲到这个次第一步一步上来,他最后说,为了发通所以要毗钵舍那,实际上他主要的目的,不是发通,主要的目的是在这个上面,所以这个地方说明一下。紧跟著,
【“次为断执二我缚故,以见决定无我空义。”】
那么到前面为止所说的,所发的世俗菩提心,集聚资粮,那么这个世俗菩提心,所以能够圆满,成菩提果须要一个什么?须要大智,要证得实相,证得实相,换句话说空性,所以等到你发了大菩提的愿心,受了菩萨戒,集聚了资粮,再下面进一步,那个时候就要证胜义菩提心,胜义空,证得胜义菩提心的最一刹那,最前一刹那,就是见道--初地菩萨,那么前面应该学什么呢?就是学这个,这个时候正要断我执、法执,真的要想断这个,一定还有正确的方便善巧,那这个时候怎么办呢?要以见决定无我空义,所以先了解这个两种执,我这个东西本身是没有的,在理智上面先正确的了解,了解了以后,
【“次应将护无谬修法,成办慧体毗钵舍那。”】
那么了解了以后,照你所了解的去修,所以说前面是,每一个部分都是,闻、思,把思所了解的慧,照著去修,那个时候才能够得到修相应慧,那么现在你修的内容是什么?是毗钵舍那,是空性,达到这个,验证真实通达无我的空性,那个时候就是初地菩萨了,那时候胜义菩提心的开始。
【“如道炬释说,除修止观,学习律仪学处以下,是为戒学。”】
那么,重新我们又分过,回过头来,我们平常说,前面叫戒定慧,大乘叫六度万行,实际上,这个开合不同,总说起来还不外乎那个戒定慧三学,那么所以说,从律仪以下这个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等等,这个属于戒学。
【“奢摩他者,是三摩地,或为心学。”】
或者是定学。
【“毗钵舍那,是为慧学。”】
总之就是戒定慧三学。
【“复次奢摩他下是方便分,福德资粮,依世俗谛所有之道,广大道次。”】
那么我们另外一个分类,说从那个奢摩他以下,这个叫方便分,集聚的是福德资粮,这依什么呢?依世俗谛的道,这是指广大道。
【“发起三种殊胜慧者,是般若分,智慧资粮,依胜义谛甚深道次。”】
那么然后呢,我们发起这个殊胜慧什么?,有闻思修慧,这个是般若分,这个智慧资粮,这个智慧资粮依什么?依这个胜义谛,甚深道,平常我们说,这个是广大行,这个是深见行,这个是智慧行,这个是福德行,那么因地当中是这样,果地当中呢?二足尊,两样东西足了,福足慧足,那就是佛。
【“应于此等次第决定,数量决定,智慧方便,仅以一分不成菩提,发大定解。”】
关于上面这个次第,这个次第当中,我们要了解,数量是包括他的质跟量,质、量次第,要清楚明白,你单单修智慧,单单修一分,不可能成就,关于这个完整的道理,要发大定解,平常我们说定解、定解,他现在又加一个大定解,这个的确是要学这个大菩提心,这一点非常重要,非常重要。所以他这个地方说大定解还有个道理,就是说现在我们走的时候,不是马上就走,只是说,对于你将来走的整个的这一条路的大纲,确定的认识,而且绝不动摇,然后呢因为你认识了,进一步找到你下手的地方,你下手的时候却是跟你相应的,一门深入,那个时候才真的谈得到一门深入,有深可入,道理很清楚,平常我们说一门深入、一门深入跑到门口停在这里,说叫一门深入,其实呢没有,里边一点东西都没有,深到那里去?不过我们不要轻视,平常就一般来说的话,他还是,因为我们信得过,到了见了阿弥陀佛他当然把所有的东西告诉我们,这个本身是没有错的,错在那里呢?就是前面说过的,你将来去了以后一定还要学他,所以不要现在因地当中排拒了一切,排拒了一切你到了时候,那个种子还在那里拿不掉的,这个是他真正重要的概念,这是以前说过,以后有机会还会提他。
