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集释义:大圆满前行 第四章 思维暇满难得 第三节 人身难得的比喻
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集释义:大圆满前行 第四章 思维暇满难得 第三节 人身难得的比喻
人身有多珍贵,多难得呢?法本上说:「现前暇身若不成有义,后难获得修习解脱身,善趣之身若是福报尽,死后飘坠恶道恶趣中,不明善恶难闻正法音,善士难遇懊悔成大错,若思有情数量和种类,得人身者实为极少有,观人不入正道作恶行,依法修行寥寥如晨星……」有关人身难得的比喻有以下的解说。
一.人身难得——如盲龟遇牛轭
在佛经和龙树菩萨《劝戒亲友书》中,经常以盲龟和牛轭在大海上相遇的机率,作为人身难得的比喻。这个比喻是说,如果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变成广阔无际的大海洋,在这大海上,漂流着一根农夫犁地时,用在牛背上的牛轭。牛轭是根弯弯的木棍,上面有个孔,它随风飘浮不定在大海上,没有一刻停止。而在大海底下,有一只瞎了双眼的盲龟,一百年才会浮上来,将头伸出海面一次。当它浮出海面时,因为眼睛看不见,根本无法看到海面上任何东西。在这茫茫大海上,这根牛轭东南西北载沉载浮,没有固定静止的地方,盲龟也是百年一次浮出海面上;牛轭无心,乌龟无眼,如果要等待盲龟将头穿进牛轭的孔中,这种机率实在是太渺茫了!而我们得到人身的机会,比盲龟的头进入牛轭孔的机率,是少之又少啊!
寂天大师在《入菩萨行论》中也讲过这个比喻:「如海中盲龟,颈入轭木孔,人身更难得。」不仅如此,古代的很多大师们,也常常用盲龟穿入牛轭孔的比喻,来说明人身的难得。《涅槃经》上形容人身难得,有如在光滑的墙壁上撒豆子,豆子附着在墙壁上的机率,是微乎其微的。经上又说,人身之难得,有如在针尖上堆豆子,是难上加难。
二.人身难得——六道众生数量之比较
如果以六道众生的数量来做比较的话,我们就会知道,生在人道得到人身,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以六道众生的数量来作对比:比起地狱道无数的众生,饿鬼道众生的数量是很少的;比起饿鬼道的众生,旁生道的众生也很少;比起旁生道的众生,阿修罗道的众生算是很少;比起阿修罗道的众生,我们人道的数量又更少。人道和天道的众生比较起来,当然天道的数量比人又更少了。如果拿三恶趣和三善趣的众生来作比较的话,总数量差别实在是太大了!
古时候在数量上,对人身难得作以下的比喻:如果地狱道众生的数量,像夜晚天空的繁星那么多,相较之下,饿鬼道的众生就像白天的星星那么稀少;如果饿鬼道的众生,像夜晚天空的星星那么多,那么,旁生道的众生就像白天星星那么少;如果旁生道的众生,像夜晚天空的星星那么多,那么,三善趣的众生就像白天的星星那么少。
另外有一种比喻是说:地狱道众生的数量像大地的尘土一样多;饿鬼道的众生像印度恒河的沙那么多;旁生道的数量像酿酒时,酒酿出来以后,酒糟挤在那里一样多;阿修罗道众生的数量,像冬天飘雪时的雪花那么多,那么,人道和天道众生的数量就只有像手指甲上的灰尘这样少。
有时,我们会觉得这种比喻不太合理,因为把人的数量比喻得太少了,但是事实上就是这样。以隐藏在每个家庭的细菌数量来说,不就比一个城市的人数多吗?还有,在印度靠近喜马拉雅山的山上,以及在西藏、尼泊尔等地的山上,常会出现巨大的蚂蚁窝。无数的蚂蚁习惯把小树根迭起来筑成巨巢,大的通常有一个房间这么大,这样巨大的蚂蚁窝里,所窝藏的蚂蚁,比全世界的人口还要多。何况大地上还有许多群聚群生的千万种昆虫,大海中有无量无数的鱼虾贝类群,这些数量不就远远超过人类的数量吗?
◎珍宝身如摩尼宝
人道的众生是如此之少,在人道中,要能具备十八暇满,得修佛法的人,是少之又少。如果我们得到了这样一个暇满人身,还不珍惜的话,就像寻宝的人,千辛万苦按照藏宝图找到了宝物,到最后却「入宝山空手而回」一样。在佛法里,得到人身不去珍惜,是一项非常大的过失,甚至认为会遭受很大的灾祸。如果我们能时时深刻感受到这种种的可贵,心生欢喜的话,当下就是拥有圆满的珍宝身。如果你没有具足这些暇满,纵使你多么聪明伶俐,足智多谋,智勇双全,也只不过是个普通的世俗人而已。
◎恶行即为恶趣因
萨迦派札巴坚赞尊者说:「得暇满人身,非由力强得乃是积福果。」我们得到暇满的人身,是过去世几千万劫,累积福德和智慧资粮而得来的福报啊!今生我们有机会生为人身,如果不行持善法,好好修行的话,过去的福报很快就会用完,在轮回中,很难再得到现在这么暇满的人身。宝贵的人身如摩尼宝一样,是要用来作为度脱生死大海的船,如果作的恶事比行的善还要多的话,那么,虽然身为一个人,比起地狱、饿鬼、畜生道等三恶趣的众生还要恶劣!如果不珍惜修持,反而用来作恶的话,那么,这个人身就会变成进入地狱的媒介。所以说,恶趣众生多半是来自世间的恶人啊!
其实,作善或作恶,都是由自己的心决定的,「此身行善即是解脱者,此身造恶即是轮回锚,身为一切善恶之奴仆。」在世间上,我们一辈子拼命赚钱,不知修持,等到年纪大了,满头白发,福报享尽,面对死亡时,才知道所拥有的财富都带不走,最后还是两手空空的,那时才知道,已经是后悔莫及,太迟了!只能流下两行的老泪。所以,对于已经得到的福报,要懂得珍惜,要十分欢喜。因此,我们应该趁着暇满还具足的时候,精进修行,依照「前行发菩提心」,「正行持空性见」,「结行修回向」的方式,不断反复思索善知识所传授的正法,这样,道业才可能有所增长。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下一篇: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集释义:大圆满前行 第五章 思维寿命无常 第一节 大千世界与众生的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