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天台宗>>正文内容

成观法师: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七集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4日
来源:   作者:成观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成观法师: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七集

  【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七集

  释成观法师

  讲于 台北大毘卢寺

  2009年12月18日

  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拿起《坐禅止观修习法要》讲述顶戴一下。

  [当知此之二法,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若偏修习,即堕邪倒。]大家必须要知道止观这二个法就像车的双轮、鸟的两翼,一定要有两个才能平衡,如果偏那一边修习的话,就会堕为邪见或颠倒。智者大师这样写,你不要跟他抬杠说车是双轮,车也不一定是双轮,三轮的也可以,四轮的也有,现在十轮、二十轮、三十轮的都有,你看经不要这样子跟祖师、佛祖抬杠。鸟之两翼这是确定的,但是飞机的那个铁鸟就不一定两翼了,它也有四翼了。看宝静大师的解释,[当知二字,警诫之辞,]这个辞跟这个词是一样的,就警诫学者,[意谓若不知此意,]如果不知道这个意思的话[则不易进道矣。]就不容易在菩提道上增进了,这个矣有了感叹的意思,这是文言文的语助词。

  以前的人写文章用文言文,有一句话说之乎也者矣焉哉,用得神妙真秀才,你会用的很巧妙,那就是真正的秀才。话说我在初二的时候,初一的时候我们学到国文里面有一些文言文很少,初二的时候就比较多了,初二上学期的时候作文就用文言文写,当然我想写得一定不是很好,不过就这样子一直到高二的时候,我那时候文言文已经写得不错了,高三的时候就很顺了,因为我写日记有时候用文言文写,有时候用英文。我高中的时候就用英文写日记了,我在高二的时候就不但是用英文写日记,然后同学交笔友,这个人很有意思,交笔友不会写叫我帮他写,当然邮资是他出,署名是他的名字,那个笔友是一个日本女孩子。

  [此止观二法,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如车的两个轮子,鸟的两个翅膀一样,是不能少一个的,也不能一个大一个小的意思。[如车有两轮,方能远行千里;鸟有两翼,始能飞翔天空。]鸟有两个翼才能够飞翔在天空中。[此止观二法,合则双美,]就是止观合在一起两个都好,美就是好的意思。[离则两伤,]如果分开的话两个都会有坏处,伤就是有坏处。[缺一不可。若偏于定,而疏于慧,]如果修行的时候偏向比较多的定,那慧的方面就一定少了,疏就是稀少了。[即落枯定,]就会落到枯定的结局。[难免堕坑落堑之忧;]难免就是不能免除,不能免除落到坑就是指沉空,沉空滞寂的忧虑。

  沉空滞寂就是因为入定,然后贪着禅定都不想动,这个是指小乘、二乘的弊病。碰巧道家老子、庄子都有这样的问题,他们把他这种境界当作是很好的境界槁木死灰;槁木死灰就是说这个心好像死掉了一样,这个枯槁的木头或是已经死掉的灰,死灰就跟火灰不一样,火灰还有热度,死灰就完全凉了。这表示说对世间的一切都无意,没有意思,没有意向。道家把这个当作一个非常高的境界,但是在大乘佛法里面,就认为这就是一个弊病,这个一个禅病。禅病有很多种,这是其中的一个,为什么?因为你槁木死灰也好,或是沉空滞寂也好,都是一个人沉寂在定之中,所以我上次有讲味着禅定,你自己味着禅定之乐,然后就不想动,不想出定,因此你也不可能动想要利益众生的心,所以悲心就会偏少,利益众生的心就不会起来,所以就变成违背大乘,只求自利,只求自乐,而不予利他这样子。所以这个在大乘佛法里面是一个很严重的弊病,修行人一方面修行大乘的菩萨道,一方面能够自利,但是也要能够顾到利他这样子,两面都要顾。

