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亲佛法师:二课合解 第九讲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9日
来源:   作者:亲佛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亲佛法师:二课合解 第九讲

 

  1月11日,时令已是隆冬。可在这呵气成霜、滴水成冰的季节,各方信众准时于9:30坐在榕桦寺念佛堂内,聆听释亲佛法师讲授《二课合解》。这堂课继续讲授《佛说阿弥陀经》。现谨取主要内容如下:

  经分为三大段落(初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始于道安。证于亲光。最早在东晋时候道安法师,这是跟鸠摩罗什大师同时代,也是跟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同时代。他老人家将佛经分成这三个大段落,但是过去没有这个例子,因此有许多人对于道安法师的作法提出很多异议,认为他不应该把经文分裂。以后印度亲光大师《佛地论》到中国来,《佛地论》是亲光大师批注《华严经》十地品,他也是把经文这样分成三分,于是中国这些大德们对于道安法师见解,认为他是非常的高明,跟印度这些祖师大德不谋而合。从此以后,一切经文都分成三分。

  上节课已讲完初序分,这节课讲授正宗分。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佛所讲的是十法界(十法界分为四圣与六凡,四圣是指佛、菩萨、缘觉、声闻四种圣者的果位,乃圣者之悟界;六凡则指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及地狱等六界,为凡夫之迷界,亦即六道轮回的世界。),除了佛法界,其余九界皆名众生。而娑婆众生念念生灭,所感依正皆秽,则有五浊三苦八苦无量惑业诸苦故。极乐众生心心正念,所感依正皆净,则有五清三乐八乐无量法性诸乐故。极乐同居众生,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圆净四土圆受诸乐也。极乐最胜,不在上三土而在同居,良以十方同居逊其殊特,即同居而圆见四土故,带业往生横超三界咸在此故。佛说苦乐,使人舍此而欣彼者,意在于此。大安法师所讲的《净土三资粮》,题目即为“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只有生起厌离心,意识到娑婆世界无量诸苦,才能欣求极乐世界。

  娑婆五浊:命浊、众生浊、烦恼浊、见浊、劫浊。

  净土五清:命清、众生清、烦恼清、见清、劫清。

  娑婆三苦:行苦、坏苦、苦苦。

  净土三乐:无行苦、无坏苦、无苦苦。

  娑婆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冤憎会、五阴炽盛。

  净土八乐:无生、无老、无病、无死、无求不得、无爱别离、无冤憎会、无五阴盛。

  二别释依正愿行分四,初广陈依正以起信,(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唯慧能渡。最重要的是信,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二特劝求生以发愿,三劝持名号以立行(信愿是慧行,持名是行行),四结上重劝以发愿。初又二,初释依报庄严,二释正报庄严。初又五,初栏网行树妙。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此下五科妙境,皆是法性五尘之乐事也。栏楯间错于行树,内外道路重重皆通。罗网严饰于空中,缦布行树,光光相映。行树自生于宝地,四方观之俱为七重。皆是金银琉璃玻璃四宝,间错杂饰自然而成,非世造作故。众宝柔软如绵,随意屈折故。大本云(即《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诸宝岸上有无数栴檀香树、吉祥果树,行行相值茎茎相望,枝枝相准叶叶相向,花花相顺果果相当,如是行列数百千重。又云七宝诸树遍满世界,树或一宝二宝,或至七宝而成一树,十方净土于宝树中如镜现像,树高八千由旬,枝叶花间随宝色而出光,光中现阁,阁有佛及二圣放光说法,一一树上宝网七重,网间现华宫殿,诸天童子自然在中。诸妙事境,皆是佛及行人自心功德故。今一一妙境,当表自心之道,所以皆言七重者,表七科道品。

  七科道品,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

  1、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法无我、观心无常。

  2、四正勤:未生善令其生,已生善令其增长,未生恶令其不生,已

  生恶令其断。

  3、四如意足:欲、精进、心、思维。

  欲如意足:向所欣慕极乐净土,今已得生故。

  精进如意足:三种不退,已得圆证故。

  心如意足:菩提行愿,念念不舍故。

  思维如意足:深入佛慧,任用增明故

  4、五根:信、进、念、定、慧。

  信根:信正道及助道法。正道,即信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发菩提心,

  向真如佛果。助道,即修习一切善法,助发正因。此二名信根。

  精进根:修正助道法,勤求不息。

  念根:念正助道法,更无他念。

  定根:摄心在正助道法,相应不散。

  慧根:于正助道法,慧照分明。

  5、五力:五根坚固生发力量,叫做五力。

  信力——信根增长,能破邪信;

  精进力——精进根增长,能破身之懈怠;

  念力——念根增长,能破诸邪念;

  定力——定根增长,能破诸乱想;

  慧力——慧根增长,能破三界之诸惑。

  6、七菩提分:择觉分、精进觉分、舍觉分、喜觉分、定觉分、念觉分、除觉分。

  择觉分——智慧观诸法时,善能简别真伪,不谬取诸虚伪法;

