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天台宗>>正文内容

冯达庵:法华特论 第九 化城喻品---化城喻品(下)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9日
来源:   作者:冯达庵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冯达庵:法华特论 第九 化城喻品---化城喻品(下)

 

  己明释尊来历,则其所说之法,自然以《妙法莲华经》为宗;极力宣扬一乘大教,钝根无此胜愿以接受之;累世广说三乘,无非俯就此辈机宜;故有化城之喻。

  佛告诸比丘:我等为沙弥时,各各教化无量百千万亿恒河沙等众生;志在发其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然诸众生至今仍多住声闻地者,乃我权设小法为基,希其渐入佛乘;以如来智慧,钝根难信难解,不能躐等施教也。汝等比丘,及未来世中若干声闻,皆世世生生从我受教之弟子;因不悟一乘妙旨,遂淹滞若是。

  释尊自从因地获得法华妙旨以来,世世恒以一乘大教普度众生;利根闻而顿悟者,其数当然不少;而历劫追随之弟子,至今犹多淹滞三乘教中,且有延及未来世仍堕声闻道者;皆因钝根不能信解佛慧,须历劫消磨识执以植其基;小法之设,无非“为实施权”之旨。若不设此方便,一味令行一乘;彼辈势必望而却步;纵勉强行之,亦往往误会正旨,而流入邪道。故宁任若辈淹滞迂途,不可躐等施教。

  复次,诸比丘,若如来自知涅槃到;众又清净,信解坚固,了达空法,深入禅定;必集诸菩萨声闻为说是妙法莲华经。所以者何?佛唯以一乘度脱众生,更无余乘故。若我涅槃后,众弟子不得此经旨趣者,我于余国作佛,虽更易名号,亦恒随其机缘,摄令彼等来听是经。

  应身佛将般涅槃,每集三乘弟子为说妙法莲华经者,佛知真正解脱之道,唯一佛乘故。然弟子堪闻是法者,除上根利器外,必须梵行清净,于出世法信解坚固,且了达尘相尽空,复能深入禅定之人,方称当机;其安于相似涅槃,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之辈,虽有听经机会,殊不愿闻;而无机会与闻者,更不可胜数。然如来应身,虽于此处入灭,却于他处出现;不论易何名号,对于遗漏之机,恒摄受不舍;遇有相当机缘,辄令来听是经。

  比丘当知,如来深悉众生心念;于著五欲乐小法之徒,不宜遽闻无上道;方便为说相似涅槃,引其入胜;若辈闻之,辄便信受。譬如有人欲到宝所,导师知其怯弱无远志,不宜宣说旷绝之路。姑示之曰:此去三百由旬,即有宝城,其人欣然前往。

  在迷众生怵于八苦交煎,而思离苦得乐之道;其所谓乐,乃从执着五欲得来;不过欲求其乐永不变坏而已。佛若示以法界中三世如一之乐,其理甚深,决非小根所能领会;且或疑谤丛生。惟有“相似涅槃”之小法,尚堪应用。盖标此假境,以摆脱烦恼;但肯出家受戒而严持之,八苦自然渐除;终得一休息之处。小根闻此,自顾力所能及;故能信受奉行;俗所谓下里巴人之曲,和者甚多;总因粗浅之法,摄机乃广耳。所喻宝城,不过权宜假说。故作三百由旬(每由旬四十里)者,彼辈以为路途非甚长远,尚可实行,逾此则无前往勇气矣。

  复次,求宝之人竭力奔驰三百由旬,果得一城作休息处。疲劳既复,导师乃言:此城实无珍宝,尚须远去。有更奋勇随行者;有耽安逸不进者。诸比丘,如来亦复如是;为汝等作出世大导师,知汝等怯弱,权施方便;引至中途暂歇,谓到乐土;实乃假设化城;从此复须发菩提心,进求真实佛境。

  释尊虽为迦叶等诸阿罗汉授记;然声闻众尚多耽着化城,不愿再进者,亦因为“所知障”拘限,权实不分之故。释尊畅说久远历史,以明诸比丘夙因;虽多生多劫密受法华宗旨熏习,障碍犹厚,未克表里洞彻;屡闻他人授记,自已犹堕疑情。今得化城之喻,宜有一部分根机,知见较为开明,能发菩提心奋勇前进者。

  论曰:如来法身永远常住,众生无时不与法流相接;地上菩萨能长依庄严座下未尝或失者,妙平二智已显,得预受用土之列也。凡外权小都无所睹,往往经历多劫始一见应身;识蕴为碍耳,应身之兴,非一人机感之力所能为;众业共举,其缘方熟。候于此土不能遇,至诚所格,亦得被摄入他土而朝觐焉。盖如来慈悲之行,但有一线机缘,无不加以化度也。真正化度,舍唯一佛乘别无宗旨。声闻缘觉之道,固属化城;三乘菩萨谨从六尘对治,而未谈直显佛性之方;虽证无生法忍。亦化城之一而已。能以化城为稍息之所,疲劳已复,鼓勇直前;其竟也,亦达真实佛地;与上根利器之顿证者无二无别。然有一类根机,或执化城为终极;而诋毁前进者。此辈增上慢人,佛唯任其退席;姑俟他日有缘再摄化之;非弃而不顾也。

返回目录

------------------------------------------------------------------------------------------------------

更多冯达庵居士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