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莲花生大士全传:第三篇 桑耶大师 第七章 传法胜利大密主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9日
来源:   作者:莲花持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莲花生大士全传:第三篇 桑耶大师 第七章 传法胜利大密主

   永世不能忘

  长远三昧耶

  本誓的心愿

  愿您记得我

  绝不忘心子

  共住在虹光

  莲华生大士在华氏城阿修嘎王前,踊身虚空,刹那不见之后,又来到了南憍萨罗国。

  南憍萨罗国曾为代喀达卡王(Vakataka)王朝所统治。此国周有六千余里,山岭周境环绕,林薮连接。国都在般达克(Bhandak),该城又称为月城(Chandra—pur),位于瓦尔达(Wardha)河北岸,是一处极为兴盛美丽的都城,方圆共有四十余里。

  此国的土壤十分膏腴肥沃,地利滋盛。所以,邑里相望,人民极为殷实。他们的身形十分高大,肤色较黑,而风俗极为刚猛,人性十分勇暴激烈,兼信佛法与外道,而学艺甚为高明。他们的国王为刹帝利种姓,十分崇敬佛法,而且心性极为仁慈。寺庙伽蓝有百余所,僧徒将近万人,都学习大乘佛法。

  都城城南不远,有一座旧寺院,其旁有一座佛塔,是无忧王所建造的。在这个地方,往昔如来曾于此处现大神通,摧伏外道。

  莲华生大士来到附近山上的一座尸陀林,名为九顶网尸陀林中安住修行。此时南憍萨罗国的国王名为乔答弥普德拉王,他以善解医方的婆罗门医师作为辅佐,处理国政。

  国王有大小两位王妃,国王偏爱大王妃的王子,自小就给予他许多优良的训练,并请了最好的老师教导医学、工巧明及其他种种的学问;大王子天资聪慧而且十分的努力,所以记取了各种的法要。然而小王妃的儿子才刚刚初识字而已,所以并不能遍学多闻。

  有一天,国王下了御旨,要两位王子参与考试,胜者将给予绍继王位。这时小王妃又焦急又难受,因为小王子十分年幼,而且她平常又十分地溺爱他,所以绝对难与大王子评比。但如此一来,整个国家的王统,必然要由大王子来继位了。小王妃心急如焚,却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只有向许多有智慧的人请教,要如何才能使小王子得到比赛的胜利。

  这时,有一位宫女就向小王妃报告:“王妃!听说在九顶网尸陀林中,有一位沙姆陀罗比丘,具足一切智慧,精通五明。如果小王子跟着这位比丘学习,或许能够迅速地具足学识智慧。”

  小王妃听了之后,半信半疑,但是,在目前这种状况下,只好勉强相信了。所以她就告诉小王子,要送他到九顶网尸陀林去拜师学艺,而小王子也欣然同意。于是小王子就备齐了车乘,来到了九顶网尸陀林,向比丘沙姆陀罗行拜师的大礼。

  由于小王子宿世的殊胜因缘,所以他在莲师化身沙姆陀罗比丘的教导之下,日夜不停地修学五明,很迅速地得到了世谛缘起与出世间的圆满成就,以致只是见到书名,就了悟了书中的内容;而且更通达一切内外典籍智慧无碍。沙姆陀罗比丘完成了小王妃所托付的教学任务之后,就送小王子回到了王城。

  此时,小王妃就向小王子问道:“孩子啊!你在比丘沙姆陀罗之处,修学五明,成就如何呢?”

  小王子就回答说:“母后!我已经通达一切内外典籍,具足圆满的智慧了。在此次的评比当中,必然能够得到殊胜的成就,您放心好了。”

  小王妃听了之后,十分的欣喜,就赐予许多珍贵的礼物给小王子。

  评比大小王子学识的日子到了,两位王子分别坐在高台上,此时国王就诏谕说:“如果谁具足圆满的智慧,通达一切知识的话,那么王位的继承权就将交与他。”

  此时,大王子就开始宣讲他所精通的医学。大王子滔滔不绝地宣说了三百种次第的医学精要,只见他辩才无碍,而且智慧充足,引喻恰当,所有的大臣、民众无不感到十分的惊奇。

  这时国王及所有臣民,心中都认为小王子绝对难以超越大王子了。所以有许多人都开始以不屑的眼光看着小王子,更有许多人已在旁边议论纷纷地说:“所有的学识,都是经由努力,才能得到成就的;如果不努力学习,哪里能够成就圆满的智慧,我看小王子是难以取胜的。”

  这时小王妃心中十分的不安,眼泪也不禁慢慢地流下来;但是她赶紧偷偷地将眼泪擦掉,然后用十分忧惧的眼光望着小王子。而大王妃听了大王子的论说之后,十分的欣喜,就绕着大王子,献出最上的礼敬,并且向大众说道:“大王子必定能够承继国王的王位。”欢喜之形,喜不自禁。

  轮到小王子开始宣说了,只见小王子很安静地以目光注视着国王、大臣以及所有的百姓,并用十分安祥地声音宣讲。虽然小王子年纪十分的幼小,但是此时,看起来却是十分的庄严。

  而当小王子开口讲论医学的次第时,不只现场所有的臣民百姓一起在听讲,忽然之间,连天龙、食香鬼神大众都从天上纷纷降临来听讲。结果小王子除了论说医学的三百次第,这些世间所能了知的学问之外,另外还宣说了在人间闻所未闻,听所未听的最胜秘医学。所有的天龙八部鬼神们听完之后,都十分地欣喜,并绕行小王子恭敬顶礼。

  所有的臣民都惊讶得张着嘴巴,不知如何是好。在经过了短暂的震惊之后,他们都发出了赞叹不已的欢呼声,大家议论纷纷地说:“小王子能够无师自通,智慧地了悟这么深奥的典籍,实在是不可思议,实在是智慧天成啊!”

