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天台宗>>正文内容

成观法师: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十九集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4日
来源:   作者:成观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成观法师: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十九集

  【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十九集

  释成观法师

  讲于 台北大毘卢寺

  2010年2月5日

  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我们看《修习坐禅止观法要讲述》接着讲,[夫欲忏悔者,须具十法,助成其忏:一者明信因果;二者生重怖畏;三者深起惭愧;四者求灭罪方法。所谓大乘经中明诸行法,应当如法修行;五者发露先罪;六者断相续心;七者起护法心;八者发大誓愿,度脱众生;九者常念十方诸佛;十者观罪性无生。]上次简单的讲过一次再稍微的讲一下,欲就是想要,想要忏悔的人就必须要具备十法,才能够帮助忏悔。第一个是明了而且坚信因果,明信因果。二者生重怖畏;怖畏因果。第三个就是深起忏愧,要深深的对自己不足的地方有惭愧心,有所不足做的不好的地方。四者求灭罪方法,就是对以往所做的恶行会去求学,追求灭罪的方法。所谓大乘经中明诸行法,这个灭罪方法是指在大乘经里面所开示的种种行法就是修法,应当如法修行。行者应该如法的去修。这个如法就是说照经中所规定的这样去做,不能自己别出心裁。

  五者发露先罪;发露就是自白confess,就是天主教说的告解,自己表白自己的错误叫做发露。发就是把他挖掘,露就是露出来。要知道这个发露忏悔的发露非常困难,因为你若不讲的话人家不知道,做了错误你偷偷的做了事情,你不讲没有人会知道。但是佛法里面我觉得威力最大但是也就是最困难的也就是这个。其他念经、打坐、持咒、拜佛都容易,就是发露最难。忏悔已经够难了发露更难。因为忏悔如果是你的同修或师父看到你的错误跟你讲教你说这要忏悔,你就忏悔嘛;就这么讲被逮到了,不忏悔也不行。

  可是你如果偷偷的做了一件什么事情,譬如说道场有一个很贵重的花瓶,然后你在洗的时候把它敲掉了一个角,你还是把花瓶照样都洗好了,然后把花插上供上去,就偷偷的跟佛菩萨说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其他人不知所以也就算了。后来若是师父或是道场的师父们看到,这怎么破一个洞也没有人讲,可是你知道,但是你不讲就没有人知道。就这么说如果你负责任、有良心,那你就会自己发露,发露在戒律里面又有一个讲法叫首过。这个首就是初首投案的意思,自己自首既往不咎。所以你自首的时候首过,或向常住长老大德首过,这个发露等于是挖自己的疮疤所以是很难。还有呢?你如果说是跟常住的东西就是说有破损损坏这个还容易一点,这个发露通常不止是指这个,都是指就是说你所有持戒的行为,所以的持戒行为甚至于是你个人的,就在僧中发露,这个是非常非常困难的。要能够发露自己的过错,必须要对自己所造的恶行或是所起的恶念,都能够知过、认过而且愿意改过所以才发露。发露以后就是不藏匿、不欺骗、不掩饰或是逃避自己的过错或是逃避责任,而且也不怕人家笑,也不怕人家因此而轻视自己。

  事实上就正好相反知道嘛,你怕人家笑你或轻视你,事实上你发露了以后反而人家不会笑你,反而人家觉得你很可佩、有道德、有勇气,而且尊重法,因为这样子才能够不讳言自己的过错。讳言的意思就是避讳,逃避避讳自己的过错。所以如果犯了过错以后知过、认过、愿意改过,那就表示说有责任心。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也是对他人负责任,因此就是一个有但当的人有勇气的人,而且具有相当的魄力,就不会变成畏畏缩缩的文过饰非。近来大家的国文程度比较差了,所以比较稍微文雅或是深一点的我就把他写下来,免得你做笔记做错了都不知道。文过饰非就是装饰把自己的过错就装饰掩饰过去,就变成逃避责任的懦夫了。尤其是出家人必须要能够说有责任心,对自己的过错行为负责,这样子才是有人格乃至于出家人就是有僧格了,是一个光明磊落顶天立地的人,因为这样子反而会令人敬重。