【“由如是理,欲过诸佛功德大海,佛子鹅王是由双展,广大方便,圆满无缺,世俗谛翅,善达二种,无我真实胜义谛翅,乃能超过。”】
所以有这样,我们晓得,要想达到诸佛功德大海的彼岸,这个是谁做的?那是佛子,这个将来是怎么办呢?修学佛子,将来圆满成就,鹅王就是佛,你要走到这条路,该怎么办呢?因地当中要双展两个大翅膀,一个翅膀是广大方便圆满无缺的世俗谛,圆满,世俗谛圆满就增上生圆满,就是你的报身报土圆满,然后呢所以保证你圆满的原因,还要什么啊?还要这无我的真实义,空性,所以能够圆满报身报土要靠空性,而反过来,空性本身是法身,那个法身所以圆满,也要靠这个世俗谛,这两个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乃能够超过这个佛法的功德大海。不是
【“非是仅取道中一分,如折翅鸟所能飞越。”】
只取当中一分,像一个翅膀不可能的。
【“如入中论云:‘真俗白广翅圆满,鹅王列众生鹅前,承善风力而超过,诸佛德海第一岸。’”】
那么这个鹅王引导一切众生向前,展什么?展两个翅膀,一个是真谛一个是俗谛,真谛是白,俗谛是广,白就是清净,彻底圆满,广就是广大无遗,这个圆满了,然后呢承善风力,要善巧的行持,然后呢这个超过诸佛的德岸,这个是最第一,这引论上面。
【“如是以诸共道净相续已,决定应须趣入密咒。”】
你要前面这个共道,真正的“净相续已”四个字,这个对于我们修学密教的人,就应该有个认识了,反过来同样的,密教的道理到那时候,等到你能够达到这个程度,那个程度请问是什么?如果你真的前面这个做到,你往生的话上品上生,上品上生的条件是什么?发胜义菩提心,就是这样!所以真正修学密法,拿我们现在说,我灌了个顶,修密了,实在是对他不了解,那个时候你有了这个条件了,然后你要学密了,所以说平常一般八地的菩萨,通常说经常都是学密,然后呢特殊的,初地就开始学,那个时候可以学密了,快速的应该那个时候开始学起,所以我说善财童子一生取办,大概就是这个榜样,这个地方很清楚很明白了,所以说要把这个前面的共道,到那个时候成共道,上士也是共道,为什么?这个前面那个上士本来是大乘的,不共道,可是不共道显教也要走,密教也要走,可是显教单单走这个,再上面就不走了,所以那部分对密教来说也叫做共道,你一直到了这个时候,那个时候你要趣入密咒,为什么?
【“以若入密速能圆满二资粮故。”】
因为你进入密教的话,很快速的圆满两个资粮,福德资粮、方便资粮,所以为什么显教要走两大阿僧祇劫,密教能够一生取办的,真正的概念在这里。如果你们有了这个正确的圆满的认识,那就对这个东西不怀疑了,否则的话你一定会怀疑的,我们普普通通马马虎虎的人,居然就这么随便念几个咒就一生取办了,那不要说显教里面误解,密教里也没这个讲法的,这我们要清楚。
【“设若过此非所能堪,或由种性功能羸劣,不乐趣者,则应唯将此道次第,渐次增广。”】
说,假定说过此以后,过此什么?就是当前面这个共道,在超过不是我们能力,觉得不想,或者种性或者功能,种性就是个人的习性,有很多人就是不欢喜这个,那也没办法,以及他种种其他的条件比较不如,不愿意走这个,那个时候没关系,你就慢慢的显教,一步一步来,次第一步一步走吧这个这样,那么这个是说大乘的共道,进一步,上去学密还要什么呢?