  这时大王更是欢喜若狂,同时也绕行小王子给予礼敬。因为小王子年纪尚幼,所以他希望大王子与小王子能共同来执政。但是小王子忽然向父王请求道:“父王!我对世间的种种因缘与国政,并没有兴趣,希望能够出家为僧,在佛法中精进修行。”

  “孩子!你的智慧是如此的通达,应该与你的兄长一起为人民服务,来领导这个国家达到最圆满、最幸福的境界,怎么可以这样就此离去呢?”

  由于小王子再三地请求,最后国王不得已才答应了。于是小王子就师事沙姆陀罗比丘,孜孜矻矻地努力修学佛法。沙姆陀罗比丘给他娑多婆诃(Satavaha)的法号,“婆诃”是乘骑,而“娑多”是一位食香的乾达婆神的名号;因为小王子幼时曾以“娑多”为坐骑,所以名为娑多婆诃。而且给予指示道:“娑多婆诃!你应该究竟利益众生,因为你在因缘上面,能对所有的声明、因明等学问,都如实的通达,所以应当撰写声明、因明等关于五明有关的所有学问。而在实际的修证上,你应当以密法得道,所以在密法因缘中,你应当发心精进的修证。”

  娑多婆诃在沙姆陀罗的教导下,具足世出世间的圆满成就,并通达五明,圆满菩萨道的一切教法。

  但人间无常,佛法的厄运即将降临,而神圣的那烂陀寺即将遭受魔徒可怕的摧残。

  吉祥的圣那烂陀寺(Mahanda),是殊胜佛法的中心,不论是中国内地,还是雪域西藏的佛法,都来自这一座佛法的大海。

  那烂陀寺全称为室利那烂陀摩诃毗诃罗(Srinalanda—mahavihava),“室利”是吉祥尊贵之义,“那烂陀”原为神龙之名,“毗诃罗”为住处之义;所以汉译为吉祥神龙大住处。另外那烂陀的意译为施无厌,所以亦可称为施无厌寺。此乃是因为往昔佛陀在修习菩萨行时,乐于布施,大众赞美其德,所以号为施无厌;因此而成为寺名。

  这一处圣地,位在王舍城西北的富庶地区,附近有许多美丽的园林屋舍,佛陀处世时原本为淹没罗果园,树林中有水池,池中住有那烂陀龙王。有五百位商人,用十亿的金钱买下这一座美丽的园林,供养佛陀,佛陀十分欢喜,因此,在此处说了三个月的佛法,而商人们都证得了圣果。

  那烂陀寺东南的那烂陀村(Nalandagrama)是舍利弗尊者的出生之地,而西南**里处的拘理迦村(Kolika)则为目犍连尊者的故乡。舍利弗尊者的父亲是一位大婆罗门,高才博识,善巧精学一切典籍。

  有一天,舍利弗之母忽然梦见,有一位异人身穿铠甲,手执金刚杵,摧破诸山,而退立一山之下。其父听了之后说道:“这个梦实在好极了,我们将生下一位儿子,他的才学通达贯世,能摧破一切论师的见地,只是不如一人,而成为他的弟子。”

  后来,其母果然有孕,舍利弗也聪异常,辩才无碍。八岁之时,就已名震四方,生性淳质,心地慈悲,成就自然智慧。自小与目犍连尊者为友,情逾兄弟,深厌尘俗之事。所以,两人就拜在六师外道之一的珊阇耶(saniaya)门下为弟子。但是,不久之后,两人甚感失望,相谈之下,认为:“现在所学,并非究竟之理,不能穷尽痛苦的边际。所以应当各求明师导引,求取解脱甘露,再互相告知。”

  有一日,佛陀弟子马胜阿罗汉持钵应供,入城乞食。舍利弗见他威仪闲雅,就问他:“师事何人?”马胜回答说:“释迦族的太子出家成正等觉,号为佛陀,即是我师。”

  “你的师父,到底有何教诲,能不能告诉我呢?’’

  “我修学未久,未能穷究深义。”

  “还是乞望您为我说明。”

  于是马胜比丘就说了偈颂:

  一切诸法本,因缘生无主,

  若能解此者,即得真实道。

  这句偈颂,刹那间像闪电般划过舍利弗的心灵,一切法界的真理历历在目:“原来法界宇宙的一切众相,只是因缘法而已;在缘起缘灭中,并没有任何自性的存在。”他的心自由了,不再有我执的缠缚,在当下他就证得了初果法眼净。他立即欢喜地将这殊胜的教法,告诉挚友目犍连,聪慧的目犍连也即听即证,现前开悟,得证初果。

  他们两人立即各自率领两百五十位弟子,皈依佛陀共受佛戒。当佛陀遥见舍利子前来之时,就告诉弟子们说:“在我的弟子之中,智慧第一的人,现在来了。”顶礼佛陀之后,佛陀对他说:“善来,比丘!”他听闻了这一句话,立即具足了戒品。经过半个月后,听闻佛陀为他的舅舅长爪梵志说法,就证得了阿罗汉果。

  而目犍连尊者同时参访佛陀之时,佛陀遥见即说:“现在来的人,是我弟子之中神通第一者。”顶礼佛陀之后,佛陀对他说:“善来,比丘!清净修习梵行,能够远离苦际。”他听闻了这句话时,须发自落,袈裟自服,戒品清净,威仪自在调顺,经过七日,立即证得阿罗汉果,得到广大的神通力。

  舍利弗与目犍连是佛陀门下最重要的两位弟子,称为“双贤”,辅佐佛陀的教化。

  当佛陀向阿难宣告在三个月之后,要入于无余涅槃时,舍利弗不忍见到佛陀入灭,所以就向佛陀请求先行入灭。佛陀告诉他说:“宜知是时!”于是,他在佛陀面前示现狮子奋迅三昧,并告诉门人子弟,还归故里那烂陀村。

