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傅味琴: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5日
来源:   作者:傅味琴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傅味琴: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

 

  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1)

  傅老师解答提问时的开示 2006.8.7

  发菩提心,弘扬佛法,就能把佛法兴起来

  提要:

  ·发了菩提心要为一切众生,处处不替个人的利益考虑

  ·离开了释迦佛的教导,都不叫菩提心

  ·要引导众生止恶修善,断烦恼,修菩萨道快快成佛

  ·靠近世俗,贪爱名利热闹场所,就容易退菩提心

  ·发菩提心,弘扬佛法,就能把佛法兴起来

  我已经好几个月没有跟大家见面了,你们清净寺同学,明天准备搞盂兰盆法会,今天下午我先跟大家聚一聚,看看大家有什么要问的?

  发了菩提心要为一切众生,处处不替个人的利益考虑

  有人问:文殊法里有一句话“退菩提等廿五心”,对这句话不理解。退菩提心是十八根本罪之一,以前有讲过。这句话是告诉我们,退菩提心有各种情况,归纳起来有二十五种。如果不避免的话,就容易使你退菩提心。出现了这些情况,有些人还认为:我并没有退菩提心,我经常在礼佛、做供养、唸经、唸佛。这些都是你个人的修行,当然你能够维持你个人的修行,好好去做一个修行人,做一个佛弟子,也很好,可是菩提心的范围要广泛得多。所谓菩提心,它的要点是一切为众生,处处不替个人利益考虑,处处在替广大众生的利益考虑,有广度众生这样的一颗心。

  离开了释迦佛的教导,都不叫菩提心

  我们是用佛法去度众生,所以我们要根据佛陀的教导去为众生考虑,这样才能真正带给众生利益。要不然就会像如今末法时期有的佛弟子那样自搞一套,表面上搞得很热闹,实际上有些人是在利用佛教搞歪风邪气,有人说得好听,认为这也是在度众生,实际上却败坏了佛门的清净,使很多众生受到了迷惑,走错了路,将来要受极其重的苦报。这非但不能叫菩提心,而且还误导了众生。所以菩提心有一个原则,必须依照释迦佛的教导去度众生。要在度众生中提高自己,好好修菩萨道。离开释迦佛的教导,种种的装模作样,都不能叫菩提心。

  要引导众生止恶修善,断烦恼,修菩萨道快快成佛

  比如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在做好事,奉献爱心,这种情况我们见了非常高兴,因为咱们佛弟子总希望人世间好人多起来,坏人少下去。能够在人世间救苦救难,帮助苦难的人,这是一件善事。可也只能说他们做了好人好事,他们有一颗善心,而不能说是菩提心,因为他们不是根据释迦佛的教导,而是根据人世间的道德修养去做的。所谓菩提心必须要依照释迦佛的教导,首先要劝导众生止恶修善,进而要教导众生断烦恼,出离生死,最后要教导众生修菩萨行,快快成佛。成佛后能更好地度众生,这样的做法才叫菩提心。

  靠近世俗,贪爱名利热闹场所,就容易退菩提心

  这二十五种退菩提心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发了菩提心的人过于靠近世俗,过于靠近有地位有财富的人,一方面自己没有好好修行,没有很好地离开世间上的欲望,佛法不懂,又受到邪师邪说的影响,世俗的习气很重,专门喜欢呆在热闹的场所、大城市里,而不喜欢清净修行,再加上经常跟世间上有财富有名望的人混在一起,像这样的情况就很容易退菩提心。

  发菩提心,弘扬佛法,就能把佛法兴起来

  当今的佛门普遍对法不尊重,不听法,不主张深入经藏,所以懂法的人极少极少。即使有点懂,也仅仅懂得一点点,这一点点到底是对是错,还成问题。而邪知邪见却很泛滥。真正的佛法虽然还有,却成了尾巴上一点点,所以叫末法。假如所有的佛弟子都能发菩提心弘扬佛法,世世代代把法传下去,那么佛法就兴起来了。

  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2)

  傅老师解答提问时的开示 2006.8.7

  依靠大众清净修行的力量,才有希望度三恶道众生

  提要:

  ·灭法的人不在佛门外,是佛门里的人不争气

  ·不要修成一颗自私的心、愚痴的心

  ·佛弟子要为众生解除倒悬之苦

  ·供养大众清净比丘僧才有功德

  ·贪图享受、搞名利、犯戒,都不叫清净

  ·佛法僧都具足清净,所以都称宝

  ·依靠大众清净修行的力量,才有希望度三恶道众生

  ·因为颠倒了,所以才有倒悬之苦的果报

  灭法的人不在佛门外,是佛门里的人不争气

  现在的佛法已经非常衰弱了。佛法是极其广大的,我给你们讲的法也仅仅是个开头,你们还经常能来听法,外面的居士们因为听不到法,非常苦恼,进佛门几年了,走过很多的寺院,都听不到法。如果我们再不发菩提心的话,佛法很快就要灭掉了。不是佛门外面的人要把佛法毁灭,而是佛门里的人自己不争气,贪求五欲,搞歪风邪气,对法不尊重,也不关心佛教的兴衰,也不发心弘法,也不讲经说法。是佛门里的人在进行灭法的工作,把佛法灭掉的。

  不要修成一颗自私的心、愚痴的心

  多年前,有位法师到居士林来讲法,他讲“你们连戒定慧都不要了,你们知道你们在干什么工作?你们在干灭法的工作。”这个罪不得了!连佛法都要灭掉,即使他们还认为自己是个修行人,将来必然会修成就一颗自私的心、愚痴的心。那当然他所作所为都不能算发菩提心。搞歪风邪气的人所搞的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字,就是钱。可是钞票不等于佛法呀。

  佛弟子要为众生解除倒悬之苦

  咱们也可以把菩提心联系到明天的盂兰盆会。盂兰盆的意思就是解除倒悬的苦,好比一个人两条腿绑起来,脚朝上,头朝下吊在树上,这个人苦不苦啊?为了解除这些众生的苦,我们佛弟子应该要好好发心。

  供养大众清净比丘僧才有功德

  佛讲这部经的因缘,是因为目犍连刚得到神通时要报父母的恩,结果看到母亲堕在饿鬼道里非常苦。佛就教他一个救度的办法:到七月十五佛欢喜日,供养大众清净比丘僧。

  出家人以清净为体。我们是恭敬供养清净比丘僧,而不是假和尚。假和尚喝酒吃肉有女人,尽是敲敲打打赚钞票,他们根本不懂佛法,可能也没有受过戒,或者受了戒却不学戒也不持戒。所以在七月十五那一天,要供养清净比丘僧,你才有功德。一切功德都离不开清净。

  贪图享受、搞名利、犯戒,都不叫清净

  持戒有功德,犯戒有罪过。所谓清净比丘僧,是指持戒持得很清净的比丘。一切享受五欲搞名利,乃至于连杀盗淫妄四根本戒都犯了的,都不能叫清净。杀,杀生,乃至于到酒家去吃活的;盗,他本人财务不清楚,乃至于把居士们供养的钱,不用在三宝的事业上,而作为私有财产,这就犯了盗戒,盗取三宝物的罪很重;淫,他外面有女人;妄,他尽说假话。假如他连根本戒都犯了,那怎么叫清净比丘僧呢?

  佛法僧都具足清净,所以都称宝

  为什么佛弟子必须要恭敬三宝?因为佛宝是清净;法宝,释迦佛讲的法都是教导我们怎么样去修好一颗清净的心,所谓净化人心;僧宝,僧宝就是指清净的修行人,如果不清净就不能称宝。

  依靠大众清净修行的力量,才有希望度三恶道众生

  盂兰盆会是恭敬清净大众比丘僧,因为这些比丘僧个个都在修行,有的在山林间禅定,有的在诵经,持戒都很清净。在佛欢喜日这一天,你去供养他们,依靠大众清净修行的力量,才有希望把掉在饿鬼道里的母亲救度出来,必须要依靠清净的大众比丘僧的力量。说到比丘僧,也包括比丘尼。这是根据盂兰盆经说的。

  因为颠倒了,所以才有倒悬之苦的果报

  哪些地方最苦?就是三恶道。三恶道是非常非常苦的地方,饿鬼道千年喝不到水,吃不到饭,地狱道比饿鬼道还要苦。为什么人会掉到三恶道去?你们只知道他们造了恶业,那样理解也没错,但是太简单了。是因为他们颠倒,所以就有倒悬之苦的果报。末法时期,再不修行谁能避免得了颠倒?