【“若入密咒者,则依知识法胜出前者,依咒所说应当随行,以总一切乘,特密咒中,珍重宣说故。”】
如果我们正式要密咒的话,对这个密教里面依知识这个法,比前面要来得超胜,要来得殊胜,因为这个密教里边,特别郑重的宣说这一点,这个是最重要最重要的,前面我们所说的这一个,一般都是很重要,但是密教里边特别重要,关于这个道理我想把本论讲完了以后,我会详细的说一下,非常详细的给大家说一下,眼前的再单独的说一说。
平常我们,现在有几种情况,有一种呢修学佛法根本不晓得要善知识的,那个实在是颠倒,错误到绝顶,那么然后呢我们学了以后,这个善知识这么重要,慢慢的样样都是靠善知识的,这个又有毛病,所以他上面告诉我们有如孝子心,这是没有错,他下面有一句话记得不记得啊?要有这样的德相的人前面,那个时候你这个鼻子的肉才可以给他,记得这句话吗?所以做弟子的人必须要什么?正住以外还要具慧,具慧以外还要希求,希求以外还要恭敬,这个里边具慧很重要,你自己要辨别得出来,他是否真善知识,要辨别这个还不简单,就这样。你能够辨别了,到那个时候,然后你把那个鼻子肉交给他,绝对没问题,昨天晚上讲的,你真正的跟那个善知识,他为什么他两个跟著善知识的,一个人自修,结果跟善知识的,远超过自修的,为什么?现在我们可以体会到,今天再说一遍,这个原因就这么简单,因为平常我既然修,说明什么?我是个凡夫,不是很简单,很清楚?修行佛法必须要的第一个条件正知见,你凡夫的正知见,就算体会到了一点,烦恼来了,就遮盖住了,就算你这个正知见有也不完全,你能够依靠著善知识,以他的眼睛作眼睛,那不是你的修行吗?的的确确是最佳的引导吗?不是很清楚吗?所以现在我们很多修行人,关起门来自修,不晓得自己在无明窟里面大作恶梦,不知道,这个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不过这个条件记住,这个善知识本身你要辨别得清楚,如果不是个善知识,你这个鼻子跟著他那完了,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所以真正学密教,这个条件要求得非常高,你想这初地的菩萨他还有不知道的吗?但是反过来初地的菩萨居然还要依靠,可想而知,道理在什么地方?反过来说也很简单,初地的菩萨要修成佛地还要两大阿僧祇劫,如果你这个圆满的话,你就不要再修了,所以初地的菩萨还要依靠善知识,我们现在凡夫居然不要依靠了,请问你怎么修?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呢?要我们进一步了解,平常我们起心动念,的的确确都在什么?烦恼当中,在我见当中,所以你觉得对,你已经错到十万八千里以外了,大家想想看对不对?在这个行相,你愈到后来对本论了解得愈多,你会很清楚很明白,本论之所以好他不是说一定本论好,你们看不管是瑜伽师地论,大智度论,不管那一个大经大论,里边说得很清楚,可惜的是,哪一本论拿出来,一百卷,现在我们这里只有二十卷,总共只有二十几卷,而且有人说,这个文字这么难懂,那是你们没有认真看过,如果你们认真去看过的话,我想你们回过头来看这个论还最容易懂的,你不妨去看看瑜伽师地论,你们几个人能够看懂,不要说瑜伽师地论,俱舍论你看懂了,我佩服你,这现观庄严论,识量论,那你根本根本连他做梦都不要梦,这样,这千真万确的,我们怎么可以了解这个真正的法相?所以你真正的了解了,这些概念就很清楚很清楚了。所以他这个地方告诉我们,真正密乘为什么这么重视?因为他果位,因为让你一生马上成就,所以你真正要想成就得愈快、愈近、愈好的话,那个善知识绝不可少,所以这个善财童子示现的那个榜样,清清楚楚,然后那个龙女跟那个舍利弗大迦叶尊者之间那个对比摆在那里,清清楚楚,你可以自己去选,这个完全是我们自己,你好乐那一个这个没关系,你走那一个都对,里边的是非辨清楚了,然后去选,现在我们这个地方说,密教怎么办?说密教真正要上去的时候,那个时候又要重新找善知识,前面那个固然有了,所以善财童子十信满信上去的时候,来个文殊菩萨,告诉他你下面要去找善知识了,这个里边有很多特殊的义意,我现在这里随便说一下。