  未生怨王及国人听了之后,立即风驰云会,舍利弗为他们广为说法之后,在后夜时分,入灭尽定中,安祥入灭。

  而目犍连尊者也在受到裸形外道的袭击之后,全身骨碎难以相续,所以向佛陀告假入灭。佛陀允许之后,就回到那烂陀附近的拘理迦村。

  他身抱重患,自行于空地敷座而坐,然后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第二禅,从第二禅起入第三禅,从第三禅起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入空无边处定,从空无边处定起入识无边处定,从识无边处定起入无所有处定,从无所有处定起入非想非非想处定,从非想非非想处定起入于火光三昧,从火光三昧起入水光三昧,从水光三昧起入灭尽定;再从灭尽定起入水光三昧,从水光三昧起入火光三昧,从火光三昧起入非想非非想定,从非想非非想定起入无所有处定,从无所有处定起入识无边处、空无边处、四禅、三禅、二禅、初禅。

  接着又从初禅起飞在空中坐、卧、经行,上身出火、下身出水,或是下身出火、上身出水,作十八种神变。

  是时尊者大目犍连从空中降下就结跏趺坐,正身正意专系在前,复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第二禅,从第二禅起入第三禅,从第三禅起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入空无边处,从空无边处起入识无边处,从识无边处起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处起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想非非想处起又入火光三昧,从火光三昧起入水光三昧,从水光三昧起入灭尽定;从灭尽定起还入水光、火光、非想非非想处,无所有处、识无边处、空无边处、四禅、三禅、二禅、初禅,复从初禅起入第二禅、从第二禅起入第三禅,从第三禅起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即时立取灭度。

  舍利弗与目犍连尊者的舍利塔都建在故乡,而那烂陀寺更有两位尊者的大舍利塔。除此之外,过去从伽叶佛以来,那烂陀有无数的大阿罗汉都在此入般涅槃,可见此地的殊胜。

  后来那烂陀没落了,成为废墟;在圣舍利弗尊者舍利塔之处,传说,无忧王大兴供养,并建立了那烂陀寺。那烂陀寺后来受到历代王朝供养,在佛陀与圣者的加持下,成为正法的中心。

  笈多王朝的帝日王(Sakraditya),敬重三宝,在此又大兴土木,建立道场;但却穿伤了龙身。当时有一位善于占卜的尼乾子外道看了这个情形,说道:“这是一处殊胜的圣地,建立伽蓝之后,一定会大兴盛,成为五印度的轨则模范,能够经历千载而更为隆盛。后进的学人,能够自在地成就法业;但是会客易呕血,这是因为伤害龙身的缘故啊!”

  然后,寺院不断扩建,帝日王之子觉护王(Buddhagupta)在南方又增建伽蓝,如来护王(Tathagata)又建立了东方伽蓝,幼日王(Ba1aditya)在东北建立了伽蓝。当寺院扩建成功之时,举办了祈福法会,延请凡圣大众,共同庆贺。从五印度前来法会的僧众,云集万里。

  当大众坐定之时,有两位僧人后到,被引到第三重阁;有人就问他们:“大王设下大法会,先请凡圣与会,大德到底来自何方,为何最后才到呢?”

  “我来自中国汉地,因为我的师傅生病,所以等他吃饭之后才出发。受到大王遥远的诚心邀请,所以特别来赴会的。”

  问话的人吓了一跳,赶紧去报告大王。大王知道是圣者前来应供,立即赶往躬迎;上了重阁之后,却不见踪影。国王从此更坚持佛法。国王之子伐阇罗(Vajra)继位之后,信心坚固,又在西方建大伽蓝。而后历代更有增建。

  那烂陀寺周围四十八里,境内塔寺、精舍、僧坊建筑庄严豪华。僧坊大部分是中庭四周并列个人房舍的四角形建筑。中庭掘井,壁厚就达两公尺,室内十分清凉。那烂陀寺藏书丰富,主要藏在宝彩(Ratnaranjaka)、宝海(Ratnasagara)、宝洋(Ratnadadhi)三大殿堂内,其中宝洋更高达九层。

  那烂陀寺为印度古代的最高学府,不仅规模宏大,建筑壮丽,藏书丰富,更重要的是学者辈出。印度的大乘佛教的许多大师,都曾在此地讲学或受业,玄奘大师留学印度的岁月也大部分在此度过。

  在那烂陀寺求学的僧徒也十分众多,常住僧众四千余人,僧徒主客常有万人。

  那烂陀寺研习的教法,除佛法内典为主外,并兼习大小二乘、世俗典籍等等;《吠陀》等书,及因明、声明、医方、术数等五明,亦俱研习。寺内讲座每日有百余座;学徒修习,皆十分精进。中国高僧除玄奘外,玄照亦曾在此寺学习过三年。此外如义净、慧轮、智弘、无行、道希、道生、大乘灯以及新罗人慧业、阿离耶跋摩寺,都曾到那烂陀寺留学。

  此地可说为当时世界之文化中心之一,集合印度、中国、朝鲜及亚洲各处之参学者。北宋时在寺东五十全里曾建有汉寺。

  在殊胜的圣那烂陀寺,有一位信佛的大臣,名为迦突陀僧诃(Kututasidha),发愿建一座佛殿;在落成之日,为一切民众,广设无遮大会。这时有外道二人,也前来乞施;但是粗暴的小沙弥,不只未曾施舍,甚至以洗物余水泼向他们,并驱赶他们至门板间,还放猛犬噬之。

  这两位外道修持日轮成就法,具有聚集日光的力量。当修持之时,如果双拳捶胸,运起目光,就能焚烧房舍。他们两人受到了这样的屈辱之后,十分忿怒,尤其是为首的尼玛斯德(Nenacadra)。于是他们就修持忿怒的火供护摩,念诵真言,双手捶胸,双目运起邪火焚烧佛寺。因此佛教的根本道场八十四座伽蓝,皆遭焚毁,尤其是圣那烂陀寺的法藏,全部经藏所在的大殿宝海(Ratanasagara)、宝洋(Ratnadadhi)及宝彩(Ratnaranaka)亦悉遭焚毁。

  这时,忽然从宝洋大伽蓝,庋置于九层楼上的某部经函中自然注下大水,火因而熄灭;而凡经水注之处,所有经函,都未被焚毁。后来取下这些经函检视,其中为五部、续部的经函,主要的为密集经续。

  余国的寺庙伽蓝,也多被焚毁。这两位外道,后来因畏惧国王惩处,就远遁北方。

  不只如此,这炽烈的邪火,毒雾弥漫,熏绕多时,竟将当地的大龙龙王(Maha naga-raa)都给熏伤了。龙王被邪火毒雾所熏,染疾日益沉重,用尽自己所有的神通与医药,都没有办法救治,看来即将逝去无法挽留了。龙臣们因为没有办法救治龙王,大家哭成一团,也不知如何是好?