  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3)

  傅老师解答提问时的开示 2006.8.7

  要免倒悬之苦,只有依靠自己不再颠倒

  提要:

  ·要免倒悬之苦,只有依靠自己不再颠倒

  ·法有步骤,无有高下

  ·菩萨法必须在出离乘基础上修

  ·修好四念处,就能纠正四颠倒

  ·观身不净,能消除贪爱身体美好的颠倒意识

  要免倒悬之苦,只有依靠自己不再颠倒

  颠倒就是事情全做错了,看问题也错,做事情也错。即使肯进佛门修行,现在佛门里很多事情也都是颠倒,你不听法肯定会受他们的影响。什么是颠倒,什么是不颠倒,这些你不听法是不会懂的,所以不听法是最最害人,也是最危险的。佛不是万能的,你造了颠倒的因,将来得颠倒的果,佛也没有办法,否则地狱早就空掉了。所以还是要靠自已,你懂了佛法就不会再颠倒下去了。

  从佛法里来看,现在人世间包括佛门的修行人,颠倒的事情说不完。释迦佛讲过,世间的众生大颠倒,很危险啊。讲佛法的目的就是叫你不要再颠倒了,把你原来颠倒的再倒过来,就成不颠倒。看你愿意不愿意喽,你愿意就叫修行,你不愿意,仍然是颠倒。佛是一个教育家呀,学生不听老师话,佛也没有办法。佛只好悲心朝你掉眼泪,你果报必然下三恶道。

  法有步骤,无有高下

  佛法有小乘、大乘。应该说清楚,大小不在法里,是我们心有大小。经书里常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法但有步骤,没有大小。佛法有人天乘、出离乘、菩萨乘。人天乘不断烦恼,不解决生死问题,仍然要生死流转,所以是不究竟的。但是人天乘的要求也不低,人天乘修止恶修善,你即使有点烦恼,可你别干坏事,你干了坏事仍然会下三恶道,所以修人天乘首先要止恶,还要修善,要做各种好事。止恶是关闭三恶道门,修善是培福。可是人天道不究竟,即使你福报大能生天,照样有生死,死了照样会六道轮回。所以佛真正的目的是要我们了生死,要我们断烦恼证阿罗汉果,到彼岸。这样你才不会六道轮回,到了彼岸你就没有生也没有死,没有烦恼就是快乐。

  菩萨法必须在出离乘基础上修

  后来佛又讲了大乘佛法。你自己走上了解脱道,可是你还有这么多的亲人,娑婆世界还有这么多的众生,他们还在受苦,你要发心弘扬佛法,让他们也走上修行的路,这就是菩萨法。菩萨法必须要在出离乘基础上修。如果你自己不好好断烦恼,你这样子不能叫菩萨,没有一位不断烦恼的菩萨。如果一定叫菩萨,能海上师说这是轻毛菩萨,没有基础的。是自称菩萨,实非菩萨。

  不论人天乘、出离乘、菩萨乘,都有标准的。出离乘的标准就是修四谛法,菩萨乘的标准简单说,是修六波罗蜜。可是修六波罗蜜的人必须要在四谛法基础上修,也就是要在断烦恼、解脱生死的基础上修菩萨法。所以说,出离乘是修菩萨法的基础,而不是两种修法。

  修好四念处,就能纠正四颠倒

  在修出离乘的基本法里,有四种颠倒必须要纠正。对治这四颠倒的法在苦集灭道的道谛里,三十七道品一开头就是四念处,四念处是专门纠正四颠倒的。众生一向是四颠倒,所以佛叫我们修四念处,如果你修好了,你走的路就不是颠倒的路。今天我只能略微给大家提一提。

  观身不净,能消除贪爱身体美好的颠倒意识

  第一,要观身不净。不管是男的女的,身体全是肮脏的,全是不可爱乐的。可是众生颠倒,非常爱乐自己的身体。尤其是现在富起来了,对身体的打扮花样更多了。结果男的又去贪爱女人的身体,女人又去贪爱男人的身体。

  昨天我在开化讲居士应该怎么样修行,其中提到不要贪美食美衣。现在的衣服越来越讲究,越来越漂亮了。社会上有些女的,上衣越来越短,裤子越来越往下,目的是为了要露出一个肚皮。肚皮有什么漂亮的?细细分析一下:外面是人皮,里边是猪油,再里边是肠子,肠子里边是大便,这不过是人皮包的粪桶,众生还以为非常干净漂亮,你说颠倒不颠倒?有些人,吃饭还要这样的女的陪着,就等于在身边是放了一只人皮粪桶,这饭还吃得下去吗?所以不要对身体有所贪爱,不要以为身体是美好干净的,那是骗人的假象。这个观点要念念不忘,要经常用它来纠正我们以为身体是多么美好的颠倒意识。

  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4)

  傅老师解答提问时的开示 2006.8.7

  身不净、心无常、受是苦、法无我,

  一执着就成颠倒

  提要:

