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金刚经专集:11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天亲造.流支译)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31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金刚经专集:11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天亲造.流支译)

   天亲菩萨  造

  元魏 天竺三藏 菩提流支  译

  法门句义及次第  世间不解离明慧

  大智通达教我等  归命无量功德身

  应当敬彼如是尊  头面礼足而顶戴

  以能荷佛难胜事  摄受众生利益故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舍婆提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婆提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食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如常敷座,结加趺坐,端身而住,正念不动。

  尔时,诸比丘来诣佛所,到已,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尔时,慧命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向佛合掌,恭敬而立,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应供正遍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论曰﹞

  善护念者,依根熟菩萨说;善付嘱者,依根未熟菩萨说。云何善护念诸菩萨?云何善付嘱诸菩萨?偈言:

  巧护义应知  加彼身同行

  不退得未得  是名善付嘱

  云何加彼身同行?谓于菩萨身中与智慧力,令成就佛法故。又彼菩萨摄取众生,与教化力,是名善护念应知。云何不退得未得?谓于得未得功德中,惧其退失,付授智者;又得不退者,不舍大乘故;未得不退者,于大乘中欲令胜进故,是名善付嘱应知。

  【「世尊!云何菩萨大乘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降伏其心?」

  尔时,佛告须菩提:「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如菩萨大乘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修行,如是降伏其心。」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是。愿乐欲闻。」佛告须菩提:「诸菩萨生如是心:所有一切众生众生所摄,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所有众生界众生所摄,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众生相,即非菩萨,何以故非?须菩提!若菩萨起众生相人相寿者相,则不名菩萨。】

  ﹝论曰﹞

  云何菩萨大乘中住,问答示现此义?偈言:

  广大第一常  其心不颠倒

  利益深心住  此乘功德满

  此偈说何等义?若菩萨有四种深利益菩提心,此是菩萨大乘住处。何以故?此深心功德满足。是故四种深利益摄取心生,能住大乘中。何等为四种心?一广,二第一,三常,四不颠倒。

  云何广心利益?如经:诸菩萨生如是心,所有一切众生众生所摄,乃至所有众生界众生所摄故。

  云何第一心利益?如经:我皆令住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故。

  云何常心利益?如经:如是灭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众生相即非菩萨故。此义云何?菩萨取一切众生犹如我身,以此义故,菩萨自身灭度,无异众生得灭度者。若菩萨于众生,起众生想,不生我想者则不应得菩萨名。如是,取众生如我身,常不舍离,是名常心利益。

  云何不颠倒心利益?如经:何以故非?须菩提!若菩萨起众生相人相寿者相,则不名菩萨故,此示现远离依止身见众生等相故。

  ﹝论曰﹞

  自此以下,说菩萨如大乘中住修行,此事应知。

  【「复次,须菩提!菩萨不住于事行于布施,无所住行于布施,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想。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聚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汝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言:「如是,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聚亦复如是,不可思量。」

  佛复告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是行于布施。】

  ﹝论曰﹞

  偈言:

  檀义摄于六  资生无畏法

  此中一二三  名为修行住

  何故唯檀波罗蜜,名说六波罗蜜?一切波罗蜜檀波罗蜜相义示现故,一切波罗蜜檀相义者,谓资生无畏法,檀波罗蜜应知,此义云何?资生者,即一檀波罗蜜体名故,无畏檀波罗蜜者有二,谓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于已作未作恶不生怖畏故。法檀波罗蜜者有三,谓毗梨耶波罗蜜等不疲倦,善知心如实说法故,此即是菩萨摩诃萨修行住。如向说三种檀摄六波罗蜜,是名菩萨摩诃萨修行住。云何菩萨不住于事行于布施?如是等偈言:

  自身及报恩  果报斯不著

  护存己不施  防求于异事

  不住于事者,谓不著自身;无所住者,谓不著报恩。报恩者,谓供养恭敬种种等门。如经:无所住故,不住色等者,谓不著果报;何故如是不住行于布施?偈言:护存己不施,防求于异事。若著自身不行布施,为护此事于身不著;若著报恩果报,舍佛菩提,为异义行于布施,为防是行,于事不著。

  自此以下,说云何菩萨降伏其心,此事应知?云何降伏心,名之降伏?偈言:

  调伏彼事中  远离取相心

  及断种种疑  亦防生成心

  此文说何义?所谓不见施物、受者及施者。偈言:调伏彼事中,远离取相心故。如经: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想故。

  次说布施利益,何以故?此中有疑:若离施等相想,云何能成施福?彼人如是布施,其福转多故。

  次说布施利益,如经: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聚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如是等。何故说修行后,次显布施利益,以得降伏心故?是以次说布施利益,此义云何?不住相想行于布施,成就义故。

  自此以下一切修多罗,示现断生疑心。云何生疑?若不住于法行于布施,云何为佛菩提行于布施?断彼疑心,经曰: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相成就见如来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不可以相成就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相,即非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妄语。若见诸相非相,则非妄语。如是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论曰﹞

  偈言:

  分别有为体  防彼成就得

  三相异体故  离彼是如来

  此义云何?若分别有为体是如来,以有为相为第一,以相成就见如来,为防彼相成就得如来身。

  如经:不可以相成就得见如来故,何以故?如来名无为法身故。如经:何以故?如来所说相即非相。偈言:三相异体故,离彼是如来。彼相成就即非相成就,何以故?三相异如来体故。如经: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妄语。若见诸相非相,则非妄语,如是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此句显有为虚妄故。偈言:离彼是如来。示现彼处三相无故,相非相相对故,彼处生住灭异体不可得故。此句明如来体非有为故。菩萨如是知如来,为佛菩提行于布施,彼菩萨不住于法,行于布施,成如是断疑故。

  自此以下,尊者须菩提生疑致问。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末世,得闻如是修多罗章句生实相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颇有众生,于未来世末世,得闻如是修多罗章句生实相不?」佛复告须菩提:「有未来世末世,有菩萨摩诃萨,法欲灭时,有持戒修福德智慧者,于此修多罗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

  佛复告须菩提:「当知彼菩萨摩诃萨,非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修行供养,非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而种善根。」

  佛复告须菩提:「已于无量百千万诸佛所修行供养,无量百千万诸佛所种诸善根。闻是修多罗,乃至一念能生净信。须菩提!如来悉知是诸众生,如来悉见是诸众生。须菩提!是诸菩萨,生如是无量福德聚,取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须菩提!是诸菩萨无复我相、众生相、人相、寿者相,须菩提!是诸菩萨无法相,亦非无法相;无相,亦非无相。何以故?须菩提!是诸菩萨若取法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若是菩萨有法相,即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何以故?须菩提!不应取法,非不取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筏喻法门,是法应舍,非舍法故。」】