  此时,大喜龙王优波难陀(Upananda naga-raja)就向大龙龙王建议道:“大龙啊!我想我们应该把南瞻部洲的所有名医,全部请到龙宫来,经由百医会诊之后,或许能够救治你的病,否则只有束手待毙了。”

  大家听了之后,觉得十分有道理,所以就由龙族的两位王子,自告奋勇要去延请良医。这两位王子深信佛法,名为广财(Vasukir)与护螺(Cankhapailo),他们随身携带了许多珍宝,准备献给良医们。他们在刹那之间,以神通力赶往南瞻部洲来到人间。他们听到了大成就者娑多婆诃的大名,就来到南憍萨罗国娑多婆诃前顶礼祈请。他们双手合十的祈求娑多婆诃比丘能够到龙宫中救治龙王,并供养龙宫中的许多珍宝。

  此时娑多婆诃大比丘,见到了这两位龙子的情境之后,默然观察因缘。在禅观中他发觉要救助大龙龙王的话,可以成就三个极佳的因缘:第一能够见到大龙龙王的痊愈,圆满救度众生,极其欢喜;第二在救助龙王之时,能够为其除去一切愚昧的疾病,同时让大众生起信心修学佛法;第三在修学佛法的次第当中,能够现见般若波罗蜜的教法,将般若教法弘扬于世,使大众得到智慧的成就,究竟解脱。

  因此,娑多婆诃就答应了两位龙王太子的请求,立即与两位龙子以神通力,在一刹那之间,就到达了龙宫。龙宫接到了这个好消息之后,就立即召集群龙会集,于宫中迎接大成就者的到来;而娑多婆诃比丘见到龙王之后,马上知晓龙王是被邪火毒雾所熏,所以就给予龙王服食了许多的甘露妙药,以祛除邪毒,而龙王的疾病很迅速地得到痊愈。

  大龙龙王为了报答他的救命恩德,不只供养了许多的财宝,并将佛陀所宣说的广大般若波罗蜜的经典供养给他。于是般若教法弘扬于人间,这都是由于娑多婆诃所获得的因缘。

  因此,娑多婆诃又被称为阿利耶那伽曷树那(Aryanagarjuna),即圣龙成就是因为与龙族有缘,所得到的圣号。

  在化度了南憍萨罗国后,莲华生大士了知调伏执狮子国的因缘时节已至,所以他就以神通力飞往格札拉尸陀林。

  执狮子国(Simhala)又称为僧伽罗国,印度古籍称为铜色国(Tamraparni赤铜洲)。又有宝渚、宝洲(Ratnadvipa)、楞伽岛(Lanka)等名。往古时斯里兰卡还有三个名称:在拘留孙佛(kakusandha)时称“(左土右区)阇岛”(Ojadipa或Ojadviqa);拘那含牟尼佛(Konagama—nabuddha)时称“婆罗岛”(Varadipa);伽叶佛(Kassapabuddha)时又称为“曼陀岛”(Manda adipa)。

  执狮子国圆周有千余里,国都大城则有四十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热,禾稼丰富,花果极多。人民十分殷盛,家产富饶。形体较为矮黑,性情粗犷豪烈,而好学尚德,崇仰善行,勤于修福。

  传说,执狮子国本来为宝洲,盛产珍宝,并栖止许多的鬼神。后来南印度有一位国王,其女嫁与邻国,吉日送归之时,路上逢遭师(狮)子,众侍卫们弃下公主而逃难。公主在车舆之中,心想必将丧命;这时没想到狮子王却背负着公主而去,入于深山,安处幽谷之中,并捕食野鹿采集果实,维持生活。经过许多时日,竟然怀孕,生下子女形貌类同于人,但生性种命是动物。

  男子逐渐长大之后,力气极大能格猛兽。到了长大成年方弱冠之时,人智逐渐发起,就问母亲说:“母亲!我到底是什么呢?父亲为野兽,而母亲却是人。既非相同族类,却如何能成为配偶?”

  母亲于是叙述昔日事迹告诉其子,其子说道:“人畜殊途,我们应当尽速逃去。”

  母亲说:“我先前曾逃走,但却失败了。”

  其子于是随逐狮子父之后,登山逾岭,又观察他的行止,直到掌握可以逃离的机会。等到一日其父外出,他就担负着母亲妹妹,下山来到人中。

  母亲告诉他说:“千万要慎密,不要说出事情的源头,别人听闻之后,会轻鄙我们。”于是公主回到父王的本国,但本国已非家族所有,宗祀已灭,早被推翻。于是投寄在里人之处,人们问她说:“你们到底是哪国人呢?”“我们本是此国的人,但因为流离异城。现在子母相携,回归故里。”大家十分哀愍,就共同集资帮助他们。

  狮子王回来之后,见到妻子都已失踪了,十分生气,便跑出山谷,往来村邑之间寻找,咆哮震吼,暴害人类,并残害生灵。附近居民外出之时,立即击杀。所以众人只有击鼓吹号,全身武装,群体行动,才能免于危害。

  国王也派遣猎人,甚至亲率数万兵众,都无法擒获。

  于是招募大众,如果有擒执狮子来除去国患的人,一定给予重赏,表扬功绩。

  其子听闻王令之后,乃告诉母亲:“我们现在那么饥寒,是不是可以应募,如果成功或有所得的话,也可改善生活。”

  母亲回答说:“不可以如此,它虽然是畜生,但依然是你的父亲,怎么可以为了生活,而杀害它呢?”

