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佛教学者:方广锠
当代佛教学者:方广锠
方广锠先生,1948年7月7日生於上海,江苏邗江人。
1981年毕业於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亚系,获哲学硕士学位。
1988年毕业於同院世界宗教系,获哲学博士学位。
1982年~1988年,任助理研究员。
1988年~1997年任副研究员。
1997年起任研究员。
主要从事佛教文献学、敦煌学、佛教史及佛教思想之研究。
在上海接受小学及初一教育后(1955.9~1962.7),随家支边迁居新疆。在新疆沙湾县第一中学继续接受初中、高中教育及参加“文化革命”(1962.9~1968~12)。其后先后在新疆沙湾乌拉乌苏乡(1969.1~1972.7),新疆塔城地区师范学校(1972.7~1978.9)、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78.9~1981.7)、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1981.7~1985.7)、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东南亚研究所(1985.7~1989.3,1988年起该所改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北京图书馆善本部(1989.3~1993.5)、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1993.5~1995.9)、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1995.9~)插队、学习及工作。
曾任职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哲学宗教研究室副主任(1988~1989)。
北京图书馆善本部副主任(1989~1993)。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历史哲学宗教研究室副主任(1993~1994)。
历史文献研究室副主任(1994~1995)。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副主任(1996~2000)。
现任职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1997~)。
佛教研究室主任(2000~)。
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1997~)。
中国社会科学院敦煌学研究中心副主任(1998~)。
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1994~)。
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常任研究员(1996~)。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员(1993~)。
中国佛学院客座教授兼研究生导师(1998~)。
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1999~)。
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兼职研究员(1999~)。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1994~)。
戒幢佛学研究所研究员(2000~)。
一、著作
1、《印度文化概论》,中国文化书院,1986年8月。
2、《印度》,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9月。(合作)
3、《佛教典籍百问》,今日中国出版社,1989年11月第一版。1992年10月第二版。1991年4月台湾佛光出版社中文繁体字版。1997年9月收入今日中国出版社《佛教百问》(一)。
4、《佛经中的民间故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12月。(合作)1995年选入《希望书库》。1997年3月被广东花城出版社改换书名(《佛经民间故事》)与作者名(陈鸿滢)后盗版。
5、《佛教大藏经史(八~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3月。
6、《中国所藏〈大谷收藏品〉概况——特别以敦煌遗书为中心——》,日本龙谷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西域研究会西域研究丛书之一,1991年3月。(合作)
7、《中国古代宗教百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12月。(合作)
8、《道藏佛藏》,新华出版社。1993年。(合作)
9、《佛教典籍概论》,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教材,1993年7月。
10、《般若心经译注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9月。
11、《古典目录学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年3月。(合作)
12、《敦煌文献分类录校丛刊·敦煌佛教经录辑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8月。
13、《佛教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
