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法师:四念处禅修开示 四、身念处修行关键解析
空海法师:四念处禅修开示 四、身念处修行关键解析
1.概 说
请大家先看手上这份资料,也是在《阿含解脱道次第》书里面的第二○○页,各位手上资料是5b。我们先把这一段看一下。佛陀告诉众生说:「比丘、比丘尼(我们现在把这个称呼改为各位精进用功的修行者),七年立心正住四念处者,彼必得二果,或现法得究竟智。」也就是你有可能此生此世就证到阿罗汉果,在七年内。「或有余得阿那含」,至少你也可以证到三果。「置七年」,也就是说不必到七年,甚至六年、五年、四年、三、二、一年都还不必。你如果有好好地精进用功,「七个月立心正住四念处者,彼必得二果。」二果是说有两种果位,而这两种果位呢?就是证到三果或是四果的阿罗汉。甚至不必到七个月,如果大家能够好好地精进用功,「七日七夜立心正住四念处者,彼必得二果,或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得阿那含。」这都是立竿见影,可修、可证、可达,绝对不是空谈。
佛陀甚至进一步再跟我们讲,如果你没有因缘七天七夜,那你只要有一天一夜的用功呢?就会有一天的成长与收获啊!如果你「少少须臾顷,立心正住四念处者,彼朝行如是。」早上精进用功,到傍晚黄昏,你就会觉得有成长、有进展。如果你傍晚黄昏用四念处的方法好好用功,明天早上你就会觉得在成长、在突破,这也都是可立竿见影的。
再请大家看前面「四念处」的最前面,也就是《中阿含》九十八经,大家手上资料的第四页。第一段佛陀很明白地跟我们讲:「有一道净众生,度忧畏,灭苦恼,断啼哭,得正法,谓四念处。」有一条解脱道,它能够让我们很快地超越过苦恼、苦海;让我们断除生死轮迴来到解脱自在的境界,那就是四念处的这一条解脱道。佛陀进一步再说,过去佛、未来佛,以及现在佛呢?都是因为立心正住四念处,修七觉支,而得无上正等正觉。你看!这里都很明显地跟我们讲,不管过去或是现在、未来的佛,都是如此地走过这一条四念处的解脱道。这是很重要的修行历程。我们今天有幸,有因、有缘能够听闻解脱法,进一步再落实到实修实证,希望大家好好珍惜这样的殊胜因缘。你真的要解脱,好好地活在当下,一步一脚印地走,你一定很快能够迈向究竟解脱。
四念处具体的内容就是身、受、心、法,我们在这几天内会逐步地跟大家介绍,协助大家一步一步地去体证。昨天有概略跟大家讲过身念处。现在我们再具体、深入地来解析一下,因为这方面你如果体会得到这些要领的话,你这几天的修行会得心应手、会很得力,而且就算你禅修结束之后,你也能够溶入在历缘对境之中,应用到历缘对境之中。那都是在修行啊!所以修行,那是全面性的。
再看第二段的第二行,身念处的修行法要就是,行则知行,住则知住,坐则知坐,卧则知卧,眠则知眠,寤则知寤,眠寤则知眠寤。隔壁一行下面,「正知出入,善观分别,屈伸低仰」,屈伸低仰那四个字,应该要把它顿开来,因为它跟行住坐卧一样,那都是要分开来的。因为它的含盖范围很广,「屈、伸、低、仰,仪容庠序,善着僧伽梨及诸衣钵,行、住、坐、卧、眠、寤、语、默皆正知之。」这是身念处修法非常重要的关键,这方面希望大家好好地去体悟,逐步地落实来修行。
真的!修行要迈向解脱,你向心外去找,你绝对找不到净土啦!唯有心净,净土才会现前啦!那你的心要怎么清净呢?一定要回到当下来,活在眼前、活在当下。这样,你才能够现观身口意;才能够如实观察是否有贪、瞋、痴、我慢…。如此,你才能够把那十个结一一地去除,而来到究竟解脱。
2.行则知行