  精进觉分——以勇猛心力行正法;

  喜觉分——心得善法,而生欢喜;

  除觉分——除去身心粗重烦恼,而得轻安快乐;

  念觉分——时刻观念正法,会定慧均等;

  定觉分——心唯一境而不散乱;

  舍觉分——舍离一切虚妄的法,而力行正法。

  7、八正道(无漏圣法名正,能道涅槃为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正见——慧眼分明,见理正确;

  正思维——断惑证真,入大涅槃;

  正语——以无漏慧除四邪,摄诸口业(妄语、恶口、两舌、绮语);

  正业——以无漏慧除身一切邪业,住清净正身业中;

  正命——以无漏慧,通除三业中,五种邪命,住清净正命中(五邪命:诈现异相奇特、自说功德、占相吉凶为人说法、高声现威令人敬畏、说所得供养以动人心)。

  正精进——以无漏慧,相应勤行精进,修涅槃道;

  正念——以无漏慧,除诸妄想,一心专念真如实际,佛果菩提之正道及万行庄严之助道,法名正念;

  正定——以无漏慧,相应入正定,远离不定及邪定与有漏禅定等。

  四宝表常乐我净四德。栏楯表自性万德纵横。宝网表自性包罗法界。行树表自性长养众善。所谓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是也。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七宝池下,举池水。四边下,举階阁。池中下,举连花。宝池,大本云,内外左右有诸浴池,或十由旬,或二十三十乃至百千由旬,犹如大海。一宝二宝乃至七宝所共合成,若彼佛池,其方倍此。观经言,一一池水七宝所成。其宝柔软,从如意珠王生,分十四支,作七宝妙色,黄金为渠,其水流注华间寻树上下。阶道者,阶级名阶,坦途名道,重屋曰楼,岑楼曰阁,观经云黄金地上一一宝中五百色光,其光如华,成光明台,楼阁千万,百宝合成。池中下者,大本云,莲华一由旬,乃至百由旬千由旬。言大如车轮者,华严钞云,此方金轮大一由旬,即四十里,此举最小耳。同居土见华大小,皆不等故。青华名优钵罗,黄华名拘勿头,赤华名钵头摩,白华名芬陀利。由身有光,莲胞亦有光。然极乐莲华或纯或杂光色无量,今言四色,但略举耳。微妙香洁,略叹莲华四德也。有华无质曰微,华多无碍曰妙,芳气周遍曰香,非同世尘曰洁。莲尚如此,身妙可知。若显性者,七宝,表七种圣财。八功德,表八正理水。池底金沙,表真如彻底不变。莲华放光,表性体寂而常照。

  七圣财:代表修行应具备七种功德。那信、进、戒、惭愧、舍、定慧、闻。

  八功德水:澄清、清凉、甘美、轻软、润泽、安和、除饥渴、长养诸善根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此结上也。如是者,指上诸庄严事,蓋弥陀大愿大行俱称性故,所成庄严功德,亦称性圆融互遍,吾人若能信愿念佛,念念亦得性具如是功德庄严,显现四种净土。所以云,若人念佛,华即标名,勤惰才分,荣枯顿异,此岂非自性而成妙严乎。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天雨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咽⒅诿罨┭绞蛞诜穑匆允呈保沟奖竟故尘小!�

  常作下,空地庄严。其土下,远伸供养。乐是声尘。地是色尘。华是色香二尘。食是味尘。触尘即衣服等,今虽不言,亦必含具。天乐异世乐故,观经言,无量诸天作天伎乐。又云乐器悬空,如天宝幢,不鼓自鸣,僧无间歇,故云常作。六时,日有初中后,名昼三时,夜有初中后,名夜三时,言其时时不歇故。曼陀罗翻适意,又翻白华,义含大白、赤、大赤,共有四华故。清旦供佛,取心净也。衣眩蜓砸陆螅⒒饕病J呈保空币病G宓┲脸空倍蹋芄┦蛞谕林罘穑椿构撸髌涞萌忠馍恚慈プ栽冢凰俣惨病S殖蟹鹕窳剩故骋越鹨诒Φ炔В傥兑常嬉庀智埃蛊匀ァJ骋丫姓撸魃砦拗停餍奈抟菀病H粝孕哉撸W魈炖郑碜孕酝虻潞腿诙贿w。金地,表心地平等而不变。天雨曼陀,表天然自性之净华以严心地。盛华供养他方诸佛,表自性净华供养自性中法界诸佛。食时还国,表自性非来非去而示来去,不离极乐常遍十方。饭食经行,表定发禅悦,慧观融通。要之五尘妙土,沙界互彻。吾人若能念佛心净,娑婆极乐互融。分别心起,东土西方隔绝。(三种意生身:一三味乐正受、二觉法自性性、三种类俱生无行作)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此结上也。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