  “人畜本来就是异类,礼义安在呢?”儿子于是就不听从母亲的劝告,自行带着小刀,前去应募。当时只见千人万骑,宛如云雾相合一般庞大。而狮子王踞在林中,没有人敢近身。其子立即向前,狮子父看见其子,便示出训伏之状。于是其子就以小刀插入狮子腹中,而狮子王还是心怀慈爱,毫无忿怒;乃至于被剖腹,含苦而死。

  这时大王好奇地问道:“这是谁啊?为何如此奇异?”在威胁利诱下,其子被问出实情。

  国王听完后十分忿怒,说道:“真是大逆不道啊!父尚可害,何况非亲之人呢?除民大害,功绩甚大;但断父之命,其心违逆。所以用重赏来酬其功绩,流放来惩罚其违逆。”于是装满二大船的粮食,将母亲留在国内,给赏功绩;子女各放一舟之上,随波漂荡。

  男子之船泛于海上,至此宝洲,见到了丰厚的珍宝,便在岛上安止。后来商人采集珍宝,来到岛上,于是杀害商人,留下其子女。如此开始繁衍生息,子孙众多,于是立下君臣,建都筑城,据有疆域。

  因为其祖先擒执狮子,因此以此功绩而号为国号。

  传说佛陀曾三次往访执狮子国。第一回是在成道之后第九个月,来到了摩醯央伽那塔(Mahiyanganacetiya),当时为土著夜叉族(yaksa)所居之地,见佛陀来临,互相惊吓而逃走,所以教化未成。第二回是在成道后第五年,到达龙岛(Nagadipa)训诲大腹龙(Mahodara)和小腹龙(Culodara),因为伯甥之间,互相争夺摩尼珠座床之事,使他们归于和睦。第三回在成道后第八年,随行有五百比丘,到达迦梨耶尼(Kalyani),受大腹龙之伯父摩尼眼龙王的供养;然后升至须摩那峰,(Sumanakuta)留下佛足印,后来就成为佛教的圣地。

  另外在此国东南的椤伽山,岩谷幽峻,是鬼神往来之所,佛陀曾在此宣说《楞伽经》。

  此国与中国的因缘极为深厚。在密法上,中国密法的天创者金刚智大师,在前来中国之前,曾至此国弘传密法。金刚智弟子不空大师是执狮子国的王子,曾从中国带领弟子二十七人来到执狮子国,受到尸罗迷迦王(Silamegha)的热烈迎请,住于佛牙寺,并请普贤阿阇黎开“十八会金刚顶瑜伽法门毗卢遮那大悲胎藏建立坛法”,与弟子含光、惠辩重受“五部灌顶”,前后三年。不空并广求密藏、经论,得《金刚顶瑜伽经》等八十部及大小乘经论二十部,共一千二百卷。可见密法曾在此国大力弘扬。

  执狮子国的王子莲花童子识见广博、辩才绝伦,逐渐名满天竺诸国,为大众所推崇,此时他被称为圣天。他思维自心坦然无愧、智慧无碍;及思推广佛法,但一般人民却迷信于吉凶祸福,勤于奉侍天神,不能深入佛法智慧以得解脱,因此,他深以为忧。

  这时,在都城中刚好有一座天祠,奉祭着大自在天神(Mahesara,Samkaran),是全国香火最盛之处。这座大天神是以黄金铸造,大约有二丈高,能自在予人祸福;如果有人祈求,都能满愿得到现世的如意,因此全国民众崇仰极盛。

  于是圣天童子心生一计,就到神庙中要求入庙拜见天神。庙主是修持大自在天法的外道,就为难地告诉莲花童子说:“王子!虽然你身份高贵,但这尊大天神像实在太神妙了,就如同真神一般。如果一般人见到他的话,根本不敢正视;即使见到之后,由于威力太大、太灵验了,常使人在百日之间,宛如失去心魂一般,魂矛守舍。你如果只是为了祈愿而来,何必参见呢?还是不见的好。”

  “住持大师!如果天神宛若你所说那么灵验的话,我更期望能亲见天神!就算是有所损伤,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不是如此,那也不是我所想见的啊!您不要犹豫了吧!”

  庙主听了之后,感觉十分惊奇;因为一般人听了劝说之后,知道大神的灵验,为了保身护命,绝对不会再要求的,而王子为何如此奇特呢?再仔细看一看这位王子,虽然年轻但是心志坚强、高远,而且双目明朗,满脸正气光明,必定是非常之人,于是就从其所请。这个消息顿时大为轰动,千万人赶紧追入庙内,来看一看到底谁那么大胆,敢亲见大自在天像——因为长久以来,已没有人有这种胆识了。

  圣天重子进入安置天神像的殿内之后,大自在天神像竟然摇动着宝珠所镶成的双眼,怒目瞪视圣天,希望把他吓走。圣天心中毫无所惧,只是笑一笑,然后向大天神说道:“大自在天神啊!如果讲神妙的话,那么你实在是太神奇了;但是你的心胸却是何其小器呢?一位伟大的天神应当以威德灵验来感人,以智慧道德来降伏万物才对。但像你现在,依藉着黄金来显示自身的庄严,摇动颇梨的双眼来盅惑众生,这实在是让我太失望了。”说完,圣天竟然登上梯子,爬到大自在天的脸前,一把将他的左眼凿了出来。

  这时旁观的民众,惊慌地发出“啊!啊”声,但看到圣天童子自在无畏的样子,也没有人敢予阻止。而当大天神的左眼被挖之后,大家更起疑惑,议论纷纷地说:“诸天中最大、最强的大自在天神,怎么会被一位年轻的凡人所困呢?过去说他那么灵验,是否言过其实呢?”