我们现在总觉得善知识难找,真正的不是善知识难找,具相弟子难找,你只要具相,我们只要自己具相的话,用不著去找,文殊师利菩萨会跑来找我们的,等到你做到善财童子那样的话,那个时候文殊师利菩萨也跑得来告诉你,某人啦,你现在要怎么做了,华严经说得清清楚楚,你还嫌不相信吗?所以在这个地方,为什么我鼓励大家,一开始不要、千万不要责备别人,你这个业障不净除的话,根本谈不到,你能够把这个业障净除掉了,资粮集积够了话,善知识到那个地方会找你的,对不对?在经论上说的很清楚很明白这样。而眼前我们那些眼前的人他是个凡夫,却是我们的善知识,为什么?就在这个凡夫跟前你练习,经过你练习,把你的布施、持戒、忍辱通通做好了,恭敬心也提起来了,那些人帮助你提起这个来,帮助你成佛,不是善知识吗?这很清楚,现在像我们做生意人一样,你嫌他们穷,没有这些穷人你生意还做不成呢!你开了个店他不买你东西,你生意就做不成,这不是很明白吗?我们现在真正修学佛法的人都对这种概念都颠倒,实在是可惜,所以真正重要的,你有了正知见,自然很愿意办到,所以平常我们说,诵菩萨戒,说这个,说人家的过失很难,谤四众好像很容易犯,你真正了解了以后,持这个戒实在很容易,不要说四众的过你不会,就是一个普通的四不像的人,你看见了也怜悯他,也同情他,你要恭敬他,一个菩萨你当然要恭敬他,这个很清楚,因为你了解得很清楚,你恭敬他,这结果是使你好处,他这么苦难让你成佛,你还不感激他吗?我们现在继续下去,好。
【“次以根源清净续部,所出灌顶成熟身心。”】
找到了善知识以后,那个时候他就来跟你灌顶了,灌顶的时候什么?根源清净续部四个字,这个根源清净要两个,第一个灌你顶的这个人,灌的这个法,真实圆满的传承都是这样,所以本论一开始先说,造者的殊胜,然后呢法的殊胜,他这个有什么好处?这个带给你的真东西,眼前我们坐在这个地方,把那个手一拨,那个灯都亮了,天黑没有了,然后手一拨,那个电扇开了,把你的热拿走了,这个地方一拨,这个东西来了,这么简单,是那么简单,但是要几个条件?你要把里边的东西,一一完全做好,还要到外面那根高压电线把他接一下,这个就是外面引进来的这个,你不要以为这么接一接很容易,你也跑得去让一个破铜烂铁一接的话,一点用场都没有,这个很清楚很明白。要接进来这个东西,本身的根源是如实相应的,如实相应的就是根源清净,所以我们灌顶的这个人本身,绝对要是高明,所以真正要到了密教你才了解,密教的真正上师是佛现的凡夫相,这是所以为什么你侍候这个密教的老师,能够产生最大的积资净罪的道理,昨天晚上我们讲过了,今天再说一遍,主要你平常供养的话,拿我们凡夫心的话就看对方,因为我们没办法生起这个一切智智相应心量,如果说你生起了一切智智相应心量,你随便拿一个最没有用的东西,所谓一块钱供养,,产生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然后你供养,供养一个佛,跟供养一只狗,功德是无量无边,因为你的一切智智相应心,我们做得到?做不到,凡夫,因为凡夫所以我们要净除罪障,要积聚资粮,那个时候完全看被供养的对象,你绝不可能供养三千大千世界,我们哪有这种力量?那我们只有眼前的,那个时候对方的成就愈高,你得到的功德愈多,而现在我们现在看见的佛,是什么?化身佛,而密教的真正善知识,他生的个凡夫相,他是报身佛,当然功德他大,这个我也可以举个简单的比喻,就好像我们做个佣人一样,我们要侍候他,那个化身,什么状态呢?我譬如说,现在我们这个地方有个总统,那个总统他家里面也有个佣人,这个这个佣人也是侍候,这个什么?家里边的,在你那个家里侍候他,还有一个呢是官方的,那个总统府的总统,同样的是一个人,总统府的那个侍候者,叫做侍卫长,请问这个家里面这个佣人权力大,还是那个侍卫长的权力大?那个侍卫长权力跟部长一样大,那个部长看见了他,还要向他低三分头,如果说你家里的佣人的话,外面看见了,你就是佣人,这很明白,对不对?了解不了解?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卅五卷B面
