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佛教学者:王邦维
当代佛教学者:王邦维
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教授。主要从事梵语文学、梵语与汉语佛教文献、印度和中国佛教史、中印文化关系史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专著
主要著作(书): 1 佛经故事选,重庆出版社,重庆,1985,7+343页
2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校注,中华书局,北京,1988,4+20+2+301页
3 佛教史话,商务印书馆,北京,1991,66页
4 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中华书局,北京,1995,3+187+268页
5 唐高僧义净生平及其著作论考,重庆出版社,重庆,1996,4+2+198页
参加撰写(书):
1 大唐西域记校注,中华书局,北京,1985,1990,1995,19+149+1116页;参加撰写人员:季羡林、张广达、朱杰勤、杨廷福、耿世民、张毅、蒋忠新、王邦维;个人承担工作:协助季羡林修改初稿,核对引文,绘制图表,校对等
2 东方文化词典,撰写有关印度佛教的全部词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主要学术论文及研究札记:
1 也谈嚼杨木的由来,《学术研究》,1983,第2期,广州,第109页
2 义净籍贯考辨及其它,《中华文史论丛》,1984,第4辑,上海古籍出版社,第77-90页
3 论义净时代的印度佛教寺院,《南亚东南亚评论》,第2辑,1988,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13-150页
6 部派、大乘和小乘,《南亚东南亚评论》,第 3辑,1989,北京大学出版社,第89-113页
7 略论古代印度佛教的部派和大小乘问题,《北京大学学报》,1989,第4期,第64-72页
8 敦煌本《南海寄归内法传》(P.2001)题记,《中国文化》,创刊号,三联书店,1989,第44-46页
9 记剑桥的中国书,《书品》,1990,第4期,中华书局,第48-68页
10 陈寅恪先生读三种《高僧传》札记辑录,《中国文化》,第2期,三联书店,1990,第149-155页
11 略论大乘《大般涅槃经》的传译,《季羡林教授八十华诞纪念论文集》,江西出版社,1991,第769-787页;又载:《中华佛学学报》,第六期,台北,1993,第103-127页
12 Buddhist Nikayas through Ancient Chinese Eyes (condensed version), in Buddhist Studies: Present and Future, Selected Papers of the IABS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UNESCO, ed. by A. Gurugé, Paris, 1992, pp.65-72
13 鸠摩罗什《通韵》考疑暨敦煌写本S.1344号相关问题,《中国文化》,第7期,三联书店,1992,第71-75页;又载:《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论集》,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第68-80页
14 新版《宋高僧传》卷一至卷三校点商榷数例,《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3,第4期,长春,第28-29页
15 安息僧与早期中国佛教,《伊朗学在中国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第83-93页
17 峨眉山继业三藏西域行程略笺释,《南亚研究》,1993,第 2期,北京,36-40页
18 杂藏考,《国学研究》,第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第561-573页
19 跋梵文贝叶经说出世部比丘律 Abhisamacarika,《中国文化》,第10期,三联书店,1994,第116-123页
20 Buddhist Nikaayas through Ancient Chinese Eyes (full version), in Untersuchungen zur buddhistischen Literatur, ed. by H. Bechert, Göttingen, 1994, pp.165-203
21 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佚文辑考,《清华汉学研究》,第1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第167-175页
22 谢灵运《十四音训叙》辑考,《国学研究》,第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第275-300页;修订稿载:《北京大学百年国学文粹》,语言文献卷,1998,第631-646页。
23 唐代新罗赴印求法僧事迹考实,《韩国学论文集》,第4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第66-73页
24 说出世部比丘律 Abhisamacarika (《威仪法》)第一品第一节,《北京大学学报》(东方文化研究专刊),1996,第21-24页
25 禅宗所传祖师世系与印度佛教付法藏的传说,《学人》,第10辑,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第351-365页
26 玄奘的梵音“四十七言”和义净的“四十九字”,《周绍良先生欣开九秩庆寿论文集》,中华书局,1997,第225-230页
27 The Indian Origin of the Chinese Buddhist Chan School's Patriarch Tradition, in Dharmaduta: Mélanges offerts au Vénérable Thích Huyên-Vi à l' occasion de son soixante-dixième anniversaire, ed. by Bhikkhu T. Dhammaratana and Bhikkhu Pasadika, Paris, 1997, pp.261-270
28 Mahayana or Hinayana: A Reconsideration on the yana Affiliation of An Shigao and his School, in Bauddhavidyasudhakarah, Studies in Honour of Heinz Bechert on the Occasion of his 65th Birthday, ed. by P. Kieffer-Pülz and J. Hartmann, Swisstal-Odendorf, 1997, pp.689-697;修改稿又载:《伊朗学在中国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第106-114页
29 论安世高及其所传学说的性质,《佛教与中国文化》,宗教文化出版社,1997,第667-682页
30 北京大学的印度学研究:八十年的回顾,《北京大学学报》,1998,第2期,第98-104页;又载:《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1998,第5期,第3-9页
31 释迦牟尼时代以后的提婆达多派,《中国佛学》,第一卷一期,台北,1998,第217-223 页
32 四十二字门考论,《中华佛学学报》,第十二期,台北,1999,第17-24页
33 说一切有部与中国佛教史的研究,《印顺思想》,台北:正闻出版社,2000,第117-123页
34 论阿富汗新发现的佉卢文佛教经卷,《中华佛学学报》,第十三期(卷上),台北,2000,第13-20页
35 关于“洛州无影”,《魏维贤七十华诞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第302-305页
书评、书序
1 印度教伦理规范《摩奴法论》评介,《图书评论辑1978-198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第208-211页
2 读新版《入唐求法巡礼记校注》,《东方文化》,第 2期,1994,广州,第75-77页
3 评新出两种研究《慧超往五天竺国传》的书,《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第415-420页
4 Studien zur Indologie und Buddhismuskunde,《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二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第363-368页
5 Sanskrit-Texte aus dem buddhistischen Kanon: Neuentdeckungen und Neueditionen,《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二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第368-373页
6 Xuanzangs Leben und Werk: Teil I, II, IV,《唐研究》,第三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第543-549页
7 Untersuchungen zur buddhistischen Literatur, Zweite Folge,《敦煌吐鲁番研究》,第四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第605-611页
8 《梵字悉昙入门》书序,《梵字悉昙入门》,林光明著,台湾嘉丰出版社,1999,第4-8页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