14、《敦煌学佛教学论丛》,中国佛教文化出版有限公司(香港),1998年8月。
15、《印度禅》,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8年11月。
16、《中国佛教基础知识》,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1月。(合作)
17、《敦煌坛经合校简注》,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9月。(合作)
18、《英国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目录(斯6981号——斯8400号)》。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6月。
二、编纂
1、合作主编《中国思想宝库》,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年8月。
2、合作主编《东方思想宝库》,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年8月。
3、合作主编《禅诗鉴赏词典》,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2月。
4、合作编辑《印度宗教与中国佛教》,《南亚研究》增刊,1988年12月。
5、合作编辑《佛教与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1月。
6、参与编辑《中华大藏经》,中华书局,1984年至1997年,全106册。
7、合作编辑《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1—5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9月。
8、主编《藏外佛教文献》第一辑,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12月。
9、主编《藏外佛教文献》第二辑,宗教文化出版社,1996年8月。
10、主编《藏外佛教文献》第三辑,宗教文化出版社,1997年3月。
11、主编《藏外佛教文献》第四辑,宗教文化出版社,1998年9月。
12、主编《藏外佛教文献》第五辑,宗教文化出版社,1998年9月。
13、主编《藏外佛教文献》第六辑,宗教文化出版社,1998年9月。
14、主编《藏外佛教文獻》第七輯,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6月。
三、参与工具书
1、《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10月。
2、《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1月。
3、《文献学词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1月。
4、《中外文化辞典》,南海出版公司,1991年11月。
5、《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10月。
6、《敦煌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
7、《外国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7月。
四、论文等
1、《有神论与宗教》,载《南亚与东南亚资料》,1981年第二期。
2、《汉译〈那先比丘经〉译本译时考》,载《世界宗教研究》,1981年第三期。
3、《略谈初期净土大师及净土宗的形成》,载《青海社会科学》,1981年第四期。
4、《中国佛教研究的新收获》,载《读书》,1982年 8月号。
5、《月官身份考及其他》,载《南亚与东南亚资料》,1983年第一期。
6、《〈那先比丘经〉中的灵魂观》,载《南亚研究》,1993年第一期。
7、《迦毗罗卫何处是》,载《法音》,1983年第六期。
8、《从历史必然性中追踪中国佛学思潮的起伏》,载《中国社会科学》,1983年第四期。
9、《初期佛教的五阴与无我》,载《中国佛学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
10、《元代官刻大藏经的发现》,载《文物》,1984年12期。执笔。
11、《吠陀文献》,载《世界宗教资料》,1984年第三期。
12、《释迦“圣人”的故事》, 载《世界历史知识》,1984年第四期。收入《史海探迷》,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年 2月。
13、《龙树及其著作与思想》,载《南亚研究》,1985年第二期。
14、《敦煌佛典经录札记》,载《敦煌学辑刊》,1986年第一辑。
15、《元代官刻大藏经的考证》,载《世界宗教研究》,1986年第二期。执笔。
16、《试论印度河文明衰落的原因》,载《南亚研究》,1986年第三期。
17、《佛教的起源与传播》,载《世界历史大事记》,重庆出版社,1986年9月。
18、《元史考证两篇》,包括《元代徽政院詹事院置废考》与《元代官刻大藏经中的两份职名录考释》,载《文史》,第二十九期,中华书局。
19、《敦煌写经〈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简析》,载《南亚研究》,1988年第二期。
20、《敦煌遗书中的佛教著作》,载《文史知识》,1988年10月号。
21、《佛教经录杂谈》,载《佛教与中国文化》,中华书局,1988年10月。后该书以同样名称在台湾再版。
22、《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有益反思》,载《人民日报》,1988年10月7日。
