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千居士文集:如何悟入佛性之窍诀
刘立千居士文集:如何悟入佛性之窍诀
一、如何认识佛性?
《大般涅桀经》云:“涅槃不灭,佛有真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既然是众生本具,不须如显教所说要经长劫修行,只要上师直指和加持,一闻即可顿悟,故谓之“顿悟法门”。那么佛性是什么?佛性即觉性。“觉性就在你自己心中,却别处去寻找,真希奇”(《直指觉性》9)。禅门有个故事:灵训初参归宗,问如何是佛?宗日我向汝道,汝还信否?训日和尚诚言,安敢不信。宗日即汝便是(《心灯录》3.32)。这是说你的自心便是佛。
六祖曾说:“只要人识自本心,见自本性。”马祖亦说:“自心是佛,何须外求。”又说:“识取自心本来是佛,不属渐次,不假修持,体自如如,万法圆满”(《心灯录》3.32)。
大圆满说佛性就是自心的本来面目,即指此空明觉性(《米拉日巴道歌》265)。并说“其实心的本来就是空寂(空)和光明(明),若悟到此点则可成佛”(《米拉日巴道歌》551)。空寂就是空分,光明就是明分,所以真心是有空明二分的。六祖说“自性本无一物”,叉说“自性能生万法”,这“能生”就是能含藏的意思,就是光明的作用。
空明心是真心,非一般虚妄之心。凡夫之心是真心和妄心合在一起的,故应分清真心和妄心的差别。真心是空明觉性,是无生灭、不随缘起变化、对境不起分别的真性;妄心是识心,依他起性,随缘有变,念念攀缘,驰逐不已,有生灭,是六尘缘影之心(《法界藏》83,168,58)。妄心是翻腾起伏,真心是如如不动。《圆觉经》说:“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灭尽,觉心不动”(《圆觉经》46)。不动非顽如木石之无知,而是有灵知。僧那禅师说:“汝欲明本心者,当审谛观察,遇声遇色未起觉观时,心何所之,是无有耶?是有耶?若不堕有无处所,则心珠独朗,常照世间,而无一尘许间隔,未尝有刹那断续之相”(《禅意》42)。未起觉观时,此心仍在,即真性不动。它又非顽如木石,而是心珠独朗。此不动而常照世间的心,就是吾人的空明之心。
大圆满揭示真心的本来面目,就是空而有觉、有明、有现,是自觉、自明、自现。总为一个本觉,本自元成。
心体无形无相,又如虚空,空而又了了分明。欲求见到此性,必须先抛开妄念,要一念不生处,才能见到。此心离念空无一物,但又非顽空,有觉知,能朗照万法,能现种种相,“一切法在心中明显,在心中觉知,犹如灯光”(《金刚桥》35B),“明是自明,住本位不动”(《法界藏》l5A),此明指觉性体中之明分,若起用则为本性光明。
“只用赤裸观照一切,你的觉性便本知本明,光明灿然”(《直指觉性》l0)。这个当下觉性是不造作而自明,故不须修治。此本性就在你身边赤裸裸地现呈着,不要向太高太远去追求,当下即是。觉性现分光明即菩提心之妙用,外界一切万相和内界心识的种种活动,都是觉性光明所起之妙用。“外界境相在其上不灭明现,大悲妙用有其明现不灭之门,在觉性所现境上,虽有接触,但勿起分别,则仍属觉性之体性"(《法界藏》l74A)。
总之,觉性之体是看不见、摸不着,但有灵知,不等于没有。本性光明,能照显一切,它的大悲妙用,能明现万有,这些就是佛性的实相。
二、求悟之门。
要求见性,首先要做到四件事:l.由上师灌顶直指什么是本觉;2。要有信心坚决相信自己有佛性,必能悟到;3。要有毅力,若不开悟,决不罢休;4.要抽出一定时间禅修打坐,要坚持,不要一曝十寒。
其次应当知道,空明就是觉性。
我们学佛学什么?佛者,觉也,就是学佛一样有觉悟,不被无明迷惑。无量劫来,我们沉沦生死轮回不得解脱,就是为无明妄想所迷,同时我执极重,心量狭窄,所以要扩大心量,发大慈大悲心。成佛并不是求成个全知全能的超人,而是不驰逐追求一切,没有丝毫精神负担,心住空明觉性,摆脱枷锁,成为真正解脱和自由自在之人.