  圣天童子了知大众心中所念,而且他的目的也已达成,为了不使大众的信心完全崩溃,就开示众人道:“神明是十分伟大的,所以,就用这个因缘来试探我是否了知所谓天神的真意。现在我因为体悟了他的心意,所以就登上这一座由真金所聚成的金块,并在金块中挖出颇梨而已。这不是对天神的不敬,而是令大家了解真正的天神身相,是不必依靠任何精致贵重的物品来塑造,也不必假托任何外形。所以我只是依着天神的真意而行,既不是对天神骄慢,也不是侮辱天神,你们千万不要误会。”

  说完之后,就离开了大自在天庙。并且发布要当夜求取供品,在隔日清晨前去神庙致祭大自在天。

  由于圣天原本就极负盛名,再加上他的智慧被视为妙通天心,所以,他所说的话,大众无不响应。因此大家就供养无数珍妙的精馔、物品,不只十分丰盛,更是有物必备,前来供奉大自在天。

  隔日,只见大自在天的身像,高有数十丈,从天而来,十分庄严,但其左眼却已凹陷。大自在天身形示现如原来大小之后安坐宝座上,在遍观供品精馔之后,叹未曾有,就向圣天说道:“这实在是你的功德所成就的供养啊!”接着又说道:“你得了我的真心,而一般人却只得到我的外形。你以心来供养,而一般人却是以物质来馈赠。用智慧来尊敬我的是你,而用畏惧来诬蔑我的是一般人啊!你的供养真是尽善尽美!但是,如果能布施供养对方所没有的物品,才是真正最上的布施。”

  “大天神!您能鉴察我的心,我则唯命是从。”

  “我现在所缺少的是左眼,如果你能布施的话,现在就给我吧!”

  “敬如天神之命。”圣天就毫不迟疑的以左手挖出左眼布施给大自在天。大自在天就以神通力使之复生,接着又向他索取左眼;而圣天又立即地将左眼挖出。从清晨到晚上一天之内共刨出了数万只左眼。

  大自在天看了之后,实在是赞叹不已,就说道:“善哉!善哉!这真是最无上的布施了;你将来有何愿望,我必能如你之愿,予以成就。”

  “我了悟自心不假于外,所以并没有任何外求之愿,但可惜的是一般愚昧的世人,不能信受了悟我的教法,实在可悲。天神!如果你要护持我的话,就请你使我一切所言绝不虚设,众生能自然信服,以得解脱;除此之外,并无其他心愿。”

  大自在天说:“必定能从你之愿。”说完之后,就飞空而去了。

  圣于降伏了大自在天神与其徒众之后,说从执狮子国来到南憍萨罗国参防圣龙成菩萨。

  这时,圣龙成菩萨正驻锡在南憍萨罗国西南三百余里的吉祥山(Srīparvata)。这座吉祥山山峰特起,峰岩峭险,全山皆无崖谷,宛若整块的全石一般。该国的国王引正王为了供养龙成菩萨,所以在这座石山中建立了一座大寺院。在离山十余里之处,开始开凿路道,到了山下,逐步辟建而上。整座山工程十分艰险,有许多长廊步檐及崇台重阁。阁楼高有五层,每一层有四座佛院,并建有精舍,其中并铸造等同佛高的金像,匠心独运,庄严无比。并从高峰注下飞泉,周流于重阁之间,有时更交织于长廊庭庑之上,若寺中燃起明烛,从窗穴外望,宛若仙境。

  当初引正王要建造这一座大伽蓝,耗尽了人力与财力,但是工程还有大半未成,心中十分忧闷。这时,龙成菩萨就问他说:“大王为何有忧愁呢?”

  “大士!我发大心来建造这一座大伽蓝,愿能成就胜福,并期望此寺能永固不坏,直到弥勒如来下生之时。但现在,功绩未成,而钱财却已用竭;现在想起这一件恨事,就整夜难以入睡,坐以待旦。”

  “大王!你且莫忧愁,崇高的福德、殊胜的善行,所获得的利益是难以穷尽的。假若发出殊胜的弘愿,汉有任何忧愁是无以济助的。你今日回到宫中,就把万事放下,心放轻松,尽情欢乐吧!改天清晨再行出游,在历览山野风光,到吉祥山时,再研究如何营建吧。”

  引正王受到龙成菩萨的教诲后,心中放下了一块大石,就安心地返宫了。而龙成菩萨就以神奇的妙药,滴于大石之上,点石成金。数日后,大王游历至此,看到黄金,心中欢喜不已;立即回驾去参拜龙成菩萨说:“大士!我今日在山野中游历时,大概是被鬼神所惑吧!否则,怎么会看到山林之中,都是黄金呢?”

  “大王!这不是鬼神所惑,而是由于你精诚所感,所以有这些黄金。你可以时时取用,来完成这殊胜的伟业。”

  于是引正王就以此黄金,继续建寺,寺院建完之后,还有余金。就在五层重阁中,各铸四大金像,剩余的黄金,则以充府库。并招集千位僧众,在寺中修行体诵。

  而龙成菩萨以佛陀的教法经典及诸菩萨的论典,藏在吉祥山中。所以五层阁楼中,最上一层只放佛像及佛法经论,中间三层是僧众所居,最下一层则居住清净居士及资产杂物。而此寺院路径十分玄秘,如果没有识路的人导引,很难找寻正确的路径。

  圣天为了求法,想与龙成菩萨论议法要,所以在寺前就向知客师说:“大师!我是执狮子国的圣天,希望您能为我通报龙成菩萨。”

  龙成菩萨早巳了知圣天前来,而且雅闻其名,想试一试他的智慧、功力、等弟子前来报知时,就盛满了钵水,然后命令弟子说:“你这一钵水,端给圣天,看他有何反应;”

  圣天看了水之后,一句话也不说,就默默地拿起一根针,投入水中。弟子持着钵,看他们打着哑谜,相士摸不着头脑,就满腹疑团地端着一钵水进来。

  龙成菩萨就问弟子说:“他说了什么?”

