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五十四日(二) 入佛智海,生不动地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五十四日(二) 入佛智海,生不动地
我们作为念佛人,来看阿弥陀佛的种种功德。种种作为,看阿弥陀佛的第五种功德——庄严大众功德成就。偈言: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
这个“大众”,是往生彼国之大众,是往生后的有情。
“天人不动众”。为什么说彼国“天人”呢?这是早期翻译的结果,它是一个概括,就是指往生彼国者。这里面可能是有声闻,有菩萨,有凡夫有情,大家往生彼国了皆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所以他没有说往生的身份。
“不动”。实际我们念佛的功德,不管是念的任何一句,有意的无意的,都是一个不动的功德,即不可散坏的功德。为什么我们说九界是小小事呢?我们任何一声佛号,不管是什么情况下称念这一声佛号,都是不动的功德,都有真实的利益,这个利益若即下,若相续中,若未来,若究竟中,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可思议的显性妙用——使我们本具的性德显示其作用。要是一个直达的人,当下就会显示出来;对一个迟钝一点的人,未来会显示出来;对一个业力深厚的人,究竟处必然会显示出来。所以说“一称佛”啊,不可思议。《妙法莲华经》经常讲到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皆已成佛道。这是真实说。
所以这个“天人不动众”的“不动”,是念佛功德的一个事实,也是随顺佛功德的一个事实,也是阿弥陀佛主功德下所显现的眷属的一个事实的利益,所有的往生有情都是以阿弥陀佛的报德作为依止,而产生这样一个莲花化身,所以说是智海所生,不是胞胎生。
念佛法门的清净与单一,是它最易行最容易成就的地方,也是我们最容易疑虑最容易放弃的地方。因为凡夫的习惯多变,多变给我们带来沉重迷失痛苦,但是我们已经习惯这个地方了,所以大家都比较喜欢繁琐的事情、多变的事情,对简洁、明快、圆满、如实的这种作为,人反而容易丢弃它。这就是习惯使然,习惯的力量造成的一个作为、选择。我们要是警觉它了,就可以主动地去念佛,随顺着佛德这样一个不动的智,那我们虽然还在这个娑婆世界,身心业习等等都在这个娑婆世界,但这个不动的功德会在我们生命中、现缘中表达出来,或者说我们会体验的到它的作用,这个作用会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念佛中显示出来。这个不动的利益,也是显性德妙用的究竟功德。
菩提留支三藏把梵本的《往生论》带到我们中国以后,大家看了很振奋,很快就组成了一个翻译团体。实际这里面又包括了法则。我们若以实相来观,文字就是法,语言也是法,思维是法,一个眼神是法,一切的作为有其法力,有其实际的妙用,都可以显性德的妙用。这些善知识依着一个大的原则,希望我们透过文字来得到佛法的利益与传承。从这些文字的背后,我们受到加持。所以96句偈子(愿生偈),念佛人若是能背一背,经常读一读,对我们来说是十分好的一个提醒,一个修行方式。
修法有两种方式——究竟与不究竟的修行方式。
念佛,是十分究竟的一个修行方法。口称佛号也好,拜佛也好,礼佛也好,这个皈依的形式,礼敬的形式,称赞的形式,它毕竟是究竟了义的,是彻底的,它可以归结到圆满的功德上来,没有任何的残留、不足,所以它是个满足的修法,它表现了真实。
念佛功德是究竟了义彻底的,是满足一切众生需求的,是真实的,它能令众生入不动地,它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修行内涵。而往生彼国,肯定是这个内涵的成就。
所以我们能拿出点滴时间,鼓励自己去实践这样一个真正的、了义的、能满足我们一切的修行方式,这样一个念佛人,是人中芬陀利花,与文殊普贤为道友,与观音势至为道友,当生如来家,与文殊等,就是说智慧第一的人才会这样做的。不是为了鼓励你就这样提示的,是它的真实的利益,它给我们带来一个不退转的实质的回归。