对!了解不了解?我所以处处地方用这种很现实的道理告诉你们,所以碰见这样的地方,你要了解,我不是说这个地方鼓励你们去学密,不,不要,这个密教现在杂乱得一蹋糊涂,大家不懂得道理你一去的话多半会出毛病,我在这地方特别说明的我们了解道理的话我们很稳,说现在安安全全走我的路子,持戒‘念佛,这个最好,但是对他们千千万万不要随欲毁谤,他如果愿意走的我非常赞叹,如果你自己有力量去走的非常好,可是对这个外面不了解的时候千万不要妄加批评,这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你怎么晓得他到底本地什么风光?反过来说他所以去冒牌,为什么要冒牌?他好嘛!一个冒牌的人绝对不愿意我冒一个小偷,为什么?这个小偷不值钱嘛!我又不愿意冒一个强盗,我就冒一个,今天冒一个大官,表示这个大官值钱嘛!所以他为什么愿意说冒这种我是一个大上师,表示大上师好对吗?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有真的、有冒牌的,你弄不清楚你随随便便去排斥的话,对你生的是害处,想想看这个道理对不对?所以真正的,不要说佛法,科学里面也在说,真正的科学只能说我眼前只了解我眼前所了解的,其他的我不看见,不看见的东西我不能否定他,这个是最正确的,所以世间的真正的圣人都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就是不知道,修学佛法最正确的方法,这里顺便一提。
那么说前面灌顶,那个灌顶成熟我们的身心,能够把这个一灌的话,你把真正的成佛果位上的身口意三业种子放到你身心上面,你只要做得相应,你马上可以显出效果来,像刚才说那个那根电线往里面一接,你只要你里边那些东西一好的话,马上就灯亮了,说实在的,真正要叫你把那个电造起来的话,那我们没有一个人有这个能力的,不要说这个核子发电厂要几十亿这不可能的,叫你买部发电机的话,普通的我们都没有这个力量,千真万确的事实对不对?所以这个为什么密教里头都靠这个十方一切诸佛的这个传承的力量,说到这里,顺便一件小事情一提,我们现在说得不到佛菩萨的这样的灌顶吗?加持吗?怎么得不到,在我们真正下脚第一步就得到,这是什么?出家,戒的真的殊胜就在这里,这个大家不懂,戒是什么?十方一切诸佛的清净幢相,而且这个戒只有佛制千真万确,现在我们往往人太聪明了,说这个佛制这个戒是这样,现在时代不同你不要守,话有没有道理?它有道理的,佛制这个戒的确是因事、因地而制,但是他背后有一个特质是什么?十方一切诸佛的内涵在,是像那个接电线一样,接进来是你这房间里边一百支光只亮一百支,你这个房间里面有一台马达他只能亮在马达,但是这个电本身确有这么大的功效,如果你能够了解这个尊重这个戒法,一心恭敬的话,你就能够完全得到他圆满的这个加持,这是个不可思议的,所以我们了解这个道理以后,一定要这么说,我是愚痴凡夫,现在因为我的业力使然这些我作不到“一心恭敬”,万一真的作不到“一心惭愧”,你有这样的心情的话,你很容易将来力量增大的时候,当你力量增大几分它那个加持就进来几分,你很快就得到这个成果了,千万不要我们自作聪明,这个样的,那对我们自己最大的损失,这个属于他的灌顶的真实意义,所以得到戒体我们灌的时候是这样的,受戒了,要这样殷重心去,尤其是南山道宣律祖他真了不起,所以这个北传的一直非常强调,说现在这一支北传的一支珍贵无比,他为什么啊?他就把这个特质告诉我们,这个等到将来以后说戒的时候我们要了解,说南传好不好?好,绝对好,我们绝不忽视它,非常精彩,但是北传的特质我们千万不要,注意这个概念很重要很重要。
【“尔时所得一切三昧耶及律仪,应○舍命如理护持。”】