  “大士!他一句话也没说,只是默默地投针在水中而已。”

  龙成菩萨看着水中的针说:“这个人真是有智慧啊,他的智慧已经几乎达于究竟,而观照的细密也几臻于圣境之中,他的功德真是了不起啊!令他赶紧进来。”

  “为什么呢?”

  “所谓无言的妙辩,这就是了!”

  龙成菩萨又说:“水的特性,能随着容器的方圆而成形,并跟从万物的清浊而弥漫无间,澄澄湛湛莫能测度。我将一钵满满的清水示与他看,是比拟我的学养智慧的周遍圆满;而他见到满钵之水投针而入,是说他能穷尽其底。他实在是非常之人,赶快将他请入吧!”

  龙成菩萨的风范庄严,使人心懔肃然,与他言谈之人都心悦威伏。而圣天久闻龙成菩萨的盛名,很久以来就希望能有所请益。但方欲受业之时,却是十分自负,想先呈机锋聪明,所以,虽然稍惧大士的威严,但是升堂侍坐,终日谈论法义、辞义,始终十分清高。

  有一天,龙成菩萨说:“圣天!你虽然是后学,但却冠于世间,智慧妙辩光耀前人。我虽然已逐渐衰老,但能遇到像你这样的俊彦之士,这实在是泻瓶有望。我的教法将宛似瓶注瓶一般,得到相承,而佛法的传灯也将不绝。佛法教化的弘扬,要依靠你了。”

  圣天听了之后,心中十分自负,很想以自身学识传闻于世,自立门户。所以,就以智慧辩才,先提立论,向龙成菩萨质疑。忽然间见到大士的威猛容颜,竟然失念忘言而杜口默然。这时,他忽然了悟自己的错误,立即站起来忏悔,然后真诚地向大士礼拜,求请大士收纳为弟子。

  这时,大士微笑地说:“请坐!从现在起我将真正授予你至真究竟的佛法妙理,法王如来圆满的教法。”

  于是,圣天五体投地,一心皈命地说:“大士!从今而后,我才真正敢听闻您的命令教诲了。”

  从此,他皈依于圣龙成菩萨,并出家受戒,而成为究竟圆满的大菩萨。

  此时,该国国王为师利俱摩罗,他发愿奉侍供养莲华生大士。在殊胜的因缘,当时在国王园苑中的池塘,忽然长出了莲花,这些莲花的花朵昼开而夜闭,但是偏偏有一朵,却从来不曾开放。园丁看了十分的好奇,就将此事报告国王。此事国王也觉得稀奇,因此就吩咐园丁们好好地照顾这朵莲花。

  一日,他就带着妃子与随从,前呼后拥地来到莲花池旁,观赏莲花,忽然间莲花竟然爆开了,在花蕊之上,现出了一位八岁的幼童,身上沾着露水,在阳光的照耀之下,闪闪发光,影色庄不可思议,并且笑吟吟的视着大众。此时国王向具足圆满智慧的莲华生大士问道:“大士!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莲华生大士就回答说:“英明的大王,这是喜事啊!现在所示现在您前面的名为释迦梅札,他原来是东印度的婆罗门沙布达拉的儿子,也就是释迦善知识的化身。他曾经导引我至札巴哈德导师前修习密法,具有广大的功德。他的示现能够调伏大自在天及修其法而成就的外道,名为马德展渣,由于能自在调伏外道,将使佛法兴盛,众生得到广大的利益。”

  于是国王就延请幼童到宫中安坐,奉献供品,致以最上的顶礼。他先接受了灌顶之后,然后受持经典,并立为王子。莲华生大士圆满了这一段因缘之后,就告诉大王说:“大王!我来此的因缘已圆满了,现在我将离开此国,继续广度众生的菩萨事业。”

  大王听了之后,慌忙地恳求大士继续留驻执狮子国。然而莲华生大士去意甚坚,但向他保证将来因缘时至,必常驻此国的秘境,并嘱咐大王:“大王!我与此国的因缘深广,未来因缘时节到时,我还是会常驻此国,你要专心修持,不用担心。另外,王子是一位有大根器的人,将成为一位大成就者、大论师,你要好好地抚育,使众生得到如日般的光明。”

  说完之后,莲华生大士就踊身虚空,幻化无踪了。

  莲华生大士在法界有缘的地方随时示现,以救度一切众生,他依循着三昧耶誓句,随缘度化。此时他看到东方孟加拉地方的教化因缘已到,所以就兼程来到印度的东方孟加拉国。

  此时孟加拉国的国王名为摩尼光王。摩尼光王是一位外道的国王,不仅从来不信佛法,而且常常打击佛法、破坏佛法。他所住的王宫大门,共有三个,在外面的大门前站立有五位美女,这五位美女都长得十分娇娆妩媚;中间的大门则有两位善于预言的巫女,她们的声音娇媚婉转,宛若梵天之音一般,所说的言辞也如同大梵天的语言一般吸引人;而内门外立有五位罗刹,模样十分的丑陋,手上握着各种凶器;门里还有一位妖魔十分的可怕。而所有的城墙,都遍设了各种的了望孔以监督臣民,总计共有八万八千个了望孔。

  城墙外有六层的护城河,王城稳坐在中轴线上,日宫与月宫相互对称,宫内闪耀着五宝的光芒。阶梯是以琉璃做成的,每一阶都十分的光亮。而宫内宝镜十分透明没有任何遮障,能照耀一切,使国王在宫中,就能够由里到外,将一切看得十分的分明仔细。国王的王冠顶上还镶有一颗珍奇的宝贝,这是一颗能够满足心愿的如意摩尼宝。他的外道随从有无量无数,所以,手上握着强权,威服天下。国王自己虽然已经有了摩尼宝,但是他还是毫不满足,一天到晚喜欢去掠夺别人的宝物。所以,他时常打仗,杀害众生,使所有的众生都在险难困境当中。

