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白话六妙门:第一章 历别对诸禅六妙门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3日
来源:   作者:净莲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白话六妙门:第一章 历别对诸禅六妙门

  第一章:

  历别对诸禅六妙门

  现在解释第一种六妙门——历别对诸禅定明六妙门,于中共有六义:

  修行者修习数妙门,能够生起初、二、三、四,四种禅,慈、悲、喜、舍,四种无量心,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四种无色界定。如果能于最后的非想非非想定中,觉知这并非涅槃境界,此人必定能证得三乘道。

  为什么呢?

  非想非非想定与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和合,因此属于有。有的境界虚诳不实,虽然说没有粗烦恼,但是还有十种细烦恼的存在。知道烦恼的存在就必须加以破除,不住于烦恼,不执着于烦恼,内心得到解脱时,就能证得三乘涅槃。须跋陀罗 (1)是最好的例子,他在佛陀的指点下,断除了非想非非想处惑时,当下证得阿罗汉果。

  数法之所以称为妙门意义就在于此。

  修行者随顺于自己的喜心,生起十六特胜观。十六特胜观就是: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长短、知息遍身、除诸身行、心受喜、心受乐、受诸心行、心作喜、心作摄、心作解脱、观无常、观出散、观离欲、观灭、观弃舍,共十六种。

  为什么要观弃舍?

  因为观弃舍能破除非想非非想处惑。

  观弃舍怎么破除非想非非想处惑呢?

  一般凡夫在修习非想非非想处定时,于观想有常的时候,觉得它犹如身体上浮现的痈疮;于观想无常的时候,却为它痴迷。这种微妙的境界,就是非想非非想处惑,当以上的心念生起时,就应该马上加以弃舍,弃舍一切有想、无想,这就是所谓的非有非无想。因此得知,观弃舍就是在破除非想非非想处惑的有、无二支。

  佛弟子修习观法,就是为了弃舍前面所说的各种惑。因此,当深入的进行观想于弃舍时,就不会再执着于非想非非想处定,也因此能够证得涅槃。

  随法之所以称为妙门意义就在于此。

  修行者因修止妙门,在心识止息后,便能次第引发五轮三昧,

  五轮三昧就是:一、地轮三昧。就是欲界与色界之间的未到地禅。二、水轮三昧。就是善根所引发的各种禅定境界。三、虚空轮三昧。就是五方便人 (2),觉悟到因缘了无实性有如

  虚空一般。四、金沙轮三昧。就是见地与思惟都已解脱者,甚至连正慧都不执着,就象金沙一样纯真。五、金刚轮三昧。就是证得九无碍道 (3),断除三界中一切结与使,进入无余、灭尽的境界,证得灭尽智、无生智,能够进入涅槃。止法之所以称为妙门意义就在于此。

  修行者因修观法,而后生起九想 (4)、八念 (5)、八背舍 (6)、八胜处(7)、十一切处 (8)、九次第定 (9)、狮子奋迅三昧 (10)、超越三昧 (11)、链禅 (12)、十四变化、三明六通 (13)及八解脱 (14)。证得灭受想定 (15),进入涅槃。观法之所以称为妙门意义就在于此。

  修行者修习慧行,以善巧方便法破除不善及障碍,返本还原寻回自性。这时候,生起空、无相、无作、三十七道品 (16)、四真谛 (17)、十二因缘 (18)、中道正观 (19)等,因而证得涅槃。

  还法之所以称为妙门意义就在于此。

  修行者如果能体悟到一切法的真性自然清净,便能证得自性禅。证得自性禅后,声闻、缘觉乘的修习者,必定能证得涅槃。菩萨乘的修习者也能由此进入铁轮位,具足十信心 (20),不断的修习后,生起九种大禅,这九种大禅就是:自性禅、一切禅、难禅(头陀禅)、一切门禅、善人禅、一切行禅、除恼禅、此世他世乐禅、清净禅。菩萨乘的修行者依九种大禅,必能证得三种菩萨果:已得菩萨果、今得菩萨果和当得菩萨果。净法之所以称为妙门意义就在于此。

  〖注解〗

  1.须跋陀罗(subhadra):佛陀最后一位弟子。

  2.五方便人:一、可修成阿罗汉的定性声闻。二、可修成辟支佛的定性缘觉。三、可修成佛果的定性菩萨。四、具以上种子,机缘成熟,可证以上三种之一的不定性声闻、缘觉或菩萨。五、不具以上住种子,但有缘修成人、天果的无性人及天人。

  3.九无碍道:于小乘是:退、守、死、住、可进、不坏、不退、慧解脱、俱解脱。于大乘是:退、思、护、安住、堪达、不动、不退、独觉、佛。

  4.九想:新死想、青瘀想、脓血想、绛汁想、虫啃想、筋缠想、骨散想、白骨想、烧灭想。

  5.八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念出入息、念死。

  6.八背舍:一、内有色想观外色背舍。二、内无色想观外色背舍。三、净解脱背舍。四、空无边处背舍、五、识无边处背舍、六、无所有处背舍。七、非想非非想处背舍。八、灭受想定背舍。

  7.八胜处:一、内有色想观外色少胜处。二、内有色想观外色多胜处。三、内无色想观外色少胜处。四、内无色想观外色多胜处。五、青胜处。六、黄胜处。七、赤胜处。八、白胜处。

  8.十一切处:亦名十遍处,青、黄、赤、白、地、水、火、风、空、识。

  9.九次第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无想处、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

  10.狮子奋迅三昧:离欲界不善法,有觉、有观而入初禅、次第二、三、四、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灭受想处。

  11.超越三昧:即戒、定、慧三昧。修法于戒为事证,于定慧为理证。

  12.链禅:常住禅定,但不是灭尽定,其中有阴界入。

  13.三明六通:三明: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于小乘为三明,于大乘为三达。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

  14.八解脱:一、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二、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三、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四、空无边处解脱、五、识无边处解脱、六、无所有处解脱。七、非想非非想处解脱。八、灭受想定身作证具足住。

  15.灭受想定:阿罗汉进入涅槃前的最高禅定。

  16.三十七道品:亦名三十七菩提分,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

  17.四真谛:苦、集、灭、道。

  18.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19.中道正观:亦名中道正谛,不偏于空、不偏于有,非空非有,即空即有,不落二边,圆融无碍。

  20.十信心: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