庄严大众功德成就——“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实际佛是一切智海,十方法界中,念佛就是回入智海,这个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极乐世界大众功德,就是因为念佛而成就,随顺佛愿而成就,实际念佛就是往生彼国,所以念佛即生,即生什么呢?——即生这个不动的功德,即生如来智海。这是真实不虚的,这是真实的话,真实的利益所在。
你说我还是烦恼什么的,那就是念你自己,没有念佛陀。所以往往我们把自己的见闻觉知、自己的习惯当成一个修行的结果,而不知你的习惯本质是无常无我的。
所以我们要在习惯上观其自显自解脱这个真实,我们在佛的功德上要观察其究竟,其了义,其彻底性,其满足,其真实的作为力,这是有意义的。你不要把念佛也当成自显自解脱了,那你就不愿意念佛了。
在我们现行的业力烦恼中,自显自解脱是一个圆满的修行的方便,一个圆满见的方便,这是很方便的。一切现行烦恼自显自解脱,何以故呢?本不可得故。所以依本而生圆满见,本显本解脱,不假方便,亦无渐次,就是没有距离的一个东西。
我们对业力,自业共业他业,就念佛这个因缘,我们要知道——念佛就是即生,即生什么呢?——入佛智海,即生不动地,即是究竟得利益所在。那我们在念佛的这个方式上、自他二利的作为上,就会认真去作意,主动去实践。
主动实践是很重要的。我们这个生命在业力上不作为是有意义的,但在念佛修行上不作为,那就没有意义了。你说我啥也不干了,那就产生了断灭恶见,又回到我们汉地那种泛空的心理状态上去了。所以主动地作为——念佛即能入一切智海,得究竟方便,能满足九界众生的一切需求,即得往生彼国这样一个即下的利益,即入不动的功德藏中,是人如芬陀利花,与文殊等,与观音势至为伴侣。——这样一个直接的修法方式
这样我们在平时生活中,把小小的作为能放弃的就放弃一些,我们就做一个念佛的作为。我现在尽量鼓励自己多念念佛,在念佛上作为,鼓励自己,因为稍微杂事多一些,业障深一些,但是还是不敢不念佛,不念佛这个烦恼象潮水一样就把你给淹没掉。因为我们任何人面对的业力,就象海潮一样,你稍微地不念佛,不在自显自解脱上用功,不在显现的业缘上观察,它很快就把你吞噬掉了,你会掉到烦恼的业海中不能出离。
所以这是两个角度。一个是圆满见的自显自解脱,观察自他共业,在自显自解脱上用用功夫。再一个是在念佛这个了义的修法上,入佛智海,得究竟的利益。这个利益就是即念即是。
自显自解脱是一个很殊胜的方便,我们在业力自显自解脱中运用念佛的作为,那人就很安稳了,很充分了。因为这个圆满见的修持,是让人清净安住、喜悦安住的很好的方法。中国有句俗语说“知足者常乐”,实际说你要有这种圆满的见地啊,自己的烦恼、他人的烦恼若显现的时候,在显现的刹那,它的本质显现,或者自解脱显现,你会升起喜悦,这个喜悦就是无染的喜悦、平等的喜悦、因事显而解脱的喜悦,那你这个地方就很省心,很精彩的人生一面就看的到,那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在自业他业共业中,就不会沉重啊,对抗啊,迷失啊,起码因为这些因缘就会觉悟。
所以这个圆满见,是在自他共业的显现过程中来运用,这很好用,会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产生解脱的喜悦、无染的喜悦、平等的喜悦,那你也就不费心思去伤害自己,伤害别人,给自己带来沉重,给他人带来迷失啊,这就没有必要。这样会产生所谓的法喜。这就是中国人讲的知足常乐,你经常就会有知足的感觉,什么足呢?在解脱份上的这个知足喜悦,在这个平等省心上的这个知足喜悦。
如果我们平时在无意有意善恶意徘徊的时候,没有这个作用,那就可以主动地去作为念佛这样一个彻底的方法。念佛这种修行方法,它不留任何的遗憾。你不会感觉到这个事我做了很遗憾呐,不会的,它没有遗憾,它能满足十方九界的心理需要、业力需要,“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是故愿生彼”,那我们是故愿念佛,就是很好的一个方式了。
我们对念佛的彻底的认知啊,要不断地熏习,要不断地去观察,要不断地去实践,要不断地运用。要观察这个法则的殊胜,因为他别与九界所修,所以九界小小事我们的确是可以放一放的。我们如果是把九界的事——菩萨声闻缘觉人天修罗地狱恶鬼畜生,所有这类善恶修行都放放,放在小小事上,基本上我们一举心动念都是小小事,那就很好处理它了。处理习惯了,自显自解脱的这种善巧,我们就会轻松与喜悦,我们这时候再念佛,你那个心地的智慧,那个不动的智慧,如文殊一样的智慧,就会显示出来。
(岁次辛卯六月初九2011年7月9日)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