  ﹝论曰﹞

  此义云何?向依波罗蜜说不住行于布施,说因深义;向依如来非有为体,说果深义。若尔未来恶世人不生信心,云何不空说?为断彼疑,佛答此义。

  如经: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乃至非舍法故。此义云何?偈言:

  说因果深义  于彼恶世时

  不空以有实  菩萨三德备

  此义云何?彼恶世时,菩萨具足持戒、功德、智慧故,能生信心,以此义故名不空说。又偈言:

  修戒于过去  及种诸善根

  戒具于诸佛  亦说功德满

  如经:佛复告须菩提:当知彼菩萨摩诃萨,非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修行供养,非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而种善根。

  佛告须菩提:已于无量百千万诸佛所修行供养,无量百千万诸佛所种诸善根故。此经文明于过去诸佛具足持戒,供养彼佛,亦种诸善根。如是次第,彼持戒具足,功德具足故。又偈言:

  彼寿者及法  远离于取相

  亦说知彼相  依八八义别

  此义云何?复说般若义不断故。说何等义,明彼菩萨离于寿者相、离于法相故?以对彼相故说此义。偈言:依八八义别故,此复云何?依四种寿者相,有四种义故。依四种法相,有四种义故。是故依八相,有八种义差别故,此义复云何?偈言:

  差别相续体  不断至命住

  复趣于异道  是我相四种

  此义云何?明寿者相义故。何者是四种?一者我相,二者众生相,三者命相,四者寿者相。我相者见五阴差别,一一阴是我,如是妄取,是名我相。众生相者,见身相续不断,是名众生相。命相者,一报命根不断住故,是名命相。寿者相者,命根断灭,复生六道,是名寿者相。如经:何以故?须菩提!是诸菩萨无复我相、众生相、人相、寿者相故。云何及法?偈言:

  一切空无物  实有不可说

  依言辞而说  是法相四种

  何者是四种?一者法相,二者非法相,三者相,四者非相。此义云何?有可取能取,一切法;无,故言无法相。以无物故,彼法无我,空实有故,言亦非无法相。彼空无物,而此不可说有无故,言无相;依言辞而说故,言亦非无相。何以故?以于无言处依言相说。是故依八种差别义,离八种相,所谓离人相、离法相,是故说有智慧。

  如经:须菩提!是诸菩萨无法相,亦非无法相,无相亦非无相故,有智慧便足,何故复说持戒功德?为示现生实相差别义故。云何示现?偈言:

  彼人依信心  恭敬生实相

  闻声不正取  正说如是取

  此义云何?彼人有持戒功德,依信心恭敬,能生实相,是以说彼义故。次言闻说如是修多罗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是故不但说般若,又有智慧者,不如声取义,随顺第一义智正说如是取,能生实相,是以说此义故。次言须菩提不应取法,非不取法。不应取法者,不应如声取法;非不取法者,随顺第一义智正说如是取。彼菩萨闻说如是修多罗章句生实相故,又经复言:须菩提!如来悉知是诸众生,如来悉见是诸众生,如是等,此明何义?偈言:

  佛非见果知  愿智力现见

  求供养恭敬  彼人不能说

  此义云何?彼持戒等人,诸佛如来非见果比知,云何知?偈言:愿智力现见故,如来悉知是诸众生便足,何故复说,如来悉见是诸众生?若不说如来悉见是诸众生,或谓如来以比智知,恐生如是心故。若尔,但言如来悉见是诸众生便足,何故复说如来悉知是诸众生?若不说如来悉知是诸众生,或谓如来以肉眼等见,为防是故。何故如是说,以有二语故?又何故如来如是说?偈言:求供养恭敬彼,人不能说故。此义云何?若有人欲得供养恭敬,自叹有持戒等功德,彼人则不能说是人自知。故诸佛如来善知彼何等人,有何等行?是故彼人不能自说。

  又是诸菩萨生如是无量福德聚,取如是无量福德者,此义云何?生者能生因故,取者熏修自体果义故。又,何以故?须菩提!是诸菩萨若取法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此义云何?但有无明使无现行粗烦恼,示无我见故。又经言:以是义故,如来常说筏喻法门,是法应舍,非舍法者。有何次第?偈言:

  彼不住随顺  于法中证智

  如人舍船筏  法中义亦然

  此义云何?示修多罗等法中,证智不住故。以得证智舍法故,如到彼岸舍筏故。随顺者,随顺彼证智法。彼法应取,如人未到彼岸,取筏故。

  自此以下,说何等义?为遮异疑故。云何异疑?向说不可以相成就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非有为相得名故。若如是,云何释迦牟尼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名为佛?云何说法?是名异疑,为断此疑,云何断疑?

  【复次,佛告慧命须菩提:「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何以故?一切圣人皆以无为法得名。」】

  ﹝论曰﹞

  以是义故,释迦牟尼佛,非佛亦非说法,此义云何?偈言:

  应化非真佛  亦非说法者

  说法不二取  无说离言相

  此义云何?佛有三种:一者法身佛,二者报佛,三者化佛。又释迦牟尼名为佛者,此是化佛。此佛不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说法。如经:无有定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若尔,何故经言: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如是等。有人谤言,如来一向不说法,为遮此故。偈言:应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故。说法不二,取无说离言相者。听者不取法,不取非法故;说者亦不二,说法、非法故。何以故?彼法,非法、非非法。依何义说?依真如义说。非法者,一切法无体相故;非非法者,彼真如无我相实有故。何故唯言说不言证?有言说者,即成证义故;若不证者,则不能说。如经:何以故?一切圣人皆以无为法得名。此句明何义?彼法是说因故,何以故?一切圣人依真如法清净得名,以无为法得名故。以此义故,彼圣人说彼无为法。复以何义?如彼圣人所证法,不可如是说,何况如是取,何以故?彼法远离言语相,非可说事故。何故不但言佛,乃说一切圣人?以一切圣人依真如清净得名故,如是具足清净如分清净故。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须菩提!于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婆伽婆!甚多,修伽陀!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世尊!是福德聚,即非福德聚,是故如来说福德聚福德聚。」

  佛言:「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无量不可数。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一切诸佛如来,皆从此经生。须菩提!所谓佛、法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

  ﹝论曰﹞

  此说胜福德譬喻校量,示现何义?法虽不可取不可说,而不空故。偈言:

  受持法及说  不空于福德

  福不趣菩提  二能趣菩提

  何故说言,世尊!是福德聚,即非福德聚者?偈言:福不趣菩提,二能趣菩提故。此义云何?彼福德不趣大菩提,二能趣大菩提故。何者为二?一者受持,二者演说。如经: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故。何故名福德聚?聚义有二种:一者积聚义,二者进趣义。如人担重说名为聚,如是彼福德聚,以有积聚义故,说名为聚。于菩提不能进趣故,名为非福德聚。此二能趣大菩提,是故于彼福德中,此福为胜。云何此二能得大菩提?如经: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一切诸佛如来皆从此经生故。云何说一切诸佛菩提法皆从此经出?云何说一切诸佛如来皆从此经生?偈言:

  于实名了因  亦为余生因

  唯独诸佛法  福成第一体

  此义云何?菩提者,名为法身,彼体实无为。是故于彼法身,此二能作了因,不能作生因。余者受报相好庄严佛化身相好佛,于此为生因,以能作菩提因,是故名因,显彼福德中此福胜故。如经:何以故?须菩提乃至皆从此经生故。云何成此义?偈言:唯独诸佛法,福成第一体故。

  须菩提!所谓佛法、佛法者,即非佛法者,彼诸佛法余人不得。是故彼佛法名为佛法,是故言唯独诸佛法,第一不共义,以能作第一法因。是故彼福德中,此福为胜,如是成福德多故。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沱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须陀洹。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斯陀含。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那含。是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最为第一。世尊!说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世尊则不说我无诤行第一。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无诤无诤行。」】

  ﹝论曰﹞

  向说圣人无为法得名,以是义故,彼法不可取不可说。若须陀洹等圣人取自果,云何言彼法不可取?既如证如说,云何成不可说?自下经文为断此疑,成彼法不可取不可说故。偈言:

  不可取及说  自果不取故

  依彼善吉者  说离二种障

  此义云何?以圣人无为法得名,是故不取一法,不取者不取六尘境界,以是义故,名不取逆流者。如经: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故。乃至阿罗汉不取一法,以是义故,名为罗汉。然圣人非不取无为法,以取自果故,若圣人起如是心我能得果,即为著我等者。此义云何?以有使烦恼非行烦恼,何以故?彼于证时离取我等烦恼,是故无如是心我能得果。何故尊者须菩提,自叹身得受记以自身证果?为于彼义中生信心故,何故唯说无诤行?为明胜功德故,为生深信故,何故言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无诤无诤行者?偈言:依彼善吉者,说离二种障故。二种障者,一者烦恼障,二者三昧障。离彼二障,故言无所行。以是义故,说名二种障离彼二种障,故名为无诤无诤行。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论曰﹞

  复有疑释迦如来昔在然灯佛所受法,彼佛为此佛说法,若如是,云何彼法不可说、不可取?为断此疑,说彼佛所,无法可取。如经: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何故如是说?偈言:

  佛于然灯语  不取理实智

  以是真实义  成彼无取说

  此义云何?释迦如来于然灯佛所,言语所说不取证法故。以是义故,显彼证智不可说、不可取。偈言:以是真实义,成彼无取说。

  又若圣人无为法得名,是法不可取不可说。云何诸菩萨取庄严净佛国土?云何受乐报佛取自法王身?云何余世间复取彼是法王身?自下经文为断此疑。

  【佛告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庄严佛国土』。彼菩萨不实语,何以故?须菩提!如来所说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佛土。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而无所住,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须菩提!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彼身非身,是名大身。」】

  ﹝论曰﹞

  此义如是应知,云何知?偈言:

  智习唯识通  如是取净土

  非形第一体  非严庄严意

  此义云何?诸佛无有庄严国土事,唯诸佛如来真实智慧习识通达,是故彼土不可取。若人取彼国土形相,作是言,我成就清净佛土,彼不实说。

  如经:何以故?须菩提!如来所说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佛土故,何故如是说?偈言:非形第一体,非严庄严意故。庄严有二种:一者形相,二者第一义相,是故说非严庄严。又非庄严佛土者,无有形相,故非庄严,如是无庄严,即是第一庄严,何以故?以一切功德成就庄严故。

  若人分别佛国土是有为形相,而言我成就清净佛国土,彼菩萨住于色等境界中生如是心。为遮此故,如经: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而无所住。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故。

  前言云何受乐报佛取自法王身?云何余世间复取彼是法王身?为除此疑,说受乐报佛体同彼须弥山王镜像义故。此义云何?偈言:

  如山王无取  受报亦复然

  远离于诸漏  及有为法故

  此义云何?如须弥山王势力高远故,名为大,而不取彼山王体我是山王,以无分别故。受乐报佛亦如是,以得无上法王体,故名为大,而不取彼法王体我是法王,以无分别故。何故无分别?以无分别故。

  如经: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彼身非身,是名大身故。何故如是说?偈言:远离于诸漏,及有为法故。彼受乐报佛体离于诸漏,若如是即无有物,若如是即名有物,以唯有清净身故,以远离有为法故。以是义故,实有我体以不依他缘住故。

  【佛言:「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佛言:「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世界,以施诸佛如来。须菩提!于意云何?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佛告须菩提:「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世界,持用布施。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法门,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无量阿僧祇。】

  ﹝论曰﹞

  前已说多福德譬喻,何故此中复说?偈言:

  说多义差别  亦成胜挍量

  后福过于前  故重说胜喻

  此义云何?前说三千世界譬喻明福德多,今重说无量三千世界故。何故不先说此喻?为渐化众生令生信心上妙义故。又前未显以何等胜功德能得大菩提故?以此喻成彼功德,是故重说胜喻。

  【「复次,须菩提!随所有处,说是法门,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此经。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似佛。」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法门,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法门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何以故?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言:「世尊!如来无所说法。」「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彼微尘甚多,世尊!」「须菩提!是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大人相见如来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大人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大人相。」】

  ﹝论曰﹞

  云何成彼胜福?偈言:

  尊重于二处  因习证大体

  彼因习烦恼  此降伏染福

  此义云何?尊重于二处者,一者所说处,随何等处说此经,令生尊重奇特想故;二者能说人,随何等人能受持及说,以尊重经论故。非七宝等,随何处舍,随何人能舍,如是生敬重故;此法门与一切诸佛如来证法作胜因故。如经:须菩提言:世尊!如来无所说法故。此义云何?无有一法唯独如来说,余佛不说故。