  为什么?因为佛传佛法给众生或是菩萨,乃至于说修行人,都希望法越弘越多越大,对不对?不是说传到你那里,你接授就到此为止,所以只是利益你一个人,佛意一定不是这样子的。而是希望这个法越传越广越远,利益众生,度化众生的机会越来越多,否则每个人都只顾自己只求自度,那这个佛法很快就越来越少,到后来很快就断灭了。而且佛自住大乘,然后广化众生,本希望所有的菩萨或是修行菩萨的行者也都能够继承佛志,然后绍隆佛种,那你如果不起利益众生的心,也就说没有悲悯心。你又再思维看看,尤其我们末法时期,众生要学佛很困难,尤其要碰到正法善知识,然后教导你才不会走错路,才有门径,但是你在碰到正法之前无处可求的时候,心里面一定会很苦闷,你不要说学佛,光是说你想在世间上学一样技艺,譬如说弹钢琴也好,打拳也好,你找不到好老师教,心里面就很不准,所以更何况是佛法。乃至于象学问其他的一样,你要学各种的学问没有找到好的老师就很苦闷。尤其是学佛你如果没有善知识的话非常的苦闷,我想在坐的恐怕多少有一样经验吧。你碰到问题找不到人问,然后你要学又不知道什么方向,不知道从那里着手,这就很苦闷。

  讲到苦闷顺便提一下,有一个日本人叫做楚川百春他曾经讲一句话说:文艺是苦闷的象征,很浪漫,但是我把他改一点点说:学佛没有好老师自己盲修瞎练实在也是苦闷的象征。[即落枯定,难免堕坑落堑之忧;]堑就是那个护城河,以前那个城墙下面都有一条河又称为城池,因为是一个很深很宽的大沟所以叫做堑。这个比喻说小乘人修的那个枯定,就象大沟一样跌下去,就起不来了这样意思。[若重于慧,而弃于定,]如果太看重修慧,而放弃了修定, [即成狂慧,]就变成狂慧。

  前些年有一个在家居士他创办了一个叫现代禅,他自称是得到什么什么果位的,然后授记他的或印证他的都是在家弟子,都是在家人也是得到什么什么果位,后来过了若干年以后觉得行不通了,然后有人去访问他,他就改了。有一个在台大教哲学、也教佛学很有名的教授,就质问他,请问你曾经说自己是证了什么什么果,然后又授记或是印可你的弟子得到什么什么样的果位,有这么回事吗?他说那是以前的事情,那现在是怎么样的?这样人很聪明的,他说我现在是慧解脱菩萨,他不说定解脱菩萨,因为定不能乱讲,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这个慧可活了,你说你有慧谁能否认说你没有慧?有慧到底什么程度可以说的,所以他说慧解脱菩萨。那个教授问他说你以前不是说你得到果了吗?怎么现在改了呢?也不是改我是因中说果,因中说果的意思就是我那时只有因,但是我就把他看到果的地方,所以我在因中里面说果。譬如说我是阿那含果,但是我是有阿那含的因,还没有证得阿那含的果,不过我先说了就是了这样的。这叫要因中说果,我的弟子也是一样,我都给他们因中说果,不过这位老兄也算是很客气他只是讲的小乘的果。

  有一个自称是藏密什么宗的,他其实没有藏密传承,他从他的上师开始,在他们道场每一个人都成佛了,而且他们的名字就已经是佛名了,譬如说弟子明法就是明法佛,(大家笑)有一个弟子叫圆成,就叫圆成佛这样子厉害吧。然后又有一个在家居士,他的格局也没那么大,稍微小一点,不过他是大乘的,他都是依《华严经》授记,他是怎么样就不晓得反正他就是很高了,他的弟子都是几地几地,修的是如影、如幻、如声、如想等等,已经到那个地步了。难怪有一位法师常常称赞在家居士说:现在在家人不行,反而是居士修的比出家人要好,果然不错。居士不是得果,要不然就是已经成佛了,要不然就是地以上的菩萨了,对不对?我们出家人怎么能比得上呢?这一句话是反话你不要当真。