  莲华生大士观察了孟加拉的因缘之后,认为调伏这位国王的因缘时节已到,只有将国王的神识超度,才能使众生得到安稳,佛法得到弘扬;而且也只有殊胜的转识救度密法,才能使国王免于进入金刚地狱。所以他就请曼达拉哇公主守住街口,摇身变成一位猫头人,由一位猫头人再幻变为三个猫头人,并穿上护甲作为武装,手上握着三尖天仗作为兵器;而莲华生大士此时就率领他所化身的军队,一共有八万四千名,攻破外道的护城河,击溃了国王的禁卫军,抢走在门外的五个少女,并杀死凶恶的门卫。

  此时十位忿怒的本尊,祭出十金刚杵,超度国王的神识,并导引国王经过无出无入的净刹之门,踏进法尔自然所形成的法界。这时,莲华生大士示现为莲花普贤金刚持,“呸——”地一声,刹那间破除国王的根本重罪,将他的神识直接遣送到色究竟天金刚法界宫中。然后继位成为孟加拉王,安抚众生,推广佛教,治理社稷。

  莲华生大士以无边无际的幻化,化现于世间救度众生,这都是由于甚深的大悲三昧耶所示现的。在无常的世间中,由于众生的愚痴、傲慢,常常不知不觉地用世间的妄见来观察佛法,甚至伤害佛法,造下了无边的罪业;而莲华生大士都会如缘地示现在这些时空境界中,施以最恰当的济度。现在佛法又遭受到了危难时,莲华生又施以如幻的大悲救度,这是来自白匈奴族的佛法厄运。

  磔迦国(Takka)周围有万余里,东方据守毗播奢河(Vipasa),西临信度河(Sindhu)。此国的大都城有二十余里圆周大小。土地适宜粳稻,又多麦子,出产金、银、玉石、铜、铁等矿物。气候暑热,国土多风飙场。风俗十分暴恶,言辞粗鄙。大都穿着鲜白的衣服,即所谓憍奢耶衣、朝霞衣等。人民很少信仰佛法,多事奉外道天神。

  位于北方的白匈奴族(Ephthal),有一位国王号为摩醯罗矩罗(Mahirakula),又称为日族王,统治了磔迦国(Sakala),并建都于奢羯罗城(Sakala),征服北印度。他具有才智,而个性勇烈,邻境的诸国,莫不臣服。

  他在军机国务余闲之时,想要学习佛法,就命令僧众中推举一位俊德的比丘,来为他说法。时诸僧徒间畏惧他的暴烈,无人敢应命。其中少欲无为者,不求于闻达;而博学高明的人,却惧怕他的威严。这时此王家中的一位旧僮仆出家已久,而且言辞谈论十分清雅,心智聪敏,于是大众就共同推举,而以应命。

  国王听了大怒说:“我尊敬佛法,所以远访名僧,而大众却推举奴仆来与我谈论,实在太看不起我了。时常听说僧众中贤明之人比肩皆是,现在看来,何必再尊敬呢!”于是下令北印度国,所有的佛法都要毁灭,并斥逐僧徒,无复剩余。

  而这时的邻国摩揭陀国幼日王崇敬佛法,爱护黎民百姓。因为日族王淫刑虐政,自守疆土,所以不愿恭敬纳贡。于是日族王便要旅兵讨伐摩揭陀国,幼日王知道消息后,告诉臣下说:“现在贼寇将至,我不忍因为战斗伤害百姓,希望大家赦不加怪罪,让我潜行草泽之间,以待良机。”言毕之后,立即出宫,依于山野之间。国中感恩追从的人达数万余人。他栖行流窜于海岛之间;而日族王挥军于摩揭陀国全境,破坏一切寺院,圣那烂陀寺损害尤其惨重。十二座殿堂悉数被焚,法藏被毁,经堂也全遭破坏。

  日族王并派遣其弟领兵追讨,出海征伐,而幼日王据险以对,无功而返。后来,幼日王以轻骑诱战,日族王大意轻敌,忽然金鼓一震,奇兵四起,日族王反被生擒了。

  日族王自愧失败,以衣蒙面。幼日王高踞狮子床上,百官围绕,命令侍臣告诉他说:“现在露出面容,我有话对你说。”

  日族王说:“现在臣主易位,怨敌相视,既然并非交好,何必面谈呢?”

  幼日王再三告示,终不从命。幼日王于是宣说他的罪刑:“三宝福田,是众生所依赖的解脱之宝,怎能任令豺狼之辈来毁坏胜业。现在福德不护佑于你,所以被我所擒,罪无可赦,应当死刑。”

  幼日王的母亲善于占相,急忙要幼日王将日族王送入宫中,亲自观察;然后告诉幼日王说:“日族王余福未尽,现在不宜杀此人,应当放归北方小国,将来自有因缘。”

  幼日王从命将其放归北国,而日族王之弟已还国自立为王,日族王只好北窜迦湿弥罗国。该国王深加礼遇,怜愍其失去国土,封给他土邑。没有想到,他反而矫杀迦湿弥罗王,并自立为王。此后又西讨犍陀罗国,毁塔废寺,凡一千六百所。后来身死,堕无间地狱。

  幼日王则重建圣那烂陀,建立八十四处道场,智者喜贤(Modita bhadra)也修复遭受破坏的一切佛塔,使比丘、信士都归于净信。

  莲华生大士此时为了复兴被毁坏的佛法,所以也化现为通明戒律的清净比丘,在国中纠正出家众不守律仪之过。而后具足圆满的弥勒五论,唯识教法及无著、世亲等瑜伽行派的著作,在佛法被侵凌的时候,再度宏扬于世间。这都是从新复兴的那烂陀寺,而得到广大的发展。佛教的教法,由于莲华生大士因缘教化的缘故,得以受到广大的宏扬。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