如何悟入空明?大圆满抓当前一念,空空洞洞而又明明白白,就是空明心。即对当前一念不加造作、不加整治,保持它的原始面貌!不于染净法上分别执著和爱憎取舍,使觉性完全觉醒,不在妄境上去自缠自缚,放开不管,此心明了而又空无所有,即《直指觉性》中说的平常心。吾人之心,则是不明不空,因为有实执,着相取相空不了,故名为妄心。众生之心,全是妄想,念念都不空明,所以要破实执,应经常修空性见,打破执著诸法实有之想,还要发大菩提心,打破执著个人的小圈子,扩大心量,心情舒畅,宽松自在,使妄念绝缘,方能彻见真性。
《华严经》说:“佛子!如来智慧无所不见,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佛智即佛性,只是顿悟,不须修造。问题就在如何制止妄想颠倒和执著,它们掩盖了真性,使真性不易见到。故达磨祖师对二祖慧可说,心要内收,不向外攀缘,气息缓徐,心要如墙壁一样,不让妄想透入,则可见到真性的本来面目。所以六祖提出要无念、无相、无住,方可见到真性。
本来真性空明,远离心、意、意识,是赤裸裸的一丝不挂的心,不沾一点尘污,并且空明随时都在你身边呈现,只是你没有认识,问题就在一个“妄念”上。故欲求见性,必先空去一切妄想,在一念不生处,它才完全自己显露出来。六祖也说过“一念无生,真如本性自现”(《坛经》81)。
三、如何对付妄念?
既悟空明,但非一悟即了,还会有妄念来不断进行干扰,因此要知道如何保任空明不动,才不受妄念的摆布,妨碍禅修。这首先要明白几条法性规律。如“现”指外现一切境相及内起烦恼妄想,心是要动的,动则有念,有念则有现,现则现妄念妄想,这是法性,是阻止不了的。
“自明,自现,自解脱”(《米拉日巴道歌》240)。明白了一切所现皆是自心的妙用的自明自现,对任何所现,不要随境走,不要去纠缠它,只保任空明,听其自然,放任不管。
还应知道一切内心外境,都是因缘生法,本无自性,一过即了(成空),当下即成解脱.如水上写字,不要老纠缠在境上不放,若心放不下,这就是实执,它是生死流转的根本。
还应当明白一条道理,诸法本自解脱,一切缠缚都是自己缠缚自己。“应知心体空,本无缠缚,众生习气自己缠缚成结,所以自结要自解,如蛇结自卷自舒,非外求也’’(《大圆胜慧》90)。
一切诸法,并无自性实体,皆是无而明现之空色,于内外皆不可得,若明其理则不起执著,《米拉日巴道歌》说:“外境所现一切法,不明其理陷迷惑,执境为实自束缚,悟了诸法成幻化,反成心伴有助益"(《米拉日巴道歌》465)。
还要随时照顾当下。众生之念,念念不停,若能照顾,凡起一念立即觉知,念即归体,即是空明。念念归体则可念念空明,所以要保任空明赤露,这就是大圆满的心要(《法界藏》82B)。抓空明的最好时机,是在前念已灭、后念未生的这个中间阶段。所谓前后际断,中间自孤.则现孤明历历、灵光独耀的境界。
若念头跑失亦不要强力拉回,要松缓、慢慢地收回本位。总之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要紧张,任运坦然。 “任运坦然,则惟有法性境界(空明)”(《实相藏》13)。
凡起妄念如水波相似,知此波为自然智慧之功能,放松坦然,任运而住,则于动静不二之中(念起念停),获得解脱(《实相藏》13)。
此外还要了解一条真理,就是心境不二。万有在心上明现,心又能觉知它,现的是心,知的是心,如镜上所现影像,镜和影像不能分开,心境原来是一码事,众生分为两截,故起二执。若悟到心境不二,则算见到真性的本来面目了(《法界藏》82B)。
悟了心境一如,不于境上生心,则任何妄想均是从体起用,用还归体,常住如如。还要知道此对境不起分别之用,即大悲妙用,若起分别,成为心境二分,能所对立,生二取执著,则流转生死。
如明镜中现出影像,影像是在觉性妙光上现,惟有赤裸裸保任的觉照明明了了,不起妄念,此则名为大悲现源之妙用(《法界藏》64B)。若能不作外遮内收,自然放下,则仍不超越于法性境界(《法界藏》174A)。这就是本性真心空明觉性的境界。
总之,空明赤露之心就是本觉,是元始的本然状态。非是造作、非是修成的本分天真,只有求得直悟。但是悟心亦非一件容易之事要有一定的心灵净化基础,先修许多对治心识的方便.还要培积二种资粮成为缘分具足的上根利器,方能接受此顿悟的法门。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