  佛经上是讲要赞叹出家,不要反过来赞叹,否则的话就有非僧倿俗之虞。说的是不错,佛法出家众一般不是都很好,有些表现不是很优良,不过不管怎么样他是出家众。犹如广化老法师三昧律仪里面讲的,他在怎么样他是出家众,他能出家就比白衣不知道高出多少,你去看看《三归五戒经》里面就有讲,光是一片袈裟就胜过居士多少修行,因为那个袈裟不是出家众的,而是佛的;因为光是他那一身袈裟,一切天龙鬼神都应礼拜。所以在家居士顶礼出家人,不是拜他那个人,是拜他那一个袈裟。因为那个袈裟是佛佛相承,师师相传如来的信物,持戒出家人的信物,所以是礼拜那个。

  顺便讲到有人讲客气话好说,跟顶礼法师,然后他就不叫顶礼法师而叫顶礼法座,法座是什么意思呢?因为顶礼法师是拜人,而顶礼法座是拜那个法,拜那个讲经说法的法,意义就比较真实,比较殊胜。就像古代称国王叫陛下,陛的意思是古代那个皇帝的龙坐在上面然后下面有很多的阶梯,那个阶梯就叫做陛。什么是陛下呢?(说明图:画几个台阶,在最上面的是龙座,两边是大臣按着官位的大小站在台阶上,那个就是陛,在台阶的最底下就是陛下,所以以这个不敢直称名或怎么样,而称陛下。表示非常非常尊敬的意思。阁下也是这个意思。)还有一种古人写信称人家说某某左右意思也是一样,不敢称名而称左右,左右服侍人的意思。显得说我是您的服侍左右人的意思差不多。称名陛下就说我是在您陛下那么低微地位的人,等于跟你们复习高中古文了。

  [而弃于定,即成狂慧,]这就讲狂慧了,刚才讲慧解脱菩萨,因为解脱通常是定解脱,用定力解脱,如果要讲到究竟解脱,一定是要定慧等持,但是以小乘人的话他用定力,不是究竟的解脱,他也可以得解脱,断生死。譬如说三界二十八天的那个图表,就说你修禅定,然后你般若智慧不是很高,但是你入了禅定,入了初禅就出了欲界,然后你再继续求继续求,也没有去闻慧上加强,但是你在继续求继续求,禅定力又加强了提高到又入了无色界的定,入了无色界的定就出了二界,欲界和色界就出了二界。众生要出三界你光是以禅定你就可以出二界,是没有办法出第三界的。第三界是无色界,一定要佛如来所传的无漏定才能够超越无色界,哪一个东西可以让你超越无色界呢?就是灭尽定。灭尽定就是小乘乘人所修的,或是灭受想定可以超越无色界。那个定就是无漏定,那就出三界了,出三界就是无漏定了,出轮回了。

  但是无漏定也不一定是阿罗汉才入,有的初果他就可以入无漏定。可是他虽然入无漏定也不一定就能够真正的出三界,他还有业在,他可以用灭尽定证初果、二果、三果一直证上去这样子,那个程序还是要经过,这个证果是不能跳的,初果、二果可以快一点但是就不能跳。如果自然的话不是加功用行的话,初果以后就七次往返,然后接着就是意往返这样子慢慢升上去。他如果是根器这么大的小乘人的话,他在初果就可以入了灭尽定,然后就以灭尽定的力量而证二果、三果,然后证阿罗汉,当身就得解脱,证了阿罗汉再用灭尽定入涅槃,这样听起来就比较清楚一点了,就是禅定跟解脱的关系,所以慧解脱有没有,有!但是是大菩萨果位才有办法慧解脱。因为什么?因为你没有禅定做工具,你那个慧是不能断烦恼的,如果真正有的话可以照破一下,但是很快了,因为这个业力、业习力是很厉害、很强的,所以烦恼力、烦恼习也是很强很强,你没有无漏定的定力来支持你那个慧,也就是转般若慧变成无漏慧的时候,你所照的就好像只是拿一根火柴点一下,照亮一下下就没有了。