  彼珍宝布施福德是染烦恼因,以能成就烦恼事故。此因示现远离烦恼因故,是故说地微尘喻。如经:须菩提!是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故。何故如是说?彼微尘非贪等烦恼体,以是义故,名为地微尘故。彼世界非烦恼染因界,是故说世界。此明何义?彼福德是烦恼尘染因,是故于外无记尘彼福德善根为近,何况此福德能成佛菩提故,及成就大丈夫相福德中胜故。是故受持演说此法门,能成佛菩提,胜彼福德。何以故?彼相于佛菩提非相故,以彼非法身故,是故说大丈夫相。以彼相故,此受持及说福德能成佛菩提,是故彼非胜故。又彼福德能降伏珍宝等福,何况此福故能降伏是故,此福最近最胜,如是彼檀等福德中,此福德最胜,如是成已。

  【佛言:「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法门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无量阿僧祇。」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扪泪而白佛言:「希有,婆伽婆!希有,修伽陀!佛说如是甚深法门,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法门。」「何以故?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法门,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其有众生得闻是法门,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何以故?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如来说第一波罗蜜者,彼无量诸佛亦说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论曰﹞

  自下经文重明彼福德中此福转胜,此义云何?偈曰:

  苦身胜于彼  希有及上义

  彼智岸难量  亦不同余法

  坚实解深义  胜余修多罗

  大因及清净  福中胜福德

  此二偈说何义?捐舍身命,重于舍资生珍宝等。彼如是舍无量身命,果报福德此福德胜彼福,何以故?彼舍身命苦身心故,何况为法舍故。念彼身苦,慧命须菩提尊重法故,悲泣流泪。如经: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故此法门希有,何以故?尊者须菩提,虽有智眼,昔来未曾得闻,是故希有。如经: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法门故。

  又此法门第一,以说名般若波罗蜜故,此云何成以上义故。如经:何以故?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故,何故如是说彼智岸故?彼智岸无人能量,是故非波罗蜜。又此法门不同,何以故?此中有实相故。余者非实相,除佛法余处无实故。以彼处未曾有未曾生信,以是义故。如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故。

  又此法门坚实深妙,何以故?受持此经思量修习,不起我等相故。又不起我等相者,示可取境界不倒相故;我等相即非相者,示能取境界不倒相故。此二明我空、法空、无我智故,如是次第。如经: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何以故?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此一切诸相则名诸佛故。

  如来为须菩提说如是义,惊者,谓非处生惧是故名惊,以可诃故,如非正道行故;怖者,心体怖故,以起不能断疑心故;畏者,一向怖故,其心毕竟惊怖堕故。远离彼处,如经:不惊不怖不畏故。又此法门胜余修多罗。如经: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故;又此法门,名为大因。如经:如来说第一波罗蜜者故。又此法门,名为清净,以无量佛说故。如经:彼无量诸佛亦说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故。彼珍宝檀等无如是功德,是故彼福德中此福为胜,如是成已。

  ﹝论曰﹞

  自下经文复为断疑,云何疑?向说彼身苦,以彼舍身苦身果报,而彼福是劣?若尔,依此法门受持演说,诸菩萨行苦行,彼苦行亦是苦果,云何于此法门不成苦果?为断此疑故。

  【「须菩提!如来说忍辱波罗蜜,即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相,亦非无相。何以故?须菩提!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若心有住,则为非住。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是故佛说菩萨心不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须菩提言:「世尊!一切众生相,即是非相。何以故?如来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论曰﹞

  此示何义?偈言:

  能忍于苦行  以苦行有善

  彼福不可量  如是最胜义

  离我及恚相  实无于苦恼

  共乐有慈悲  如是苦行果

  此二偈说何义?虽此苦行同于苦果,而此苦行不疲倦,以有羼提波罗蜜名为第一故。彼岸有二种义:一者波罗蜜清净善根体,二者彼岸功德不可量。如经:即非波罗蜜故。非波罗蜜者,无人知彼功德岸故。言非波罗蜜,是故为得第一法。此苦行胜彼舍身,何况离我相、嗔恚相故。又此行无苦,不但无苦,及有乐,以有慈悲故。如经:我于尔时无我相,乃至无相亦非无相故,此明慈悲心相应故如是说。若有菩萨不离我相等,彼菩萨见苦行苦,亦欲舍菩提心,为彼故说。如经: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等。此明何义?未生第一菩提心者,有如是过。为防此过,偈言:

  为不舍心起  修行及坚固

  为忍波罗蜜  习彼能学心

  此义云何?为何等心起行相而修行?为何等心不舍相?偈言:为忍波罗蜜,习彼能学心故。又第一义心者,已入初地得羼提波罗蜜故,此名不住心。如经: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何以故?示不住生心义故,若心住于色等法,彼心不住佛菩提,此明不住心行于布施,此经文说不住心起行方便,以檀波罗蜜摄六波罗蜜故。云何为利益众生修行,而不名住于众生事?为断此疑,如经: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故。此明何义?偈言:

  修行利众生  如是因当识

  众生及事相  远离亦应知

  此义云何?利益是因体故,彼修行利益众生,非取众生相事故。何者是众生事?偈言:

  假名及阴事  如来离彼相

  诸佛无彼二  以见实法故

  此说何义?名相众生及彼阴事故。云何彼修行远离众生事相,即彼名相想非相,以无彼实体故。以是义故,众生即非众生,以何等法,谓五阴名众生?彼五阴无众生体,以无实故,如是明法无我、人无我。何以故?一切诸佛如来,远离一切相故,此句明彼二相不实。偈言:如来离彼相,诸佛无彼二,以见实法故。此说何义?若彼二实有者,诸佛如来应有彼二相。何以故?诸佛如来实见故。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所说法,无实无妄语。】

  ﹝论曰﹞

  此中有疑于证果中无道,云何彼于果能作因?为断此疑,如经: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故。此四句说何等义?偈言:

  果虽不住道  而道能为因

  以诸佛实语  彼智有四种

  此义云何?彼境界有四种,是故如来有四种实语,云何四种?偈言:

  实智及小乘  说摩诃衍法

  及一切授记  以不虚说故

  此明何义?以如来实智不妄说,佛菩提及小乘、大乘、授记之事,皆不妄说。以是四境故,次第说四语。如经: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故。不妄说小乘者,说小乘苦谛等唯是谛故;不妄说大乘者,说法无我真如故,真如者即是真如故;不妄说授记者,一切过去未来现在授记故;如彼义如是说,不颠倒故。经复言: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所说法、无实无妄语者。何故如是说?偈言:

  随顺彼实智  说不实不虚

  如闻声取证  对治如是说

  此义云何?诸佛所说法,此法不能得彼法,而随顺义故。以所说法不能得彼证法,何以故?如所闻声无如此义故,是故无实;以此所说法随顺彼证法,是故无妄语。若尔,何故说?如来所得法、所说法?以依字句说故。何故如来前说如来是真语者,复言所说法无实无妄语?偈言:如闻声取证,对治如是说故。

