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观法师: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十八集
成观法师: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十八集
【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十八集
释成观法师
讲于 台北大毘卢寺
2010年1月29日
刚才讲说传戒的时候,从四方有善法云起来,善法云到顶上从顶上进去得戒体。我后来觉得这样不对。为什么?因为这善法云是什么?是外法,我们佛的佛法都是内法不是外法,所以那个法的获得是从佛法僧以及行者自身的发心,乃至于这些作法而产生的,不是从四方的东西来的,那如果从外面来的就变成外道了,你看这个差很远,所以可见这个应该不是正确的。佛法来源都应该是内在的而不是从外在的物质进来,得戒体不是这样的;白四羯磨就是第一个了解,第二个发心受持,然后白四羯磨就得戒体了,得了戒体以后那个戒体就叫有作戒。
接着讲无作戒,什么是无作戒?也就是这个戒体有色无见无对的戒体在身里面不是心里面,在身里面能够产生防非止过的作用而不须依靠这个身、口、意的造作了,就是离于身、口、意的造作这个叫做无作戒体。无作就是不需要在依靠这个身、口、意的造作,所以就再没有造作,但是他就自然能够产生防非止过的作用,所以叫做无作。这个又跟一样重要的东西有关系——无功用行,无功用行是什么时候产生的?第八地菩萨,第八地菩萨他得了不动地以后,因为已经他从初发心以来入了初地、二地一直到第八地熏修的已经成种了,所以那一些功德在他的身心里面,你不用在去作意运作,他自然就有那种力量能够让他自修或是度他,那种叫做无功用行,禅宗也把他称做任运。任运的意思任就是随他去运作,自然就运作这样子,自然就有那个自度度他的功能是叫做任运。这个任运也好,无功用行也好都跟无作戒体的道理是一样的,你如果懂得无作戒体的意义,你就能懂得无功用行,也就能够懂得任运。
你看看禅宗的传灯录还有公案,里面都有很多任运是这样意思。用唯识学来讲你不用去作意去作,他去把他启动,就跟电脑有关系了,不用作意去启动它,但它自然就能够运作它,所以叫做任运。所以你看这一些法都是通的了,所以无作戒体是戒学的;无功用行这个是定慧学的;任运这个是教外别传的禅宗的东西都是通的,就在你能不能看得通看不通。
[得戒体已,能持戒清净者,则福等虚空。]如果得到戒体以后能够再继续的持清净戒。事实上得戒体以后所做的事情就是护持这个戒体。护持这个戒体保护这个戒体令他不受损,这样就是持戒清净了。那样的话所得到的福就像虚空,等就是等于、相等,相等于虚空。[若受得戒而复毁犯,]如果受戒得戒然后又毁戒犯戒,[则罪上加罪。重戒即指四波,罗夷之根本大戒,]就是杀、盗、淫、妄这四个大戒。[如此人虽于重戒无犯,而于轻戒多所损毁。]他虽然不犯重的但是就犯了很多轻的罪,所谓的大过不犯,小过不断。
顺便跟你们讲一个好笑典故助你们提神一下,美国有一对夫妇他们很发心,然后两个人都受了戒,但是没有受到五戒,受到四戒,其中都有不杀生戒,他们几乎每年都来忏悔,忏悔什么?又是打死蚊子了,要不然又是弄死这个那个了,不要然开车撞死动物了。几乎每一年我回去他都要忏悔,夫妇俩个都要忏悔,这是过去生持戒不清净,今世持戒就有很多的障难。我的规定是如果你忏悔的时候就不能披曼衣,要忏悔清净以后才能再披,所以这十多年来很少看到他披曼衣,去年的忏完了然后等我回去的时候他又要忏悔了。
[轻戒,即指尼萨耆,婆逸提等。]就是这些小戒,[知过能改,从此发露忏悔,忏即忏其前愆,悔则悔其后过。]这里另外的意思就是忏忏以前所做的,悔就是将来改过的意思,将来不再做,后不复造。所以忏悔文里面一定要加一个后不复造才是改过。[自知有罪当忏悔,忏悔则安乐,]如果有真心忏悔的人都应该有这个经验,忏悔则安乐。如我所说如果你忏悔只是一个仪式,你当时会觉得安乐,可是如果你没有真正改过的话,那你那动作就跟美国的弟子一样了。不过他那个也不是说他没有真心改过了,他们改不了,因为蚊子一来他一摸又打死掉了,所以就很难。