23、《千字文帙号是智升所创辩》,载《印度宗教与中国佛教》,《南亚研究》增刊,1988年12月。
24、《近两年印度宗教哲学研究的回顾》,载《南亚研究》,1989年第一期。
25、《敦煌遗书〈沙洲乞经状〉研究》,载《敦煌研究》,1989年第二期。此后收入《隋唐佛教会议论文集》,陕西三秦出版社,1990年。
26、《佛教的世界模式与诸神》,载《南亚与东南亚资料》,1989年第二期。
27、《悠久的历史》,载《南亚与东南亚资料》,1989年第二期。
28、《因明不等于佛家逻辑》,载《因明新探》,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9月。
29、《从吠陀到奥义书》,载《南亚研究》,1989年第三期。
30、《也谈敦煌写本〈众经别录〉的发现》,载《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研究通讯》,1990年第一期。
31、《吐蕃统治时期敦煌流行的偈颂帙号法》,载《敦煌学辑刊》,1990年第一期。
32、《汉文大藏经帙号探原》,载《世界宗教研究》,1990年第一期。
33、《敦煌佛教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中国文化》,1990年6月,第二期。
34、《关于敦煌遗书〈佛说佛名经〉》,载《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论文集》,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6月。
35、《关于佛教起源的几点思考》,载《南亚研究》,1990年第二期、第三期连载。
36、《敦煌遗书中的〈般若心经〉译注》,载《法音》,1990年第七期。
37、《关于敦煌遗书之分类》,载《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研究通讯》,1991年第一期。
38、《北京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勘查初记》,载《敦煌学辑刊》,1991年第二期。
39、《北京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勘查初记》(日译),《禅文化研究所纪要》第23号,日本京都禅文化研究所,1997年6月。
40、《佛学名著丛刊出版说明·弘明集·广弘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8月。
41、《佛学名著丛刊出版说明·法苑珠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8月。
42、《敦煌藏经洞封闭原因之我见》,载《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五期。后收入《北京图书馆同人文选》第二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年9月。
43、《敦煌藏经洞封闭原因之我见》(英译),《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1994年第三期。
44、《吐鲁番出土汉文佛典述略》,载《西域研究》,1992年第一期。
45、《禅,从印度到中国》,载《禅学研究》,1992年第一期。
46、《禅之史话》,载《佛教文化》1992年第一期。
47、《俄藏大乘录研究》,载《北京图书馆馆刊》,1992年第一期。
48、《佛藏源流》,载《南亚研究》,1992年第三期。
49、《敦煌汉文遗书分类法(草案)附说明》,载香港《九洲学刊》,1992年敦煌学专刊。
50、《黄永武六百标目补正》,载《中华文史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2月。
51、《圆瑛法师的净土思想》发表,载《圆瑛大师圆寂四十周年纪念文集》,古吴轩出版社,1993年9月。
52、《佛教的时间与空间》,载《南亚研究》,1993年第四期。
53、《禅藏与敦煌禅籍》,载《禅学研究》第二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后收入《禅与东方文化》,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出版,1996年2月。
54、《佛学名著丛刊出版说明·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5月。
55、《<大般涅槃经>的卷数》,载《南亚研究》,1994年第三期。
56、《关于印度初期佛教研究的几个问题》,载《南亚研究》,1994年第一期。
57、《敦煌遗书中的<金刚经>及其注疏》,载《世界宗教研究》,1994年第四期。又载《新疆文物》,1995年第一期。
58、《敦煌遗书中<维摩诘所说经>及其注疏》,载《敦煌研究》,1994年第四期。
59、《四川大足小佛湾大藏塔考》,载《佛学研究》,1994年年刊,佛教文化研究所,1994年。
60、《浮屠经考》,载《国外汉学》第一辑,商务印书馆,1995年1月。
61、《敦煌禅文献与宗密禅藏》,载日本《中外日报》,1995年2月14日第一版。
62、《敦煌之息吹》,载日本《朝日新闻》(大阪)1995年6月10日。后收入日本《文物》杂志。
63、《敦煌经帙》,载《敦煌学辑刊》,1995年第一辑。又收入《敦煌吐鲁番研究论集》,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年6月。
64、《斯坦因敦煌遗书背后著录考》,载《一九九○年国际敦煌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辽宁美术出版社,1995年7月。
65、《关于敦煌遗书北新八七六号》,载台湾《九洲学刊》,1995年第三期。