  ·观心无常,能消除要求心不变的希望

  ·观受是苦,能消除享受是快乐的颠倒

  ·观法无我,能放下执着于法的颠倒

  ·布施供养错了,好心办坏事也是颠倒

  ·犯戒不还净,执持邪戒也是颠倒

  观心无常,能消除要求心不变的希望

  第二,观心无常。人世间总在贪求一个常,其实连心都是无常的,心刹那刹那在变,所以不要去相信人世间颠倒的话,说心不会变。每个人心都在变,今天结婚是一颗欢喜心,为什么过一个时期又离婚了,因为心变了,心没有变怎么会离婚呢?心没有变怎么会吵架打架呢?心没有变,夫妻怎么成了冤家呢?但是世间上人,偏偏希望心不要变,还尽说哄人的话:海枯石烂,我心不变。离婚的人也曾说过这个话。

  观受是苦,能消除享受是快乐的颠倒

  第三点,要观受是苦。享受都是苦,病从口入,吃得好容易得糖尿病,吃海鲜得了急性胰腺炎,究竟是苦还是乐?因为我好久没有喝牛奶了,我的胃肠对牛奶已经不适应了。从湖北开车到开化,车上带了几盒牛奶,我就把牛奶当水喝了,结果拉肚子拉了三天。(众笑)一切享受都是苦,尤其是高消费,你所用的高级享受还不是你自己辛苦来的钱?可是人世间个个都贪图享受。

  观法无我,能放下执着于法的颠倒

  第四,观法无我。不要执着于法,佛讲过:法无定法。世间上的种种法则,种种规定也经常在变,哪有不变的道理?无我就是它怎么变化你做不了主。佛门里边现在执法很厉害。佛教本来没有宗派,是传到中国后,中国人分的宗派。现在人都执着自己的宗派,不懂得诸法无我。乃至于诽谤排斥其他宗派,尽造恶业。你应该有这样的观念:我修的宗派好,你修的宗派也好,他修的宗派也好,凡是正法都好——那样你才不会执着。哪能说,末法时期唯有这个宗派才行,其他宗派都不行的?这是谤法的话,可见说这话的人就不懂佛法。这就是修出离乘必须要纠正的四种颠倒。今天仅仅是略微给你们提一提。

  布施供养错了,好心办坏事也是颠倒

  修菩萨乘呢?六波罗蜜又称六度,也不要颠倒,也要建立在出离乘破除四颠倒的基础上。就是说,你在纠正四颠倒以外,如果你修大乘,还要纠正修六度时所遇到的种种颠倒。有哪些颠倒呢?六度第一个是布施供养。布施供养是培福,供养错了,你能得到福报吗?这就是颠倒。比如说,喝酒是件坏事,人家没钱喝酒,你给他钱去买酒,你这个布施就颠倒了。为什么现在佛门搞歪风邪气的地方很兴旺,而且富得很?都是居士们供养的。供养是供养修行人的道粮,或者弘法的基金。他们又不修行,又不弘法,你去帮助他发挥歪风邪气,这样子颠倒了吧?我从前看到一个在家人,他在一个出家人面前抽烟,所以也给了那个出家人一支烟:“你也来一支。”这个供养也是颠倒了。所以善恶先要分清楚。你供养布施只能够帮人家做好事,而不能帮助人家干坏事。

  进一步说,修布施要修到波罗蜜,一切都要空掉,不执着功德。现在有人执着功德执着得厉害,我为什么要供养?因为我要功德,你不写我的功德芳名,我就不供养。这样子你就修不到波罗蜜了,这也是颠倒。

  犯戒不还净,执持邪戒也是颠倒

  第二持戒。持戒要清净,如果你持戒不清净,却说:“我受过戒了,我是持戒的。”你把这种不清净的、犯戒的情况说成是持戒,那不是颠倒了?还有一种是在持戒的内容上颠倒,佛的戒律里没有,可是他自己规定要这么做。比如他规定自己不吃油盐酱醋,还有的出家人只吃白的,酱油也不放,天天白米饭、白菜、白萝卜,戒律里没有这条规定啊,你这样是外道的搞法,颠倒了。还有的人不喝牛奶,他认为,喝牛奶就是戒不清净,不喝牛奶我的戒最清净。比丘戒成了牛奶戒了!戒律里没有一条不喝牛奶的戒,佛自己也喝牛奶的。五戒就要照五戒的要求,比丘戒就要照比丘戒的要求,不能够随心所欲地加一点进去,否则在佛法里就叫“戒禁取”,那是邪戒。

  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5)

  傅老师解答提问时的开示 2006.8.7

  六度颠倒了,度不了自己也度不了众生

  提要:

  ·愚痴的忍,伤害他人的忍,都是颠倒

  ·损害佛门声誉,滥慈悲的忍,都是颠倒

  ·不能邪精进。不修戒定慧也不能叫正精进

  ·佛弟子不修禅定学气功、忙打坐也是颠倒

  ·佛法要多闻,如果认为法越听多越不好岂不颠倒了

  ·念处颠倒了,出不了生死;六度颠倒了,度不了自己也度不了众生

  愚痴的忍,伤害他人的忍,都是颠倒

  第三,忍辱。忍辱也有颠倒的,有人修的忍辱,不是佛教的忍辱,他好像是儒教的忍辱、道教的忍辱。佛教的忍辱要有原则的,忍要忍出智慧来。愚蠢的忍,佛教是不主张的。比如别的宗教讲,如果你左边脸给人家吐了口水,你把右边的脸也送给人家去吐,我们佛教不干这种蠢事。如今佛教里边有人在学儒教的百忍堂,忍得好算你功德圆满。结果自己的媳妇被人家抓去,他也忍着不说话,那不是害人吗?你功德圆满,媳妇倒霉。我们佛教修行的功德可不能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也不能建立在看见别人干坏事不说话的忍上。可是今天佛门这种风气很厉害啊。

  损害佛门声誉,滥慈悲的忍都是颠倒

  我年轻时候,就有人批判佛门里的“滥慈悲”。可是前几年有两个年轻的居士来跟我谈“忍”,还讲了一个故事给我听:从前有个女的有了私生子,旧社会有了这种事,这个女的名誉就败坏了,所以她把私生子抱到寺院里去。和尚滥慈悲,为了保护这个女的名誉,就收下来养了。当地人就传开了,这个和尚不规矩,生了一个孩子,还养起来。这个和尚也不说话,忍。最后这件事情弄清楚了,原来不是和尚生的,是那个女的生了抱过来的。他讲这话的意思是无论人家怎样说,你们都要忍。我就有点想不通,人家说诽谤的话,你不去阻止他劝他别说,光叫我们忍,你这算什么道理呢?

  据说这个故事,在佛教里非常流行,都说这个出家人好。其实你为了一个女的损坏了比丘的声誉,也败坏了整个僧团的声誉,也败坏了佛门的声誉,这些你怎么不考虑啊?就等于抓粒芝麻丢了西瓜,这是颠倒。

  不能邪精进。不修戒定慧也不能叫正精进

  第四要修精进。精进不能颠倒,精进颠倒了是邪精进。我们是要正精进,而不能邪精进。所谓正精进就是照佛陀的教导精进,要勤修戒定慧,熄灭贪瞋痴,戒定慧都要精进,勤就是精进。你不修戒定慧,能叫正精进吗?即使你三个里只用功一个,那也摆不平啊。或者佛陀没有规定的精进,你偏要这么做,那叫邪精进,颠倒了。或者你去朝山,朝山是去朝菩萨的圣地。如今社会上人去名山旅游,一路上喝酒抽烟就别提了。佛门里的人去朝山,即使不喝酒不抽烟,可他一路上尽起烦恼,简直在朝烦恼山。朝山特别起劲,今年朝完,明年再朝,起了烦恼,从山脚下吵架一直吵到山顶,你这个朝山算是精进吗?

  佛弟子不修禅定学气功、忙打坐也是颠倒

  第五,禅定。禅定有正定邪定,有些佛门里的人不学禅定,去学气功,那不是颠倒了?气功是外道呀。有些人学了气功,又到我这儿来学禅定,学了禅定又跟气功混在一起,这也是颠倒了。有的人不修禅定倒也罢了,还说闲话,“修禅定要入魔的。”还有人说:“我是天天打坐的。”佛教里只有禅定没有打坐,只打坐不修禅定,到底在打什么坐?全颠倒了。

  佛法要多闻,如果认为法越听多越不好岂不颠倒了

  最后一度是般若度。深般若,一切要证空;广般若,一切佛法都要懂,因为一切佛法都是帮助你进入深般若的。可是有的人不听法,还说闲话,“法不能多听,越听越糟糕。”而种种颠倒的话却听得特别多,那不是颠倒了?你是修大乘六度的,非但要听法,而且还要学大般若的法,因为“般若波罗蜜”是第六度。

  念处颠倒了,出不了生死;

  六度颠倒了,度不了自己也度不了众生

  中国的佛教一向称为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就要修好六波罗蜜。如果你四念处也颠倒,六度也颠倒了,你既度不了自己也度不了众生,将来免不了还要受倒悬的果报,倒悬就是下三恶道。

  今天借着你们提的菩提心这个问题,我结合盂兰盆解救倒悬之苦的含义,给你们做这样的解答,咱们就讲到这里吧。(掌声)(完)

----------------------------------------------------------------------------------------------------------------

更多傅味琴居士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