[不忏悔罪益深,]益就是更加的意思,更加的深了。[故以至诚心,恳切忏悔。忏悔之法,有事有理,]也就是说有理忏跟事忏,[事即有相忏,]事忏就是有相忏,相对的理忏那就是无相忏。有相忏 [亦名作法忏,] 又叫做作法忏。[谓于十方诸佛,及诸大菩萨尊像前,烧香散花,披陈发露,]宝静大师虽然说烧香散花,可是我们一般显教只有烧香插花没有散花,这个散花就是很奇怪,很多这种佛法的东西古典的只有真言宗保持。这个真言宗是有散花,而且还有散花偈,一边散花一边唱。我们以前早期的时候,我也教大家散花,你有没有散过?没有,那时候你还在忙。烧香散花,散花就是拿了一篮的花,真的是花,然后一边倒退着走,绕着佛这样的散。以后我们有机会再来做一次非常很庄严。
披陈发露,[自己所有犯戒之罪恶,求哀忏悔,或于十方大德尊宿前,发露忏悔亦可,]也就是说不一定是佛菩萨而是十方大德的尊宿前也都可以,[即今之法华忏、大悲忏等是也;]这叫作法忏,也叫有相忏,[二则理忏,理忏即无相忏,]怎么叫无相忏呢?因为这种忏悔是内心里面思惟观想的了就看不到,所以就称无相忏。[亦名实相忏,]实相所以是无相。顺便讲一下依比较深的唯识学讲,什么叫做业呢?思名为业。什么思呢?这个思就是你们在看《大乘百法名门论今注》前面的五位百法表,打开来第二项心所有法的第1项遍行就五遍行,作意、触、受、想、思这个思心所。
什么叫业呢?以唯识学来讲,第1个必须要有思心所的运作这个才叫做业,或者说即使没有身、口的功用,只要动了思心所就结业了;结业接着就毕业了。结业也就是说业已经结成了叫结业;所以这我就要解释这个理忏的经意深意,这里面没写但是我跟你讲,这个理忏为什么称为忏呢?他就用思心所思维,因为思维然后来忏悔他这个力量就很大。为什么宝静大师后来讲说这一个力量是最大呢?就是因为他直接用思心所去忏悔。这个要对观反过来看,前面那个事忏是用身口在忏,你虽然有透过了理解念那些忏悔文了,可是你有没有思维那个道理呢?那是一个大问题。如果你有在思维的话当然就有忏的那个功就大一点,如果没有你那个忏悔的功能就很小。因为你只是身口的造作而已,而没有思心所的造作。这个理忏就是要补充、补足你那个事忏所可能漏掉的或是缺掉的,也就是说你只用身口去忏而没有真正用思心所,那我们说三业是身、口、意,但是真正要有造善业恶业的,当然是第六意识了,特指第六意识的思心所。所以要有第六意识的思心所去做了,才真正有那个业转动,业结成所以要结业。你看要真的深入通达唯识学,你才能够真正懂得这些东西你知道嘛。所以就我刚才讲的那些东西很多都是,我深入了这些东西以后,然后你看我讲的很简单就讲出来,事实上不是这么简单的你知道嘛。这个都是因为年关近了所以就贱卖,理忏的原理就是思心所的运作。
[谓摄心于意,]就是说精神统一,色心专一。[端身静坐,不思善,不思恶,惟观此罪性从何而生,]这个有一点点互相抵触,既然谓不思善,不思恶就不能观罪性了,就没有罪性了,没有恶法所以没有罪性了。可以把不思善,不思恶用括号括起来,就是端身静坐,惟观此罪性从何而生。可是思维了,[自性之因生耶,]自性之因就是说他自己本来的性质,就是这罪是他自己本来性质成为一个因而生起来的,也就是说没有人令他生,而是他自己生的。所以自性之因生简单一句话讲就是自生。是他自生的呢?还是他性之缘而生呢?就是自己生自己。那自己生自己有这样一回事吗?以佛法来讲是没有,因为自己不会生自己。可是跟你讲西洋人的那个上帝就是自生,他自己生自己,所以这个就没道理你知道嘛,不然如果不是他自己生自己的话,上帝是谁生的。没有什么上帝的爸爸是谁,有没有?没有。妈妈是谁不晓得。所以他是什么?他跟我们《西游记》的孙悟空是一样的自生。所以你懂得佛法以后这个世间的很多事情都很可笑。你就知道以前无始所造的诸恶业才会去信那个,自己怎么能生自己呢?这不可能的事。所以这个罪是怎么说他自己生自己的,没有人叫他生起来他自己生出来的罪?不可能。
