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音法师: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二、修习暇满
法音法师: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二、修习暇满
修 习 暇 满
暇满妙善身,
难得今已得,
来世极难得,
励行令具义。
二、修习暇满
前行
观想在自前虚空,真实明现着极为庄严、宽广之莲座,其上端坐着体性是具恩上师,外相现为释迦世尊,世尊相好庄严,身色金澄,身着比丘三衣,右手结触地印,左手结等持印,左手持钵,钵中甘露满盈,在无漏的智慧光蕴中结跏趺坐,普放佛光遍照有情,忆念着世尊真实圆满具足佛身、佛语、佛意及利他事业功德。
观想世尊正以慈眼垂顾着我与众生,并以圆满的身口意功德,在十方刹土度化无量众生;世尊的周遭则环绕着无量无数的菩萨海众、及一切清净传承的具相祖师,为大乘僧宝;在诸佛菩萨及祖师心中,皆具足灭道二谛之大乘法宝。前方真实明现着大乘三皈依境,内心由衷忆念着佛是皈依导师、法是正皈依处、僧是皈依助伴而生起皈依心。
接着请观想在自己的后方,则有今生、累世的具恩父母、冤亲债主、六亲眷属以及无量无数的轮回有情,有情心中具有无量的苦集二谛,忆念其情况心生不忍,内心由衷生起欲求救拔的慈悲心。现在以上信三宝、下悲有情的意乐,在尊贵的三宝前,至诚发愿:得暇身必须利他,为能圆满利他必须成佛,因此刻意造作修学为利有情愿成佛的菩提心为动机,带领众生一起来净除罪障、集聚资粮,学习与修习暇满之理,祈能如理思维,真实修行,得到相应,并成就三士道的功德。
首先带领众生,至诚向前方三宝皈依发心:
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修行诸善根,为利有情愿成佛。
自系不净牢狱中,应知有情亦如是,
缘诸众生起悲悯,勤修无上菩提道。
胜菩提心珍贵宝,未发起者令发起,
已发起者不衰退,祈愿辗转得增上。
正行:
冈波巴大师说:成佛的主因在于众生皆具佛性,行者则须自觉、思维已得暇满人身的内缘,以及蒙受具相善知识慈悲摄受的外缘;在内外因缘和合之上修习正法。
那么,应该如何于此已得的暇满人身具珍宝想,投入修学正法,使功德未生令生、已生令增长呢?其主要因素,在于依师教说,如理思维已得的暇身,内心深感何其义大、难得、殊胜、珍惜,由是善思已得暇身而勤发精进,劝取佛法心要,不令空过(如入宝山,不应空手而回)。
究实说来,人身不等于暇满身,因为人身是属于欲界的善趣之一,暇满身则不限于人道众生,而是特指在人道中具足堪能修学佛法的身心条件者,称为已得暇满人身;且是指离八无暇得十圆满――具足十八要件的宝贵人身。此中,无暇就是没有闲,不具因缘修学正法,此为修法的逆缘;离八无暇,即是八有暇。十八要件则是指八有暇、五自圆满、五他圆满。
那么,应该如何修习暇满之理呢?
一、思维暇满体性,分二:
㈠ 闲暇 ―― 指离八无暇,八无暇就是人道四种无暇及非人道四种无暇。首先,思维人道四种无暇:
⒈ 投生边地 ―― 指投生于文化层次低、蛮荒、整体环境不适合修学佛法,并无僧俗弟子游化及弘法的区域,虽是人道众生,但投生边地即难有因缘接触佛法,故谓无暇。
2. 缺根 ―― 指五根不具,如眼盲、残废(然现今残废若依赖辅助工具,仍可学佛)、失智、愚钝者。五根随一不具者不良于行,故难以远行听受、修学正法、暗钝智障者则缺乏智慧或抉择正法的能力。因此虽生于中土,不投生边地,但诸根不具也是不具圆满条件修行。
3. 邪见 ―― 此最极严重(八无暇中,邪见是修道最主要的障碍),邪见分有两种:
① 减损邪见——指心中暗钝无明,以有为无,不认许有凡夫圣者(无三宝观)、轮回涅槃、前生后世、善恶果报等。即使投生在佛世的佛法期,值遇佛说法,仍然只是世智辩聪。凡具此断见为本质的邪见,即已关闭了接触或深入正法之门。
② 增益邪见——即具无知,以无为有,譬如没有创世主却认许有创世主。
4. 诸佛不降世 ―― 即投生于佛前佛后,也就是投生于教
法不住世的黑暗劫;由于时节因缘而未能投生佛世或教法住世期,因此不 能蒙受佛法的教化与摄受,也属无暇。
其次,思维非人道四种无暇:
1.地狱 ―― 投生地狱道,随业力蒙受无间猛利苦报,难有闻受三宝洪名的因缘。
2. 饿鬼 ―― 投生饿鬼道,随业力长劫蒙受饥渴之苦,身心苦受无量无边。
3. 畜生 ―― 投生畜生道,则维生的方式异于人道,主因是愚痴。尽管有些畜生道前世或许曾有修行习气,具少许善根接触正法 ―― 如龙虽属畜生道,也堪能受持菩萨戒,诸多祖师菩萨也曾提到度化畜生道的事例,但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一旦投生三恶道,大都难有因缘接受正法的教化,蒙受苦报居多。
4. 长寿天――长寿天众生有三种说法:
① 欲界天――因心散乱、放逸、迷惑于五欲尘的享乐(损福不自知),如同人道财富满盈的众生,由善根不具,反因世间的财富而造诸恶业,不知以福报转投资,为来世积福或修行,也属无暇。
第四禅广果天一分的无想天――因无想天众生安住定中五百劫,其间遮灭了粗分受想,因此不能闻法生慧、造福积德,故属无暇(只在最初投生时有念头,以及最后死亡时有死心现起,其余皆住无想定中)。
无色界天――因长久住定,定力太深、太细,无力现行闻慧、广作思维,因此不堪受持教法。
应当数数思维,由宿世累积的福报、善根因缘以及上师三
宝的慈悲加持摄受,今生已远离了如上的八种无暇得八有暇,倍感珍贵而努力善用。
(一)、圆满――即五自圆满与五他圆满。
五自圆满――是指本身具有的圆满条件,有五种:
1、 善得人身——因生为人道,具有拣择善恶的智慧能力,又因苦多乐少,所以最适合修行(知苦,易生厌离心);不修则已,一修即可增上。
2、生于中土——不但投生为人,且是生于中士。中土有两种,即:
① 地域性的中土——狭义而言,以印度的金刚座为中
心及其周边的范围,称为中土(就此看来,台湾就不是中土)。
② 实义性的中土——广义而言,凡有佛的僧俗弟子游
化(如有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等佛弟子从事佛法法行),以及传播弘扬正法之处所(就此看来,台湾可称为中土)。
3、 诸根无缺——就顺缘上说,必须五根具足,因为修学正法时五根具足即不须依赖他人,便能投入佛法的圆满修学;尤其利他时,若有相好庄严确实也是利他的增上因缘(虽然这并非主要)。其实学佛的障碍主要是内心的邪见,并不是身体的不圆满;但就实况而言,五根具足确是圆满的条件。
4、 离诸业障——即业未倒,是指未曾违犯五无间业(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等);若曾犯了五无间业,未加以忏悔净除,障碍极大,修行则难以增上,且易投生地狱。
5 净信三藏 ―― 如云:
[ 信为能入,智为能度。]
这有两种说法:①净信戒律。②净信经律论三藏、戒定慧三学。凡具有净信善根者,大都来自于先天的习气成熟及后天的学习薰染;因此只要对三藏、三学有纯净的信心,即为自圆满的条件。
五他圆满——即来自于他方有情所提供的顺缘,也有五种:
1. 诸佛降世——即须值遇或感得诸佛降世的顺缘;由业力故,愚钝如我者虽然未能感得投生佛世、亲闻佛法的教化期,但是至少值遇具足清净传承的善知识摄受,宣说无误圆满的正法,引导修行,等同诸佛降世(师长也是诸佛的代表,视师如佛故)。
2. 说正教法——即不但值遇诸佛降世,也值遇了佛说正法。佛将往昔修行的经验,如何断除障碍、圆满资粮、离苦得乐的方便合盘托出,明示修行之正道,所度有情也依教授修行而成就;愚钝如我者虽然未能亲承佛的法乳,不具因缘福报,却是值遇了师长的教化(具传承),也等同具有说正教法的因缘。
3. 教法住世——迄今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蕴,或经律论或三士道或禅净律密等各各宗派与法门仍然住世不衰。所谓住世——主要是住于庄严道场中的僧俗二众,皆能以清净动机精勤于闻思三藏,修证三学,如此依见起行,即可称谓教法住世。
⒋ 法住随转——指不但蒙受了诸佛或善知识所教授的正法甘露,且有行者解行合一安住于修证中,以诸经验教授指导修行,是学习者引为典范或榜样的增上缘,此谓法住随转。
上述四点,是以现前善知识替代佛的教化而言。
5. 他具悲愍——是于修学正法时,具有檀越或护持众以慈心提供僧寮房、道粮、资具、衣物、饮食、卧具、硬体、教材、无有匮乏等等顺缘,此谓他所悲愍。
思维已经具足了五自圆满、五他圆满、应自随喜、倍觉珍惜而善加修学。
以金器为例,金器喻如人道,金器周边严饰着极为殊妙的十八种珍宝琉璃——喻如暇身十八要件(离八无暇、得十圆满)极为稀少难得。不但已得人身,且是暇身(具足堪能修学正法的人身),应对此暇满人身的本质善思内观、深切自觉,得此暇身何其难得珍贵,如瞎眼乞丐在垃圾堆中寻获明珠,实应随喜自己的善根,依此累积资粮令趋增上。因此,由思维暇满体性,产生修法决定。
二、思维暇满义大,分四:
⒈ 思维刹那义大——思维具足十八要件的堪能修学正法的暇
身刹那义大——即堪能受持别解脱戒,别解脱戒(由出离心摄持而受持)分有八种:①近住戒、②近事男戒、③近事女戒、④沙弥戒、⑤沙弥尼戒、⑥式叉摩那戒、⑦比丘戒、⑧比丘尼戒。同时,也堪能受持殊胜的菩萨戒乃至密宗戒——佛说的三种律仪依所得的暇身都堪能受持。以这样的暇身受戒,即使睡觉、暂时放逸甚至昏厥或无记中,只要戒体不失未犯重戒的话,功德亦可刹那刹那增长,如《入行论》说,发愿菩提心已是功德无量,若由菩萨戒摄持而发行菩提心,尤其分分增长功德,故称刹那义大。
⒉ 思维日日义大——即堪能依此暇身以清净动机日行一善,或尽已所能地思维法义、礼佛、参禅、持咒、念佛、行善、护持三宝、关怀体弱病患、上供下施乃至清净广大回向等,故称日日义大(若投生三恶道,则无机会)。
⒊ 思维短暂义大——就增上生而言,即使轮回,也是依于暇身断十恶行十善感得来世的人天果报。能造三善道因(依此暇身能行持戒、布施、忍辱等善行)令来世不堕三涂,故称短暂义大。
⒋ 思维究竟义大——就决定胜而言,得依暇身渐次地发出离心、修学三学等解脱道,修学圆满得解脱果;或者发菩提心,修学六度等菩萨道,修学圆满得佛果,故称究竟义大。
如密勒日巴尊者,之所以成就——实事上,尊者的所依身也如同我所得的暇身,只是差别在于尊者依于暇身具足精进、修学正道,我不曾如是修行罢了。
思维既然暇身有如是利益与能力,即不应将堪能修学正法的身心虚耗在百年的世间法上——世间法再怎么繁华、圆满也不过百年;观待无限生命,百年的苦乐其实不算什么,此应深思。而且,若依此暇身而只致力于获取今生的短暂利益,那么与畜生道众生又有什么差别呢?因此,由思维暇满义大,产生堪能修法决定。
三、思维暇满难得,分四:
⒈ 譬喻难得——就譬喻上说,如《道次第论》说:[ 墙上洒豆子,可沾黏几颗?] [ 针尖上可站立几位天使?] [ 白天可看到几颗星星?] [ 屋顶上可长出几根草?]