  【「须菩提!譬如有人入闇,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住于事而行布施,亦复如是。须菩提!譬如人有目,夜分已尽,日光明照,见种种色,若菩萨不住于事行于布施,亦复如是。】

  ﹝论曰﹞

  复有疑,若圣人以无为真如法得名,彼真如一切时一切处有,云何不住心?得佛菩提则非不住。若一切时一切处实有真如,何故有人能得,有不得者?为断此疑故,说入闇等喻,此明何义?偈曰:

  时及处实有  而不得真如

  无智以住法  余者有智得

  此义云何?一切时者,谓过现未来;一切处者,谓三世。众生实有真如法,何故不得?偈言:无智以住法故,彼无智以心住法故。此复何义?不清净故。以有智者心不住法,是故能得。以是义故,诸佛如来,清净真如得名,是故住心不得佛菩提。又此譬喻明于何义?偈言:

  闇明愚无智  明者如有智

  对治及对法  得灭法如是

  此义云何?彼闇明喻者,相似法故。闇者示现无智。日光明者,示现有智。有目者明何义?偈言:对治及对法,得灭法如是故如是次第。又有目者,如能对治法故;夜分已尽者,如所治暗法尽故;日光明照者,如能治法现前故。如经:须菩提!譬如有人入暗,则无所见,如是等故。

  【「复次,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法门,受持读诵修行,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悉觉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聚。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舍恒河沙等无量身,如是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法门,信心不谤,其福胜彼无量阿僧祇,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修行,为人广说。】

  ﹝论曰﹞

  自下复说何义?偈言:

  于何法修行  得何等福德

  复成就何业  如是说修行

  于何法修行者,示现彼行?云何示现?偈言:

  名字三种法  受持闻广说

  修从他及内  得闻是修智

  此说何义?于彼名字得成闻慧。此有三种:一者受,二者持,三者读诵。此云何知?偈言:受持闻广说故,受持修行依总持法故,读诵修行依闻慧广故,广多读习亦名闻慧,此是名字中三种修行。如经:复次,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法门受持读诵故,彼修行云何得?偈言:修从他及内得闻是修智故,此义云何?为修得相,于他及自身。云何于他及自身?谓闻及修如是次第,从他闻法内自思惟为得修行故。向说名字及以修行,此为自身。偈言:

  此为自淳熟  余者化众生

  以事及时大  福中胜福德

  此义云何?彼名字闻慧修行为自身淳熟故,余者化众生广说法故。得何等福德者,示现胜校量福德故?偈言:以事及时大,福中胜福德故。此舍身福德胜于前舍身福德。云何胜?以事胜故,以时大故,即一日时多舍身故,复多时故。如经: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乃至若复有人,闻此法门信心不谤,其福胜彼无量阿僧祇,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修行,为人广说故。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此法门,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修行此经,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成就不可思议不可称无有边无量功德聚。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则于此经,不能受持读诵修行,为人解说。若有我见众生见人见寿者见,于此法门,能受持读诵修行为人解说者,无有是处。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花香而散其处。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为人轻贱。何以故?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十四亿那由他百千万诸佛,我皆亲承供养,无空过者。须菩提!如是无量诸佛,我皆亲承供养,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世末世,能受持读诵修行此经,所得功德,我所供养诸佛功德,于彼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后世末世,有受持读诵修行此经,所得功德,若我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疑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法门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论曰﹞

  复成就何业修行者,今显彼修行业?偈言:

  非余者境界  唯依大人说

  及希闻信法  满足无上界

  受持真妙法  尊重身得福

  及远离诸障  复能速证法

  成种种势力  得大妙果报

  如是等胜业  于法修行知

  此三行偈,说何等义?有不可思议者,示不可思议境界故;不可称量者,谓唯独大人不共声闻等。以为住第一大乘众生说故,此示依止大人故。又说大乘者,最妙大乘修行胜故,以信小乘等则不能闻此,示希闻而能信法故。如经: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故。希闻者,谓不可思议等文句,得不可思议等福德,显满足性故,以福德善根满足故。此说不可思议等文句。如经:皆成就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有边无量功德聚故。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示现受持真妙法故。受持法者,即是荷担大菩提。如经: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在在处处供养者,当知是人,必定成就无量功德。如经: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花香而散其处故。

  受持读诵此经,为人轻贱者,示现远离一切诸障故。何故为人轻贱而离诸障?以有大功德故。如经:是人先世罪业则为消灭故。

  于然灯佛前供养诸佛功德,于后末世受持此法门功德福多于彼者,此示速证菩提法故,以多福德庄严速疾满足故。如经:若复有人,于后世末世,能受持读诵修行此经所得功德,我所供养诸佛功德,于彼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故。当知是法门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者。此明何义?偈言:成种种势力,得大妙果报故。所谓摄受四天王、释提桓因、梵天王等,成就势力故。若闻此事其心迷乱者,以彼果报不可思议甚为胜妙,示非思量智境界故。住彼修行中成如是等功德,是故彼修行等业,应知。如经:当知是法门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故。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令入无余涅槃界。如是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众生相人相寿者相,则非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论曰﹞

  何故前说三种修行,今复重说此有何胜?偈言:

  于内心修行  存我为菩萨

  此即障于心  违于不住道

  此义云何?若菩萨于自身三种修行,生如是心:我住于菩萨大乘,我如是修行,我如是降伏其心,菩萨生此分别,则障于菩提行。偈言:于内心修行,存我为菩萨,此即障于心故。障何等心?偈言:违于不住道故。如经: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故。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须菩提白佛言:「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于然灯佛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如是言:『摩那婆!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须菩提!言如来者,即实真如。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人不实语。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不实不妄语。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论曰﹞

  此中有疑,若无菩萨,云何释迦如来于然灯佛所,行菩萨行?为断此疑,如经: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是等。此明何义?偈言:

  以后时授记  然灯行非上

  菩提彼行等  非实有为相

  此义云何?于然灯佛时,非第一菩萨行。何以故?我于彼时所修诸行,无有一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我于彼佛所,已证菩提,则后时诸佛不授我记。是故我于彼时行未成佛故。偈言:以后时授记,然灯行非上故。若无菩提,即无诸佛如来。有如是谤,谓一向无诸佛。为断此疑,如经:何以故?须菩提言:如来者即实真如故。实者非颠倒义故,真如者不异不变故。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此示何义?偈言:菩提彼行等故。此义云何?彼菩萨行若人言有实者,此则虚妄;如是,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人言得者,此亦虚妄,故言菩提彼行等故。若如是有人谤言,如来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断此疑,如经: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不实不妄语故。此义云何?以如来得彼菩提故。偈言:非实有为相故。有为相者,谓五阴相,彼菩提法无色等相故。此复云何?偈言:

  彼即非相相  以不虚妄说

  是法诸佛法  一切自体相

  此义云何?彼即于色等非相,非色等相故,彼即菩提相故。是故偈言:彼即非相相,以不虚妄说故。是故如来说一切法佛法如是等。此义云何?以如来得如是法。偈言:是法诸佛法,一切自体相故。自体相者,非体自体故。此明何义?一切法真如体故。彼法如来所证,是故言一切法,佛法,彼处色等相不住故。彼一切色等诸法非法,如是诸法非法,即是诸法。法以无彼法相,常不住持彼法相故。

  【「须菩提!譬如有人,其身妙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妙大,则非大身,是故如来说名大身。」】

  ﹝论曰﹞

  大身譬喻示现何义?偈言:

  依彼法身佛  故说大身喻

  身离一切障  及遍一切境

  功德及大体  故即说大身

  非身即是身  是故说非身

  此二偈示何义?毕竟远离烦恼障智障,毕竟具足法身故。此复云何?有二种义:一者遍一切处,二者功德大,是故名大身。偈言:功德及大体故。遍一切处者,真如一切法不差别故。偈言:非身即是身,是故说非身故。如经:世尊!如来说人身妙大,则非大身,是故如来说名大身故。此说何义?非身者无有诸相,是名非身;大者,有真如体,如是即名妙大身。如经:是名妙大身故。

  【佛言:「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非菩萨。」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颇有实法名为菩萨。」须菩提言:「不也,世尊!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众生、无人、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庄严佛国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佛国土。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菩萨。】

  ﹝论曰﹞

  此中有疑,若无菩萨者,诸佛亦不成大菩提,众生亦不入大涅槃,亦无清净佛国土。若如是,为何义故?诸菩萨摩诃萨,发心欲令众生入涅槃,起心修行清净佛国土。自下经文为断此疑,云何断疑?偈言:

  不达真法界  起度众生意

  及清净国土  生心即是倒

  此义云何?若起如是心,即是颠倒,非菩萨者。起何等心,名为菩萨?如经: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菩萨故。此示何义?偈言:

  众生及菩萨  知诸法无我

  非圣自智信  及圣以有智

  此明何义?知无我、无我法者,谓众生及菩萨,何等众生何等菩萨?于彼法若能自智信,若世间智出世间智,所谓凡夫圣人,是人名为菩萨。此言摄世谛菩萨出世谛菩萨,是故重说菩萨菩萨。如经:如来说名真是菩萨菩萨故。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世界,宁为多不?」须菩提言:「彼世界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世界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住,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住,皆为非心住,是名为心住。何以故?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持用布施,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彼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德聚多。须菩提!若福德聚有实,如来则不说福德聚福德聚。】

  ﹝论曰﹞

  复有疑:前说菩萨不见彼是众生,不见我为菩萨,不见清净佛国土,何以故?以不见诸法名为诸佛如来。若如是,或谓诸佛如来不见诸法。自下经文,为断此疑故,说五种眼。偈言:

  虽不见诸法  非无了境眼

  诸佛五种实  以见彼颠倒

  何故说彼非颠倒?为显断疑譬喻。是故说我知彼种种心住如是等,此示何义?彼非颠倒,以见颠倒故,何者是颠倒?偈言:

  种种颠倒识  以离于实念

  不住彼实智  是故说颠倒

  此义云何?种种颠倒者,彼种种心缘住,是名种种识,以六种识差别颠倒。何故彼心住名为颠倒?偈言:以离于实念,不住彼实智,是故说颠倒。故如来说诸心住皆为非心住者,此句示现远离四念处故。此以何义?心住者住彼念处,以离彼念处,故云不住。又住不动根本名异义一,若如是不住是故说心住,此明不住相续不断行因是故不住,示彼相续颠倒。如经:何以故?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以过去未来故不可得,现在心虚妄分别故不可得。如是示彼心住颠倒,诸识虚妄以无三世观故。何故依福德重说譬喻?偈言:

  佛智慧根本  非颠倒功德

  以是福德相  故重说譬喻

  此说何义?复有疑:向说心住颠倒,若如是,福德亦是颠倒。若是颠倒,何名善法?为断此疑,示现心住虽颠倒,福德非颠倒,何以故?偈言:佛智慧根本故。云何示现根本?如经: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则不说福德聚福德聚故,此义云何?明有漏福德聚是其颠倒,以此福德聚是有漏故,所以如来不说福德聚。又福德聚者,即福德聚,何以故?若非福德聚者,如来则不说为智慧根本,是故福德聚者,即福德聚。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故如来说名具足色身。」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故如来说名诸相具足。」】

  ﹝论曰﹞

  复有疑:若诸佛以无为法得名,云何诸佛成就八十种好,三十二相,而名为佛?为断此疑,是故说非成就色身,非成就诸相得见如来,又色身摄得八十种好三十二相。如经: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故如来说名具足色身。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故如来说名诸相具足故。何故如是说?偈言:

  法身毕竟体  非彼相好身

  以非相成就  非彼法身故

  不离于法身  彼二非不佛

  故重说成就  亦无二及有

  此二偈说何义?彼法身毕竟体,非色身成就,亦非诸相成就,以非彼身故,非彼身者,以非彼法身相故。此二非不佛,即彼如来身有故。何者是二,一者色身成就,二者诸相成就。以此二法不离于法身,是故彼如来身成就相好,亦得说有。云何说有?经言:色身成就诸相成就故。是故偈言:彼二非不佛故。是故此二亦得言无故,说非身成就非相成就;亦得言有故,说色身成就诸相成就。故偈言:亦无二及有故。何故如是说?以彼法身中无,即于是义说。如来色身成就,诸相成就,以不离彼身故,而法身不如是说,以法身非彼体故。

  【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汝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则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法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论曰﹞

  复有疑,若如来具足色身成就不可得见,若相成就不可得见,云何言如来说法?自下经文为断此疑,如经: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则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此义云何?偈言:

  如佛法亦然  所说二差别

  不离于法界  说法无自相

  何故重言说法说法者?偈言:所说二差别故。何者是二,一者所说法,二者所有义。何故言无法可说是名说法者?偈言:不离于法界,说法无自相故。此以何义?所说法离于真法界,不可得自相见故。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论曰﹞