[他性之缘生耶,抑自他之共性生耶,]就是共生,就是合伙,我们两个的牌和在一起,然后一起赌叫合伙。共生就是两个人合作合伙一起把他生出来。[或非自因非他缘之无性生耶。]就是无性而生的,[四句推穷,]用这个四句去推,[了不可得,可知罪性本空;]那这么说呢他也没推,我们来推一下看,这个罪性是从何而生呢?是他自己生起来就说他无父无母也没什么因缘,那他自己就生起来了,无端的就生起来了,自性生就是无端的生起来了,会这样子吗?不可能。所以这罪非自性生、非自生。第二个是他生,罪是其他的缘把他生起来的吗?如果有其他的缘的话,其他的缘也就是罪了。那如果其他的缘已经是罪了,为什么还要生这个罪呢?所以等于是重复了,等于是多此一举。因为其他的缘就已经是罪了,何需再生这个罪呢,所以不是他缘生。要不然如果不是他缘生,那就是自他共生,跟这个缘生是一样,是和合生一样,或是无性生就是自然而生出来的,这个都不可能,所以就说罪性本空。
[当知一切众罪,由心所造,心既推之不可得,则罪亦不可得。所谓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这句话是很好不过因为很多话就是讲的太多了,就变成口头禅。然后就好像唱山歌一样呱啦呱啦就过去了,甚至于有些忏文里面也都是写这个东西,念完也就完了。[如是乃名理忏。诸忏之中,此理忏功能最大。]我是觉得这样子的忏法应该要稍微改一下还有更深一步,否则这种观法容易有两种弊病,第一个容易执断灭,譬如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罪亡心灭两俱空,’一切都是空的,所以没有智慧的人就会落入断灭空,罪性本来是空所以没有关系,所以有这样的缺点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因为也是乘着上面而来,因为罪性本来是空嘛,所以就会变成让人家当作不肯真正忏悔的一个借口,会变成这样子。
我另外一种讲法就是三种忏1、权理忏。2、实理忏。3、无上理忏。层次上的不同。什么是权理呢?权理就是说有的境界。什么是有呢?因果是有的。也就是说权理忏是观察思维因果,忏悔因为自己以前不解因果、不畏因果而妄造诸业,因此就往受生死,忏悔这个。以前就不怕因果不怕死,然后就乱搞,所以搞到今天常常在那边受罪。不只是轮回生死,今生常常有很多的问题困难,身体不好或者是不能理解,看经不能看懂不能解、不能悟、不能行这个都是以前所造恶业的结果,所以忏悔这个。这个有没有?有,所以是有的境界忏悔这叫权理。那么实理呢?相对于那个空我是觉得比较好的忏悔是观察如幻。如幻有什么好呢?如幻就是不是空也不是不空。如幻境界是有的,譬如说我们这个人生就好像如幻一样,幻化一样,可是这幻化的现象有没有?有。但是幻化的实体有没有?没有。可是虽然没有,但是有幻化这些相,我们还是被这些幻化的相所迷,所以就受如幻之苦,我觉得这样用比较没有后遗症。否则你讲空的话搞的不好就变成断灭空。断灭空就很麻烦,断灭空也不怕以为自己好像说开悟了,但是就很糟糕。所以实理忏是什么呢?实理忏就是观察实在的理,就是观察、思惟、忏悔自己无始来不解一切法,虽然是因缘所生,但实在上皆昔如幻如化。以不解这个实理所以就妄自取着这一切幻化生灭之相,因此就妄造诸罪枉受生死。那就是说观察、思惟、忏悔自己不解一切法,虽然是因缘所生,但是皆昔如幻如化,也可以加一个无生。以不解这个实理而妄自取着且幻化生灭之相,而妄造诸业枉受生死。枉受生死是什么呢?还是有生死但是是冤枉的,因为是冤枉的所以实在以实来讲是没有,所以最还是入于无生,这是实理忏,一切都是幻化的。