  反之你是为了保护你的我相,因此把事情的真相掩盖起来,结果反而会令你的我相,就自我的形象受到贬损,等于是自己践踏自己。但是你如果放开而且放得下,不爱着你自己的我相,你自己设定的虚妄我相。我们这个喇叭声音我想到一个对治的方法,也就是把它当作隔壁的冷气机在跑,我们没有办法控制。你不能不叫人家开冷气。因为放不下自我设定的虚妄我相,所以你的我相也就是说不爱着能够放得下,能够放得下这种虚妄的我相,结果你的我相就反而是清净的,因此就得到众人的敬重、肯定、赞扬,乃至于无我相计著,因为能够发露自己的过错所以就远离了我相计著;因为能够放得下自我设定的我相,因此就能够离开我相的计著。因为离开我相计著所以就达到了《金刚经》所说的无我相,所以就变得无我相。

  你看看佛世尊的最高的道理要怎么做呢?不是用去辩论的,不是用光是思维的,就在日常生活中然后每一天,这当然是指出家人,半月半月诵,每半月诵戒的时候,然后大家就自我检讨然后自己首过发露忏悔,就说半月半月诵然后诵到这一条以后,然后说这个首座长老或是上座长老就问说:这一条戒律寺中清净否,这一些戒律里面大家清净吗?那如果不清净的就举手说我这一条有犯或是不清净等等。如果说这一条大家都清净了,然后上座就说寺中默然故清净。因为默然大家都没讲话,没讲话就表示说大家都清净了,所以就在往下诵下面的戒,就这样子一条一条的大家检讨。所以你说寺中清净否?于是如果你有错就举过,然后整个念完了以后,结果有一些过错你自己都不知道没讲出来,最后长老大德或是乃至于同修就可以举过,就帮你举出来说:某某人你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什么错事。也许你一时疏忽了所以没有记住,现在我举出来,我举出你过的原因以慈悲故非以嗔恨故。这个举过的时候一定要这样讲以慈悲故非以嗔恚故,然后举你的过。然后举出来后多半一定是有的,所以就认过,认过以后僧众在检讨,然后长老大德就决定说这个应该怎么样忏悔这样子。所以你看这个是正法时期,乃至于相法时期恐怕也不会有了。就是在僧众里面诵戒然后互相的归过劝善,然后互相砥砺这个道行。这个已经不是说普通的行为了,是修行的。这样子这个当下就是没有我相,当下自己发露的人没有我相,给你家举过的长老也是没有我相,没有我相也没有人相,只认什么?只认修行,只认你清净不清净然后你能不能赶快能够证悟佛法证道果位,因为你清净的关系所以才能够与道越来越相近。

  佛的法就是这样子的作用。所以佛没有假设没有设定说你受戒了以后你就清净而不是,你受戒了以后经过不断的犯过改过,犯过改过然后互相的砥砺,砥砺的意思就是磨制,越磨就是越干净越亮,这个操守这个人格就越干净越亮,然后心也就越明了。因为当下就无我相所以这个明心这个心就很容易明了。所以就没有那种为了要保护这个我相,然后遮羞拉里拉杂的这样子,然后就令心更加的污浊黑暗就不会这样子。这个就是佛借着僧团的力量然后大家一起修行的好处,所以以前为什么开悟证果的人那么多呢,就都是以这个为基础,打坐乃至于其他的修行还在其次,这个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不过因为时代不一样众生的根器不一样,然后就我相即着就越来越深。到了末法时期虽然有些道场也诵戒,就是大家一起诵戒,然后也有上座长老主持,多半也没办法发露忏悔。大概只是都诵完戒,把戒文诵完一次然后做一次八十八佛忏悔文就算了,这样也算是已经很不错很乖的道场,但是多半的很难;可是真正戒律半月半月诵他的目地就是发露忏悔。他的主要精神就是发露忏悔。你有没有担当你是不是真正心中只有认法而不是其他的我想、人相、众生相。现在末法时期你如果说发露忏悔了,好了完了就被人家噢,原来你是这样子呀,就会笑你,所以你不要说怕人家笑,那不是怕而是真正会被笑。因为大家都怕被笑所以这个法就行不通,可是这个法就是最妙的妙法。速疾无我相,然后速疾远离一切这种虚名面子这种计著,非常非常的可能,但是就是这个法太厉害了。