又博朵瓦尊者《喻法论》中说了几个譬喻:[ 虫礼 ]——
即小虫居然从地下钻出地面礼拜三宝;[ 骑野马 ]——即残废者爬上山,却在山崖边掉到野马上骑马唱歌;[ 藏鱼 ]——即藏鱼稀少难得,有人吃到吃不下,竟然用布绳将喉颈束紧不让它吐出来;[ 梅乌食 ]——即西藏北方的一种难得稀少食物,母哄子以此为食,孩子得也得不到,只能眼睁睁地巴望着。
佛经则以 [ 盲龟值浮木 ] 的公案来说明——即一只瞎眼的盲龟(喻凡夫众生),长久沉在大海里(喻长劫住于三涂的轮回海中),海中有一根漂荡的浮木,随着海浪飘流不已,居无定所(喻世尊的正法不久住于世间),而盲龟百年才从海底中浮出水面一次(喻众生偶尔一次投生善趣),浮木有一个小孔(喻世尊的正法),当盲龟浮出海面时,恰好以它的脖子套入浮木孔中(喻众生依难得的暇身修学如来正法,实是难得可贵)。如上以诸譬喻说明,暇身难得。
⒉ 数目难得——轮回的六道众生中,地狱道的众生数目最多,如大地土;饿鬼道次之,如冬天的雪花;畜生道再次之,如集市客;再者是天道;最稀少的则是人道众生。
又,就人道而言,有四大洲、八小洲,今依业力投生于南瞻部洲,目前有六十多亿人口,其中得暇身的寥寥无几(具十八要件者);因为人道又分有、无宗教信仰者,宗教信仰者又分佛教与外道,信佛教又内分大乘与小乘。佛经也说:
[ 众生从恶趣或善趣堕恶趣者,如大地土;众生从善趣或恶趣生善趣者,如爪上尘。]
这都肇因于众生刚强暴恶的习性,造恶业如水往下流,不必刻意勉强;造善业如水引上山,勉力仍极难行。由此看来,能得如实闻思修大乘教法的暇身数目极为稀少,故为难得。
⒊ 思维本质难得(果)—— 如前所说,已得的暇身具足十八要件,这样的人身等于具有十八种果报,感得这种果报分别来自于十八种个别之因,这显示了此时所得之身,从果上说,观待同类或不同类确是本质难得;尤其应知能依此暇身修学正法的,犹如白昼之星稀有难得。
⒋ 思维因难得——当知得暇身之因有三:
以净戒为基础——不论是一分戒、少分戒、满分戒或僧俗律仪随一,都必须以持十善戒、断十恶业为基础,这也是感得善趣的主因。
施等为助伴——尽可能地修持施戒忍等行,造作善法累积福报,是来世得圆满暇身之因。
发无垢净愿——行一切善行,当以三差别法(动机发菩提心、加行观三轮体空、后行回向)摄持;最起码不以今生利益而是为来世普作回向,或临命终时以正念、正愿相续而往生,称为无垢净愿。
若由思维暇满的譬喻、数目、本质难得,以为世人少得,我已得了暇身而沾沾自喜,则此时当想:暇身之因何其难得,不向外看,唯应内观自身情况,是否已如实具足了上述法行、发起净愿(大都依烦恼心造善恶业,或为世间八法所染)?因此,欲求感得暇身须从因上思维,当下造善业感得暇身三因。
要之,如云:
[ 红尘梦醒自知归,善用暇身力修法。]
即由上思维所得的暇身确是义大而珍贵、难得而易失;既然
义大而珍贵、难得而易失,即应定解时不我予、不再等待、不再拖延、不再找藉口,应依此暇身即刻精勤修学,产生立即修法决定。
凡此,即如阿底峡尊者的教诫:
[ 暇满妙善身,难得今已得,来世极难得,励行令具义。]
三界法王宗大师也说:
[ 暇身胜逾如意珠,遭逢难得唯今朝,难得易失如空电,此义观思尽尘劳,勘破犹如虚糠皮,日夜无间取心要,我恒如斯而勤行,志求脱者当策励!]
应如所述而思维。
四、修习暇满的生起之量:
经由上述修习暇满,油然地心生警觉;即使学了佛法一
段时间了,佛法仍是顺便附带的,目前人生所求才是主要——这实不应理;现在应予调整过来,以修习正法为主要。也就是,由于修习暇满义大,自然不再以今世凡俗义利为重,不再浪费心力于现世的俗事利益,导生堪能修法的决定;由于修习暇满难得,自然想到时不我予,一心投入佛法的修学,导生立即修法的决定。
后行:
观想前方明现着大乘三宝皈依境,后方是一切具恩如母有情,以此修习暇满的功德,回向自他众生成佛;尤其自他心续得生修习暇满的证量,成就三士道功德。并将此学习道次第教法的功德,以清净动机广大回向:
回向具恩上师、南传、藏传、汉传的师长都身心安康、常转*轮。
回向南传、藏传、汉传的圣教,久住世间。
回向不同道场、团体、寺院法务兴隆,以法摄众。
回向三宝慈光遍入众生心海中。
回向在不同道场修学不同法门的佛弟子,皆能依法调心。
至诚回向遍虚空、尽法界一切有情离苦得乐。
回向我等能早日发起爱他胜自的菩提心。
回向我等生生世世依止大乘善知识,圆满大乘佛道,成佛利他没有障碍。
一切诸佛菩萨的回向,即是我的回向。
至诚感恩上师、三宝、众生的恩泽。
观想这一切都是唯名假立,无微尘许的自性。
惟愿父母众生具安乐 惟愿一切恶趣恒为空
任彼菩萨于何地安住 惟愿彼等诸愿皆成就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