修行很重要的关键就是,你要清醒明觉活在当下。现在,当你在走路的时候——行则知行——你就很清楚地知道你当下正在走路的状态,每一脚步都清楚地觉察。如果应用在禅修经行方面的话,那你每一脚步的提、移、落、触,从最初比较慢、段落比较分明的阶段开始,你能清楚地觉察当下每一脚步的提、移、落、触之后,你再慢慢地加快,再把这几个步骤缩减为起、落;起、落,再慢慢地应用到你在工作上班的时候,你也是清楚地觉察,左脚、右脚;左脚、右脚。所以这个「行则知行」,你要从慢动作、分解动作开始清楚觉察起。慢动作、分解动作你清楚觉察到,你就可以慢慢地加快。分解的过程从比较多的分解,慢慢地减少到后来的没有分解,它只是一体,行云流水地运转,但你都要保持清醒明觉。
「行」的范围很广,你每天都要走路,包括你在禅修的时候要经行、要上下楼梯、要到哪里,你都需要走路。「行」也包括你其他的动态方面,那不止只有脚啊!如果你在走路的时候,比较明显的动作是在脚。但是当你移动脚步不是很明显,而是在工作的时候。一样,把你的觉察力放在你当下正在做的工作上。两手正在工作的这些过程、内容,你正在做什么,你清楚地觉察:「我现在的动作;我现在正在做什么」。你在工作、在炒菜、在洗衣、在扫地,一样,都保持清醒明觉。
你在跟客人交谈,也是一样。跟客人交谈,是口语,也是口行,你清楚地知道你当下正在做什么。你说话的内容,你也都很清楚地觉察;你要讲话给别人听,你必须先清楚听到你自己讲话的内容。像我现在跟大家在讲话,我都溶入那个声音里面,如果我没有听到我自己讲话的声音、内容,那就是无明、冲动。所以你要在历缘对境的当下,讲话或是听话,都要一心一境。讲话,清楚地知道正在讲话的内容,清楚地表达;听话的时候,用心去听对方的心声,不要心不在焉、不要分心。这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慈悲。
所以「行则知行」的范围很广,你不要一直急着当下的工作,很马虎、很草率地在做,然后就等着什么时候是你打坐修行的时间;什么时候是你禅修的时候。如果这样的话,你会浪费掉很多很多的生命。修行,就是安住在每一个当下。每一个当下,它是过程,也是目的;每一个当下,它是起点,也是涅槃彼岸的终点。
3.住则知住
「住则知住」——「住」就是站立或是停止。当你站立不动,也就是静态的时候呢?你清楚地知道你现在身体所处的状态,你也保持明觉在当下,不是身在那里,而你的心却跑到九霄云外。你当下都是身心一体的,清清楚楚地知道你现在身体的情况、状态。
4.坐则知坐
「坐则知坐」——平常不是在禅修的时候,你一定也会有坐下来休息的时候,那你一样,保持清醒地觉察:「我现在要坐下、正在坐,以及坐姿,现在有没有弯腰驼背?」这些也都清楚觉察。禅修的时候,一样,你在打坐的时候,不只呼吸要清楚觉察,你全身的一些状态,你也要能清楚觉察:「有没有用力?有没有绷紧?有没有倾斜?」这些也都要清楚明白地觉察。我现在的坐姿是怎么样?要清楚觉察;如果酸痛,要换腿,也都很清楚地觉察这整个换腿的过程。
5.卧则知卧
「卧则知卧」——如果你准备要休息、要上床睡觉,不是说:「我今天很精进用功,好累喔!我要赶快回去躺在床上休息了。」然后「啪!」就倒下去,好像你这个修行现在:「喔!下班了!解放了!全部放松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是因为你还没有把修行溶入在一切境界之中。本来修行,它就没有绷紧,它是很放松的。你要准备卧,则知卧;你要到床上、要铺棉被、要埝枕头、要盖棉被、要躺下。这整个的过程,你也都清醒明觉,不是含煳笼统、不是囫囵吞枣。所以「卧则知卧」,你一样保持清醒明觉,正知正念地躺下来休息。在还没有入睡以前,你可以把你的觉察力放在呼吸上面,看着它生灭变化;你也可以扫瞄全身有没有放松?身心有没有柔软?你现在睡觉的姿势,是怎么样的姿势,你也要清楚觉察。还有,如果你在睡眠的时候会有鼾声,那你就采取侧卧,这样鼾声会比较小。