那个时候它密教也有它灌顶的叫三昧耶,那个三昧耶叫誓句,我们不要误解,这个誓句,平常说,我说、我发誓这个样,所以凡是密教里边你得到了这个东西以后有很多护持,因为凡是护持它是受那个三昧耶的约束它来护持你,真正重要的它为什么护持你?因为你遵守这个约束,就像我们跟人家订了一个合同一样,你要求人家履行这个合同,你必须自己守要,然后你犯了规,破了犯了,你说你怎么不照规矩来,这个话说不通的,这个密教的三昧耶戒很难持的,这个我们要知道,但是你认真持到了以后,所有的誓句相应的护持都来了,这是不可思议的,真正重要的还不是得到这种利益,真正的誓句是什么?保证我能够如十方一切诸佛所加持我的这个种子,增长不违背,这个才是真正重要的,而不是得到眼前这种。关于这个概念,以后有机会再去讲他,那么这个律仪就是下面的基础,菩萨律仪,声闻律仪这些以及从沙弥律仪开始,宁舍命,命可以舍掉,这个要护持,命舍掉最多一生,这个一破,坏了,而且你如果护持这个东西的话,命舍掉了以后,你正好上升求之不得,现在这个世界,的确很苦,你要求极乐世界这命一舍马上去,那是求之不得,所以现在大家所以不了解,不能护戒的原因就在这里,它说的很清楚,增上生,如果你的迥向增上生,希望到极乐世界的话,马上去,就这样。
【“特若受其根本罪染,虽可重受,然相续已坏,功德难生,故应励力,莫令根本罪犯染者。又应励防诸支罪染,设受染者,亦应悔除,防止令净,以三昧耶及诸律仪,是道本故。”】
下面这一句话解释一下。说特别在这个护持的时候根本罪,根本罪虽然犯了以后大乘可以重受的,但是对不起,虽然重受那个相续已经坏了,相续就是前面的加持己经坏掉了,这个功德生不起来,你全部重来那个是非常可惜的事情,就像那个机器一样,弄坏了你再接电线也没有用,要重来,所以我们努力,根本罪犯千万不要,还有其他的也要防,如果万一有犯了,那怎么办?马上去忏除,所以这羯磨是非常重要,而使得这个清净不染,万一染了马上悔除防护,为什么?这是根本,作任何事情这样,根本不坏慢慢的增长,根本一坏就完了。所以现在我们太多人总觉得这个戒,马马虎虎,错了,这是根本,戒如果没有了的话,其他都谈不到,固然我们念佛的人来讲,持戒念佛,其实参禅等等没有一个例外的。可是我们表面看起来说这个参禅的人好像怎么不管,他那里没有,定共戒,道共戒,一定的,真正参禅的人全部的精神贯注在那里或者参一个什么念佛的是谁,他心里面没有一点点其他东西他哪有犯戒,犯戒的根本在这里,这个我们要了解的,所以我们现在本质看不见,总是行相上面去摸,那不知道错到那里去,乃至于大小乘的开缘等等,实际上都一定把握住这个根本而转的,这个我们要了解的。那么这个是,再下面后面一句话,那说一下清楚了。
【“次于续部,若是下部有相瑜伽,若是上部生次瑜伽,随其一种善导修学。此坚固已,若是下部无相瑜伽,或是上部满次瑜伽,随于其一应善修学。”】
那么下面说进入密咒他第一步什么呢?进入密咒第一步就是善知识,有了善知识以后,他跟你灌顶,灌了顶以后的护持这个护持三昧耶戒,誓句身,所以我们凡夫修的身,就是我们的业报身,真正的这个密教修的身不是我们的这个,不是我们的业报身,它叫做誓句身,誓就是发誓的誓,句就是句子的句,为什么叫做誓句呢?三昧耶就叫誓句,换句话说我发誓一定要做到这个东西,平常我们说修学佛法的,得戒体,然后这个戒体是五分法身的根本对不对?戒定慧然后在这个体根本上面一步一步上去,修学密教的时候,在这个业报身上面我立誓受这个得到这个体,这个体叫做什么?誓句身,那时已经不再是我们凡夫身,在这个根本上面才能够增长这个,我们要了解这一点,所以它绝对不能犯的,那么眼前我们幸好还没有受这个密戒,一受马上堕落,为什么堕落?那很简单,接个高压电线接进来,不接没关系,接进来你弄错的话马上触电房子烧掉,人弄死,都很清楚很明白嘛!所以现在我们平常要嘛不了解毁谤,要嘛轻易的说我是密,都是差得十万八千里,这个原因就在这里,结结缘,都非常好,你要正确的得到果的话,这个次第要很清楚,那么现在这个有了以后,次,下一步,瑜伽部就是密教部,密教分四部,下三部跟无上部,下三部就是事部、行部、瑜伽部,这个下三部叫有相瑜伽,先重在事相上,最后进入无相,事相是什么?就是俗谛,无相就是真谛,换句话说,他俗谛就是说圆满的报、增上生,可是那个增上生所以究竟圆满的话,因为跟空性相应,这个我们要了解的,所以真正的圆满报土是不能离开法性土的,圆满的报身是不能离开那个法性身,这个我们要了解,但是修的时候次第是的的确确就像我们织布一样,经线跟纬线最后成就的时候你说经线跟纬线那个先?