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能海上师: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续记 第十六讲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4日
来源:   作者:能海上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能海上师: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续记 第十六讲

 

  第十六讲  九月十一日

  【狮子贤义疏】:

  如是教示中,于能取之行相分别第二者:

  颂云  立有情及因  于此境坏灭  修道及联系  违品馀九相

  此颂所云者:不随顺品能取之行相分别第二者,依有情之安立,彼中行相施设之因,有稍微显现之境,作修行之道,是正真所断之故,彼随行行相有九种也。九者云何?即二颂分别之第二种说。

  颂云  如其自体性  三智障三种  灭道真如等  相应俱不俱

  不平苦等中  诸烦恼自性  无二诸愚迷  为最后分别

  凡此所云是也。

  一、一切种种相完全不知,于一切种智性之障,悉皆愚昧。

  二、于一切道完全不知,道智性之障,悉皆愚昧。

  三、于一切根本,完全不知,一切根本智性之障,悉皆愚昧。

  四、般若波罗蜜多完全不知,于一切寂灭道,悉皆愚昧。

  五、于色之所知,真如义体,完全不知,于真如性等及相似,具足与不具足,悉皆愚昧不了。

  六、于魔等之自性,完全不知,不平等性,悉皆愚昧。

  七、有义言说,如其摄受性之苦等诸谛,于中悉皆愚昧。

  八、贪等之自性,完全不知,烦恼自性,悉皆愚昧。

  九、所取能取之性相,完全不知,不二之理,悉皆愚昧。

  如前者能取之行相分别,最后修道之心、心所。入行住品之境,具有之九种宣说如是。

  总此修道不随顺品行相四类,是彼体所断性之对治相四,亦彼修道分别之异门,如是所云,内心刻记应作也。如前行相分别一百零八所断,及时性平等,唯期(谁)于彼等体摄之烦恼一百零八断除,功德具足圆满,是一切菩萨修行之道中住者之依止也。

  【清凉记】:

  第二能取分别与修道联系者九种。学法相重在相互之关系,舍利弗指示最好。般若经重在联系,三智、八法、七十义,皆明诸法之联系。法相能会通归纳,即并不繁多。圆加行品即说三智相通之道。于道不知联系,不能会通,故成障也。学修之障,皆由隔阂不能会通故。愚昧者,恍惚不清晰也。

  第一、于一切种智之十法,会通表境行果,所列之表应细看。

  第二、于道智中会通三智一切道。

  第三、根本智中会通去果远近之理。根本者,就空无我言。不善学四阿含,则大乘法空难通达。四加行三身皆从三智出,会通三智在圆加行中。

  第四、般若指大经及本论所诠。总论般若之义,在七十义颂中,大概明其法相法数。不学广般若,必不能精通深你=般若。不学现证庄严论,则中观在门外说话。月称论师尚嫌现证庄严论于坚稳自行阐发未尽,故造入中论,重要从中士、下士、皈依发心起。六度深广般若合说,引入深般若,不如是不能入中观也。入般若法门颂,即依入中论集其纲要。由广般若入深般若,如梳乱发,分股梳之则易通,利根者当前放下,如乱发剃成光头,亦可不劳梳理,但非尽人皆能。不经入中论直接闯进中论,太为艰苦。于广般若应当致力。

  第五、于真俗二谛不知。法相对法为真如所依,一一法由法相分晰即见其性空。故般若空义,须由阿毗达摩悟入。不能者,宗大师所开方便,即切实学因明。由自慧抉择而达法空。菩提道次第止观依因明立。但不知对法,因明亦无法施设。现量即真如。如如法性实际,无可说,亦不待说。真如不可摸索,在上面大做文章。比量者,即是名言安立。正比量即等于第二类现量。俗谛之法,即第二类现量。第一类现量,即真谛法空也。二谛双观双照。有法才能安立真如,真如在俗谛上不是空架子。法相中观会合,俗谛即指示真如。不通法相,所谓法性皆我执意识分别拟议,真如不可从闭目冥然中得也。

  第六、六道有情平等,经论广说。平等性智,即是无我。众生各爱其类,顺习气故。此顺性在凡夫位即贪爱痴等。佛亦愿众生成佛,即贪爱转成大悲。魔愿人成魔眷属,亦平等性。魔亦缘生性空,修法空观则魔亦空。魔皆与我反对,有魔方好断我执。修行皆从艰苦中出,平安成佛何足贵乎。

  第七、有义言说者,一切经论,如理善言,乃至风声鸟语,凡能令人警觉者皆是。世间众苦,皆说苦谛。一切坏灭变易之事,皆说无常。四谛之理,于大乘即转用。例如苦谛性空,则无苦。集净法,则集谛与道谛合矣。

  第八、烦恼从我执熏习出。贪欲皆为我不满足,欲求令我满足。欲难断,修行人多不说,但真修行在此。欲不断,纵盖棺论定,此生过了,后世如何?未死以前用何保险?楞严咒、九想、要加持力、定力成就才行,未成就前如何?只有依辨识阿含,能识犯戒境,不与犯戒机会,才能保险。三十七道品皆保险之法。但一处错则全盘皆错。如用机器,要先能不打着自己,再说运用巧妙。戒与般若合修,是佛一贯承传。我从西藏所得教授,此为第一。戒是事上的般若,不是教条。应热心学,所得之益,生生受用不尽。

返回目录

----------------------------------------------------------------------------------------------------------------

更多能海上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