66、《关于禅藏与敦煌禅籍的若干问题》,载《藏外佛教文献》第一辑,1995年12月。又收入《中国嵩山少林寺建寺150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1996年6月。
67、《<藏外佛教文献>第一辑卷首语》,载《藏外佛教文献》第一辑,1995年12月。
68、《<藏外佛教文献>第一辑发刊缘起》,载《藏外佛教文献》第一辑,1995年12月。
69、《关于〈佛为心王菩萨说头陀经〉》,载《藏外佛教文献》第一辑,1995年12月。
70、《关于〈水月观音经〉》,载《藏外佛教文献》第一辑,1995年12月。
71、《〈藏外佛教文献〉出版前语》,载《法音》,1995年第12期。
72、《中国大藏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龙谷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纪要》第34辑。
73、《敦煌遗书中的佛教文献》,载《西域研究》1996年第一期。
74、《海外大藏经编辑及电子版大藏经的情况》,载《法音》,1996年5月。又收入《藏外佛教文献》第二辑,宗教文化出版社,1996年8月。
75、《大藏经编纂及其光电化刍议》,载《藏外佛教文献》第二辑,1996年8月。
76、《〈藏〉外话佛教》,载《佛教文化》,1996年第四、五期连载。
77、《令人遗憾的书评》,载《佛学研究》第四期,1996年。
78、《简论中国佛教的特点》,载《世界宗教文化》,1996年夏季号。
79、《<净度三昧经>的目录学考察》及日译《<净度三昧经>的目录学考察》,载《七寺古逸经典研究丛书》第二卷,日本大东出版社,1996年4月。
80、《同修大藏,再造辉煌》,载台湾《21世纪的宗教展望论文集》,关天师天心慈善基金会发行,1996年。
81、《从经录著录看〈净度三昧经〉的真伪》,载《周绍良先生欣开九秩庆寿文集》,中华书局,1997年3月。
82、《大正新修大藏经评述》,载《闻思》,华文出版社,1997年3月。
83、《佛典电子化发展迅速》,载《人民政协报》,1997年4月10日,第三版。
84、《论大藏经的三种功能形态》,载台湾《宗教哲学》,第三卷第二期,1997年4月。
85、《评敦煌愿文集》,载《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
86、《谈藏外佛教文献的选篇、录校与其他》,载《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通信》,1997年第一期。
87、《敦煌遗书中的妙法莲华经及有关文献》,载台湾《中华佛学学报》第十期,1997年7月。
88、《〈藏外佛教文献〉整理出版近况》,《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1997年第10期
89、《敦煌遗书中の<法华经>注疏》,载日本《中外日报》,1997年11月15日。
90、《敦煌遗书鉴别三题》,载《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宗教文化出版社,1997年12月。
91、《随缘做去,直道行之》,载《南海》杂志,1998年1月号。
92、《西子湖畔苦行僧》,载《南海》杂志,1998年2月号。
93、《初期佛教的思想(上)》,载《东方文化集刊2》,商务印书馆,1997年2月。
94、《也谈青州龙兴寺窖藏佛像残破之谜》,载《佛教文化》,1998年第一期。
95、《我与佛教》,载《佛教文化》,1998年第二期。
96、《大梵寺佛音──敦煌莫高窟坛经读本评价》,载《敦煌研究》1998年第一期。
97、《金陵刻经处与方册本藏经》,载《法音》,1998年第5期。
98、《〈浮屠经〉考》(修订稿),载《法音》,1998年第6期。
99、《敦煌遗书中的<法华经>注疏》,载《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第二期。
100、《敦煌<坛经>新出残片跋》,载日本《禅学研究》第76号,1998年3月。
101、《关于初传期佛教的几个问题》,载《法音》,1998年第8期。
102、《两箱敦煌经卷残片的再发现》,载《南海》杂志,1998年9月。
103、《天台教典入藏考》,载《藏外佛教文献》第五辑,宗教文化出版社,1998年9月。
104、《敦煌遗书录校五人谈》,载《俗语言研究》第五期,1998年月。执笔。
105、《敦煌遗书中的<法华经>及其注疏》(修订稿),载《法源》,1998年月。
106、《读<瑜伽经>》,载《中国佛学》第一卷第一期,1998年10月。
107、《敦煌遗书的回归及其他》,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通讯》改版试刊12号、13号,1998年11月18日、27日。
108、《天津文物公司藏敦煌写经》之“序”及“叙录”,载《天津文物公司藏敦煌写经》,文物出版社,1998年10月。
119、《浙江图书馆所藏敦煌遗书目录》,载《敦煌研究》,1998年第四期。合作。
110、《南京图书馆所藏敦煌遗书目录》,载《敦煌研究》,1998年第四期。合作。
111、《大藏经研究》,载《中国宗教研究年鉴(199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11月。
112、《浙江博物馆所藏敦煌遗书目录》,载《敦煌学辑刊》,1998年第一期。合作。
113、《中国散藏敦煌遗书目录(一)》,载《敦煌学辑刊》,1998年第二期。
114、《道安避难行状考》,载《学术集林》卷十五,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1月。
115、《关于佛教传入两千年的几个问题》,载《正法眼》,1999年第一期。又载《闽南佛学院学报》,1999年第一期。