  复有疑,若言诸佛说者,是无所说;法不离于法身,亦是其无,有何等人,能信如是甚深法界?自下经文为断此疑。偈言:

  所说说者深  非无能信者

  非众生众生  非圣非不圣

  何故言须菩提,非众生、非不众生者?偈言:非众生众生,非圣非不圣故。此以何义?若有信此经,彼人非众生。非众生者,非无圣体;非无圣体者,非凡夫体故。非不众生者,以有圣体故。彼人非凡夫众生,非不是圣体众生。如经: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故。如来说非众生者,非凡夫众生。是故说众生众生,以圣人众生是故说非众生。

  【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世尊,无有少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众生无人无寿者,得平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修一切善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

  ﹝论曰﹞

  复有疑,若如来不得一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云何离于上上证,转转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自下经文为断此疑,示现非证法,名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义云何?偈言:

  彼处无少法  知菩提无上

  法界不增减  净平等自相

  有无上方便  及离于漏法

  是故非净法  即是清净法

  此明何义?彼菩提处无有一法可证,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经:世尊!无有少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故。彼复有何义?偈言:法界不增减。不增减者,是法平等,是故名无上,以更无上上故。如经: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又诸佛如来清净法身,平等无差别,于彼处无有胜者,是故说无上。如经:以无众生无人无寿者,得平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又彼法无我,自体真实,更无上上故,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又彼法有无上方便,以一切善法满足故,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余菩提者善法不满足,更有上方便。如经:一切善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须菩提所言善法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者。何故如是说?偈言:及离于漏法,是故彼漏非是净法,此即是清净法故。此以何义?彼法无有漏法故,名非善法,以无有漏法故。是故名为善法,以决定无漏善法故。

  【「须菩提!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万分不及一,歌罗分不及一,数分不及一,优波尼沙陀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论曰﹞

  复有疑,若一切善法满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则所说法不能得大菩提。何以故?以所说法无记法故。为断此疑,重说胜福譬喻,示现何义?偈言:

  虽言无记法  而说是彼因

  是故一法宝  胜无量珍宝

  此义云何?虽言所说法是无记,而能得大菩提,何以故?以远离所说法,不能得大菩提。以是义故,此法能为菩提因。又言无记者,此义不然,何以故?汝法是无记而我法是记。偈言:是故一法宝,胜无量珍宝故。是故此所说法,胜彼阿僧祇须弥等珍宝故。如经: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一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如是等,此示何义?偈言:

  数力无似胜  无似因亦然

  一切世间法  不可得为喻

  此说何等义?示于前福德,此福为胜,云何为胜?一者数胜,二者力胜,三者不相似胜,四者因胜。是故偈言:一切世间法,不可得为喻故。数胜者,如经: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故。以数无限齐故,摄得余数应知。力胜者,如经:不及一歌罗分故。无似胜者,此福德中数不相似,以此福德不可数故。如经:数不能及故。因胜者,因果不相似,以此因果胜彼因果故。如经: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不及一故。又此法最胜,无有世间法可喻此法故。偈言:一切世间法,不可得为喻故,如是此福德中彼福微少,是故无法可喻。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谓如来作是念,我度众生耶?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佛言:「须菩提!若有实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相。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毛道凡夫生者以为有我。须菩提!毛道凡夫生者,如来说名非生,是故言毛道凡夫生。】

  ﹝论曰﹞

  复有疑,若是法平等相无有高下者,云何如来名为度众生?自下经文为断此疑,云何断疑?偈言:

  平等真法界  佛不度众生

  以名共彼阴  不离于法界

  此义云何?众生假名与五阴共故,彼名共阴,不离于法界。偈言:不离于法界故。彼法界无差别故。偈言:平等真法界故,是故如来不度一众生。偈言:佛不度众生故。如经: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故。佛言:须菩提!若有实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相者。此明何义?偈言:

  取我度为过  以取彼法是

  取度众生故  不取取应知

  此义云何?若如来有如是心,五阴中有众生可度者,此是取相过,以著彼法故。偈言:取我度为过故,以取彼法是者,以取五阴中是众生故。取度众生故者,欲令众生得解脱,有如是相故。经复言: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毛道凡夫生者以为有我者,此义云何?偈言:不取取应知故。此以何义?以彼不实义,是故彼不取。以不取者,即是毛道凡夫取而即是不取故,言不取取故。又,须菩提!毛道凡夫生者,如来说名非生者,不生圣人法故言非生。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相成就得见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我解如来所说义,不以相成就得见如来。」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不以相成就得见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相成就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应是如来,是故非以相成就得见如来。】

  ﹝论曰﹞

  复有疑,虽相成就不可得见如来,以非彼体,以如来法身为体,而如来法身以见相成就,比知则知如来法身为福相成就。自下经文为断此疑,云何断疑?偈言:

  非是色身相  可比知如来

  诸佛唯法身  转轮王非佛

  此义云何?有人言福德能成是相果报,以成是相故,则知福德力得大菩提,若如是,如来则以相成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遮此故。如经:若以相成就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应是如来,是故非以相成就得见如来故。此义云何?偈言:

  非相好果报  依福德成就

  而得真法身  方便异相故

  此明何义?法身者,是智相身;福德者,是异相身故。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彼如来妙体  即法身诸佛

  法体不可见  彼识不能知】

  ﹝论曰﹞

  此二偈说何义?偈言:

  唯见色闻声  是人不知佛

  以真如法身  非是识境故

  此示何义?如来法身不应如是见闻。不应如是见闻者,不应如是见色闻声。以何等人不能见?谓凡夫不能见故。偈言:唯见色闻声,是人不知佛故。如经: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故。是人者,是凡夫人,不能见真如法身。如经:彼如来妙体即法身诸佛。法体不可见,彼识不能知故。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相成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以相成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相。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不说诸法断灭相故。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菩萨知一切法无我,得无生法忍,此功德胜前所得福德。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取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云何不取福德?」佛言:「须菩提!菩萨受福德,不取福德,是故菩萨不取福德。】

  ﹝论曰﹞

  有人起如是心,若不依福德得大菩提,如是诸菩萨摩诃萨则失福德,及失果报。自下经文为断此疑,云何断疑?偈言:

  不失功德因  及彼胜果报

  得胜忍不失  以得无垢果

  示胜福德相  是故说譬喻

  是福德无报  如是受不取

  此义云何?虽不依福德得真菩提,而不失福德及彼果报,何以故?以能成就智慧庄严功德庄严故。何故依彼福德重说譬喻?偈言:得胜忍不失,以得无垢果故。此义云何?有人起如是心,诸菩萨摩诃萨得无生法忍,以得出世间智。失彼福德及以果报,为遮此故,示现福德不失,而更得清净殊胜功德,是故不失。如经:何以故?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故。若复有菩萨,知一切法无我,得无生法忍者,有二种无我,不生二种无我相,是故受而不取。如经:佛言:须菩提!菩萨受福德不取福德,是故菩萨不取福德故。云何菩萨受福德不取福德?偈言:是福德无报,如是受不取故。此义云何?取者彼福德得有漏果报,以有漏果报故,彼福德可诃,如是取者名之为取。如取非道故,此福德无报,无报者,无彼有漏报,是故此福德受而不取。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去若来若住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至去,无所从来,故名如来。】

  ﹝论曰﹞

  若诸菩萨不受彼果报,云何诸菩萨福德众生受用?偈言:

  是福德应报  为化诸众生

  自然如是业  诸佛现十方

  此义云何?明诸佛化身有用,彼法身诸佛,不去不来故。偈言:自然如是业,诸佛现十方故。此复何义?偈言:

  去来化身佛  如来常不动

  于是法界处  非一亦不异

  此明不去不来义故。如经:何以故?如来者,无所至去,无所从来故。此义云何?若如来有去来差别,即不得言常,如是住常如是住者,不变不异故。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复以尔许微尘世界,碎为微尘阿僧祇。须菩提!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彼微尘众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何以故?佛说微尘众,则非微尘众,是故佛说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故佛说三千大千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故佛说一合相。」佛言:「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何以故?须菩提!若人如是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所说,为正语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世尊!如来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如是不住法相。何以故?须菩提!所言法相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须菩提!若有菩萨摩诃萨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于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其福胜彼无量阿僧祇。云何为人演说,而不名说,是名为说?】

  ﹝论曰﹞

  碎微尘譬喻者,示现何义?偈言:

  世界作微尘  此喻示彼义

  微尘碎为末  示现烦恼尽

  此明何义?偈言:于是法界处,非一亦非异故。彼诸佛如来,于真如法界中,非一处住,亦非异处住,为示此义故说世界碎微尘喻,此喻示现何义?偈言:微尘碎为末,示现烦恼尽故。此喻非聚集微尘众,示现非一喻。此义云何?偈言:

  非聚集故集  非唯是一喻

  聚集处非彼  非是差别喻

  此义云何?如微尘碎为末非一处住,以无有聚集物故,亦非异处差别,以聚集微尘差别不可得故,以差别不住故。如是诸佛如来远离烦恼障,住彼法界中,非一处住亦非异处住。如是三千世界一合相喻,非聚集故。此以何义?如经: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故如来说一合相故。若实有一物聚集。如来则不说微尘聚集,如是若实有一世界,如来则不说三千大千世界。如经: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故。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者,以彼聚集无物可取,虚妄分别,是故凡夫妄取。若有实者,即是正见故知妄取,何故凡夫无物而取物?如经:佛言: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如是等,此示何义?偈言:

  但随于音声  凡夫取颠倒

  非无二得道  远离于我法

  如经:何以故?须菩提!若人如是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如是乃至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故。此复何义?偈言:非无二得道,远离于我法故。此义云何?非无我无法,离此二事而得菩提。云何得菩提?远离彼二见,故得于菩提。偈言:远离于我法故,此复何义?偈言:

  见我即不见  无实虚妄见

  此是微细障  见真如远离

  是故见即不见,无其实义,以虚妄分别,以是无我,是故如来说彼我见即是不见,以其无实。无实者,即是无物。以是义故,说我见即是虚妄见,如是示现我见不见故。见法者亦是不见。如经:须菩提!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如是不住法相故。此复何义?以见法相即不见相,如彼我见即非见故,何故此二见说名不见?偈言:此是微细障,见真如远离故,此复云何?彼见我见法,此是微细障,以不见彼二故,是以见法而得远离。偈言:见真如远离故。

  又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者,此示何义?偈言:

  二智及三昧  如是得远离

  化身示现福  非无无尽福

  此义云何?示现世智第一义智,及依止三昧得远离彼障,是故重说胜福譬喻,此示何义?偈言:化身示现福,非无无尽福故,此复何义?虽诸佛自然化身作业,而彼诸佛化身说法,有无量无尽无漏功德故。

  云何为人演说,而不名说,是名为说者?何故如是说?偈言:

  诸佛说法时  不言是化身

  以不如是说  是故彼说正

  此义云何?若化身诸佛说法时,不言我是化身,是故彼所说是正说。若不如是说者,可化众生不生敬心,何以故?以不能利益众生,即彼说是不正说,是故不说我是化佛。

  【一切有为法  如星翳灯幻

  露泡梦电云  应作如是观」】

  ﹝论曰﹞

  复有疑,若诸佛如来常为众生说法,云何言如来入涅槃?为断此疑,是故如来说彼偈喻,此义云何?偈言:

  非有为非离  诸如来涅槃

  九种有为法  妙智正观故

  此义云何?诸佛涅槃非有为法,亦不离有为法。何以故?以诸佛得涅槃,化身说法示现世间行,为利益众生故,此明诸佛以不住涅槃,以不住世间故。何故诸佛示现世间行,而不住有为法中?偈言:九种有为法,妙智正观故,此以何义?如星宿等相对法,九种正观故。此九种正观,于九种境界,应知观何境界?偈言:

  见相及于识  器身受用事

  过去现在法  亦观未来世

  云何观九种法?譬如星宿,为日所映,有而不现;能见心法亦复如是。

  又如目有翳,则见毛轮等色,观有为法亦复如是,以颠倒见故。

  又如灯识亦如是,依止贪爱法住故。

  又如幻所依住处亦如是,以器世间种种差别无一体实故。

  又如露身亦如是,以少时住故。

  又如泡所受用事亦如是,以受想因三法不定故。

  又如梦,过去法亦如是,以唯念故。

  又如电,现在法亦如是,以刹那不住故。

  又如云,未来法亦如是,以于子时阿黎耶识,与一切法为种子根本故。观如是九种法,得何等功德成就何智?偈言:

  观相及受用  观于三世事

  于有为法中  得无垢自在

  此义云何?观有为法三种:一者观有为法以观见相识。二者观受用,以观器世间等,以何处住?以何等身?受用何等?三者观有为行,以何等法三世转差别?

  如是观一切法,于世间法中得自在故。偈言:于有为法中,得无垢自在故。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摩诃萨、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诸佛希有总持法  不可称量深句义

  从尊者闻及广说  回此福德施群生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