  还有你犯的错误如果忏悔然后又如法忏,他真的马上就灭罪了。但是我们因为失去了这一种因缘,所以过错于自犯一次又一次累积,所以往昔的也忏不完,今世的又更加增多,所以真的要开悟证果实在是就更难了。所以我就说集众作僧羯磨发露忏悔,这种方式能够灭除我相灭除一切罪,因此就能够速开智慧入佛菩提,这就是发露忏悔的经要。如果你这样做的话就一直不断的都是廻护我相,廻护我相跟我相的衍生物,从我相在生出来的东西,就我相变成根本。这一切由于自相的贪爱造成的自伤伤人,害人害己也就越来就没有办法去掉。

  还有因为这个廻护,廻护自己的过错就是六祖大师说的护短。护短因此就令这个心就越来越黑暗。我们现在在教育学上是不是有这个词,这个词是从日本话来的过保护,这本来是指现在的父母都对孩子过保护,那现在的众生对自己就是说过保护,保护过了头了叫做过保护。总而言之这个发露是怎么样能够发露,就是借着诵戒羯磨的这个因缘,因此他的精神就是营造一个环境令佛弟子就能够互相的砥砺。依于法相摒弃我相面子,于大众中自己发露认过忏悔改过,再三再四每月月年年都不断的以此去修治去除恶行,以及言行思想的过错,因此就日益清净得到心清净,在以这个清净的心去修学圣道、圣定、圣慧,所以这个证悟道果菩提涅槃就都变成可能了,如象我刚才所说的这种修行的形式的程序,在末法时期已经都变成徒具形式,只有诵戒但并没有发露忏悔改过。这个发露忏悔改过实在是诵戒的目地,但是你光是诵戒不发露忏悔改过,然后每一次在诵戒的时候就只是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大概吧,或者是诵到后来就麻痹了就麻木了,所以这就辜负了佛如来的好意,诵戒是为了要发露忏悔改过。

  六者断相续心;相续因为我们这个心念是念念相续,想要犯戒的这个心也是相续的,要把这个相续造业的这种心把他断掉,所以叫做断相续心,也就是简单一句话就是改过了。上面的断相续心还有一个讲就是后不复造,发露忏悔以后还要发心后不复造才断了相续心,后不复造因此就那一方面的过错就永远不会再起了。我在初学佛的时候就看到教初级学佛的,他说你这个修行的时候,开始的时候一定要发誓对自己发誓。这个发誓当然是真正在佛法中发誓。不是说象世俗那样发誓,发誓吃白菜那种发誓,因为真正的发誓对自己有一个誓愿,所以就容易做到这样子;不管是要去掉坏的或是要增加好的,你对自己发誓这样子。而且既然发了誓以后就一定要把他做到。

  七者起护法心;前面那些都是消极的了。接着起护法心这个就变成积极的,前面是消极的断恶,然后第七开始积极的修善。所以起护法心就因为自己的过错改的差不多了,但是又很多的习气又没办法断就起护法心,以积极的心去修善。所以就能够比较快的消掉那些习气。护法就是护如来的法身,因果如是,所以自己的法身就容易成就。因为你护如来的法身所以自己的法身就容易成就。八者发大誓愿,度脱众生;就又更进一步了上面是护法接着这里是护众生,度脱众生护众生,所以这个力量又更大。对于消除自己的业障障难力量也更大。

