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菩提道次第修学札记 承前启后的中士道
济群法师:菩提道次第修学札记 承前启后的中士道
本论的中士道部分,阐述了趣向解脱的修行,重点为戒定慧三无漏学,即趋向无漏的修学方法。在《道次第》中,中士道是作为上士道的基础,主要强调了别解脱戒的重要性。重视戒律、重视闻思、重视次第,是藏传佛教噶当派的学风。宗大师创建的格鲁派,也继承这一优良传统。本论的这一部分,介绍了持戒的意义、功德及不持戒的过患。而定(奢摩他,即止)和慧(毗婆舍那,即观)为解脱道和菩萨道共有,将在上士道作进一步展开。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大乘的不共之处在于菩提心,而止和观是通三乘的,三乘圣者皆应修止和空性慧。
从发心来说,下士道所发为增上善心,中士道所发为出离心,上士道所发为菩提心。以往,人们多将出离心视为小乘的发心,但本论明确指出,不论声闻行者还是菩萨行者,同样要对生死、轮回生起厌患之心,纠正了人们长期以来所认为的,菩萨无须出离惑业和轮回的误解。宗大师还告诫我们,身为菩萨,必须先从惑业中解脱出来,才有能力利益无量众生。至于菩萨的不舍轮回、不舍众生,则是因菩提心的力量所致,由一己之苦推及众生之苦,不忍独自解脱,所谓悲愿自在。由此可见,出离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发起菩提心。
出离心乃出离轮回、希求解脱之心,就像被捆绑的人从绳索中逃出来。那么,束缚我们的是什么?以什么方法获得解脱?解脱之后,又将获得什么身份?这些问题,正是中士道所要解决的。
以出离心为基础,菩提心才能发得更真实、更如法。若对轮回及恶道之苦没有深刻认识,自身尚无希求解脱之心,又怎么会关注众生的解脱?在这种情况下谈菩提心,充其量只是口号而已,不可能发得真切。当然,本论所说的出离心,和纯粹的声闻道的出离心还是有所不同。
2007年10月修订版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