接着无上理忏,就是观察、思惟无上理而忏悔不解不能提取,自心本自清净而妄自污染,贪着杂染而将如来藏裹于五蕴垢衣之中。因为不解自心本自清净之理,所以自己染污自己,换我们普通话讲就是自己作践自己。而将如来藏裹于五蕴垢衣之中,这是经上的话也《楞伽经》就转如来藏入众生身中,所以这个就算是圆教所说的圆满的了。性相理实都有。所以生死还是有但是是虚妄的,为什么?因为是依于这个如来藏,在生死之中还是有如来藏。所以这是圆教的说法,圆满的说法。忏悔自己没有理解这个道理这样的,也没有提取自心本性及如来藏这个道理,所以这个是无上理,忏悔不解这个理叫做无上理忏。因为不解这个理所以乱搞。顺便染污这个如来藏。因为转如来藏入众生身中,所以就如是深自忏悔因为不解此理而受种种苦,这是最究竟的忏。
[三者,若人受得戒已,不能坚心护持,轻重诸戒,多所毁犯。依小乘教门,即无忏悔四重之法;若依大乘教门,犹可灭除。]第三种人持戒的如果他受五戒得戒以后,不能坚心护持,轻戒跟重戒就都很多毁犯、毁戒、犯戒、破戒,这样子的话依小乘教来说就没有办法忏悔。小乘如果破了四重尽的话破戒了就完了,就等着下地狱这样子。如果是大乘的话,大乘的法门不可思议慈悲广大,即使犯了重戒还是有办法忏除这样子。[此是第三种下品人持戒。]第三种最差劲的人持戒就大戒也犯小戒也犯,[若人受得戒已,]受戒得戒以后,[于一切戒品,不能坚心护持,无论轻重戒相,多所毁犯,]很多犯的地方,[如人将头已斩,决无复活之望,]譬如说象有的人头已经被砍掉了,那就没有在活起来的希望了,[若依小乘教门,则无忏除重罪之法。所谓千佛出世,不通忏悔。若依大乘教法,则不然,亦可有忏除重罪之方法,]还是可以忏除重罪的也有这样的法门,[足见大乘法门,不可思议。]而且是慈悲广大,你看大乘跟小乘最重要的差别在那里,就是一个慈悲心。
譬如说大乘的菩萨他虽然得道了,但是他也不远离这个杂染的世界,他还是生生世世依愿力而来度众生。小乘人就没有这个慈悲心,他如果拿到毕业证书他就走了,他也就不再来娑婆世界受苦受难。虽然这个菩萨他得到法身清净,他已经不受业报,可是还是很麻烦,但是是有那个悲心所以菩萨就不辞生死而度化众生,所以菩萨的法门也是一样慈悲广大。我在这个讲一个给大家做一个参考,我上次在讲地藏法门的时候,说地藏法门是一切菩萨法门的最根本,也可以说是最重要,我是觉得最重要。因为什么?第一步最重要,你第一步的那个基础你如果没有奠定下来,你根本其他的没的谈。我顺便讲一下我持地藏法门的经验是这样子,我们在这个五浊恶世常常就会身经很多苦恼,尤其是弟子犯了错误不听话的时候,有时候就很恼,很苦恼,很苦恼的时候有时候就实在是很沮丧你知道吧,所以你在你修行的过程中你应该都知道,这个大圣心难发易退,你发起来然后一点挫折就退掉了。这个时候你靠什么支撑你知道吗?我是靠地藏王菩萨。我就想这个家伙这么可恶把他放弃了不要了,然后这么笨怎么教呢?业障这么重又都不改怎么办呢?我一脚踢开。但是我那个时候就会想,我一想到地藏王菩萨就会忏愧,怎么呢?地藏菩萨连地狱都要去了,象这些弟子罪障这么重,可是跟地狱众生比总是好多了嘛。所以就很忏愧好吧好吧,又在忍下来,忍下来以后又再把他所犯的这些全都把他忘掉。全都把他忘掉,因为我一直都储存回收垃圾的话,我早就饱满了,所以一定要把他忘掉,然后又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又再重新来过这样子。
地藏菩萨我就觉得最慈悲的,他就是度业障最重的、最顿的、最苦的众生。所以你们听了我这样的话,你们也可以这样效仿我这样的作法。碰到什么挫折苦难尤其是让你气得发抖的人,你就想到说地藏菩萨连地狱都要去度了。他这个算什么。不算什么你知道嘛。刚才是讲大乘不但不可思议。慈悲无量广大。所以我们学大乘是学什么?你不要说学智慧你先学慈悲,这个慈悲很难。慈悲要学的吗?要学,一切都是学来的。一切都是修来的。怎么样修慈悲呢?修慈悲就是修无我。所以《金刚经》不是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怎么修太抽象了嘛。这个什么四相都变成口头禅,因为不知道怎么做。我跟你讲就这么做,就是修慈悲心。什么是慈悲心呢?又变得很抽象了是不是?哎!这个很难,容人之心能容纳别人。容纳什么样的人?是容纳有智慧的、慈悲的、有功德的人?不是。是要容纳迟钝的、业障重的、贪心重的、嗔心重的、愚痴、嫉妒的,这样的人你能容,才叫做有慈悲;所以这难不难,很难。当然容纳自己贪心、嗔心、嫉妒心这很容易。但是要容纳别人就很难。虽然自己有贪、嗔、痴、慢、嫉等等这些心,可是对自己是绝对能容忍,但是看到别人有这样心的话绝对不能容忍,所以就修这个,能修容纳别人那就是无我,因为无我才能容人。有我的话你那个心里面已经住了一个人了,除非你那个心稍微挪一点点才能装一个室友,如果你那个心很大的话就可以有很多室友。