  九者常念十方诸佛,这个是一切修行的根本,你能够回溯到念诸佛力量就很大。这里我有一个经验,可以说我是有一点怪的人,从小就喜欢修行,所以小时候就喜欢看那些立志文萃什么的那一些东西,等到高中的时候我就看《富兰克林自传》他被称为叫西方孔子,他都是自修、自学、自成就。他没读什么书,没有上什么学校,只是在他爸爸的印刷厂做工,而且印刷印新闻等等,中文叫自修,英文叫self-taught自己教自己,他所有的学问都是self-taught就是自学,修行他也是自学的。他就为自己立了十三条功过格总共有十三条。举个例子说他说他有一条叫次序给他的定义说Order-,所以要令所有的东西跟事情都有一定的时间跟地方,或是一定的地方跟时间。地方是什么?譬如说什么东西该放在那里,就放在那里不能乱糟糟的,这个就很难是。然后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这个有一定不能今天爱做就做明天就不做了。譬如说早上五点到六点他是看书,就天天都这样子,晚上睡前又看看一些什么书,每天都这样做积少成多。他就自己后来写说这一条是最难做的,我每一次做都失败,可是我都没有放弃。然后另外有一条就说Eguanimity就是平静稳定,就是心情护持很平没有动摇就Eguanimity。然后他给他的解释是什么?就是说不要被琐事不重要的事情干扰打扰,干扰你心的平静,这个他称为平静。就说任何琐碎(triFle)或是不重要(unimportomt)的事,他真的是相当有智慧,琐事不重要的事情来干扰你的心情。所以才能令你的心情平静。

  那我们把他分析起来事实上我们在我们的生命里面,我们每一天觉得很多觉得很重要,然后被打扰的时候心里面起烦恼的时候,通常都不是什么重大的事,都是些琐碎的事。都是琐碎trifle或是琐屑的事情,都不是什么大事。但是我们当时都会把他认为很重大。因为我们把每一件所碰到的事情都把他用放大镜放大,用五百倍放大。自己的事情都五百倍放大,别人的事情用五百倍缩小。所以他自己制定的十三条德目我看了就很喜欢,我就照着做。他就画了一个功过格(法师画图表),不过他那个是一个月一次,我现在只是以后礼拜。第一个是平静,第二个是秩序,第三个是用功努力,要勤奋。他勤奋的定义是什么?他的这个都很好,勤奋就是说不要浪费任何时间,不做无意事。可是这都很难,如果犯了怎么办呢?犯了就打一个叉叉这样。他说我因为这样锲而不舍做的关系,起先都打了很多的叉叉,犯一次打一个叉叉一天这里面可以打很多的叉叉这样的。如果在说做什么无意事的时候,每做一次就打一个叉叉。这个我们很容易做这里扣扣,那里摸摸这样子,每一天都做很多次这样的事。如果做这种无聊的事没用的事情就打一个叉叉。

  另外跟这个一样的就说,这个言语谨言就是讲话要谨慎,就说不说无意话,这就不欺语,那如果说了一个废话就打一个叉叉。那他说经我这样锲而不舍,我在经年累月发现这个叉叉越来越少了。那虽然不能完全都清白,但是就是越来越少。因为他是自学成功,然后自己创业,还有一个就是节俭Frughlity他就等于勤俭起家了,节俭就是说不浪费任何事情、不浪费任何东西。所以我看了后就觉得很好,然后自己也画了一个功过格照着去做。就从高中开始一直做到我去留学,接着就没再做了。可是每一年都画一本那个格子后来有影印机了就用影印的,然后天天就是做功过格自己偷偷的做。不过那个也因为留学很多东西放在台湾没有带去就都不见了,后来找不到了很可惜。他那个是十三条我也是十三条,因为十三条正好一周一次嘛,然后五十二周就可以做四次四个轮回。他第一周做一条,第二周就两条,第三周就三条,第四周就四条这样子…….。然后一直到第十三周就整个全部都做了。然后第二次在回过头来又是从第一周又是第一条这样子。所以一年就可以做四次从头到尾整个可以做四次这样子。其实我觉得做这个不见得进步有多大,但是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激励自己、提醒自己这样子;我自己做了十三条不过我觉得有一些东西我跟他不太一样,所以我就换成我自己比较容易犯的东西这样的。不过他有一条是大家也很容易犯的,sentinventality滥情,人都很容易滥情感情容易泛滥,次序不一定是这样子的,当然原本不是这个样子的我是举一个例子而已。

