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海上师: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续记 第十八讲
能海上师: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续记 第十八讲
第十八讲 九月十五日
【狮子贤义疏】:
如是所说品中颂文之分别净体之说者:
颂云 如诸病尽除 时常安息竟 种种众生乐 功德皆全备
若海纳百川 胜果盈盈累 勇心摩诃萨 一切众依止
如是颂云:于修道中修行者、行相分别种类四个九法自性热诚能作者,于诸传染病因能作尽净灭除。获得无不悦愉究竟安息,如如悲心利他自在,能成种种一切有情生起安乐,善巧功德,悉皆圆满。三乘所摄一切道性,如大海体,悉能容纳。菩萨修行道中,住果边际,次第究尽获得彼中清净庄严,成就种种一切现法,须依前面四九行相等分别,是能作也。
【清凉记】:
三十六种分别已断,功德全备,佛无间道,正真勇猛,堪称摩诃萨,可为一切众生依止。西藏法,已学戒律事相,住聚巴三五年,出来依止师父,再实修,师以为可,方可离依止。当了格西,聚巴未进,尚有半节事未了,政府要来叫去住聚巴,依止完了,才能出来弘法。仪轨皆能背诵,法务事相精能者,住一年,亦可出聚巴。求寻依止师学习专修者,如西藏法,庶几近似。“传”谓种子遗留俱生惑,“染”
谓后天所得分别烦恼。“清净”谓空无我,“现法”谓弘法利生之事实也。
【狮子贤义疏】:
修道随后、是无间道之随行、无间道之三昧。
颂云 安立三千生 声闻麟喻德 菩萨正离生 列众善为喻
以无量福德 显佛无间道 无间三摩地 一切种智性
如是颂云:若或摄取三千大千世界之有情等,安住于声闻缘觉菩萨之无罪住处,如是善喻所作福德生起之量相较乃至彼中殊胜圣者之福德为多,何以故,皆是种种一切智性,亦是彼大觉之性,乃至获得大觉体性无间之正定,皆是功德无比对故,此者是彼无间三昧之所作也。
【清凉记】:
佛无间道,加行、从发心至成佛;三昧、从初禅至成佛皆摄。经广赞无间道功德,为八地菩萨不决定成佛者劝也。我等距此地虽尚远,但不可无此希望。能依次实行,则非空愿。
【狮子贤义疏】:
此中所缘等,如其所有云何摄收,即此颂文分别所缘等等云云。
颂云 此所缘无实 是述主体念 此中行相寂 好辩者常诤
此中所说,无间三昧所缘之因缘者,一切法无实之所缘是也。我之因缘者,念是也。行相者,自性寂灭止性是也。住彼中者,渊深难测故。今作详细言说方便善巧,未知解等,诃斥抗辩。传承发起,后得智生。此等显明之所作者,彼彼深性之说故作想深观之教持也。若慧心具有倒错等之背理分别,如何破除洗净,于此正定三昧发生所作云何?即此以下是三昧错倒之分别也。
【清凉记】:
此无间三摩地之所缘,即一切法无实自性,行相即自性寂静。如茶碗是所缘,白色圆形是行相。桌是所缘,桌性空是行相。此境甚深,故佛告罗睺罗,亦未下断语。执我是非量,我如龟毛兔角毕竟无故。证无实是现量,诸法自性如是故。此乃修证之境,非言说所显,而好辩者常兴诤难。故于执实者应破斥,不明者辨析,于自宗义应传习也。
【狮子贤义疏】:
颂云 意乐此所缘 受持此自性 一切种智智 胜义及世俗
加行及三宝 巧便证能仁 颠倒及道等 能治所治品
性相及修行 诸邪说分别 依一切种智 说为十六种
如是所云者:
一、有为与无为之界体分别,正真性不可得。
二、所缘悦意等一切行相之上,自性无故。
三、所缘之自性决定所取。
四、一切种智性之智慧等,真实及不真实无所缘。
五、真如性之自性,以俗谛及胜义二谛观之。
六、于施等无所缘而作加行。
七、解了所作无是大觉佛宝。
八、唯名句安立净尽是法宝。
九、于色等所缘遮止者是僧宝。
十、于施等无所缘是方便善巧。
十一、实质无实质之二者之自性分别遮止者,真如之现证。
十二、快愉行相契入之无常性等即常性等颠倒。
十三、行相道修行之果,是现量未能作之道。
十四、弃舍修为,无非随顺品及对治体,有法无法之性相。
十五、自共之性相离名修行。
十六、菩萨方便善巧不明,详细所说,一切颠倒分别,具诸相违之义实行,不离疑心自性。
如上所说之境俱有之性,一切种智性依因(正因),倒错分别之十六也。此者,世俗与胜义具有之门而作呵斥,如其次第,于真谛与世俗之门,可作重复问答也应知。菩萨等善意乐欲,依止二谛善巧方便,种种空性显明,前行之行相决定,一切正真慧行生起,是无间道三昧发生之所作也。
般若波罗蜜多教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顶加行第五品释竟。
【清凉记】:
次明应断之十六种颠倒分别,是成佛之总纲,亦全论之总结,亦三个三十六种能所取分别之总纲也。
一、于所缘一切有为无为,皆应归于法空上修,但皆非无幻化之所缘可得。
二、若于性空理少有觉悟便高兴执著,便坏事。有所成就应注意二点:一者、行相不可执著。二者、修行更加功精进,了知前进道路。
三、一切法无自性。以为我有得,即是得少为足,半途而止。金刚经说无四果可得,无无上菩提可得,佛于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等,此理随处可安立,故弥勒菩萨拈出要点。虽实无所得,然由甚深八法可以修证也。
四、五、如者缘起性也,真者空性也。离真无如,离如无真。二谛和合,不可以一法名,故不可以名句思择。
六、不取六度相,仍要行六度。执三轮空,便避而不行六度,是其大错。
七、八、九、十、是甚深之皈依三宝。达无所证而能证,是为佛宝七;唯名句安立而能趣证无我无生之涅槃,是为法宝八;色等无所得,而依别解脱戒,能于色等境上辨识,遮止犯戒,是为僧宝九;持一条戒有五护法神王,与设境界令其辨识,经过练习,戒方牢固,无境则戒之作用难起。
十一、能量有现、比、非、三量,所量亦有性境、带质、独影三境。带质有真有似,总皆性空。由因明正理,可以通达,真如内不可许任何一法有纤毫自性。
十二、世间顺情之事,皆是花箭,应当觉照,不可于此起常执。
十三、密法仪轨等皆引人入胜之方便,转变三业习气,与别解脱戒同。不可执方便为究竟。
十四、或说,法应要,三藏皆须要;或说,法皆增语可不要。此说:若到身口意三业无误失,烦恼习气断尽,则佛法亦可不要;若尚病困呻吟,不可便无医药也。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