当然不能说先把经线穿在身上然后纬线穿上去,那不是笑话吗?不,经线跟纬线同时存在的,但是织的时候的确先把经线摆在那里然后纬线一根一根织上去,这个很清楚很明白,所以我们这种观念都应该清楚。那么无上部呢,无上部他不是叫有相跟瑜伽,前面的那个叫生起次第,后面这个叫圆满次第,关于这个以前已经简单的说过了,不管是哪一种,你好好的修学,修学坚固了,那么进一步,下三部进入无相,然后无上部的进入圆满,那个时候圆满的时候成就了,说密教的即身成佛指这个,在这个里边你可以选一个下三部的或著无上部的。翻到菩提道次第广论七十二页,第一段已经讲完了,就上面讲那个次第,怎么从基础下士共中士、上士,进入密乘,密乘的下部、下三部以及无上部,每一个层次这样一步一步的上去。继续我们看第二段。
【“道炬论说,如是建立道之正体,故道次第亦如是导,”】
那么道炬论上面告诉我们这么说,凡是谈到道炬论,我们处处地方应该体会、了解到,这个就是从我们本师释迦世尊以来经过弥勒菩萨、文殊菩萨二大传承,再经过龙树、无著二位菩萨,这是圆满的师承,不管是性相、大小、显密,换句话说这条是最正确、最直接的这个一条道路,不管是理论上面、经论上面以及实际的从印度乃至于一路传下来西天东土一代,最完整的师承,告诉我们最正确的道路,那么属于最前面就是说明了道的整体,那个道的整体是这样,同时呢?在我们修行上去的次第,也就是按著这个次第,所以他不论就质、量来说,这样的圆满,而且它在告诉我们这个质量之前,那个次第的本身,也一点都不错,这个是它真正最圆满、最精彩的地方。
【“大觉○师,于余论中亦尝宣说。”】
那么道炬论以外,阿底峡尊者其他的论典当中也曾经说明过这个道理。不过呢?余论就是或著顺便带及,或者约略一提,而道炬论专门针对著整个大纲而说的,不同。
【“摄修大乘道方便论云:‘欲得不思议,胜无上菩提,赖修菩提故,乐修为心要。已得极难得,圆满暇满身,后极难获故,勤修令不空。’”】
除了上面说的他的根本的依据师承以外,还有大阿底峡尊者其他的地方也说,那下面呢?引证其他的一些论典来说明同样的内容。你要想得到无上不可思议的大菩提果,那么它根本在什么呢?根本在修行,而修行的重心就是菩提心,那么这个菩提心靠什么呢?是靠我们得到极难得的暇满人身,这个暇满人身,意义是非常重大而又这么难得,所以现在得到了要赶快努力,绝对不要让他白白浪费,白白浪费那以后就很难得。前面已经一再说过,所以这是为什么正式修行之前,先劝取心要的时候要告诉我们这一点,当我们有了这个认识,说一切都靠修行,修行必须要得到暇满人身,这个暇满人身如果现在不修的话,以求后世很难得到,那你这样一来的话,你就会全心全意策励自己,有了这个策励的心情,然后你得到了正法,你才能够走得上去,要不然你没有这种心情的话,尽管再高的大法摆在那里,你就没办法修。这一点我们在座很多人都有这个经验,是的,说这个法很好,好是好,叫你提就是提不起来,为什么?他就没有这种推动的心力,总觉得这个也少不了,那个也少不了,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他主要的是没有认识这个暇满人身的重要,刚开始的同修们,也许还心情比较猛利一点,过了一些时候这种毛病都会来了,他根本原因就是一开头的时候,前面这个次第就没弄对,尽管听见了高高的大法,不要说这个高高的大法,有很多大法,法是大的,不得其门而入,这种也不必谈啦,像我们谈人造卫星,这个是美不可言,怎么上去啊?不知道,反正他在天上我在地上,羡慕羡慕算了,这种我们不谈,就算是我们能够把握得住眼前的东西,我们往往都是不能修,原因就是缺少这种推动的力量。所以他这个地方特别告诉我们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要多思惟观察这个暇满的人身,如果我们这个暇满的人身,真正的能够如理如量的修起来了以后,眼前说实在的什么事情都丢得掉,什么事情都丢掉了,不管再大的事情,等一下外面这个事情放不下,那个事情放不下,绝对不可能,不要说外面的事情,里边的事情,我看见太多这种真正典型的修行人,我们现在碰见一点小小的病,说不行,我自己觉得这个地方真惭愧,那些祖师们都是这样,碰见了病更拼命,为什么?病是死因,那个快死,你赶快还趁那一口气还在的时候,拼命修都来不及,哪里会说病了,好了好了,躺在那里不管,慢慢的;病了都拼命了,还有其他的事情比这个更要紧的吗?原因在那里,就是这个。所以现在这个地方后面原因告诉我们,虽然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这个,但是刚开始的时候从这个地方下手,引证这个上面。