[故经云:‘佛法有二种健人:一者不作诸恶,二者作已能悔。’] 故经云:‘佛法有二种健人:对不起这个宝静大师讲的可能不是正确的。健不是健康而是精进勤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那个健。然后你们记得我讲《首楞严》的意思,就是健相三昧。所谓那个健是精进的意思不是健康。虽然大师有时候偶尔讲的不对,但是还是大师。小疵不掩大德,也就是说小的瑕疵不会掩就是盖住,不会盖住他的大德,盖住他很大的好处。
佛法中有二种精进的人,[第一不作诸恶,]一种精进的人就是不做诸恶,要不做诸恶是要很精进,为什么?因为要常常明觉,明觉什么是错的,觉知善恶才能不造恶事。[(终日浑浑噩噩),天真澜漫,法尔为世之好人,]这个也有问题把他小括号括起来,这个不做诸恶的人终日应该不是浑浑噩噩。这个不做诸恶的人终日是很清清楚楚的才对嘛。然后天真澜漫也应该不是,因为这应该是老经思故了。法尔为世之好人,这个行人应该都是修来的应该不是法尔为世。[不作一切诸恶,此为第一健人。]第一种精进的人。所以这个前后有一点矛盾。第一健人怎么会是浑浑噩噩呢,怎么会是天真澜漫不是。
[第二作已能悔,平素虽作诸恶,]第二作已能悔,第二种虽然是做了坏事,做了恶事以后能忏悔,平素虽作诸恶,平素在旁边写就是有时候。平素的话就是天天都在做叫平素,所以应该是有时候做可以了。天天都在做还得了,天天都在做恶事。[后能悔过自责,]天天都在做就来不及悔了。[发露忏悔,革故不造新,]革就是改,故就是旧,改过旧的坏事而不造新,[亦得称为健人。]也是精进的人。[因此二人,善根猛利,智慧力强,超生死,证菩提,所以称为佛法中之二健人也。]勇猛精进的人。
[夫欲忏悔者,须具十法,助成其忏:一者明信因果;二者生重怖畏;三者深起惭愧;四者求灭罪方法。所谓大乘经中明诸行法,应当如法修行;五者发露先罪;六者断相续心;七者起护法心;八者发大誓愿,度脱众生;九者常念十方诸佛;十者观罪性无生。]简单讲一下,欲就是想要,想要忏悔的人必须要具备十种法,十样东西。助成其忏:来帮助他完成他的忏悔。第一个是明信因果,明就是明了,信就是坚信,明了而坚信因果。这是最重要的,你不明信因果的话就没办法忏悔。二者生重怖畏;对于因果恶事、恶行都能够生重怖畏,害怕造坏事受坏的果报。第三个就是深起忏愧,要深深的从自心里面生出惭愧的心。刚才讲说不要命的人怕不要脸的人,那还有一句话说人无惭愧百事可为,人如果没有惭愧心的话,百事可为,什么事都可以做都没问题都不会怕。四者求灭罪方法,就是对以往所做的恶行会去求学追求灭罪的方法。所谓大乘经中明诸行法,应当如法修行;大乘经中常常有讲到很多灭罪的方法,就要如法的修行。如法就是说如法请法、如法学法、如法修法,而不是自己乱搞。五者发露先罪;这个下次在详细讲一下。六者断相续心;相续心就是念念相续让他断掉,也就是说后不复造的意思。相续心就是后不复造不再继续造恶业。七者起护法心,前面都是负性接下来都是正性的就是积极的,前面是消极的只是断恶,现在更加积极的起善心、起护法心、护持正法,护法就是护如来法身。因为护持如来法身所以因果如是,自己的法身就容易成就。八者发大誓愿,度脱众生,就更进一步了护法、度生。九者常念十方诸佛,常念十方诸佛的佛果功德以及大慈大悲,十者观罪性无生。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