6.眠则知眠
「眠则知眠」——也就是你要准备睡觉之前,你也都清醒地觉察:「我现在准备要睡觉了!万缘放下了!」睡觉的时候,你就好好地休息、好好地睡觉。「眠则知眠」,并不是说:「我在睡觉的时候,不可以睡着,一样,都要保持很清醒明觉。包括睡觉的整个过程,都要保持很清醒,就像半醒半睡。」如果是这样,那你撑不了几天,你就会垮下去的,而且因为你整个身心没有放松,很快!你会弹性疲乏啊!「眠则知眠」是说,你躺在床上,准备要睡觉,睡前的这些情况,你都保持清醒明觉。禅宗也有提到:「飢来则饭,倦则眠。」白天,我好好地用功;晚上,让身心休息的时候,我就很安祥地躺卧下来,让这身心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与充电,用慈悲心、用爱心来入睡。这样,你的睡眠品质会很好,而且你的精神会很饱满,隔天你又能够提起精神不断地止观双运。所以连这个睡眠,也是要让你能提、能放。白天精进用功,是让你提起正念、正知;晚上睡觉,则是让你全然地放下,能提、能放。一般众生常常是活在要提,提不起;要放,放不下。说要精进用功,又在那里打妄想、昏沉;睡眠时间到了,躺在床上,又在那里胡思乱想、打妄想,没有好好地休息。所以,修行就是要这样——能提、能放。这就是「眠则知眠」。
7.寤则知寤
「寤则知寤」——当你早上一醒过来,通常你都很快地就继续后面冲动的动作,急着要去做什么、做什么。能不能在你一有觉知,醒过来的时候,一样,不要马上就下床,你先觉察你现在的睡姿、你现在的状态,然后才慢慢地下床。你清楚地觉察这整个过程。你身体要起来,包括你的脚要触地、要下床,这些过程你也都维持清醒明觉。这也都是在修行。你不要想说:「我现在要赶快啊!现在是团体禅修,我要赶快冲去洗手间啊!我要赶快去占个地方啊!我要赶快去做什么…。」像这样的话,你会绷紧,会错失掉很多的机会让你如实观。所以要掌握要领——每个当下都是在修行——安住在每一个当下。你真的能够安住下来,你整个生命品质就会脱胎换骨;你真的能够安住下来,你的生命才会活起来;你真的能够安住在每一当下,你才能真正处处见法。
8.正知出入,善观分别,屈伸低仰
「正知出入」——包括你的往来、前进后退这些都是啊!「善观分别」——也就是你一切的动作你都很清楚地觉察。「屈、伸、低、仰」——这是包括你身体的所有姿态、动作啊!你的手臂要屈、要伸,身体要低下来、要俯腰、要抬起来、要仰头、要转身。这些你都要清楚觉察啊!因为大家平常冲动习惯了,动作都很快,忽略了觉知。所以我们要透过禅修,让大家在单纯的环境、状况下,把动作放慢下来。让你在最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能够好好清楚地觉察。慢动作你能够觉察到,在禅修的过程,你就可以渐渐地加快了。经过这样的练习,将来你回到磙磙红尘,你也就能够继续把这个品质再贯穿到一切境界里面。所以,修行不是在那里求神通、求感应;修行不是在增长我慢。修行,那是每一个当下都保持明觉,处处见法。
9.仪容庠序,善着僧伽梨及诸衣钵,行住坐卧,眠寤语默皆正知之。
「仪容庠序,善着僧伽梨及诸衣钵,行住坐卧,眠寤语默皆正知之。」——你平常的种种动作、状态,包括穿衣服、吃饭、洗澡,行、住、坐、卧、眠、寤、语、默,也都很清清楚楚地觉察。就算没有讲话的时候,也清楚知道现在的状态:「嘴巴没有讲话,内心有没有与空相应呢?有没有与涅槃寂静相应呢?还是嘴巴虽然没有讲话,但是内心里面却不断地嘀嘀咕咕,一直在自言自语、一直在自编自导自演呢?」这些都要清楚觉察。所以身念处的修行非常重要、非常基础。这些大家要好好地开发出来。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