【“又云:‘如犯从牢狱,若有能逃时,与余事非等,速从彼处逃。此大生死海,若有能度时,与余事非等,应当出有宅。’”】
就像一个犯人一样,我们被关在这个监牢里边,而这个犯的罪是死罪,关进去是非死不可的,那么既然现在有一个机会让你能够逃走的话,这个机会绝对是最重要的,其他任何重要的事情,绝不会跟这个重要的事情可以相提并论,所以有机会逃了你拼命逃都来不及,绝对不会对不起我还要拿一个东西,还没有弄好,还有脸没有洗,什么东西饭没有吃,什么东西都不要了,拼命逃出去。那么现在对我们来说,在那个整个的生死轮回大海当中,只有在人身得到暇满的时候才能够跳出来,而跳出来只有修行,在这种情况之下其他的任何事情,都不可跟他相比,都能够舍得掉,一定要跳出来。我曾经听见过以前在我们西康有一个修行人,那个修行人真是精彩,他这个平常每天吃,吃过了以后,他那个东西就送给别人,有人就跟他说你不会留著明天,我怎么晓得还有明天?我还等到明天?他觉得;吃过了以后,他有一个徒弟去侍候他,他那个徒弟苦不堪言,干什么?就是把他吃掉的东西一定要送,赶快送给人家吃,我那里还有明天?他一直是这样,最后这个人走的时候那个迹相之好,那真是无法想像的好,这种都是典型的例子,你们现在看那个密勒日巴尊者传,他不管任何事情,他总是说,我什么时候死都不知道,我哪有这个闲空工夫忙这个事情?所以这个前面暇满人身的时候告诉我们死也可以并在这个里边,换句说得到了这个暇满人身你赶快修,一定要等到你修持已经达到了跳出轮迥的量了,那可以。要不然的话你不晓得什么时候一旦失去了这个的话,你再没有机会修了,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够生起这样的心情来的话,修行是绝对没问题的。,所以他告诉我们,其他任何事情绝对不能跟它相比拟,只有一件事情,跳出这个三界轮回、三有火宅。
【“又云:‘归依增上戒,及住愿根本,应受菩萨律,渐随力如理,修行六度等,菩萨一切行。’”】
那么这个修行的次等,皈依然后呢学戒,增上戒。这个增上戒有一点不同,平常我们的戒属于七种别解脱戒,从五戒开始,然后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比丘,比丘尼七种,那么这个增上戒,这个戒不仅仅是普通的,还有一步一步的向上而到最后三聚净戒,然后在这种情况之下,往上面愿根本,这是什么呢?就是大菩提心,因为我们这里引导我们的是走上无上大菩提这条道路,实际上也是我们要修行的也就是这一条直路大路,那么这个直路大路走上去的时候,先是发愿心然后再行心,这个愿菩提心是根本,有了这个根本修学了以后,然后受这个行菩提心,行菩提心就是菩萨戒,那么随力行这个六度行,扩而广之推及八万四千一切而圆满无上菩提之果。
【“又云:‘方便慧心要,修止观瑜伽。’”】
那么整个的把他含摄起来,不外乎两点,一个是广大福德资粮是方便分,一个是殊胜深广的智慧资粮是慧,这两样东西的心要,然后最后是修止观相应,这个就是一步一步的上去.到最后的时候主要说这个,乃至于最后的时候无上瑜伽的生圆次第都可以含摄在止观两样当中,这也可以用那个方便广大资粮跟甚深智慧资粮这两样东西来含摄。
【“定资粮品亦云:‘先固悲力生,正等菩提心,不著有报乐,背弃诸摄持。圆满信等财,敬师等于佛,具师教律仪,善勤于修习。’”】
这个圆满的大乘道,根本的进入之门是什么?大菩提心,而这大菩提心的根本是大慈悲心。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