116、《再有几个地球便如何》,载《环境与东亚文明》,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2月。
117、《再有几个地球便如何》(日译),载《东洋的环境思想之现代的意义》,日本农山渔村文化协会出版,1999年3月。
118、《就敦煌本坛经致洪修平的信》,载《惠能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
119、《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前言》,载《文献》,1999年第四期。又载《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9月。
120、《哲人虽萎,风范长存——纪念入矢义高先生》,载《入矢义高先生追悼文集》,汲古书院,2000年3月。
121、《关于敦煌遗书的编目》,载《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二期。
122、《寧夏西夏方塔出土漢文佛典敘錄》,載《藏外佛教文獻》第七輯,2000年6月。
123、《杨文会的编藏思想》,载《中华佛学学报》第十三期,2000年5月。
124、《《敦煌之恋》也荒唐 》
125、《关于敦煌遗书的流散、回归、保护与编目》
五、编译
1、《巴利语》,载《南亚与东南亚资料》,1983年第四期。
2、《国外巴利研究概况(之一)》,载《南亚与东南亚资料》,1984年第二期。
3、《巴利学参考文献──国外巴利研究概况之二》,载《南亚与东南亚资料》,1984年第三期。
4、《南传佛教》,载《南亚与东南亚资料》,1985年第五期。
六、翻译
1、《论中国文化在亚洲的意义》,载《南亚研究》,1981年第二期。
2、《征服王朝论》,载《民族译丛》,1982年第四期。
3、《首都圈整治法》,载《国外国土法规选编》,国家计委国土局法规处、北京大学法律系合编,1983年8月。
4、《首都圈整治法实施令》,载《国外国土法规选编》,国家计委国土局法规处、北京大学法律系合编,1983年8月。
5、《首都圈整治法实施规则》,载《国外国土法规选编》,国家计委国土局法规处、北京大学法律系合编,1983年8月。
6、《首都圈整治法审议会令》,载《国外国土法规选编》,国家计委国土局法规处、北京大学法律系合编,1983年8月。
7、《近畿圈整治法》,载《国外国土法规选编》,国家计委国土局法规处、北京大学法律系合编,1983年8月。
8、《近畿圈整治法实施令》,载《国外国土法规选编》,国家计委国土局法规处、北京大学法律系合编,1983年8月。
9、《近畿圈整治法实施规则》,载《国外国土法规选编》,国家计委国土局法规处、北京大学法律系合编,1983年8月。
10、《近畿圈整治法审议会令》,载《国外国土法规选编》,国家计委国土局法规处、北京大学法律系合编,1983年8月。
11、《城市规划法》,载《国外国土法规选编》,国家计委国土局法规处、北京大学法律系合编,1983年8月。
12、《城市规划法实施令》,载《国外国土法规选编》,国家计委国土局法规处、北京大学法律系合编,1983年8月。
13、《城市规划法实施规则》,载《国外国土法规选编》,国家计委国土局法规处、北京大学法律系合编,1983年8月。
14、《矿业法》,载《国外国土法规选编》,国家计委国土局法规处、北京大学法律系合编,1983年8月。
15、《印度河文明》,载《南亚译丛》,1985年第三期。
16、《玛乌利亚王朝的政治思想》,载《南亚与东南亚资料》,1986年第一期。
17、《谛义证得经》,载《南亚与东南亚资料》,1986年第三期。
18、《关于玛乌利亚王朝及乔答摩·佛陀的年代问题》,并撰写《跋》一篇,载《南亚与东南亚资料》,1987年第一期。
19、《玛乌利亚王朝诸宗教的社会基础》,载《南亚与东南亚资料》,1987年第三期。
20、《大乘佛教兴起时代的印度社会》,载《南亚与东南亚资料》,1988年第一期。
21、《关于东南亚印度化的几个问题》,载《南亚与东南亚资料》,总31辑。
22、《城市的形成》,载《南亚与东南亚资料》,总32辑。
23、《列国时期的经济》,载《南亚与东南亚资料》,总33辑。
24、《<父母恩重经>中的儒教、佛教与道教》,载《世界宗教研究》1996年第二期。
七、校对
1、《怎样提高预见能力》,科学普及出版社,1986年2月。
2、《怎样提高判断力》,科学普及出版社,1986年2月。
3、《怎样提高时间利用率》,科学普及出版社,1986年8月。
4、《佛教梵语文献学》,载《世界宗教研究》,1983年第三期。
八、文献整理
1、《天竺国菩提达摩禅师论》,载《藏外佛教文献》第一辑,1995年12月。
2、《禅策问答》,载《藏外佛教文献》第一辑,1995年12月。
3、《息诤论》,载《藏外佛教文献》第一辑,1995年12月。
4、《八种粗重犯堕》,载《藏外佛教文献》第一辑,1995年12月。
5、《佛为心王菩萨说头陀经》,载《藏外佛教文献》第一辑,1995年12月。
6、《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载《藏外佛教文献》第一辑,1995年12月。
7、《最妙胜定经》,载《藏外佛教文献》第一辑,1995年12月。
8、《水月观音经》,载《藏外佛教文献》第一辑,1995年12月。
9、《佛说金刚经纂》,载《藏外佛教文献》第一辑,1995年12月。
10、《天公经》,载《藏外佛教文献》第一辑,1995年12月。
11、《天竺国菩提达摩禅师论》,载《藏外佛教文献》第二辑,1996年8月。
12、《大乘起世论》,载《藏外佛教文献》第三辑,1997年3月。
13、《大乘无尽藏法》,载《藏外佛教文献》第四辑,宗教文化出版社,1998年9月。
14、《进<新译大方广佛花严经>表(附总目)》,载《藏外佛教文献》第六辑,1998年9月。
15、《注心要法門》,載《藏外佛教文獻》第七輯,2000年6月。
九、译注
1、《谛义证得经》,8万字,载《藏外佛教文献》第二辑,1996年8月。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