  这个修行要靠自己了,自己有没有发心要做。我从小就这个事情有兴趣不知道为什么?我是为了要解释常念十方诸佛,我后来是看的《富兰克林自传》他写了一本自传,然后详细的解释讲他这个功过格,当然这个是为了要驱使自己更加的,可是他最后的力量是什么?最后的力量就是上帝,因为是基督徒回到上帝去了。所以我们佛教徒当然一切的修行就要回溯到诸佛,他最后讲他说最后的力量要靠上帝,我心里面就觉得很不舒服。虽然我那时候并不怎么说学佛,但是我一直都是觉得佛是最伟大的。我不是刚才讲过说富兰克林他是西方孔子,然后他自己自学自修,各方面相当有成就,然后也相当有智慧,而且相当有善根我,曾经讲过他吃素你,他吃素不是要为了减肥,而是真的就是为了慈悲的关系吃素。

  我讲过是不是在这堂课上讲的,就是说后来他就放弃了吃素,为什么放弃?因为他有一天就跟朋友去钓鱼,不是他要钓鱼而是他朋友要钓鱼了,他坐在船上钓了鱼回去了以后,朋友把这个鱼一剖开,就大鱼里面有小鱼那大鱼吃小鱼嘛,然后这富兰克林就好像豁然大悟说,原来大鱼吃小鱼,他就说你可以吃你那个小鱼,我当然也可以吃你了。所以他就开荤了。就好像有的人说,譬如说老公去找野女人,然后她说哼你可以找女人我不能找男人呐,于是她也去找男人。这就很好笑,或是相反的了也可以。不过现在这种事情会比较多,也就是说因为老公找野女人了,她也出去找野男人以示报复这样的,然后以示女男平等。

  十者观罪性无生。这个就回到根本,罪的本质是什么?发现这罪的本质是无生,因此就回到那种最高的智慧观察一切的罪业因果,因此就究竟能够忏悔。关于这个观罪性无生,我觉得我国有一个很好的诠释,我们人都有点点象马克吐温那一个调皮的孩子,也就是说的大人说不应该做的事情他偏偏喜欢做,那如果大人不太管的事情他又没什么兴趣了。所以人不是只有在十二三岁的时候有叛逆心,可以说是一直都有叛逆心。越是有禁忌的事情他就越有兴趣,这个兴趣就越大,真的是这个样子。譬如说你看看那些文学作品里面讲的都是什么,都是讲杀、盗、淫、妄讲地狱了,很少讲天堂。讲天堂的就没有什么刺激性都没有人爱看,天堂天天都是风和日丽然后大家都不用什么竞争也不用什么努力,然后饮食自己都有了,那个也就是没有什么情节,没有什么冲突。一切有刺激的都是杀、盗、淫、妄这些事情,有刺激的大家才有兴趣。所以英国的大诗人米弥顿写《失乐园》,他的主角不是上帝,他的主角是那个魔鬼。所以后世评米弥顿的《失乐园》说他是魔鬼主义者。也就是说他以那个反角为主角。

  我把这个用在罪性无生上,如果你真正用智慧开了然后观察罪性无生,那既然罪性无生一切罪都无生的话,犯罪就没有那么刺激了是不是这样子,没有那么刺激做起来就没有什么意思了,所以就不会去犯罪,这是二十一世纪观罪性无生的方法。大家之所以喜欢犯罪是因为犯罪很刺激,罪性既然无生就绝对没有什么刺激了嘛,所以就没有人爱犯罪了,这不是开玩笑是真的。马克吐温写那个之所以大人也都喜欢,等于是传世的作品,那就为什么?为什么大人也喜欢看小孩子的事情?因为每个大人心里面一个汤姆?索亚,这个汤姆?索亚是永远不会长大的,永远喜欢搞怪作怪这样子。

返回目录

 

-----------------------------------------------------------------------------------------------------------------

更多成观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