  如果你有无漏定,然后支持了无漏慧,然后合在一起照就很久,然后就可以把烦恼、无明黑暗都消灭,你如果没有得禅定的智慧,他就是在意识层面而已。所以是念念生灭,随风飘动,你不要说有外境,你自心就不能持久,因为是第六意识心所成,你那个智慧不能成就,也没有太大的照用,不能有持久的照用,会有一点点,然后让你忽然就体会到什么东西,所谓的法喜充满,法喜一充满就完了这样子。一充满那个法喜好像气球一样就爆掉了。凡人所说的慧解脱,是但有言说都无实意,讲一讲而已。我举一个例子譬如:我们以苦地来讲,我所说的苦跟你说的苦可以就不一样,我所说的苦跟小乘人证到苦地的时候又不一样,一定是不一样。所以我对苦地有点领会,然后解了,但是他是证入了。证入有什么差别呢?他就不会在自寻苦恼了,因为知道苦,而且知道苦因苦果,然后怎么样的?因缘果报来来去去他都知道了,所以他就能够避免,我们即使有一点了解也是片面的。

  [即成狂慧,]那一些都是狂慧,没有真正的境界就说的比天还要大,就很狂。这个狂跟古代人讲的狂狷的狂是不一样的,狂狷的狂是好人,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以前讲狂狷的意思那个狂,不是坏人是好人是进取的意思。就有一点象密教里面讲的明王起暴怒相,暴怒是好的不是坏的。这里的狂慧我之所以讲是因为他误解了,这个狂慧是不好的,这个有一点太高傲、狂妄的意思。狂慧,要不然不会说他也是佛、又是几地几果这样子。讲到几果今天他们在吃释迦的,我建议因为我们是佛弟子所以以后不要说吃释迦,哇!那个跟天主教吃基督的肉,喝基督的血是一样的,看这个能不能推行我们称说佛顶果。吃了佛顶果将来能够成就不见顶多好,以后就称是佛顶果。

  [难逃落空之祸。]落空就是落到空里面,所以是断灭空。[故下文,复引经作证,以显此义。故经云:‘若偏修禅定福慧,不学智慧,名之曰愚;偏学智慧,不修禅定福慧,名之曰狂。’狂愚之过,虽小不同,邪见轮转,盖无差别。若不均等,此则行乖圆备,何能疾登极果。]经上说[若行者,偏修禅定福德,]这是讲禅定的福德,为什么说禅定的福德呢?因为禅定是福德里面最大的福德,福德里面最大的福德就是修禅定。福德有很多很多种,布施、供养是得福德,但是有另外两种福德最殊胜第一个持戒,第二个修定。为什么?持戒令身语清净,修定令心清净,这两个所得福德最大,而且可以当求菩提的资粮,所以这种福德最大。还有如你所知道的,就是你修禅定到初禅以后,你如果求出生禅天就可以生禅天,享受禅天之乐,而且寿命很长,再也没有欲界的苦,欲界有很多的苦恼,色界就没有我们这些苦恼。就以禅乐为食很快乐,乃至于因为是在色界天,所以欲界的那些天欲、天女、天食在你来讲都没有用,不再话下,根本不需要那些东西。因为那些还是欲界的物欲,对色界的天人来讲还是苦恼的,因为是败坏的,然后是会惹心、乱心、贪等等。所以色界就超乎了欲界娑婆界地面的人,以及六欲天天人的境界都超过了,所以那个天福真的是很大很大。你就这么想那个第四天玉皇大帝天宫已经是很了不起了,但是你入了初禅以后就远远在玉皇大帝忉利天王的上面,忉利天王看到禅天的天人都要跟他礼拜,可以想象,太恐怖了是不是?但是就是因为只得了初禅而已,忉利天王都会跟他礼拜。

  [不学智慧,名之曰愚;]如果只是修禅定得禅定的福德,但是不去学习智慧就称为愚痴,[偏学智慧,不修禅定福慧,名之曰狂。]如果偏学智慧,不修禅定福慧,就称之为狂、狂妄、狂傲。[狂愚之过,]就是狂与愚之过,他的过错,[虽小不同,]虽有稍稍的不同,因为不同不是很大,所以叫小小的不同,这个小就是稍微了。[邪见轮转,盖无差别。]盖无差别就是则无差别。这两者都是依于一偏之见的邪见,因为不是正的就是邪了,一偏之见的邪见来轮转,受轮转也没有什么差别。[若不均等,此则行乖圆备,]如果定慧不均等,乖是违背的意思,动词。圆备就是圆满具备。意思就是说这样的修行就不圆满。[何能疾登极果。]疾就是很快速。极就是最究竟最高的的果位叫做极果。如果这样子的修行有违背圆满的道理,如何能够因此而很快就登到最究极的果位或是果证。

  下面看宝静大师的释文:[此引经证明,]这一段就是智者大师引经上所说,来证明大师所说的话,[单轮只翼之弊,]车只有单轮或只有只翼之弊,这个地方宝静大师讲的好,只翼单轮,不过你要抬杠就有的抬了,这单轮车还是可以走,不过只翼是绝对不行。不过你又要铁齿说:很难讲,也许有一天科技很发达,他发明铁鸟,只有一只翅膀,甚至于没有翅膀,因为飞弹就没有翅膀嘛,圆锥形的,不要这样搞。就有这样的弊病。[若行者,偏修禅定福德,专作有为之福,]如果修行的人,本来行者是专有名词。是指就像六祖大师在五祖大师那里,他没有剃发,也没有受戒,然后以居士身寄居在佛寺里面修行,那个叫行者,就是待发修行之人。不过这里的行者不是讲那个。讲到行者我想到孙行者、孙悟空,这个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他到懂这个行者的意思,因为他在佛法里面常常没有搞对,这一次是搞对了。

  [专作有为之福,]作就是修的意思,只是专修有为之福,如果是做有为之福的事情,[而不修学智慧,]是指出世的智慧,[不能了生脱死。]就不能了脱生死。我重复一下我老是觉得了生脱死很可怕,[有福无慧,名为愚痴之人。]如果只有福而没有慧,那就是愚痴的人了。[若偏学智慧,专为聪明智解,]如果只偏向修学智慧,专门求聪明智解的话,[而不知修禅定福德,有慧无福,名为狂慧之人。如古之富翁,一生之内,穿之不竭,用之不尽,而无智识鉴彻之慧,此则谓之有福无慧之痴福,]这个痴福用的好,古代有的富翁一生吃穿都无尽,可是没有智慧的,所以这叫做有福无慧的痴福之人。[又如世之名土,所谓上识天文,下知地理,世智辩聪,竭尽其能,而一生贫穷困苦,此则有慧无福之狂慧。]就有象古代名士,名士就是古代通常很有才华的人,他不拘小节,很狂不尊礼教的那种人叫做名士。这个名士是一个专有名词,出自魏晋南北朝那些喜欢玄谈的有学问的人叫做名士。

  这个名士不是说有名的人,是一个专有名词,才高、狂妄、不尊礼教的读书人叫做名士,可以说是美国嬉皮的老祖宗。那竹林七贤,这些人上识天文,下知地理,世智辩聪,顺便说到竹林七贤那是不得已的,因为那时候是汉末未尽天下大乱,然后所有的法度都乱了,这个皇帝也乱,皇帝有曹操父子,接着是司马懿他们那一家人,所以所有的礼教都败坏,氏族控制了一切,就像西方封建很多很多城堡一样,每一个城堡就是一个王,互相都独立了,那些封建的氏族有家室的都把握了整个中国,皇帝也都管不到。那一般读书人以前在汉朝有类似科举的东西,就是点翰林等等。但是在魏晋的时候,那个路都断了,所以有学问的人找不到出路,可是他有不愿意做粗工,因为他有学问嘛,所以就狂妄表示对当时的不满,可是叫他去做坏事他又不肯,他是有学问的人,也是有些节操的人,叫他去巴结那些高管氏族他又不肯,所以就变得很落魄也没有什么财产和钱财,一些穷酸的读书人就聚在一起,批判朝政社会,发牢骚这样子,有时候就人言裸奔,类似这样子的,没有那么严重了就类似放荡形骸,表示对世间的不平,这就是竹林七贤。事实上是中国那个时代的世人读书人的苦闷,最苦闷的时候,因为完全没有出路。

返回目录

 

-----------------------------------------------------------------------------------------------------------------

更多成观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